
产品开发
中国酿造
响应面法优化紫苏豆酱的制曲工艺
2018年第37卷第5期
总第315期
胡文康孙莉熊坤付彬沈婉莹付彩露高冰注超徐宁*
(1.湖北工业大学工业发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68;
2.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恩施445000;
3.湖北土老憨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0)
-193
捕要取紫苏粉添加量、菌种复配比、接种量和制曲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成曲中总酚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紫苏豆酱的制曲工艺优
紫苏粉添加量7%米曲霉与黑曲霉的配比2:1接种量0.3%和制曲时间44h。该条件下测得成曲中总酚含量为6.25mgGAE/g 关键词紫苏粉米曲霉黑曲霉制曲总酚
中图分类号:TS264.2
文章编号:02545071(2018)05-0193-05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18.05.038
Optimization of koji-making process of perilla soybean paste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HU Wenkang', SUN Li', XIONG Kun', FU Bin', SHEN Wanying', FU Caixia', GAO Bing', WANG Chao', XU Ning"(I.Hubei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Industria/ Ferment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Food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Hubei,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2.Enshi Hube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Miao and Tujia Nationalities Center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Enshi 445000, China;
3.Hubei Tulaohan Flavouring and Food Co., Ltd., Yichang 443000, China)
Abstract Using perilla powder addition, compound strains ratio, inoculum and koji-making time as evaluation factors, total phenols of finished koji as evaluation index, the koji making technology of perilla soybean paste was optimized.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by using Box-Benhnke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fr e %onoae sras eao ns%capod ad se nooae oao soponedo
making time 44 h. Under the conditions,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s in the koji was 6.25 mg GAE/g. Key words perilla power; Aspergillus oryzae; Aspergillus niger, koji-making; total phenols
豆酱是以豆类为主要原料利用米曲塞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风味食品(")。豆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发酵品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周朝是最早关于我国先民制作豆酱所使用原料及工艺的文字记录。豆酱制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而制曲过程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制曲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最终豆酱成曲的质量。制曲过程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一系列条件使其能够大量繁殖从而可以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等。酶的种类及活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原料中蛋自质、淀粉类物质等的水解效果最终影响所产豆酱风味、口感和品质。
紫苏(Perillafrutescens)别名红苏、赤苏系一年生唇形科草本植物。紫苏的营养丰富其中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还含有多酚、α-亚麻酸、黄酮和紫苏醇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使得紫苏具有抗氧化、延缓机体衰老、改善记忆力的能力同时兼具抗菌(5、抗过敏、抑制肿
收稿日期2017-11-23
修回日期2018-04-02
瘤7、降血脂等多种作用。紫苏曾经被忽视的状况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逐渐消失其作为一种药食兼用植物叫已经在食品、医药以及香料等行业大放异彩[11-13]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紫苏产品。利用紫苏和大豆共同发醇生产的紫苏豆能够充分发挥紫苏的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丰富传统发酵调味品的种类,
多酚是一种具有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的食品抗氧剂叫]。作为豆酱主要原料的大豆中有多种含酚结构的大分子物质在发酵时通过米曲富等作用将会产生对豆替风味和功能具有贡献的酚类物质。此外酚类也是紫苏中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有利于酚类物质的溶出
本研究根据豆酱制曲过程中影响成曲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成曲中总酚含量做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到紫苏豆酱最优制曲工艺,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基金(2015CFB679)湖北省科技厅项目(2015BCE028)
作者简介胡文康(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酵食品。*通讯作者综宁(1979-)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发酵食品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p://wvw.cnki.net
