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3058-2017 往复式内燃机 线束可靠性试验方法

JB/T 13058-2017 往复式内燃机 线束可靠性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6 17:51:59



相关搜索: jb 可靠性 内燃机 方法 线束 试验 往复式 13058

内容简介

JB/T 13058-2017 往复式内燃机 线束可靠性试验方法 ICS27.020 J92 备案号:57848—201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0582017
往复式内燃机 线束可靠性试验方法
Recipro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Wire harness reliability test methods
2017-01-09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058—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1
3 4试验要求.
4.1试验用内燃机. 4.2仪器仪表. 4.3对试验一般条件的控制 5试验方法. 5.1 试验样机装配.. 5.2 磨合 5.3 性能初试 5.4可靠性试验。 5.5试验后性能复试. 5.6试验后拆检 5.7试验过程中的检查与维护 6试验结果的评定 7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试验记录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 试验报告 B.1试验报告主要内容, B.2试验报告幅面.
E
.........

EE

E
6
图1 发动机高速反复可靠性试验规范
表A.1 主要测试设备及传感器一览表表A.2内燃机性能试验汇总表. 表A.3 可靠性试验中内燃机故障记录表表A.4试验结果评价表.
I JB/T1305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
用车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剑峰、曹晓峰、郭华、庞华廷、邱伟冰、孟红霞、姜明月、汪自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3058—2017
往复式内燃机 线束可靠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往复式内燃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线束可靠性考核的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的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车辆、船舶、农用拖拉机和林业机械、工程机械、发电机组、排灌机械用往复式
内燃机(以下简称内燃机)的线束。其他用途往复式内燃机的线束也可参照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3.1一2005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词汇第1部分:发动机设计和运行术语 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19055一2003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883.1—2005、GB/T18297—2001和GB/T19055-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速反复highspeedrepeatedly 内燃机由标定转速的80%匀速运行到标定转速的120%(或者最高空载稳定转速),再由标定转速
的120%(或者最高空载稳定转速)匀速运行到标定转速的80%,如此反复运行。 3.2
内燃机线束internal combustionenginewireharness 由金属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
等,以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主要包括导线、套管(网)、端子、塑件、密封件、锁定件、卡钉、 胶带等。
4试验要求
4.1试验用内燃机
试验用内燃机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规定。对内燃机线束可靠性有影响的附件(如压缩机、发电机、风扇、水泵、线束支架、线束扎带、隔热板等)按机型要求配置。 4.2仪器仪表 4.2.1试验所用仪表
试验所用仪表的精度、测量部位及试验数据的计算按GB/T18297一2001中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
1 JB/T13058—2017
4.2.2仪器仪表记录表格
仪器、仪表记录格式和内容参见表A.1。 4.3对试验一般条件的控制
对试验一般条件的控制应满足GB/T19055一2003中第6章、第7章的规定,或按内燃机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试验样机装配
对内燃机线束及线束支架等外部零件按照工艺进行安装,拍摄相关零部件初始状态的照片。 5.2磨合
