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24748-2023 往复式内燃机 飞轮 技术条件

GB/T 24748-2023 往复式内燃机 飞轮 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9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14:39:46



相关搜索: 飞轮 技术 内燃机 条件 往复式 24748

内容简介

GB/T 24748-2023 往复式内燃机 飞轮 技术条件 ICS 27.020 CCS J 92
I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748—2023 代替GB/T24748—2009
往复式内燃机 飞轮 技术条件
Recipro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Flywheels-
General specifications
2024-03-01实施
2023-08-06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748—2023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4.1 般要求 4.2 材料和金相组织 4.3 铸件要求 4.4 加工部位的尺寸公差 4.5 加工部位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4.6 加工部位的表面粗糙度 4.7 飞轮标记 4.8 不平衡量 4.9 可靠性 4.10 超速试验 4.11 清洁度 4.12 外观质量 5 检验方法 5.1 力学性能试验 5.2 硬度 5.3 金相组织 5.4 铸件表面质量 5.5 涂层质量 5.6 加工部位的尺寸公差 5.7 加工部位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5.8 表面粗糙度 5.9 不平衡量 5.10 可靠性 5.11 超速试验 5.12 清洁度 5.13 外观质量 6检验规则
1
6.1 型式检验 GB/T24748—2023
6.2 出厂检验 6.3 抽查检验 6.4 抽样方案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2 包装
-
***8
-.
8
..
-
.
7.3 运输 7.4 贮存
ⅡI GB/T2474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4748—2009《往复式内燃机 L飞轮技术条件》,与GB/T24748—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飞轮与飞轮发电机、皮带轮、曲轴的总装简图(见2009年版的3.1、图1) b) 更改了材料和金相组织要求(见4.2,2009年版的3.2); c) 更改了铸件要求(见4.3,2009年版的3.3); d) 更改了加工部位的尺寸公差要求(见4.42009年版的3.4); e) 更改了加工部位的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见4.5,2009年版的3.5); f) 更改了加工部位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见4.6,2009年版的3.6) g 更改了飞轮标记要求(见4.7,2009年版的3.7); h) 增加了不平衡量中的动平衡要求(见4.8.2); i) 更改了可靠性要求(见4.9,2009年版的3.9); j) 增加了超速试验要求(见4.10); k) 增加了清洁度、外观质量要求(见4.11、4.12) 1) 更改了“检验方法”(见第5章。2009年版的第4章); m)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6章,2009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见第7章,2009年版的第6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云内动力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
n
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西达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昆明理工大学、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丽琼,张海丰,侯泉利郭华,王法耀、陈少锋养亮亮邓伟、徐远志周桂森,
雷基林、叶永鹏、陈汉、陈云清。
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GB/T24748—2023
往复式内燃机飞轮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往复式内燃机飞轮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气缸直径为200mm以下(含200mm)的往复式内燃机飞轮(以下简称飞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7—2018普通螺纹公差 GB/T1095—2003平键键槽的面尺寸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348—2019球墨铸铁件 GB/T1800.1一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第1部分:公差
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95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检测与验证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3177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B/T3821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限值和测定方法 GB/T6060.1—2018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第1部分:铸造表面 GB/T6060.2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磨、车、镗、铣、插及刨加工表面 GB/T6414一2017铸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7216—2009灰铸铁金相检验 GB/T9239.1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 GB/T9439—2010灰铸铁件 GB/T9441—2021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11351—2017铸件重量公差 GB/T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JB/T7945.1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拉伸试验 JB/T9744内燃机零、部件磁粉检测 JB/T11323中小功率柴油机可靠性评定方法 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
