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103.10-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银量的测定

GB/T 4103.10-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银量的测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17:37:50



相关搜索: 化学分析 合金 方法 部分 测定 4103

内容简介

GB/T 4103.10-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银量的测定 ICS 77.120. 60 H 1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03.10-—2012 代替GB/T4103.10—2000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0部分:银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lead and lead alloys-
Part 10:Determination of silver content
2013-10-01实施
2012-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103.10—2012
前言
GB/T4103《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共分16部分:
第1部分:锡量的测定;第2部分:锑量的测定;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
-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
第5部分:铋量的测定; —第6部分:砷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硒量的测定;第8部分:碲量的测定;第9部分:钙量的测定;第10部分:银量的测定;第11部分:锌量的测定;第12部分:铊量的测定; -第13部分:铝量的测定;第14部分:镭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15部分: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6部分:铜、银、铋、砷、锑、锡、锌量的测定光电直读发射光谱法。 本部分为GB/T4103的第10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4103.10一2000《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银量的测定》,与GB/T4103.10
-
2000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动:
新增加火试金法测定银量;测定范围由0.0003%~1.5%扩展至0.0003%~2.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0.0003%~ 1.5%调整至0.0003%~0.50%,火试金法测定范围为>0.50%~2.00%;
—补充了精密度条款。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白
银有色西北铜加工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一起草单位: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二起草单位: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一主要起草人:孔建敏、张亚兵、李爱玲、张小军、阴东霞、王皓莹、陈潮炎、陈夏兰、陈珂、
曾军、曾光明。
本部分方法二主要起草人:卓毓瑞、刘仁杰、纪喜生、陈潮炎、陈殿耿、熊方祥、陈立卿、马晓燕、 宁萍莉。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分布情况为:
GB/T4103.10—2000; GB/T472.2—1984; GB/T4103.12-1983。
I GB/T 4103.10—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0部分:银量的测定
1范围
GB/T4103的本部分规定了铅及铅合金中银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铅及铅合金中银含量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3696) GB/T12806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ISO1042) GB/T12808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ISO648) GB/T12809 实验室玻璃仪器 玻璃量器的设计和结构原则(ISO384) GB/T12810 实验室玻璃仪器 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ISO4787)
3总则
3.1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应符合GB/T6682的规定。 3.2所用仪器均应在检定周期内,其性能应达到检定要求的技术参数指标;玻璃容器使用 GB/T12808、GB/T12809、GB/T12806中规定的A级,具体使用方法参照GB/T12810的要求。
4方法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4.1测定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铅及铅合金中银含量的测定。银的测定范围为0.0003%~0.50%(质量分数)。 4.2原理
试料用硝酸、酒石酸溶解。在稀硝酸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328.1nm 处测量银的吸光度。 4.3试剂 4.3.1硝酸(pl.42g/mL),优级纯。 4.3.2硝酸(1+1)。 4.3.3硝酸(1十3)。 4.3.4混合酸:称取30g酒石酸溶于200mL水中,加人100mL硝酸(4.3.1)。
1 GB/T 4103.10—2012
4.3.5 5酒石酸溶液(200g/L)。 4.3.6硫脲溶液(50g/L)。 4.3.7银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金属银(wAg≥99.99%)于20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4.3.1),低温加热至完全溶解,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银0.5mg。 4.3.8银标准溶液:移取10.00mL银标准贮存溶液(4.3.7)于500mL容量瓶中,加人10mL硝酸(4.3.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银10μg。 4.4仪器 4.4.1分析天平:可精确至0.1mg。 4.4.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银元素空心阴极灯,采用空气-乙炔火焰,波长328.1nm。 4.5试样 4.5.1试样要求
