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080.50 J55 备案号:45562—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909.3—2014 代替JB/T9909.3-1999
立轴圆台平面磨床 第3部分:技术条件
Surface grinding machines with vertical wheel spindle and rotary table
-Part 3:Specifications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 人民共 和 中国
机械行业标准
立轴圆台平面磨床 第3部分:技术条件
JB/T9909.3—20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5印张·15千字
2015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2.00元
*
书号:15111:11879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010)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JB/T9909.3—2014
目 次
前言
-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一般要求.
3
4附件与工具.. 5安全卫生. 6加工和装配质量, 7机床的空运转试验 7.1温度和温升试验
7.2 磨头空运转功率检验... 7.3 磨头垂直进给精度检验 7.4 工作台运转检验. 7.5 整机连续空运转试验. 8机床负荷试验(抽查) 8.1机床承载工件最大重量运行试验 8.2磨头电动机最大功率试验 9机床精度检验 10 磨削效率(磨除率)试验(抽查)
3
1000000
JB/T9909.32014
前言
JB/T9909《立轴圆台平面磨床》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型式与参数;
第2部分:精度检验;一第3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9909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JB/T9909.3—1999《立轴圆台平面磨床技术条件》,与JB/T9909.3—1999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第3部分:技术条件”;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9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附件和工具”的内容(见第4章,1999年版的第4章)增加了“前言”;增加了机床噪声的考核要求(见5.7);增加了易磨损的主要零件应采取相适应的耐磨措施的要求(见6.2》;增加了整机连续空运转试验(见7.5);增加了金属磨除率公式(见10.2)。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市津机磨床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郝乃芳、盖书毅、王文明、任玉春、孙树维。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3026—1981; -ZBnJ55002—1987; JB/T9909.3—1999。
I
JB/T9909.3—2014
立轴圆台平面磨床 第3部分:技术条件
1范围
JB/T9909的本部分规定了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的制造与验收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台直径500mm~1600mm立轴圆台平面磨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9061—2006 5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 GB157602004 4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 GB/T16769—2008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3572—2009 金属切削机床 天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25372—2010金属切肖削机床 精度分级 GB/T25373--2010金属切削机床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GB/T25374--2010金属切削机床 清洁度的测量方法 GB/T25376—2010 金属切削机床 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4029—2000磨床砂轮防护罩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JB/T9909.2一1999立轴圆台平面磨床第2部分:精度检验