试验用内燃机按制造厂磨合规范进行磨合。 5.3性能初试
按照GB/T18297--2001中的8.3规定进行总功率特性试验,性能参数满足内燃机制造厂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高速反复可靠性试验。
记录格式和内容参见表A.2。 5.4可靠性试验
发动机高速反复可靠性试验规范如图1所示。 将内燃机转速从标定转速的80%均匀升高至标定转速的120%(或最高空载稳定转速),历时10min。
再将内燃机转速从标定转速120%(或最高空载稳定转速)匀速降低到标定转速的80%,历时10min。 整个试验过程,内燃机外加负载为零。至此完成一个循环,历时20min。
重复进行上述循环,共计1200个循环,运行持续时间400h。
转速n/min
标定转速的120% (或最高空载稳定转速)
标定转速的80%
10
0
时间min
图1发动机高速反复可靠性试验规范
5.5试验后性能复试
可靠性试验后,对内燃机重复5.3规定的试验,并记录。
2 JB/T13058—2017
记录格式和内容参见表A.2。 5.6试验后拆检
经自然冷却后,拆下并检查线束,记录是否有裂纹或其他失效情况。 5.7试验过程中的检查与维护 5.7.1检查与维护记录表
试验过程中的检查及维护根据试验机型确定,检查的结果及维护情况应详细记录。记录格式和内容参见表A.3。 5.7.2试验中内燃机的常规检查及维护
根据内燃机类型,内燃机在试验中的检查和维护按GB/T19055一2003中10.3和10.4的规定进行,或按制造厂的要求进行。应记录停车时间、原因及处理情况。 5.7.3与线束相关的检查
试验过程中应监视内燃机的运行状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按下述原因进行处理: a)若异常情况为线束损坏引起的,则终止试验; b)若异常情况不是线束损坏引起的,调整正常后继续进行可靠性试验。
6试验结果的评定
6.1试验结果仅对线束的失效形式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线束的损坏部位、裂纹、断裂、电气故障等情况,并附照片。试验过程中对内燃机其他部件因损坏而进行的更换,仅需记录即可。记录格式和内容参见表A.4。 6.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定线束为不合格:
a)由线束引起内燃机不能满足制造厂的扭矩动力性、油耗经济性设计指标; b)由线束引起内燃机功能出现电气故障; c)线束产生松脱; d)线束和插件产生断裂。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内容参见附录B。
3 JB/T13058—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试验记录表
主要测试设备及传感器一览表见表A.1,内燃机性能试验汇总表见表A.2,可靠性试验中内燃机故障记录表见表A.3,试验结果评价表见表A.4。
表A.1主要测试设备及传感器一览表规格(型号)
检定日期
精度
生产厂
试验用途
序号 1 2 3 4 5 6 7 00 9 **
名称
表A.2 内燃机性能试验汇总表
编号:
试验日期:
内燃机型号:
试验单位名称:
试验结果
单位 r/min kw ℃ r/min N·m
制造厂性能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 测试项目可根据内燃机制造厂要求进行增减。 试验员:
测试项目标定转速标定功率最高排气温度最大扭矩转速最大扭矩
性能初试
评价
最大扭矩工况燃料消耗率 g/ (kw·h)
最高空载稳定转速最低空载稳定转速
r/min r/min
试验负责人:
4 JB/T13058—2017
表A.3 3可靠性试验中内燃机故障记录表机型:
试验名称:
编号:
试验日期:
序号 零部件名称 故障出现时间 累计运行时间 故障情况 故障排除 故障排除时间 备注
h
说明
措施

1 2 3 4 5
-
试验员:
试验负责人:
表A.4i 试验结果评价表
线束生产单位名称:序号
编号:
试验日期:结论
判定项目
判定标准
结果
备注
1 线束影响发动机性能 不满足内燃机制造厂的设计指标
内燃机出现电气故障部分功能失效
2 3 4
线束电气特性线束出现松脱线束出现断裂
肉眼可见
试验前照片
试验后照片
线束照片
注:判定项目中出现判定标准中的任一结果时即判定线束不合格。 试验员:
试验负责人:
5
上一章:JB/T 13173-2017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设计规范 下一章:JB/T 13057-2017 往复式内燃机 活塞可靠性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JB/T 13057-2017 往复式内燃机 活塞可靠性试验方法 JB/T 13555-2018 往复式内燃机 气缸密封性试验方法 JB/T 11877-2014 往复式内燃机配气系统超速试验方法 JB/T 11876-2014 往复式内燃机 缸套活塞环组件 拉伤试验方法 JB/T 11783.2-2014 往复式内燃机 附件传动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JB/T 12331-2015 往复式内燃机正时带传动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JB/T 11879-2014 往复式内燃机橡胶扭振减振器耐久性试验方法 JB/T 10408-2014 内燃机换热器可靠性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