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080.20 J 56 备案号:53558—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2606.3-2016
螺纹旋风铣床 第3部分:技术条件
Thread whirling machines--Part 3: Specifications
2016-06-01实施
2016-01-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2606.3-—2016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一般要求 4 附件与工具, 5 安全卫生 6 加工和装配质量… 机床空运转试验 7.1 温度和温升试验. 7.2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检验…… 7.3 空运转功率试验(抽查) 7.4 机床的功能试验. 7.5 机床的连续空运转试验.… 8机床的负荷试验 8.1# 机床承载工件最大重量的运转试验(抽查) ....... 8.2机床主传动系统达到最大功率的试验(抽查) 9机床精度检验 10直线坐标最小设定单位试验 10.1试验方法. 10.2 误差的计算方法 10.3 允差. 10.4检验工具 11回转坐标最小设定单位试验 11.1试验方法. 11.2误差的计算方法 11.3 允差... 11.4 检验工具
I1
............................
...................
2
7
X
6 6 6
.......7
JB/T 12606.3—2016
前言
JB/T12606《螺纹旋风铣床》分为三个部分:一第1部分:型式与参数; 一第2部分:精度检验;一第3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1260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平花、邓顺贤、李军、张维。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I
JB/T 12606.3—2016
5.4机床运转时不应有非正常的尖叫声和冲击声。在空运转条件下,测量机床噪声声压级不得超过 83dB(A)。机床噪声的测量方法按GB/T16769—2008的规定。 5.5防护门拉手与可移动操纵台的操纵力不得超过80N,其余手轮、手柄操纵力按设计规定。 5.6按本部分验收机床时,应同时对GB15760—2004、GB5226.1-2008等中未经本部分具体化的其他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6加工和装配质量
6.1拖板Z向移动和刀架X向移动的导轨副为重要导轨副,应采用耐磨铸铁、滚动导轨、镶钢导轨、 贴塑导轨等与寿命相适应的耐磨措施。 6.2机床的重要铸件(床身、工作台、拖板、头架体壳、尾架体壳等)应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或采取其他消除内应力的措施,必要时在半精加工后再进行一次时效处理。 6.3机床X向移动和Z向移动导轨副按GB/T25373一2010中“静压、滑(滚)动导轨”的要求考核。 6.4工作台导向面以及与其配合的尾架按GB/T25373一2010中“移置导轨”的要求考核。 6.5下列结合面应按GB/T25373—2010中的“特别重要固定结合面”的要求考核:
a)上床身与下床身的结合面; b)头架与下床身的结合面; c)工作台与下床身的结合面。
6.6下列锥体应做涂色法检验,锥体的接触应靠近大端,实际接触长度与工作长度的接触比值不应低于80%:
a)头架主轴锥孔; b)尾架主轴锥孔。
6.7铣头的传动电动机应连同带轮进行动平衡,并校正。剩余不平衡量引起振动的双振幅不应超过 3 μm。 6.8按GB/T25374一2010的规定检验机床的清洁度(抽查)。一般用目测法、手感法检验,液压系统不应有脏物。必要时采用重量法抽查,液压系统杂质、污物不应超过150mg/L。 6.9机床液压系统的装配应符合GB/T23572-2009的规定。 6.10机床气动系统的装配应符合GB/T7932—一2003的规定。 6.11机床润滑系统的装配应符合GB/T6576—2002的规定。
7机床空运转试验
7.1温度和温升试验 7.1.1铣头主轴应在无负荷状态下进行空运转,从低速起依次运转至最高速度,每级速度运转不应少 }2min,在最高速度时运转不少」:1h,使主轴轴承达到稳定温度(温度值上升幅度不超过5℃/h)。 在靠近铣头主轴轴承外壳处检验轴承的温度和温升,其温度不应超过65℃,温升不应超过35℃。测量温升时,铣头应置了零位和正负最大螺纹升角三个位置处分别进行。 7.1.2液压系统的温升试验应符合GB/T23572--2009的规定。在额定.T.作压力下系统运行至油液达到热平衡后(温升幅度不大]2℃/h),检验油液的温度和温升,其温度不应超过55℃,温升不应超过25℃。 7.2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检验 7.2.1头架主轴的运转,其实际转速与名义转速之差不应大了10%;低速运转时不应有爬行,快速制
2
JB/T 12606.3—2016
动时其超越量不应超过
6
7.2.2铣头进给精度试验:以手动或白动方式进给铣头,每次进给一个最小标称进给量,共进给10次,每次进给相对误差不超过100%,十次进给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0%。
试验条件: a)工作台上固定指示器,其测头与铣头主轴轴线大致在同一水平面内。 b)以最小进给量进给,连续十次。 c)计算公式见公式(1)、公式(2):