铅及铅合金的取样应按照已颁布的标准方法进行。将试样加工成最大边长不超过3mm的样屑。 4.5.2试料
按表1称取试样,精确至0.0001g。
表1试料量及分取试液体积
试料名称
试料量/g 5. 00 2.00 1. 00 5.00 2. 00
银的质量分数/% 0,000 3~0.001 0 >0. 001 0~0. 005 0 >0.0050~0.008 0 0.000 30~0.0010 >0. 001 0~0. 005 0 >0.0050~0.10
分取体积/mL
全量全量全量全量全量 10. 00 5. 00 2, 00
铅锭
铅合金
>0.10~0.30 >0.30~~0.50
1. 00
4.6分析步骤
警告:应按照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使用规程点燃和熄灭空气-乙炔燃烧器,以避免可能的爆炸危险。 4.6.1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4.6.2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4.6.3标准溶液的制备 4.6.3.1 铅锭测定用标准溶液:移取0mL、0.50mL、1.00mL、2.00mL、4.00mL、10.00mL银标准
2 GB/T 4103.10—2012
溶液(4.3.8)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人10mL硝酸(4.3.2),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6.3.2铅合金测定用标准溶液:移取0mL、0.50mL、1.00mL、2.00mL、4.00mL、10.00mL银标准溶液(4.3.8)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2mL硫脲溶液(4.3.6)、10mL酒石酸溶液(4.3.5)、 10mL硝酸(4.3.2)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6.4试样溶液的制备
4.6.4.1铅锭:将试样(4.5.2)置于250mL烧杯中,加人30mL硝酸(4.3.3),盖上表面血,低温加热浴解,蒸至有盐类析出,稍冷,用水吹洗表面血及杯壁,微热溶解盐类,冷却,移人1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4.3.2),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6.4.2铅合金 4.6.4.2.1银含量0.0003%~0.0050%:将试样(4.5.2)置于250mL烧杯中,加人30mL混合酸(4.3.4),盖上表面皿,低温加热溶解,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至室温。加入2mL硫脲溶液(4.3.6)、10mL酒石酸溶液(4.3.5),将试液移人100mL的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6.4.2.2银含量>0.0050%~0.50%:将试样(4.5.2)置于250mL烧杯中,加人20mL混合酸(4.3.4),盖上表面皿,低温加热溶解,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至室温。将试液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按表1分取移人100mL容量瓶中,补加2mL硫腺溶液(4.3.6)、10mL 酒石酸溶液(4.3.5)、10mL硝酸(4.3.2),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6.5测定 4.6.5.1概述
仪器应配有由厂家推荐的银元素空心阴极灯,波长设定在328.1n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进行测定。当设备具有计算机系统控制功能时,工作曲线的建立、校标(漂移校正、标准化、重新校准)和银含量的测定应按照计算机软件操作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4.6.5.2工作曲线的绘制
1
按仪器的操作条件,在波长328.1n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以水调零,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减去标准系列中零浓度溶液的吸光度,以银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4.6.5.3试液的测定
按仪器的操作条件,在与标准溶液测定相同条件下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减去随同试料空白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银质量浓度。 4.7分析结果计算 4.7.1银的含量以银的质量分数WA计,数值以%表示,铅锭以及铅合金中银的含量在0.0003%~ 0.0050%时,按式(1)计算:
wAg =e: VX10 ×100
.....(1)
m
式中: β--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银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试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一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4.7.2银的含量以银的质量分数Wg计,数值以%表示,铅合金银中含量在>0.0050%~0.50%时,按式(2)计算:
3 GB/T4103.10——2012
Wag =e. , . Ve X 10--
(2)
×100
m.Vs
式中: p Vi 试样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测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分取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自工作曲线上查得银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mL);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计算结果表示至三位小数,小于0.01%时,表示至四位小数。 4.8精密度 4.8.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2重复性限 0.001 3 0.000 2
银的质量分数/%
0.080 0.005
0.420 0.030
0.000 3 0. 000 1
