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31.030 N 05 备案号:47394—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328—2014 代替JB/T5328—1991
镍铬基精密电阻合金裸线及聚酯漆包线
Ni-Cr-based Bare Wires and Polyester Wires for precision resistance alloys
2014-11-01实施
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5328—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品种规格及标记... 技术要求. 4.1 合金化学成分 4.2 表面质量 4.3 尺寸.. 4.4 伸长率, 4.5 电阻率. 4.6 每米电阻值 4.7 电阻温度系数.. 4.8 对铜热电动势率 4.9 漆膜性能.. 5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3 4
供应方式、包装及标志 7.1供应方式 7.2包装 7.3标志...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阻温度系数测试方法
7
X
10
JB/T532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5328—1991《镍铬基精密电阻合金裸线及聚酯漆包线》,与JB/T5328一1991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的结构,增加了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两部分内容;修改了合金丝化学成分:
-
修改标称直径0.0112为0.011,0.0125为0.012; -增加了标称直径为0.035mm、0.055mm、0.065mm、0.070mm的四种线径规格;公式(1)的(R。-R)修改为R-R 一删除了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置要求。
-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华鑫合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伦英、赵光明、袁勤华、吴承汕、赵安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151—1983; ZBY152—1983; JB/T 5328—1991。
II
JB/T53282014
镍铬基精密电阻合金裸线及聚酯漆包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镍铬基精密电阻合金裸线及聚酯漆包线的品种规格及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供应方式、包装及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精密线绕电阻元件的镍铬基精密电阻合金裸线及聚酯漆包线(以下分别简称裸电阻线和漆包电阻线,总称电阻线),使用温度范围为-55℃~12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所有部分)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074.2绕组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 4074.3 3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性能 GB/T 4074.5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性能 GB/T6146精密电阻合金电阻率测试方法 GB/T6147 精密电阻合金热电动势率测试方法 GB/T6148精密电阻合金电阻温度系数测试方法
3品种规格及标记
3.1 镍铬基精密电阻合金的牌号、品种及分级要求见表1 3.2 裸电阻线的代号用合金牌号加W表示,漆包电阻线的代号用QZ加裸电阻线代号表示。 3.3 电阻线的线径规格、每米标称电阻值及其极限偏差见表2。 3.4 漆包电阻线按漆膜厚度分为两型:I型为薄漆膜,II型为厚漆膜。
表1
合金名称
合金牌号
级别 1级 2级 3级 1级 2级 3级
平均电阻温度系数10-%/℃
-5~5 -10~10 20~20 -5~5 -10~10 20~20
镍铬铝铁
6J22
6J23
镍铬铜铁
1
JB/T5328—2014
表2
截面积 mm? 0.000 078 5 0.000 094 98 0.000 113 0 0.000 153 9 0.000 201 1 0.000 254 5 0.000 314 2 0.0003801 0.000 490 9 0.000 615 8 0.000 706 9 0.000 804 2 0.000 962 2 0.001 018 0.001 257 0.001 590 0.001 963 0.002 376 0.002 463 0.002 827 0.003 117 0.003 422 0.003 849 0.003 959 0.005 027 0.006 362 0.007 854 0.009 852 0.012 27 0.015 39 0.017 67 0.020 11 0.025 45 0.031 42 0.039 41 0.049 09 0.061 58 0.070 69 0.077 93
每米电阻值Q/m
标称直径
最小值 15 241 12 595 10 584 7 776 5 953 4 704 3 810 3 149 2 439 1 944 1 693 1 488 1 244 1 176 953 752.6 609.6 515.0 496.8 432.8 392.5 357.6 317.9 309.1 243.4 192.3 155.8 124.2 103.0 82.08 71.50 62.84 49.65 40.22 32.06 25.74 20.52 17.87 16.21
最大值 18 628 15 394 12 936 9 504 7 276 5 749 4 657 3 849 2 980 2 376 2 070 1 819 1 520 1 437 1 164 919.9 745.1 604.6 583.2 508.0 460.8 419.8 373.1 362.8 285.8 225.8 182.9 145.8 113.4 90.72 79.03 69.46 54.88 44.45 35.44 28.45 22.63 19.76 17.92
mm 0.010 0.011 0.012 0.014 0.016 0.018 0.020 0.022 0.025 0.028 (0.030) 0.032 0.035 0.036 0.040 0.045 0.050 0.055 0.056 (0.060) 0.063 0.065 0.070 0.071 0.080 0.090 0.100 0.112 0.125 0.140 (0.150) 0.160 0.180 0.200 0.224 0.250 0.280 (0.300) 0.315 注:括号内为保留规格,新产品设计时不应使用。
