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2015 Vol.34 No.1 Serial No.275
China Brewing
Research Report
新疆传统于酪中1株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杨尚娇倪亚雯倪永清*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利用牛津杯法从新疆传统干酪中筛选出1株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fococcusaureus)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经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后此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然具有较强的抑菌性。经胃蛋白醇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表明其发挥抑菌作用的物质是细菌素。通过
下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敏感发酵上清液经高温、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二胺四乙酸(EDTA)、聚乙二醇幸基苯基酯
(TritonX-100)、吐温-80(Tween-80)处理下抑菌活性仍然保持稳定,为乳酸菌开发作为生物型防腐剂奠定基础关键词细菌素乳酸菌牛津杯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1.009
文章编号02545071(2015)01-0038-05
Screening of a broad-spectrum bacteriocin-produc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 from
XinJiang traditional cheese and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YANG Shangjiao, NI Yawen, NI Yongqing*
(College of Food, She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Abstract: A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 which has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aphylococ cus aureus was screened by Oxford cup method. However, after pepsase and trypsin treatment,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it showed that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was bacteriocin. On the basi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basis on 16S rDNA soeaaesaeoeeaseaaseesseaa natant was treated by high temperature, urea, SDS, EDTA, TritionX-100 and Tween 80,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remained stable. The result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s biological preservatives.
Key words: bacteriocin; lactic acid bacteria; Oxford cup;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细菌素是不同于抗生素的一种抑菌物质其是一类在细菌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乳酸菌代谢产生的细菌素称为乳酸菌素1。细菌素一般可以广泛抑制革兰氏阳性(G*)腐败菌和致病菌有些甚至可以抑制某些革兰氏阴性菌(G")、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同时细菌素对产生菌自身有免疫性(3) 细菌素被称为“生物食品保鲜剂”其优势在于无毒、无抗药性、无副作用、无残留能够取代化学防腐剂和抗生素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应用价值4。如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多种乳酸菌素抑制食物腐败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文献报道的乳酸菌素主要是乳球菌属的双球菌素(Diplococcin)、乳酸链球菌素(Nisin)、乳球菌素(Lactococcin)、片球菌素(Pediocin)肉食杆菌素(Camobacteriocin)、乳杆菌素(Lactocin)、明串
收稿日期2014-1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31360001)
珠菌素(Leuconostocin)、植物乳杆菌素(Plantaricin)、肠球菌素(Enterocin)等5)。本研究从新疆多地采取牧民自制干酪样品中分离乳酸菌用牛津杯法筛选出1株对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季斯特氏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经排除酸、过氧化氢于扰胃蛋自酶和胰蛋自酶处理后仍然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抑菌谱表明此菌株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为开发安全的食品生物保鲜乳酸菌及其生产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1.1.1样品来源
从新疆伊宁、巩留、可可托海、昭苏、那拉提、新源等地随机采取牧民自制奶制品样品。
作者简介杨尚娇(1989-)女,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通讯作者况永清(1969-),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与分子生态学。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ICS 65.020.40
CCS B 64 3715
聊
城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5/T 71—2025
杨树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2025 - 1 - 6 发布
2025 - 2 - 6 实施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715/T 71—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聊城市林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聪聪、岳喜强、王小雷、郭亚楠、时海香、修桂芳、常万波、尼书强、张焱、