3一般要求
3.1本部分是对GB/T9061—2006GB/T25376-2010、GB/T25373—2010等的具体化和补充。按本部分验收机床时,应同时对未经本部分具体化的其余验收项目进行检验。 3.2机床按GB/T25372一2010的规定,普通级为IV级精度机床。
4附件与工具
4.1 机床应配备保证基本性能的附件和工具,由设计根据机床的结构特点进行选择。 4.2根据用户要求,按协议(或合同)的规定提供特殊附件。
5安全卫生
5.1 磨头上升运动应有预防碰撞的保险装置,并安全可靠。 5.2电磁工作台旋转与失磁、磨头快速下降与主轴旋转等应能联锁,并工作可靠。 5.3 纵向运动及垂直运动导轨面应具备良好的防护装置,并应坚固耐久。 5.4砂轮防护罩应符合JB4029—2000的规定。
1
JB/T9909.3—2014
5.5机床应有防止工件飞出及冷却液飞溅的防护装置。 5.6手轮、手柄操纵力在行程范围内应均匀,其操纵力不宜大于表1的规定。 5.7机床运转时不应有非正常的尖叫声和冲击声。在空运转条件下,机床的噪声声压级不超过 83dB(A),机床噪声的测量方法按GB/T16769一2008的规定。无机动的垂直进给手轮,操纵力按“经常用”的要求考核;有机动机构的手轮,操纵力按“不经常用”手轮考核。夹紧、锁紧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手轮,手柄,操纵力按设计规定。
表1 V2i5 60 100
>10 120 160
>5~10 80 120
机床重量t 经常使用N 不经常使用N
≤2 40 60
5.8按本部分验收机床时,应同时对GB15760—2004、GB5226.1—2008,GB/T23572-2009中未经本部分具体化的其余有关验收项目进行检验。
6加工和装配质量
6.1机床下列重要铸件应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
a)床身; b)纵向移动拖板; c)带环形导轨的工作台; d)立柱; e)磨头体。
6.2砂轮主轴,进给丝杠等易磨损的主要零件,应采取与寿命相适应的耐磨措施。 6.3工作台环形导轨副为重要导轨副,应采取耐磨措施。 6.4工作台环形导轨副和磨头垂直移动导轨副按GB/T25373一2010“滑(滚)动导轨”的要求考核。 6.5床身纵向导轨副按GB/T25373一2010“移置导轨”的要求考核。 6.6立柱或磨头体与其相配合的压板的结合面按GB/T25373一2010“特别重要固定结合面“的要求考核。 6.7三点可调立柱支承的球面垫,其球面按GB/T25373一2010“重要固定结合面”的要求考核。 6.8垂直进给带刻度装置的手轮,反向空程量不得超过1/10r。 6.9砂轮主轴应连同电动机转子、风扇等轴上旋转零件一起进行动平衡,直接安装在拖板上的工作台回转电动机应连同带轮或联轴器一起进行动平衡,并分别进行校正。校正后,其剩余不平衡量引起振动的双振幅值对磨头电动机不得超过6um,工作台电动机不得超过10um。 6.10按GB/T25374一2010的规定检验清洁度,其中磨头轴承部位的清洁度按重量法检验,其杂质、 污物不得超过200mg。滚动轴承也可用目测法和手感法检验,不应有明显的杂质。 6.11机床的工作台面对工作台拖板移动方向的平行度应按不大于300mm行程上0.05mm的要求考核(只许工作台面外侧高),检验方法按制造厂的规定。
7机床的空运转试验
7.1温度和温升试验
砂轮主轴(带砂轮)应在无负荷状态下进行空运转试验,高速运转时间不应少于1h。当主轴轴承
2
JB/T9909.3—2014
达到稳定温度后,在靠近磨头主轴轴承处测量温度和温升,温度不应超过70℃,温升不应超过40℃。 7.2磨头空运转功率检验
他驱式磨头空运转功率不应大于磨头电动机空运转功率指标1》的115%,自驱式磨头空运转功率不应大于磨头电动机空运转功率指标的125%。 7.3磨头垂直进给精度检验
磨头垂直进给相对误差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
表2
每次进给相对误差
连续10次进给相对误差
15%
100%
试验条件: a)指示器固定在磨头上,使其测头垂直触及工作台面; b)磨头以最小标称进给量进给,连续进给10次。 每次进给相对误差每次按式(1)计算,连续10次进给相对误差10次按式(2)计算:
[am - b]
X100%
(1)
每次
b
1-0
=
(2)
X100%
010次
105
式中:每次 每次进给相对误差; Sio次 连续10次进给相对误差;
an 每次实际进给量,单位为微米(um): b 最小标称进给量,单位为微米(um)。
7.4工作台运转检验
工作台在全部转速范围内运转应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停车迅速不反转。 7.5整机连续空运转试验
机床可在全部功能下模拟工作状态做不磨削连续空运转试验,包括机床的所有功能和全部工作范围,连续空运转时间应不少于4h。连续空运转过程中不应发生故障,如出现异常或故障,在查明原因进行调整或排除后,应重新开始试验。
8机床负荷试验(抽查)
8.1机床承载工件最大重量运行试验
机床承载工件最大重量W按式(3)确定:
选择装配质量较好的砂轮架10套,测量其空运转功率(测量及检验时他驱式磨头应扣除电动机空载功率),
1
取其平均值作为磨头电动机空运转功率指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