0. 004 5 0. 000 4
r/% 注:重复性限(r)为2.8S,,S.为重复性标准偏差。
4.8.2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试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表3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3再现性限 0. 001 3 0, 000 3
银的质量分数/%
0. 000 3 0.000 1
0. 004 5 0. 000 7
0.080 0,008
0. 420 0.035
R/% 注:再现性限(R)为2.8SR,Sx为再现性标准偏差。
5方法二火试金法
5.1测定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电解沉积用铅阳极板中银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50%~2.00%(质量分数)。 5.2原理
试料经灰吹后,金银与铅分离得到金银合粒。利用金不溶于硝酸的性质使金、银分离。用重量法测定银的含量。 5.3试剂与材料 5.3.1二氧化硅:工业纯,粉状。
4 GB/T 4103.10—2012
5.3.2硼砂:工业纯,粉状。 5.3.3无水碳酸钠:工业纯,粉状。 5.3.4氧化铅:工业纯,粉状(金含量小于0.005g/t,银含量小于0.5g/t)。 5.3.5覆盖剂:1份硼砂(5.3.2)与2份无水碳酸钠(5.3.3),混匀。 5.3.6 淀粉:工业纯,粉状。 5.3.7 硝酸(pl.42g/mL)。 5.3.8冰乙酸(p1.05g/mL)。 5.3.9乙酸(1+3)。 5.3.10 硝酸(1十7,不含氯离子。 5.4仪器 5.4.1天平 5.4.1.1上皿天平:最小分度为0.01g。 5.4.1.2微量天平;最小分度为0.01mg。 5.4.1.3超微量天平:最小分度为0.001mg。 5.4.2箱式电炉:最高使用温度1350℃。 5.4.3耐火粘土,容积约为400mL。 5.4.4镁砂灰皿。 5.4.5试样粉碎机。 5.5试样 5.5.1试样要求
铅及铅合金的取样应按照已颁布的标准方法进行。将试样加工成最大边长不超过3mm的样屑。 5.5.2试料
称取试样10.00g~20.00g,精确至0.0001g。 5.6分析步骤
警告:应按照箱式电炉使用规程使用电炉,以避免可能的触电和烫伤。 5.6.1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5.6.2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5.6.3测定 5.6.3.1灰吹
将试料用滤纸包裹,然后将其放入于900℃预热30min的灰皿中,关闭炉门约2min,待铅扣熔化、 表面黑色膜脱去后稍开炉门,使温度迅速降至(850士10)℃进行灰吹,当合粒出现闪光点后,将灰血移至炉门,稍冷后取出放入灰血盘中。将合粒从灰皿中取出,灰皿留作补正用。
5 GB/T4103.10—2012
5.6.3.2称取金银合粒量
刷净合粒表面粘附物,置于30mL瓷埚中,加人20mL乙酸(5.3.9),低温加热微沸2min,倾出液体,用热水洗涤3次,放在电炉上烤于,取下冷却至室温,称取合粒的质量(精确至0.01mg)。 5.6.3.3分金
将合粒置于30mL瓷埚中,加人25mL热硝酸(5.3.10),于低温电热板上近沸溶解,待银完全溶解后,继续加热10min,取下瓷,用热水洗涤瓷埚及金粒4次。 5.6.3.4称取金粒量
将盛有金粒的瓷埚低温烘干后,置于高温电炉灼烧15min,取下冷却至室温,称取金粒的质量。 合粒质量减去金粒的质量即为银的质量。 5.6.3.5银的补正
将粉碎后的灰Ⅲ放人耐火粘土锅中,加入40g碳酸钠(5.3.3)、25g二氧化硅(5.3.1)、25g硼砂(5.3.2)、150g氧化铅(5.3.4),并加人.3.5g淀粉(5.3.6),搅拌均匀,覆盖5mm厚的覆盖剂(5.3.5)。 使试金电炉升温至900℃~1000℃,将配好料的耐火粘土埚放人炉内,关闭炉门,在40min内升温至1100℃,保温10min后出炉,将内熔融物倒人已烘干并涂有薄层机油的铸铁模中,冷却,将熔渣与铅扣分离,取出铅扣,捶成立方体。以下按分析步骤5.6.3.1~5.6.3.4进行。 5.7分析结果计算
银的含量以银的质量分数WA计,数值以%表示,银的含量按式(3)计算:
(m+m-mz-m-m)×10- ×100
.(3)
WAg
mg
式中: mg-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料试验中金银合粒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2 试料试验中金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3 补正试验中金银合粒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 -补正试验中金的质量,单位为旁克(mg); ms 空白中银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四位。
5.8精密度
5.8.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超过重复性限()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按表4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4重复性限
银的质量分数/%
0, 507 8 0. 008 0
0. 994 4 0,010 2
1.492 8 0.0125
1. 994 8 0,015 0
T/ %
注:重复性限(r)为2.8S.,S,为重复性标准偏差。
6
上一章:GB/T 4103.11-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锌量的测定 下一章:GB/T 4103.9-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钙量的测定

相关文章

GB/T 4103.2-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锑量的测定 GB/T 4103.1-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锡量的测定 GB/T 4103.5-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铋量的测定 GB/T 4103.3-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 GB/T 4103.4-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 GB/T 4103.6-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砷量的测定 GB/T 4103.7-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硒量的测定 GB/T 4103.8-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碲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