[an - b] b 10 Zan 10b
每次
K100%
(1)
S10次= In=I
-
X 100%
(2)
10b
式中: 8每次 一每次进给相对误差;
an- -每次实际进给量,单位为微米(μm); b一一最小标称进给量,单位为微米(μm);
S10次——10 次进给相对误差。 7.3空运转功率试验(抽查)
铣头空运转功率(不包括电动机空载功率)不应大丁电动机额定功率的25%,也可由设计规定。 7.4机床的功能试验 7.4.1 手动功能试验 7.4.1.1 拖板等直线运动部件,在中等进给速度下,连续进行10次正、负向的起动、停止试验,动作应灵活、可靠。 7.4.1.2 头架主轴、铣头主轴应按设计规定的低、中、高转速进行变速操作试验,动作应灵活、可靠。 7.4.1.3对拖板等直线运动部件选择适当的增量进行正、负向的操作试验,动作应灵活、可靠、准确。 7.4.1.4对头架连续进行10次定位、分度试验,动作应灵活、可靠、准确。 7.4.1.5对机床的各种指示灯、控制按钮等逐一进行试验,动作应灵活、可靠。 7.4.1.6对机床的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及润滑装置进行试验,运转应正常、可靠。 7.4.2数控功能试验 7.4.2.1对拖板等直线运动部件,在中等进给速度下,连续进行10次正、负向的起动、停止和增量进给方式的白动操作试验,动作应灵活、可靠、准确。 7.4.2.2头架主轴、铣头主轴应按设计规定的低、中、高转速进行变速自动操作试验,动作应灵活、 可靠。 7.4.2.3头架主轴、铣头主轴以中速或设计规定的转速连续进行10次正、反转的起动、停止的自动操作试验,动作应灵活、可靠。 7.4.2.4对机床的联动、定位以及数控系统的螺距补偿、切削循环等功能逐一进行试验,功能应可靠,动作应灵活、准确。
3
JB/T 12606.3-—2016
7.5机床的连续空运转试验
在7.4.1、7.4.2试验之后,几何精度检验之前,模拟.T作状态按主要加T功能在内的程序操作机床做不切削的连续空运转试验。机床的连续空运转时问不应少丁表1的规定:
表1
单位为小时
连续运转时间
机床控制型式机械控制电液控制
4 8 36 48
联动轴数<3轴联动轴数≥3轴
数字控制
连续空运转的整个过程中,机床应运转正常、平稳、可靠,不发生故障;若发生故障,应重新进行空运转试验。
8机床的负荷试验
8.1机床承载工件最大重量的运转试验(抽查)
机床装上设计规定的最大承载重量的工件,以低速及设计规定的高速运转,运转应平稳、可靠。 8.2机床主传动系统达到最大功率的试验(抽查) 8.2.1选择一适当的主轴转速,逐步改变切削深度,使机床达到主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或设计规定的最大功率。 8.2.2切削试件材料为Gr15;切削刀具为CBN双圆弧铣刀。 8.2.3试验时,机床各部分应工作正常、可靠,无明显的颤振现象。
9机床精度检验
9.1机床精度检验应按JB/T12606.2—2016的规定进行。 9.2工作精度检验时,试件表面粗糙度Ra不超过0.8um,工件表面应明显振纹。
10直线坐标最小设定单位试验
10.1试验方法 10.1.1先以快速使直线坐标上的运动部件向正(或负)向移动一定距离,停:后,向同方向给出数个最小设定单位的指令,再停止,以此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每次给出一个,共给出20个最小设定单位的指令,使运动部件向问方向移动",测量各个指令的停山位置。从上述的最终位置,继续向同方向给出数个最小设定单位的指令,停止后,向负(或正)向给出数个最小设定单位的指令,使运动部件约返回到上述的最终测量位置,这些正向或负向的数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的停止位置不做测量。然后从上述的最终位置开始,每次给出一个,共给出20个最小设定单位的指令,使运动部件继续向负(或正)向移动,测量各指令的停止位置,如图1所示。
1) 要注意实际移动方向。
4
JB/T 12606.3—2016
10.1.2各直线坐标均需至少在行程的中问及两端的三个位置分别进行试验。误差按10.2的规定计算,以三个位置上的最大误差计。
实际位移
s$中lss 汉汉2汉汉n汉n S
数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的停止位置不做测量一
4
ae oss
b@
V
$
1888
Q g)
测量范围、
最小设定单位
电中
图1
10.1.3具备螺距误差补偿和问隙补偿装置的机床,应在使用这些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10.2误差的计算方法 10.2.1最小设定单位误差Sa按公式(3)计算。
(3)
S, =L; -m
式中: Sa一一直线坐标最小设定单位误差,单位为毫米(mm);
-第i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的实际位移2,单位为毫米(mm); 一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的理论位移,单位为毫米(mm)。
Li- -
m
10.2.2最小设定单位相对误差Sb按公式(4)计算。
1.20 三
≥L; -20ml
Imax X 100%
(4)
Sp
20m
式中: Sb-
最小设定单位相对误差; -20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的实际位移的总和,单位为毫米(mm)。
2L
i=l
10.3允差
Sa:3个最小设定单位。 Sb: 25%.
10.4检验工具
激光干涉仪。 2) 如实际位移方向与给出的方向相反,位移应为负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