崔玉雪、董紫微、汤梦雅、杜乐昌。
I
DB 3715/T 71—2025
杨树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杨树退化林修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原则、评判标准、评判时间和评判方式、作业设
计、修复方式、施工要求、建立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杨树退化林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杨树 aspen
杨柳科杨属,树干通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为北方地区常见造林树种。
3.2
退化林 degraded forest
受到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影响,森林结构发生逆向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产力持续明显
下降,依靠自然力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森林。
3.3
退化林修复 renedi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debrader forest
通过采取科学的人工措施,改善退化林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
替的活动或过程。
4 原则
4.1 尊重生物生态学原理,适地适树;
4.2 优化树种结构,注重修复效果,用材林注重经济效益,防护林注重提高防护功能。
5 评判标准
2
DB 3715/T 71—2025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定性为杨树退化林,具体评价方法参照如下:
—— 林分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 20 %的林分;
—— 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树种,株数不足适宜密度 40 %的林分;
—— 枯立木、濒死木株数占林木总株数 30 %以上的林分;
—— 防护林带连续缺带 20 m 以上或现有密度小于合理经营密度 20 %以上;
—— 未抚育或抚育不及时而失去价值的中、幼龄林分;
—— 林木分布不均,部分林地郁闭度过低的林分;
—— 林木密度过大、树龄过长、生长趋于停止的林分;
—— 受自然或人为因素严重危害,造成生长不良、林相残破、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6 评判时间和评判方式
评判时间为一年一次,依据每年开展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进行评判。
7 作业设计
7.1 设计要求
根据对象和规程的规定,合理确定修复方式、方法,把低产用材林改造成为速生丰产林或一般用材
林,把低效防护林改造为防护功能完备的高效防护林。
7.2 准备资料
收集整理作业区近期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文件、林相图、地形图及社会经济情况等。
7.3 外业调查
7.3.1 作业小班测量
测量小班的实际边界和面积。
7.3.2 标准地或样带调查
每个标准地面积一般不小于0.067 hm
2,标准地总面积不低于作业设计小班面积的1 %,每个小班至
少1块标准地。调查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林分现状、立地条件、龄组或发育阶段、健康状况、退化原因
等,主要调查因子按GB/T 26424执行。
7.3.3 预备作业
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设计思路,在标准地或样带内进行预备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逐步调整设计,并计
算各工序的用工量及台班数量、作业时间、苗木规格和数量及其他物资消耗量;测定出林地清理用工量、
采伐蓄积量、采伐株数、出材量、材种与枝丫等。
7.4 作业设计内容与成果
7.4.1 编制改造作业设计表
作业设计表的主要内容详见附录A。
7.4.2 绘制作业设计图
3
DB 3715/T 71—2025
根据林相图、地形图与作业小班实测资料,绘制比例尺1:5 000或1:10 000的作业设计图。内容包
括:林班、小班界,需要改造林分的林相、界限,明显地物标识及改造的方式、方法。
7.4.3 编制作业设计说明书
内容包括:设计的原则和依据,作业区的基本情况,各类改造类型的技术措施,改造作业的施工安
排,人员组织与物资需要量、设施的修建、投资预算及效益评价等。
8 修复方式
8.1 补植补播
—— 结合培育目标,选择与现有树种互利互容互补,且能够从林下生长到主林层的树种;
—— 补植互生树种、彩叶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
——合理选择补植补播树种,优先采用良种壮苗;
——补植补播后,应适时开展抚育管护。
8.2 采伐修复
—— 采伐方式不包括皆伐,采伐技术按 LY/T 1646 执行;
—— 优先采伐干扰树或Ⅴ级、Ⅳ级木,林木分类及林木分级按 GB/T 15781 执行;
——采取群团采伐时,伐后形成的最大林窗直径不超过周围林木平均高,相邻林窗间隔不小于周围
林木平均高;
——采伐后郁闭度低于 0.4 或出现林窗,应及时补植补播。
8.3 平茬复壮
对萌生能力强的杨树退化林,可在休眠期进行平茬,促使其萌发新枝条,并对萌发的新枝条及时进
行定株、修枝。平茬时保持茬口平滑,无劈茬裂口。
9 施工要求
施工方法参照如下:
——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
——更新造林、补植等施工按 GB/T 15776执行,采伐施工按 LY/T 1646执行;
——做好迹地清理工作,采伐剩余物应尽可能运出利用,在不影响改造作业和其他生产生活、便于
运输的地方,按利用规格分类堆积;
——做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
10 建立技术档案
10.1 应以作业小班为单位,建立技术档案。
10.2 根据改造类型设立固定标准地(含对照),定期记载经营活动和林木生长变动情况。
10.3 建档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坚持及时填写,不能漏记或中断。技术档案纳入森林资源档案。
4
DB 3715/T 71—2025
附录 A
(规范性)
改造作业设计表
改造作业具体设计措施见表 A.1
表 A.1 改造作业设计表
乡镇(林场) 村(林班) 小班号
林种 起源 小班面积 (hm 2)
退化评判 标准 退化程度 一般□ 重度□
目标林相 树种组成 林分结构 林分蓄积 (m 3/hm 2)
目标胸径 (cm) 培育周期/年
树种 苗木规格 密度 (株/hm 2) 株/丛数 混交 配置 混交 比例
补植补播
采伐修复 采伐对象 林木分类 干扰树□
林木分级 V 级木□ IV 级木□ III 级木□
其他 枯死木□ 濒死木□ 受害木□ 枯梢木□ 一般林木□
采伐方式 株数采伐强度 (%) 蓄积采 伐强度 (%)
平茬复壮 平茬强度(%) 平茬带宽 (m)
投资概算 种苗/株 辅助材料 用工量/工 直接费用/元
A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