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8127-2011 内燃机 燃油加热器

JB/T 8127-2011 内燃机 燃油加热器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54



推荐标签: jb 内燃机 加热器 燃油 8127

内容简介

JB/T 8127-2011 内燃机 燃油加热器 ICS 27.020 J 96 备案号:32148—2011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8127—2011
代替 JB/T 8127.1~8127.3—1995
内燃机 燃油加热器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Fuel heaters
2011-08-01 实施
2011-05-18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8127—201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II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型号编制方法..
2
4
技术要求. 6 试验类别及试验项目
5
...................
......................
....................
试验方法 7.1 性能试验.. 7.2 点火试验.. 7.3 运转试验. 7.4 燃油消耗量的测定, 7.5 热效率的测定 7.6 排气烟度的测定. 7.7 排气成分的测定.…… 7.8排气温度的测定. 7.9噪声测定 7.10 振动试验. 7.11 冲击试验. 7.12 低温试验. 7.13 耐久试验. 7.14 寿命试验
7
..................................
........................
....................................
X
XO
..... 8 ....8
X
检验规则.….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9.2 包装, 9.3 运输. 9.4 贮存. 9.5 其他..
8
.
..................................
....................................
.9
.......9 .....9 JB/T 8127—2011
前創言
本标准代替JB/T8127.1一1995《燃油加热器 基本参数》、JB/T 8127.2一1995《燃油加热器 技术条件》和JB/T8127.3一1995《燃油加热器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JB/T8127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对基本参数的要求; 将噪声测定改按GB/T1859—2000进行; 修改了检验规则; 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雪龙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红节、夏立峰、叶栩宏、钟君杰、段耀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 8127.1—1995; -JB/T 8127.2—1995; -JB/T 8127.3—1995。
II JB/T 8127—2011
内燃机燃油加热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油加热器术语和定义、型号编制方法、技术要求、试验类别及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机车、船舶等内燃机动力装置的低温起动、预热升温以及车箱、舱室、驾驶室的取暖、风挡玻璃除霜用的燃烧液体燃料的加热器(以下简称加热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55—2008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EC 60034-1:2004,IDT) GB/T 1236一2000工业通风机 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idt ISO 5801:1997) GB/T 1859一2000往复式内燃机 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 工程法及简易法 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8.1—2003, ISO 2859-1: 1999, IDT)
GB3847一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 8190.4一1999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 4部分:不同用途发动机的试验循环(idt ISO
8178-4:1996)
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QC/T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液体燃油加热器liquid fuel heater 以液体(水或防冻液)作热交换介质的燃油加热器,简称液体加热器
3.2
空气燃油加热器 air fuel heater 以空气作热交换介质的燃油加热器,简称空气加热器。
4型号编制方法 4.1型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4.2型号由首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
首部一一特征符号、加热器符号和燃烧形式符号。 尾部一一循环形式、额定热流量、电源电压及变型符号
1 JB/T 8127—2011
5.1加热器在下列环境和使用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40℃~40℃;海拔:≤3000m; 风速:0 km/h~100 km/h。 b)工作电压条件。 12 V系统:10 V~15 V; 24 V 系统: 20 V~30 V。
5.2加热器应能承受来自 3个坐标方向上的冲击。承受冲击以后,加热器应正常工作,不能出现结构损坏、变形、部件失灵、渗漏、不正常的振动和不规则的运转。 5.3加热器应能在振动情况下稳定工作,不得有漏损、松动、变形和出现工作上的故障, 5.4电热塞应经低温试验,试验后电热塞电阻丝不得变形、烧损及断裂,电热塞整体各部分不得损坏 5.5空气加热器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中应指出使用时的热风出口处的背压值,在该背压值以下加热器应能保持其性能指标和正常工作。 5.6按照加热器使用维护说明书所规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与环境温度条件相适应的油料(包括燃油、 润滑脂等),应保证加热器顺利点燃。
从点火电热塞通电到起燃时间: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25℃时,小于或等于45 s; 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40℃时,小于或等于 90 s
5.7加热器在额定热流量状况下,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加热器工作15 min 以后,在5 min 期间内,被加热介质进出口温差变化不大于1℃,排气温度相差不大于5.5℃,电动机电压之差不大于2%,这时的工作状态称为稳定工作状态。)时的热流量、水泵流量(扬程1m)、电扇送风量、燃油消耗量、排气温度应在规定范围内,偏差在土10%范围内。 5.8加热器在额定热流量状况下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排气管口不应有火焰出现,排气温度应不高于 450℃。 5.9加热器在额定热流量状况下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最大排气烟度值不得超过2.0Rb(波许单位)。 5.10加热器在额定热流量状况下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排气成分(体积分数):CO<300 ppm(×10°), NOx<100 ppm,HC<5ppm。 5.11加热器在额定热流量状况下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不得有不正常的声响,其工作噪声应不大于 75 dB (A) 5.12加热器在总装前应对水套体、换热器、水泵组进行水压试验。试验时应逐渐加压达 100 kPa,维持压力不变持续 2 min,不应有渗漏现象。 5.13加热器的主要部件,燃烧室、换热器、电动机、风扇、油泵等的使用寿命不得小于2 000 h,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规定,可以对电动机的轴承、电刷及其他零部件进行更换或调整 5.14导线和绝缘层在-40℃时应有可弯性。 5.15加热器各密封面的结合处,不允许有漏气、漏油、漏水现象。加热器点燃15 min 以后,滴油管应无滴漏,水泵的滴漏量每分钟不超过3滴。 5.16加热器电动机应符合GB755—2008的规定 5.17电器元件应符合QC/T413的规定。 5.18加热器外表面的喷漆,电镀应色泽一致、均匀、牢固、光洁、美观,各种紧固件及其他外露件进行喷镀、发蓝等防锈处理。焊接件各部焊缝应平直、均匀、无烧伤、蜂窝、裂纹等缺陷。 5.19加热器应装有故障保险装置,当发生过热、熄火、点火失灵时能关闭加热器,在极其倾覆时应自动切断通入燃烧室的燃油。应装有外接熔丝或电流熔断器,当线路短路或过载时能关闭加热器。加热器应安装在不易使人碰触到的位置。加热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外表面温度不应高于 50℃。液体加热器的
3
上一章:JB/T 8126.3-2011 内燃机 冷却水泵 第3部分:总成 台架可靠性考核 下一章:JB/T 8579-2011 内燃机 进、排气管 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JB/T 5079.2-2017 中小功率内燃机 燃油箱 第2部分:非金属燃油箱 技术条件 JB/T 11798-2014 内燃机换热器风洞试验装置 JB/T 10505-2016 内燃机 机油散热器 技术条件 JB/T 8577-2015 内燃机水散热器技术条件 JB/T 10408-2014 内燃机换热器可靠性试验方法 JB/T 6726.1-2011 内燃机 冷凝式散热器 第1部分:技术条件 JB/T 6726.2-2011 内燃机 冷凝式散热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QC/T 1110-2019 汽车柴油机燃油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