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 10 E91 备案号:37593-20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906—2012
中文/English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
Multipole array acoustic logging tool
2012一0823发布
2012一12一01实施
发布
国家能源局
SY/T 6906-2012
目 次
前言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原理与组成 3.1 原理 3.2 组成要求 4.1 外观要求 4.2 环境条件 4.3 供电要求 4.4 技术性能 4.5 安全要求 4.6 连续工作时间 4.7 乎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4.8 组合测井功能 4.9 测井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设备 5.2 外观检查 5.3 温度试验 5.4 高温高压试验 5.5 振动试验 5.6 冲击试验 5.7 运输振动试验 5.8 电源适应性试验 5.9 性能试验 5.10 安全检查· 5.11 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5.12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试验 5.13 组合测井功能试验 5.14 测井试验·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
3
-
4
L
I
.!
EEIP
LIEE
7.1 标志
1
SY/T 6906—2012
7. 2 包装 7.3 运输 7.4 贮存
..
.
-
L
SY/T6906—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仪器仪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玉霞、张悦、李文博,李文东,李亚敏、李剑、范晓文、卢俊强、高峰。 本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出版,当英文和中文两种版本有歧义时,以中文版本为准。
Ⅲ
SY/T 6906—2012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的原理与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以下简称仪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质量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587.6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 GB/T6587.8电子满量仪器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Y/T5132 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SY/T5134 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G:振动(正弦)试验 SY/T5158 石油勘探数控测井系统技术条件 SY/T5221 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B:冲击试验
3原理与组成
3.1原理
仪器采用单极子声源、偶极子声源和四极子声源在裸眼井或套管井中进行声波全波列测井。该仪器利用偶极子声源在软地层井孔中激发起以弯曲波(准横波。偶极子波)为主的波列测量井简横波信息。
通过单极子,正交偶极子和四极子等各种声波测井模式既可以实现常规声波仪器的测井目的,又可用以在任意地层井孔中测量地层的横波波速,评价地层的各向异性,还可以用来进行岩性识别,产能预测、岩石机械特性预测、井壁稳定性预测、超压地层预测、压裂效果评价、孔隙流体类别评价和地层透率估算等。 3.2组成
仪器由接收电子线路短节、声系和发射电子线路短节等组成。声系含接收声系,隔声体和发射声系。
1
SY/T 6906—2012
4要求
4.1外观要求
主要包括: a) 仪器外壳应耐腐蚀,表面光洁,产品标志清晰、正确。 b) 连接螺纹应装卸方便无卡扣滑扣和咬死现象,外壳螺纹无毛刺、并应配有护帽
4.2环境条件 4.2.1 T作温度:见表1。 4.2.2购存温度:-35℃~70℃ 4.2.3 最大承受压力:见表1。
表1..温度和压力 155C系列 20 -- 155
175℃系列 20 -- 175
环境条件 J作温度
522. 13
C 最大承受压力
(最高温度下持续.T作时间4h)
(最高温度下持续工作时间≥2h)
140
100
MPel
4.2.4 测井速度(正交偶极子测井模式:180m/h~500m/h。
井眼直径范用:1t5imm533mm
4.2.5 4.2.6振动:
a) 频率范围:5Hz~150Hz5Hz h) 振动加速度:29.4m7s2 c) 扫频速率:1oct/min: d) 振动时间:不少于30min
