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响应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97.8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14:31:4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响应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中国酿造
2014年第33卷第10期
总第272期
响应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研穷
张璟晶唐劲松王海波力朝洲冯晓蕊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99·
摘要以草鱼鱼为原料用木瓜蛋白酶解提取草鱼鱼鳞中的胶原蛋白并对其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提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确定木瓜蛋白酶提取鱼赚胶原蛋白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0%加酶量3.5g/L底物质量分数22%经过验
证胶原蛋白提取率为15.4%。得到鱼鳞胶原蛋白吸水性接近于甘油,保水性优于甘油,具有一定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关键词鱼鳞胶原蛋白响应面法提取性质研究
中图分类号TS25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14.10.024
文章编号0254-5071(2014)10-0099-05
Extraction ofcollagenfromgrass carp scalewithpapainby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ZHANG Jingjing, TANG Jinsong, WANG Haibo, LI Chaozhou, FENG Xiaorui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Agri-Aninal Husbandry Vocationa/ Colleg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The collagen from grass carp scale was extracted with papain, and the collage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 enzyme addition an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to establish and analysi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and collagen extraction yield. The optimal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hydrolysis temperature 50 C, enzyme addition 3.5 g/L,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22%, and verific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collagen extraction ratio was 15.4%.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collagen from grass carp scale was close to glycerin, and the holding water capacity was better than glyc-
erin. The collagen from grass carp scale had good emulsion capacity and emulsion stability Key words: scales; collag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extraction; properties study
我国每年鱼的废弃物总量超过200万t其中鱼赚约
占15%叫。鱼鳞中主要成分是蛋自质和羟基磷灰石而蛋白质组成中又以胶原蛋白为主()。据报道鱼鳞胶原蛋白可制成可食性蛋白膜3,用于香肠、糖果、糕点等的制作还可以作为乳化剂、增稠剂、发泡剂、胶凝剂等添加到肉制品
和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3。鱼鳞胶原的降解产物也具有抗氧化、降血压、免疫调节等保健功能。所以鱼鳞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和应用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研究大都集中在优化热浸提酸法碱性蛋白酶法提取胶原蛋白的工艺研究。酶法提取鱼鳞胶原蛋自能很好的增加提取率而且木瓜蛋自酶相对对胶原作用较弱只对胶原蛋自的非螺旋端肽而不会对螺旋区进行水解提取得到的酶溶性蛋白仍能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对于胶原蛋白中特有的羟脯氨酸以肽的形式的保存率>96%[]。本实验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提取鱼鳞胶原蛋白,旨在提高草鱼鱼鳞的胶原蛋白提取率以期为充分利用草鱼鱼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并对
收稿日期2014-08-10
提取的鱼鳞胶原蛋自性质进行初步研究为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1.1.1试验材料
草鱼鱼鳞购于泰州农贸市场清洗后沥干置于-20℃ 保存备用。
1.1.2试验试齐
木瓜蛋白酶(酶活力3000U/g):上海聚源生物有限公司乙酸、盐酸、氢氧化钠、羟脯氨酸、氯胺-T、对-二甲胺基苯甲醛、乙醇等均为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仪器与设备
HHS-11-2电热式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宏凯仪器厂; EL3002型精密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多利仪器(上海)有限公司DFT-100高速万能粉碎机:上海新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BGZ-240电热鼓风干燥箱、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01312806010Y) 作者简介张璟晶(1981-)女进师颈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ICS 35.240.01 14
CCS L 67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T 3196—2024
电子政务外网 市县网络架构规范
2024 - 12 - 31 发布
