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7.020 J96 备案号:45684—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408—2014 代替JB/T10408--2004
内燃机 换热器 可靠性试验方法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Heat exchangers-Reliability test method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0408—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试验项目.. 4.1振动试验 4.2压力脉冲试验 4.3热冲击试验, .4.4.静压强度试验. 5试验装置 5.1 通用要求. 5.2 振动试验装置 5.3 压力脉冲试验装置 5.4热冲击试验装置... 5.5静压强度试验装置, 6试验方法. 6.1振动试验 6.2 压力脉冲试验 6.3 热冲击试验 6.4 静压强度试验,
JB/T1040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408—2004《内燃机换热器可靠性试验方法》,与JB/T10408—2004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修改了试验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见第5章,2004年版第5章);增加了对试验装置计量检定的要求(见5.1.1);增加了试验工装的要求(见5.2.55.3.6、5.4.55.5.5)增加了对试验介质的要求(见5.3.5、5.4.4、5.5.4);增加了振动试验时控制点的选择(见5.2.6);增加了热冲击试验中压力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见5.4.3);增加了振动试验方法中试验件安装的要求(见6.1.2);增加了热冲击试验方法中试验过程控制方式的要求(见6.3.4)。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心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扬州水箱有限公司、南通江华
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立峰、沈红节、李楠、王伶俐、方芳、蒋平灶、翟方、卢宇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10408-—2004
II
JB/T10408-2014
内燃机换热器 可靠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换热器可靠性试验的试验项目、试验装置、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及小型船舶用内燃机机油冷却器、水散热器、油
散热器、增压空气冷却器、柴油机水冷却器(统称换热器)的振动试验、压力脉冲试验、热冲击试验和静压强度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52普通柴油 GB11118.1液压油(L-HLL-HML-HV、L-HSL-HG) GB11122柴油机油 GB23971 有机热载体 GB29743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 JB/T6003(所有部分)内燃机机油冷却器
3术语和定义
JB6003系列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试验件 test unit 进行试验的换热器总成或换热器芯子。
4试验项目
4.1振动试验
用于考核试验件抗机械振动性能的强化试验。试验时试验件以规定的频率和加速度或振幅在规定方向作受道振动。 4.2压力脉冲试验
用于考核试验件抗压力交变循环性能的强化试验。试验时对试验件内腔施加交替变化的液压或气
压。 4.3热冲击试验
用于考核试验件抗温度交变循环性能的强化试验。试验时使试验件的温度交替变化。
1
JB/T104082014
4.4静压强度试验
用于考核试验件承受静态压强能力的强化试验。试验时对试验件内腔施加逐渐升高的液压或气压直到试验件出现损坏现象,或者对试验件内腔施加逐渐升高的液压或气压到规定的压强并保持规定的时间。
5试验装置
5.1通用要求 5.1.1试验装置和所有仪表均需通过法定计量部门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才能使用。 5.1.2所有试验装置都要配备在紧急情况下的自动停机及安全保护装置。 5.2振动试验装置 5.2.1振动试验装置的主体包括能按试验规范的要求控制振动频率、振幅和加速度的振动装置和满足测量需要的振动测量仪器。 5.2.2当试验件在振动时同时需要进行压力脉冲、保压及热循环等试验时,振动试验装置还可配备下列辅助装置:
a)压力源和/或压力控制装置: b)自动数据记录装置; c)计数器; d)数据信号分析仪; e)压力表和/或压力传感器: f)弯矩测量装置; g)温度监视装置、控制器和/或加热装置。
5.2.3振动台的性能应满足试验规范的要求。 5.2.4振动测量仪器测量精度要求:
a)振动频率测量误差在频率2Hz~100Hz范围内不大于1.5%,在频率100Hz~1000Hz范围内
不大于1%; b)振动加速度及振幅测量误差不大于10%: c)振动次数计量误差不大于2.5%。
5.2.5试验工装应达到如下要求:
a)试验工装应能保证试验件在规定的轴向上进行振动 b)试验工装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振动台的运动正确传递给试验件,并模拟试验件实际安装情况: c)试验工装的设计应使工装与试验件连接一起后在质量分布上是对称的,以使不平衡载荷减到最
少。
5.2.6控制点应根据试验的不同要求作适当的选择。当用户指定控制点时,按用户要求进行控制。当用户未指定控制点时,可选择试验件与工装或振动台面的连接点作为控制点;也可将台面、工装、试验件上各部位综合考虑确定控制点。 5.3压力脉冲试验装置 5.3.1压力脉冲试验装置的主体包括能产生满足试验规范要求的脉冲频率、脉冲压力峰值、脉冲幅度、 对试验件施加脉冲压力的压力源、满足试件温度要求的控温系统和满足测量需要的测量仪器。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
JB/T10408—2014
a)自动数据记录设备; b)频率计、开关、指示灯和其他需要的电气元件: c)过滤器; d)加热器和温度控制仪: e)压力循环计数器: f)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 g)压力调节器; h)压力表开关; i)循环泵或压缩机; ji)油箱或稳压罐; k)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
5.3.2试验装置的参数控制精度应满足试验规范的要求。 5.3.3试验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
a)压力测量误差不大于1.6%: b)压力交变周期或频率测量误差不大于1%: c)压力脉冲计数误差不大于0.5%、脉冲次数累计误差不大于30个脉冲: d)试验介质温度测量误差不大于土2C。
5.3.4压力系统可以单独对一个试验件施加压力,也可以通过系统支路对多个试验件同时施加压力。 在有系统支路的情况下,要求每个压力支路都有可关闭装置。当一个试验件破裂时,试验装置能够自动停机并报警。 5.3.5试验介质应使用与实际工况相同或相近的介质,本标准推荐使用以下试验介质:
a)机油冷却器采用符合GB11122规定的CD15W-40柴油机油或符合GB11118.1规定的L-HM46 抗磨液压油; b)水散热器及水冷型增压空气冷却器水侧,按所匹配发动机类型采用符合GB29743规定的LEC
II-40或HEC-II-40型号冷却液: c)增压空气冷却器热空气侧采用干燥压缩空气。
5.3.6试验工装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工装在试验件试验时不产生塑性变形,密封材料的强度应保证在测试过程中不发生泄漏。
5.4热冲击试验装置
5.4.1热冲击试验装置的主体应能按试验规范的要求对试验件进行加热和冷却,装置应能准确测量和记录试验件或试验介质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温度变化的周期和温度交变次数。它至少包括以下儿个部分:
a)“热”介质加热和输送装置; b)“冷”介质冷却和输送装置; c)介质循环流量调节与控制装置; d)介质流量测量与记录装置: e)介质或试验件温度控制:测量与记录装置: f)冷热循环次数测量与记录装置: g)压力测量装置。
5.4.2试验装置的参数控制精度应满足试验规范的要求。 5.4.3试验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
a)试验介质或试验件温度测量误差不大于土1C:
JB/T10408—2014
b)试验介质流量测量误差不大于1.5%: c)温度交变周期或频率测量误差不大于1%; d)压力测量误差不大于1.6%; e)温度交变次数计数误差不大于0.5%、次数累计误差不大于10次。
5.4.4试验介质应使用与实际工况相同或相近的介质,本标准推荐使用以下试验介质:
a)机油冷却器采用符合GB11122规定的CD15W—40柴油机油或符合GB23971规定的L-QD系
列有机热载体; b)水散热器及水冷型增压空气冷却器水侧,按所匹配发动机类型采用符合GB29743规定的LEC-
I-40或HEC-I-40型号冷却液; c)增压空气冷却器热空气侧采用干燥压缩空气。
