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载机前桥故障的排查寇祥起
一台厦门产ZL50型装载机,行驶中发出异响,而且速度越高,噪声越大。诊断发现噪声从前桥内传出,初步判断是前桥差速器故障。
据驾驶员反映,该机平时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前桥差速器已两年没换过润滑油,响声可能与润滑油变脏、变稀有关。在更换润滑油时在废油中发现有一些片状铁屑,似齿轮脱落物,于是决定拆检差速器和减速器。
拆下前驱动桥主传动器连接盘螺钉,打开驱动桥桥壳,取出主传动器、差速器,发现桥壳内金属碎屑更多。把差速器分解后,发现主减速器锥形齿轮齿面有不同程度的表层剩蚀。询问得知,该机为前、后桥驱动(四轮驱动),不易接合,接合后又不易分离,且从未检查过前驱动桥内的齿轮油。
分析认为,由于前驱动桥内的齿轮油过脏,使锥形齿轮的垫片磨损,锥形齿轮和盆形齿轮的间隙变大:加之时常进行"V”式、"I”式、“L” 式或“T”式满负荷转弯作业,在高温及大转矩作业中,由于润滑不好致使
齿轮上都有安装对位标记,一般不会装错,由图2知问题出在凸轮轴齿轮定位键上。该定位键不是普通的平板半圆键,它是“厂”形的。在更换轮轴时如果不仔细观察,把定位键方向装反,则会造成提前喷油,柴油机高温“开锅”。
(3)STC喷油器装配不当万方数据
齿轮接合面剩落,金属碎屑进入前驱动桥底部的齿轮油中,使主动锥形齿轮严重磨损,盆形齿轮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它们间隙过大且啮合的轮齿剥蚀损坏,便发出噪声。
修复:清洗干净前驱动桥桥壳及其他零件,更换主减速器。在更换主减速器时应对主、从动圆锥齿轮的啮合印痕进行检查和调整。
主、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区均由主、从动锥齿轮沿各自轴向位移来调整,主动锥齿轮的轴向位移可通过增减若干不同厚度调整垫片来调整,齿侧隙一般以0.15~0.40mm为宜。从动锥齿轮轴向位移可通过旋转差速器轴承左、右调整环调整,一端增加多少,另一端则相应减少多少,保持轴承预紧度不变。
主、从动锥齿轮啮合印痕,应在无载荷状态下采用涂色法检验。即在检查时,首先在从动圆锥齿轮相隔 120°的3处每处均取2~3个轮齿,在齿面上涂上薄而均匀的红丹油:其次对从动圆锥齿轮背面稍施加压力,并
@
图2凸轮轴齿轮定位键
往复转动几圈后,观查轮齿上压出的印痕是否符合规定。最后,将从动齿轮齿面的印痕与正确啮合印痕对比,接触区应在齿中间靠小端齿长方向的 2/3处为宜,否则应进行调整。
两圆锥齿轮的啮合印痕(即接触印痕)检查,必须在两圆锥齿轮轴承预紧力(或轴向间隙)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圆锥主、从动齿轮的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都是利用改变两齿轮轴向装配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调整啮合间隙时啮合印痕会发生变化。调整啮合印痕时,啮合间隙也会发生变化,两者是互相联系的,调整时要互相兼顾。如果无法兼顾,则以保证啮合印痕为主,可适当放大啮合间隙,但也不得超过允许的极限值。
更换该机主减速器,并按上述方
法调整维修后,前桥恢复正常。(作者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六路与双月路交汇处西100米路南临沂市公路局公路养护中心 276017)
由于STC喷油器正时柱塞的内活塞和外活塞中间的距离可调,其数值随柴油机静态喷油正时参数变化。若该距离调整过小同样会造成正常状态下喷油提前,造成柴油机过热“开锅”,使缸盖爆裂。
(作者地址: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向家坝施工局100032)
2010.07CM8M工程机械与维修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