2025 - 03 - 31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4/T 3196—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2
5
总体要求 ............................................................................ 2
6
网络层次 ............................................................................ 2
7
广域网网络 .......................................................................... 3
概述 ............................................................................ 3
统一模式 ........................................................................ 3
分级模式 ........................................................................ 4
8
市级城域网网络 ...................................................................... 5
网络架构 ........................................................................ 5
业务区域 ........................................................................ 5
9
县级城域网网络 ...................................................................... 7
网络架构 ........................................................................ 7
业务区域 ........................................................................ 8
10
网络对接 ........................................................................... 8
统一模式 ....................................................................... 8
分级模式 ....................................................................... 9
11
通信线路及带宽 ..................................................................... 9
广域网 ......................................................................... 9
市级城域网 ..................................................................... 9
县级城域网 ..................................................................... 9
参考文献 .............................................................................. 10
I
DB 14/T 3196—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由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电子政务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数字政府服务中心、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晋城市数据局、晋城市数字政
府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胜、贾磊、张健、杨俊芳、卢宏荣、任露旭、王薇、王杰斌、秦淑娅、姚峥、
谭克。
II
DB 14/T 3196—2024
电子政务外网 市县网络架构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市县网络架构的总体要求、网络层次、广域网网络、市级城域网网络、
县级城域网网络、网络对接、通信线路及带宽。
本文件适用于市县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架构规划和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电子政务外网
承载各级政务部门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非涉及国家秘密的业务应用系
统的政务公用网络。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纵向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区),横向连接各级党委、
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等政务部门。
广域网
用于纵向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各层级行政区域,由各级行政区域内广域骨干节点设备和之
间长途线路组成。
城域网
用于实现本级行政区域内的政务部门的横向连接,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城域网,各级城域
网通过统一的互联网出口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各级城域网通过纵向广域网实现互联。
移动政务专网
利用运营商4G、5G等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在公共网络中通过网络切片、专用DNN等技术构建,能独
享网络资源的移动政务专网,是电子政务外网城域网的组成部分。
部门政务外网
各级政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要办公网络,由各级政务部门自行建设和维护,网络覆盖范围和功能区
规划由各单位根据业务需要确定。
1
DB 14/T 3196—2024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P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
DNN: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
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s Transfer Platform)
IPv4:互联网协议第 4 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IPv6:互联网协议第 6 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5