5.4.5试验工装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工装在试验件试验时尽可能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密封材料应保证在测试过程中不发生泄漏。 5.5静压强度试验装置 5.5.1静压强度试验装置的主体包括能按试验规范要求的最大加载压力和加压速率对试验件施加和保持压力的装置和满足测量需要的测量仪器。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压力源; b)能记录压力峰值的压力表; c)计时装置; d)加压速率调节装置。
5.5.2试验装置的最大输出压力、加压速率和保压性能应满足试验规范要求。 5.5.3试验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
a)压力测量误差不大于1.6% b)时间测量误差不大于1%。
5.5.4试验介质采用符合GB252规定的0号普通柴油或清水。 5.5.5试验工装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工装在试验件爆破时不产生塑性变形,密封材料的强度应保证在测试过程中不发生泄漏。
6试验方法
6.1振动试验 6.1.1试验前应对试验件进行完好性检查,确认试验件是完好的。 6.1.2在振动试验设备上,按照试验件实际使用时的安装方式固定试验件,确保产品的振动方向与振动台轴线平行。在试验件内充满指定的试验介质。按照推荐的扭矩拧紧螺栓和螺母。 6.1.3按照传感器特定的安装方式将振动测量传感器按5.2.6要求固定在试验件上,传感器的感应方向应与振动的位移方向一致。按照试验规范规定的振动方向、振动频率、加速度或振幅完成规定的振动次数。 6.1.4在试验过程中,应监视试验件的完好性,发现试验件有规范不允许的任何形式的损坏现象,立即停止试验,并记录已完成的振动次数和试验件损坏情况。 6.1.5试验结束后,检查试验件的完好性。当发现试验件的损坏或泄漏时,应详细记录损坏或泄漏的部位和程度。 6.1.6试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及设备状况:
4
JB/T10408—2014
b)试验开始和结束时间; c)试验件的名称、型号及试验时随带附件情况; d)试验件在进行振动试验前经历过的试验项目 e)试验前试验件完好性检查情况: f)试验件内部注入的试验介质名称、介质温度和压力; g)振动方向、振动频率、加速度或振幅、完成振动次数; h)振动试验结束后试验件完好性检查情况。
6.2压力脉冲试验
6.2.1试验前应对试验件进行完好性检查,确认试验件是完好的。 6.2.2将试验件上不是试验介质循环所需要的通道口牢固堵塞,在试验件内充满指定的试验介质,并与试验装置的介质循环管路连接。 6.2.3按照试验规范规定的脉冲压力范围、脉冲频率或周期和介质温度完成规定的压力脉冲次数。 6.2.4在试验过程中,应监视试验件的完好性,发现试验件有规范不允许的任何形式的损坏现象,立即停止试验,并记录已完成的压力脉冲次数和试验件损坏情况。 6.2.5试验结束后,检查试验件的完好性。当发现试验件有损坏或泄漏时,应详细记录损坏或泄漏的部位和程度。 6.2.6试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及设备状况; b)试验开始和结束时间; c)试验件的名称、型号规格及试验时随带附件情况; d)试验件在进行压力脉冲试验前经历过的试验项目; e)试验前试验件完好性检查情况: f)试验介质名称、介质温度; g)压力脉冲范围、脉冲频率或周期、完成的压力脉冲次数; h)压力脉冲试验结束后试验件完好性检查情况。
6.3热冲击试验 6.3.1试验前应对试验件进行完好性检查,确认试验件是完好的。 6.3.2将试验件上不是试验介质循环所需要的通道口牢固堵塞,在试验件内充满指定的试验介质,并与试验装置的介质循环管路连接。 6.3.3对于机油冷却器和水散热器,待试验件接好后,起动冷介质循环泵,使试验件内充满试验介质,排净空气。 6.3.4试验过程分为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两种方式,试验时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设置:
a)温度控制方式:试验件内腔交替通入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热介质的温度为试验规范要求的热
源温度土3℃,冷介质的温度为试验规范要求的冷源温度土3℃,介质流量为试验件工作时的热介质额定流量;当试件的进出口处介质温度差不大于5℃时,可以认为试件的温度达到了稳定,此过程作为一个循环,直到完成规定的温度交变次数。
b)时间控制方式:试验件内腔交替通入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热介质的温度为试验规范要求的热
源温度土3℃,冷介质的温度为试验规范要求的冷源温度土3℃,介质流量为试验件工作时的热介质额定流量:先充入指定温度的高温介质,运行指定时间,然后将高温介质切换为指定温度的低温介质,再运行指定时间,此过程为一个循环,直到完成规定的温度交变次数。
6.3.5在试验过程中,应监视试验件的完好性。每完成1000次循环进行一次密封性检查,发现试验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