4.2.7 冲击:
a) 冲击加速度:980mls。 b) 脉冲持续时间:11mst1ms c) 冲击次数:轴向次。 d) 波形:半正弦波。
.P
4.2.8 运输振动:
a) 振动频率:5Hz,10Hz,20Hz.30Hz可选。 b) 振动加速度:9.8m/s。 c) 持续时间:30min。
4.3 供电要求
下井仪缆头电压或供电电压:交流电压220V±22V.频率50Hz±0.5Hz,工作电流小于或等 T350mA. 4.4技术性能 4.4.1测量范用:125s/m-~1700μs/m 2
SY/T 6906--2012
4.4.2 测量误差:±3us/m(或±2us/ft)。 4.4.3稳定性:±3%。 4.5安全要求 4.5.1仪器各部位均不应有漏电现象,高于12V安全电压的部位应设有保护措施。 4.5.2绝缘:仪器电源与机壳间的绝缘,常温下大于100MQ:在高温湿热条件下(70℃,相对湿度 90%)不应低于2MQ(直流500V)。 4.5.3抗电强度:仪器供电线路与机壳间能经受交流50Hz,1250V(有效值),历时1min的抗电强度试验,不应有击穿和飞弧现象,判定电流应小于100mA。 4.5.4抗静电:工作环境应有防静电措施,地线安全可靠。防静电手环对地绝缘电阻1M22M2。 4.6连续工作时间
连续工作时间:≥24h。 4.7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400h。
4.8组合测井功能
仪器除了可以单独测井外,还应与其他仪器组合测井。 4.9测
仪器应在模拟井或现场进行测井试验。
5试验方法
5.1试验设备
主要包括:
测井地面系统或测试台架(CAN接口测试面板): --数字万用表(四位半型)一抗电强度测试仪: --兆欧表(2500V)* 万用表(500V)交流稳压电源(2kW)阻抗分析仪(100MHz):数字示波器(100MHz):一专用校验装置(机体为铝质材料,材料纵波传播时差为185us):专用软连线:环境试验设备(温度试验箱、振动试验台、冲击试验台、高温高压试验装置、模拟运输振动试验台)。
5.2外观检查
用手感和目测法检查仪器外观质量,结果应符合4.1的要求。
3
SY/T 6906—2012
5.3温度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a)连接仪器的接收声系,隔声体。发射声系,将连接好的仪器放人专用校验装置,装置内加水
浸泡30min以上,使声系表面与水充分耦合。 b)用专用软连线,将发射电子线路及接收电子线路分别与发射声系,接收声系连接。 c 发射电子线路和接收电子线路分别放人各自温度试验箱,连接测井地面系统或测试台架,运
行仪器检测程序,按4.3的要求给仪器供电。 d) 测试仪器正常运行30min之后,给仪器加温,分别加到80℃,100℃,120℃,155℃
(175℃)时改变仪器工作模式,观察仪器工作状态,最高额定溢度155℃时恒温4h,最高额定温度175℃时恒温2h,温度试验全过程记录数据。
e) 试验过程中,单极、偶极、仿单极各道波列应齐全,专用校验装置测量的远、近纵波时差
185us/m±3us/m试验结束后,结果应符合4.4.2和4.4.3的要求。
5.4高温高压试验
按照SY/T515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a)仪器外壳进行高温高压试验。 b)高温高压试验前,检查仪器外观、检查密封圈是否完整。合格后,戴上耐压护幅,将仪器
放人高温高压试验简内。按4.2.1和4.2.3的要求升温升压型式试验升温升压至最高额定值,出厂检验可升温升压至额定值的80%,恒压时间保持不少于30min,然后泄压。试验过程中,应检测压力变化,判断渗漏情况。 试验结束后,取出仪器,检查外观应无变形,无损伤,外壳及密封部件无渗漏,密封圈应保持完整、绝缘性能应符合4.4.2的要求。
5.5振动试验
按照SY/T513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a)试验前,检查仪器外观和性能。 b)将仪器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不通电;仪器按4.2.6的规定参数进行试验。 c)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外观和测试仪器性能,结果仪器应工作正常。
5.6冲击试验
按SY/T52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a)试验前,检查仪器外观和性能。 b)将仪器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不通电:仪器按4.2.7的规定参数进行试验。 c) 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外观和测试仪器性能,结果仪器应工作正常。
5.7运输振动试验
按GB/T6587.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a)试验前,检查下井仪器外观和性能。 b)将被测仪器固定在运输振动试验台上,不通电:仪器按4.2.8的规定参数进行试验。 c)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外观和测试仪器性能,结果仪器应工作正常。
5.8电源适应性试验
按GB/T6587.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