总体要求
电子政务外网应采用集约化网络架构,具备可扩展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电子政务外网应具备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高可管理性,并具备向 IPv6 单栈的演进能力。
省级和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应符合 GB/T 22239 中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相关要求,县级电子政务
外网应符合 GB/T 22239 中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安全要求。
6
网络层次
电子政务外网由省级、地(市)、县(区)三级网络平台组成。
在网络物理结构上,分为广域网和城域网,广域网用于纵向覆盖各级行政区划,城域网用于横向
连接本级政务部门。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层次结构见图 1。
2
DB 14/T 3196—2024
图 1
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层次结构
7
广域网网络
概述
广域网有两种模式,省级统建统管的统一模式和省、市分建分管的市县一体化分级模式。
统一模式
该模式下,省-市-县广域网由省广域核心设备、市广域核心设备、县广域核心设备及两级长途线路
组成,各级广域网核心设备应采用冗余设备组网,可部署在不同的机房。统一模式下广域网基本结构见
图2。
3
DB 14/T 3196—2024
图 2
统一模式下广域网基本结构
分级模式
市县一体化分级模式下,广域网由省广域网-市县广域网分建网络组成,基本结构见图3。具体要求
包括:
a)
广域网由省广域核心设备、市广域核心设备、市广域网接入设备、市县广域设备和长途线路
组成;
b)
省级部署省广域核心设备和市广域核心设备,市级部署市广域网接入设备并建设市县广域网
链路,县级部署县广域网核心和县城域核心设备;
c)
各级广域网核心设备应采用冗余设备组网,可部署在不同的机房。
图 3
市县一体化分级模式下广域网基本结构
4
DB 14/T 3196—2024
8
市级城域网网络
网络架构
市级城域网网络可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组成,网络架构见图4,具体要求包括:
a)
市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和汇聚路由设备可采用冗余设备组网;
b)
市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横向与广域网市核心路由设备连接,构成“口”字形组网;
c)
市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向下与汇聚路由设备连接,汇聚路由设备向下与部门外网接入区或
企业接入网连接。
图 4
市级城域网网络架构图
业务区域
市级城域网可建设如下业务区域,包括政务云接入区、互联网出口区、运维管理区、移动政务专网
接入区、市级部门外网接入区及企业接入区。
8.2.1
政务云接入区
具体要求包括:
a)
市级政务云接入区用于连接本级政务云数据中心;
b)
政务云数据中心可通过专线接入;
c)
采用双设备双链路方式连接至政务云接入区汇聚设备。
8.2.2
互联网出口区
具体要求包括:
5
DB 14/T 3196—2024
a)
互联网出口区为本级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或同时为本级及县级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
b)
安全接入平台部署在互联网出口,安全接入平台为本级用户提供远程接入服务,或同时为本
级及县级用户提供远程接入服务;
c)
互联网出口区与城域网核心设备采用“口”字型相连,出口可采用负载均衡连接两条及以上
运营商互联网链路。
8.2.3
运维管理区
具体要求包括:
a)
运维管理区是集中建设的独立运维管理区域;
b)
运维管理区与城域网核心设备采用“口”字型相连,实现网络管理、运维系统和安全管理等
平台的连接;
c)
运维管理区可包括智能网络管理软件、运维管理系统、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平台、统一身份
认证平台以及抵御各类安全风险的设备;
d)
运维管理区流量应与其他网络流量进行逻辑隔离,以保障运维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隔离
措施应确保运维管理流量不会与其他业务流量混合,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性能干扰。同时,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带外管理方式,将运维管理流量与数据流量物理分离,进一步提
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e)
部署智能网络管理软件,用于网络服务质量分析、IPv6 流量分析、容量预测和路由分析,提
供网络配置布放和路径优化等自动布放服务;
f)
部署运维管理系统,对各网络和安全设备进行统一运维管理,对运维管理行为进行审计;
g)
部署支撑系统,提供地址分配、地址管理、域名解析、IPv6 发展监测平台等 IP 网络支撑服务。
其中 IPv6 发展监测平台专注于对 IPv6 在各级电子政务网络中的部署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
析,它既可以独立部署,也可以对接到上级电子政务网络的统一管理平台由上级平台授权使
用;
h)
部署安全管理平台,通过流量采集、日志采集、获取威胁情报等方式,实时监测电子政务外
网安全运行状态,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预警;
i)
部署电子政务外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可新建或利旧电子政务外网的电子认证系统,实现身
份认证和身份信息管理;
j)
部署抵御各类安全风险设备,包括不限于态势感知,防止恶意攻击,及时发现检测攻击行为
并处置,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并进行修复,自身遭到损害时能够迅速恢复核心能力。
8.2.4
移动政务专网接入区
具体要求包括:
a)
移动政务专网接入区提供电子政务外网 4G、5G 等移动接入服务;
b)
支持为接入终端设备分配 IPv4 和 IPv6 地址;
c)
终端用户可通过移动客户终端设备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场景,应支持移动客户终端与政务外网
设备部署 SRv6 隧道穿越运营商网络;
d)
移动政务专区部署接入路由和边界防火墙,防火墙设备与城域网核心设备采用“口”字型相
连,接入路由设备应通过运营商政务专用 UPF 对接,应使用独立的物理端口,可采用双设备
双链路方式连接至政务云接入区。
8.2.5
市级部门政务外网接入区及企业接入区
具体要求包括:
6
DB 14/T 3196—2024
a)
市级部门外网接入区的外网接入设备上联汇聚路由设备,下联市级部门外网接入网;
b)
市级部门二级单位原则上通过部门政务外网接入区接入。
c)
推荐部门和企业部署独立的汇聚路由器,部门接入到部门汇聚路由器,企业自行配备接入路
由后接入汇聚路由器。
d)
根据各市级接入部门业务类型和重要程度,部门外网接入区路由设备可单路路由或冗余配置,
线路可采用单线路或双线路。
9
县级城域网网络