ICS 65.020.30 2201
CCS B 43
长
春 市 地 方 标 准
DB2201/T 66.1—2024
肉牛牛舍建设规范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beef cattle sheds—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2024 - 12 - 30 发布
2025 - 02 - 07 实施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201/T 66.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是 DB2201/T 66《肉牛牛舍建设规范》的第 1 部分。DB2201/T 66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第 2 部分:种公牛;
——第 3 部分:种母牛;
——第 4 部分:能繁母牛;
——第 5 部分:育肥牛。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春市畜牧业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市畜牧总站、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长春城开农投畜牧发展有限公司、
长春市标准研究院(长春市WTO/TBT咨询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解殿玉、邵洪泽、刘明明、李晓微、孙君芬、姜涛、韩雪花、胡艳超、姜洪伟、
王羽、李艳红、杨树勇、金海峰、王朋、谢立军。
I
DB2201/T 66.1—2024
引
言
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是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高效益、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
段,肉牛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肉牛牛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
重要基础设施,良好的牛舍能为肉牛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条件和完善的动物福利,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
节约饲养成本,减少养殖生产全过程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有效降低发病率。
DB2201/T 66 是为了规范肉牛牛舍建设,提高牛舍建设质量而编制的文件。依据肉牛不同功能和发
育阶段,标准被划分为不同牛舍类别。针对不同类型牛舍建设要求,将 DB2201/T 66 拟划分为 5 个部
分: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不同类别肉牛牛舍建设的总体原则和要求;
——第 2 部分:种公牛。目的在于规范种公牛舍的建设;
——第 3 部分:种母牛。目的在于规范种母牛舍的建设;
——第 4 部分:能繁母牛。目的在于规范能繁母牛舍的建设;
——第 5 部分:育肥牛。目的在于规范育肥牛舍的建设。
II
DB2201/T 66.1—2024
肉牛牛舍建设规范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牛舍建设的选址与布局、建筑与结构和设施与设备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肉牛牛舍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NY/T 2663 标准化养殖场 肉牛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饲养围栏 feeding pens
将牛舍分隔成不同饲养单元的固定或可移动栏杆设施。
独立基础 isolated foundation
呈独立的块状,形状多为方形、矩形或圆形,适用于框架结构等独立柱承重的情况。
条形基础 strip foundation
呈长条状,长度远大于宽度,适用于砖混结构的墙体或地基软弱且荷载较大的框架结构。
4
选址与布局
按照 NY/T 2663 规定进行选址。
牛舍建于生产区,应结合生产区地形地势、当地主导风向、生物安全风险等因素,按种公牛、种
母牛、能繁母牛、育肥牛顺序,由上风向至下风向排列。
牛舍距围墙 5 米以上。
5
建筑与结构
结构
牛舍可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工字钢结构,或采用钢管彩钢结构、棚膜结构等。
1
DB2201/T 66.1—2024
基础
5.2.1
地基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5.2.2
牛舍支撑柱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牛舍墙体采用条形基础。
屋顶
5.3.1
屋顶可建成单坡式、双坡式、拱顶式、半拱式、钟楼式、半钟楼式(示意图见附录 A),具有
防积雪、宜通风采光的功能。
5.3.2
屋顶材质应具有质轻、坚固、耐用、防雨、隔热性能,局部也可选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
墙体
5.4.1
墙体结构可建成开放式、半开放式或封闭式。
5.4.2
5.4.2 应采用具有防水、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
5.4.3
5.4.3 内墙平整光滑,易于清洗消毒。
门窗
5.5.1
门应向外开放,或者向上收缩、向两侧平移,门口不设置台阶和门槛。
5.5.2
饲喂通道大门与饲料运输工具相符。
5.5.3
清粪通道大门宜建于饲喂通道大门对侧位置的两侧,应满足清粪设备进出。
5.5.4
固定饲养围栏每个区域应设有一扇门。
5.5.5
运动场门应满足牛只出入。
5.5.6
牛舍窗户应根据通风和采光要求合理设置。
地面
5.6.1
牛舍内活动区域地面,低于饲喂通道地面,高于牛舍外地面,与运动场地面缓坡相连。
5.6.2
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清理,坡度控制在 1.5%~3%,向粪污沟倾斜。
通道设置
5.7.1 饲喂通道和清粪通道互不交叉。
5.7.2 饲喂通道应高于养殖场区净道,通过缓坡形式与净道相连:
a) 单列式牛舍一侧为饲喂通道,一侧为牛床或牛只活动区(含清粪通道);
b) 双列式牛舍饲喂通道在中间或两侧,清粪通道与之相反;
c) 多列式牛舍饲喂通道和清粪通道互相间隔。
5.7.3 清粪通道应高于养殖场区污道,通过缓坡形式与污道相连。
6 设施与设备
饲养
6.1.1
围栏高度应根据牛只品种而定,宜采用坚固耐用的钢管或铸铁管。
6.1.2
应配备独立饲槽或通槽。
6.1.3
应配备水槽、水桶、自动饮水器等饮水器具。
消毒
2
DB2201/T 66.1—2024
牛舍入口应配备消毒池或消毒垫;舍内宜配备喷雾消毒设备。
粪污
粪尿沟应与污水收集设施相连。宜配备固定或移动粪污清理设备。
福利
6.4.1
舍内应有通风、降温、防寒保暖设施设备。
6.4.2
舍外夏季设遮阳棚或遮阳网,冬季设挡风墙。
消防
应配置消防帽、灭火器、消防沙等消防设备。
其他
6.6.1
根据需要配置保定架、称重装置和装卸台等设施设备。
6.6.2
采用光谱较全的灯具进行照明。
3
DB2201/T 66.1—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屋顶样式
B
屋顶样式见图 A.1 a)~f):
a)单坡式
b)双坡式
c)半拱式
d)拱顶式
e)钟楼式
f)半钟楼
图 A.1 肉牛舍屋顶示意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