标称值 16 934 13 955 11 760 8 640 6 615 5 227 4 234 3 499 2 709 2 160 1 882 1 654 1 382 1 307 1 058 836.3 677.4 559.8 540.0 470.4 426.7 388.7 345.5 335.9 264.6 209.1 169.3 135.0 108.4 86.40 75.26 66.15 52.27 42.34 33.75 27.09 21.60 18.82 17.07
极限偏差
± 10%
±8%
± 5%
2
JB/T5328—2014
3.5标记:
以符合本标准的标称直径为0.05mm的1级镍铬铝铁II型漆膜聚酯漆包电阻线标记如下:
聚酯漆包电阻线JB/T5328-QZ6J22W-1/II0.05
标记中各要素含义如下: QZ—聚酯漆包电阻线: 6J22合金牌号; W-裸电阻线代号; 1-—电阻线级别(1级、2级、3级); II-—漆包电阻线按漆膜厚度的分类(I型为薄漆膜,II型为厚漆膜); 0.05—电阻线标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技术要求
4.1合金化学成分
合金化学成分应符合表3的规定。如满足4.54.8的要求,化学成分允许稍有变化
表3
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杂质含量(质量分数)≤ %
合金牌号 6J22 余量 19.0~21.5 2.7~3.2 2.0~3.0 6J23 余量 19.0~21.5 2.7~3.2
Ni
Cr
Al
Fe
Mn Si c 0.5~1.5 0.2 0.04 0.010 0.010
Cu
S
P
2.0~3.0 0.5~1.5 0.2 0.04 0.010 0.010
-
4.2表面质量
裸电阻线表面应平滑、光洁,无裂纹、夹层及起皮等缺陷,但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轻微氧化色。 漆包电阻线表面应光滑、涂漆均匀、色泽一致,漆包电阻线颜色与裸电阻线颜色应有明显区别,漆
层内无气泡和杂质,但允许有少量分散性漆瘤。 4.3尺寸
漆包电阻线的漆膜最小厚度和漆包线最大外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 4.4伸长率
伸长率应不小于表5的规定。 4.5 5电阻率
电阻线在20℃时的电阻率应符合表6的规定。 4.6每米电阻值 4.6.1电阻线在20℃时的每米电阻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4.6.2电阻值均匀性要求如下:
同一轴线在任意两段每米电阻值之差与其平均值的比值称为电阻值均匀性,电阻值均匀性按公式(1)计算。同一轴电阻线的电阻值均匀性应不大于5%。
3
JB/T5328—2014
表4
单位为毫米
漆包线最大外径D I型
标称直径
漆膜最小厚度 t
I 型 0.005 0.005 0.006 0.006 0.006 0.006 0.007 0.007 0.007 0.008 0.008 0.009 0.009 0.009 0.009 0.009 0.010 0.010 0.011 0.012 0.012 0.012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0.019 0.021 0.022 0.024 0.025 0.026
II 型 0.009 0.009 0.010 0.010 0.011 0.011 0.012 0.012 0.012 0.013 0.014 0.015 0.015 0.016 0.016 0.016 0.017 0.017 0.018 0.019 0.021 0.021 0.023 0.024 0.025 0.028 0.028 0.030 0.032 0.034 0.026 0.037 0.038
II 型 0.042 0.042 0.043 0.051 0.054 0.056 0.060 0.060 0.065 0.070 0.075 0.079 0.079 0.084 0.088 0.088 0.097 0.097 0.108 0.120 0.132 0.146 0.161 0.179 0.191 0.202 0.225 0.248 0.275 0.304 0.338 0.360 0.376
d 0.020 0.022 0.025 0.028 (0.030) 0.032 0.035 0.036 0.040 0.045 0.050 0.055 0.056 (0.060) 0.063 0.065 0.070 0.071 0.080 0.090 0.10 0.11 0.12 0.14 (0.15) 0.16 0.18 0.20 0.224 0.25 0.28 (0.30) 0.315 注:括号内为保留规格,新产品设计时不应使用。
0.029 0.032 0.036 0.039 0.042 0.044 0.049 0.049 0.053 0.059 0.064 0.071 0.071 0.076 0.080 0.080 0.089 0.089 0.099 0.111 0.122 0.135 0.150 0.166 0.177 0.188 0.210 0.231 0.258 0.285 0.318 0.339 0.356
表 5
伸长率(L=200mm) %
标称直径dmm
≤0.020 >0.020~0.063 >0.063~0.125 >0.125~0.315
3 7 11 16
4
JB/T5328—2014
[Ra R] (R。 + R,)/2
U:
×100%
(1)
式中: U- 一电阻值均匀性:
Ra,Rb 一a段和b段电阻线的每米电阻值,单位为欧每米(Q/m)。 4.7电阻温度系数 4.7.1电阻线用参考温度为20℃的平均电阻温度系数表示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平均电阻温度系数由公式(2)计算。
R, - R20 R2o (t - 20)
α=
(2)
式中: ar
试样在20℃~t范围的平均电阻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1/℃);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R,R20——试样在t和20℃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Q)。 4.7.2不同级别的电阻线在-55℃~20℃和20℃~125℃的温度范围的平均电阻温度系数应符合表6的规定。裸电阻线不予考核。 4.7.3 当电阻线在0~50℃范围内使用或用户要求时,可参照附录A提供的方法检测电阻温度系数。 4.8 对铜热电动势率
平均对铜热电动势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电阻率 (20℃) 级别 适用温度
平均电阻温度系数
平均对铜热电动势率
适用温度
a1 10~/℃ -5~5 -10~10 20~20
(0℃~100℃)
a2 10~%/℃ -5~5 -10~10 20~20
℃
μQ2·m
℃
μVC
1
55~20
1.33±0.07 2
20~125
≤2.0
3
注:对铜热电动势率为绝对值。 4.9 漆膜性能 4.9.1 柔韧性和附着性
将漆包电阻线在直径为0.3mm的圆棒上卷绕后,漆膜应无开裂或脱落现象。 4.9.2 2热冲
漆包电阻线卷绕在表7规定的圆棒上,置于175℃~185℃温度中30min,漆膜应无开裂
表7
单位为毫米
标称直径d ≤0.040 >0.040~0.25 >0.25~0.315
圆棒直径 0.2
5d 6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