网络架构
县级城域网络架构可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结构,也可采用核心层和接入层的两层结
构。县级城域网网络架见图5,具体要求包括:
a)
县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可采用冗余组网;
b)
县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纵向与广域县核心路由设备连接,构成“口”字形组网;
c)
县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横向与汇聚路由或接入路由设备连接,构成“口”字形组网。
图 5
县级城域网网络架图
7
DB 14/T 3196—2024
业务区域
县级城域网可建设如下业务区域,包括互联网出口区、运维管理区、移动政务专网接入区、县级部
门接入区及乡镇街道、村/社区部门政务外网接入区。
9.2.1
互联网出口区
具体要求包括:
a)
互联网出口区为本级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
b)
安全接入平台部署在互联网出口区,安全接入平台为本级用户提供远程接入服务;
c)
互联网出口区接入设备与城域网核心设备采用“口”字型相连,出口可采用负载均衡连接两
条及以上运营商互联网链路;
d)
县级互联网出口区推荐由县本级负责建设、独立接入使用,根据各地市实际情况也可由市级
城域网统筹建设,为县级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
9.2.2
运维管理区
具体要求包括:
a)
运维管理区是集中建设的独立运维管理区域;
b)
运维管理区与城域网核心设备采用“口”字型相连;
c)
运维管理区可部署智能网络管理软件、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以及抵
御各类安全风险的设备;
d)
根据实际情况,可独立部署或对接市级平台相关网络管理支撑服务系统授权使用。
9.2.3
移动政务专网接入区
具体要求包括:
a)
移动政务专网接入区提供电子政务外网 4G、5G 等移动接入服务;
b)
县级移动政务专网接入区推荐由县本级负责建设、独立接入使用;
c)
根据各地市实际情况,也可由市级城域网统建,为县级用户提供 4G、5G 移动接入服务。
9.2.4
县级部门接入区及乡镇街道、村/社区部门政务外网接入区
具体要求包括:
a)
根据县级接入部门业务类型和重要程度,部门政务外网接入区可采用单线路或双线路直接接
入城域网核心路由器;
b)
乡镇、村社网络推荐采用专线方式接入,同时村社网络接入方案应支持 VPN、5G、EVPN 等多
种方式接入方式,并根据接入方式和安全需求实施分级安全接入策略,最终实现统一安全管
理,保障网络安全可靠;
c)
采用专线接入的乡镇、村社,可根据接入单位规模数量和当地实际情况,直接接入县级城域
网核心路由器或接入汇聚路由器后再接入县级城域网核心路由器。
10
网络对接
统一模式
广域网与市级城域网在不同的自治域,域间对接采用Option A方式。
广域网与县级城域网在不同的自治域,域间对接采用Option A方式。
8
DB 14/T 3196—2024
分级模式
市广域网设备与市自建的广域网接入设备对接,县级城域网核心设备可兼做县广域网核心设备。
广域网与市县一体化城域网在不同的自治域,广域网和市县级城域网域间对接采用Option A方式。
11
通信线路及带宽
广域网
具体要求包括:
a)
省级广域网核心路由器应采用两条及以上的不同运营商的物理线路下联各市广域网路由器,
省到市广域网主线路总带宽应不低于 10Gbps,带宽使用率不高于 60%,备用线路带宽不低于
1Gbps;
b)
市级广域网核心路由器应采用两条及以上的不同运营商的物理线路下联各县广域网路由器,
市到县(市、区)广域网线路总带宽应不低于 1Gbps,带宽使用率不高于 60%,备用线路带宽
不低于 0.5Gbps;
c)
省级及市级广域网通信线路应能为政务外网 IPv4、IPv6 业务提供专用的二层点对点形式线路,
线路类型可选择 OTN、MSTP、裸光纤等。
市级城域网
具体要求包括:
a)
市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与市级广域网核心路由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总带宽应不低于 10Gbps;
b)
市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线路总带宽应不低于 20Gbps;
c)
市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与接入单位设备之间的线路总带宽应不低于 100Mbps,可达到 1Gbps;
d)
市级城域网通信线路应能为政务外网 IPv4、IPv6 业务提供专用的二层点对点形式线路,线路
类型可选择 OTN、MSTP、裸光纤等。
县级城域网
具体要求包括:
a)
县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与广域网县核心路由器之间的连接线路总带宽应不低于 1Gbps;
b)
县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线路总带宽应不低于 1Gbps;
c)
县级城域网核心路由设备与接入单位设备之间的线路总带宽应不低于 100Mbps;
d)
县级城域网通信线路应能为政务外网 IPv4、IPv6 业务提供专用的二层点对点形式线路,线路
类型可选择 OTN、MSTP、裸光纤等。
9
DB 14/T 3196—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25069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
[2] GB/T 25647 电子政务术语
[3]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4] 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5] GW 0104-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6] GWB 01-2020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技术框架
[7] GWB 03-2020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技术参考指南
10
上一章:温度变化对固态发酵豆粕产大豆肽工艺影响的研究 下一章:清香型小曲白酒机械化生产中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相关文章

响应面法优化航天紫花苜蓿中叶蛋白的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酒糟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迎春花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工艺的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桑黄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桑树叶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SW/T 5-2015 植物提取物 木瓜蛋白酶 响应面法超声波提取枸杞多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