一 GB/T24748—2023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飞轮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文件或技术文件的规定
4.2材料和金相组织 4.2.1飞轮宜采用GB/T9439—2010规定的HT250及以上牌号的灰铸铁或GB/T1348—2019规定的QT400-15及以上牌号球墨铸铁制造,其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或产品图样的规定。充许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HT250或QT400-15的其他材料制造。 4.2.2飞轮的抗拉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应符合GB/T9439—2010或GB/T1348—2019或产品图样的规定。 4.2.3灰铸铁飞轮的硬度应符合GB/T9439一2010或产品图样的规定;球墨铸铁飞轮的硬度应符合 GB/T1348一2019或产品图样的规定,同一飞轮的硬度差应不大于30HBW。 4.2.4灰铸铁飞轮的金相组织应符合GB/T7216一2009的规定,石墨分布形状为片状,允许A型 B型十少量C型石墨分布形状存在:石墨长度为3级一8级;基体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珠光体数量为 1级~5级:磷共晶数量为1级~3级:共晶团数量为1级~5级,磷共晶含量应小于或等于2%,碳化物含量应小于或等于2%,碳化物和磷共晶的总量应小于或等于3%。 4.2.5球墨铸铁飞轮的金相组织应符合GB/19441一2021的规定,球化级别为1级~4级,石墨大小为5级8级,珠光体数量应天于或等于85%磷共晶含量应小于或等于2%。碳化物含量应小于或等于2%碳化物和磷共晶的总量应小于或等于3%。 4.2.6飞轮材质中的禁用物质应符合GB/T30512的规定,且材质中P、S质量百分含量应满足如下规定或按产品图样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a)灰铸铁飞轮:P≤0.08%,S≤0.1%; b)球墨铸铁飞轮:P≤0.08%.S≤0.03%。
4.2.7若供方有特殊要求。飞轮材质及金相组织应按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4.3铸件要求 4.3.1飞轮铸件表面应清除粘砂、毛刺、飞边和披缝。 4.3.2铸件的尺寸公差应不低于GB/T6414一2017中DCTG10级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可按产品图样或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 4.3.3铸件表面粗糙度应不低于GB/T6060.1一2018中Ra25的规定。 4.3.4铸件重量公差应不低于GB/T11351一2017中MT9级的规定。 4.3.5铸件的缺陷及修补应符合如下规定:
a)铸件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如裂纹、冷隔、缩孔和夹渣等存在; b)铸件的加工面上允许存在加工余量范围内的表面缺陷; ) 铸件非加工面上及铸件内部允许存在的缺陷种类、范围、数量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 2 GB/T24748—2023
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d 铸件如有疏松、裂纹、夹渣及其他降低铸件结构强度或切削加工和定位夹紧的铸造缺陷,不应
采用补焊的方法加以补救。
4.3.6飞轮铸件经喷丸处理后应进行防锈处理,具体要求按产品图样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3.7未加工表面涂层颜色应符合产品图样规定或按供需双方商定。涂层表面应光滑、美观;若无特殊规定,涂层质量指标应符合QC/T484一1999中TQ5规定。 4.4加工部位的尺寸公差 4.4.1锥孔配合 4.4.1.1与飞轮发电机配合的尺寸公差应不低于GB/T1800.1一2020规定的IT8级精度。 4.4.1.2与皮带轮配合的尺寸公差应不低于GB/T1800.1一2020规定的IT8级精度。 4.4.1.3键槽宽度尺寸公差宜采用GB/T1095一2003中表1的“毂JS9”或“轮和毂P9”的极限偏差。 4.4.1.4飞轮锥孔尺寸精度应符合产品图样规定,用专用塞规检测时刻线应露出锥孔大端0mm~ 1mm:用涂色法检测锥孔贴合面时锥孔贴合度应天于70%。 4.4.2轴孔配合 4.4.2.1飞轮轴孔推荐选用不低于GB/T1800.1一2020规定的基轴制7级精度过渡配合加定位销和用螺栓固紧。 4.4.2.2飞轮定位销孔尺寸公差应不低于GB/T1800.1一2020规定的IT8级精度。 4.4.2.3飞轮加工部位的未注尺寸公差应按GB/T1804一2000中公差等级粗糙c级的规定。 4.4.2.4飞轮齿圈与飞轮进行热套后的飞轮总成,其轴孔尺寸公差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定。 4.5加工部位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4.5.1与飞轮发电机内孔配合的回转轴线对飞轮锥孔(轴孔)轴线的同轴度不低于GB/T1184一1996 中表B.4规定的9级精度。 4.5.2与皮带轮配合的回转轴线对飞轮锥孔(轴孔)轴线的同轴度应不低于GB/T1184一1996中表 B.4规定的10级精度。 4.5.3飞轮轮缘两端面对飞轮锥孔(轴孔)轴线的圆跳动应不低于GB/T1184一1996中表B.4规定的 9级精度。 4.5.4飞轮外圆对锥孔(轴孔)轴线的圆跳动应不低于GB/T1184一1996中表B.4规定的9级精度。 4.5.5键槽宽度对锥孔(轴孔)轴线的对称度应不低于GB/T1184一1996中表B.4规定的9级精度。 4.5.6与皮带轮(离合器)连接螺纹的精度应不低于GB/T197一2018规定的6级精度。 4.5.7飞轮与离合器接触面的圆跳动应小于或等于0.015mm。 4.6加工部位的表面粗糙度 4.6.1锥孔(轴孔)的表面粗糙度Ra应小于或等于3.2μm。 4.6.2键槽表面粗糙度Ra应小于或等于6.3μm。 4.6.3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小于或等于3.2μm。 4.6.4其余部位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 4.7飞轮标记
锥孔配合结构的飞轮应标明上止点、配气相位、供油角度和标记。各标记刻线及字体应清晰,其位置
3 GB/T24748—2023
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4.8不平衡量 4.8.1静平衡
飞轮许用剩余不平衡量Ut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或按GB/T9239.1的要求,根据平衡品质级别
G和工作转速n确定的许用剩余不平衡度eper求出飞轮质量为m时的值。
4.8.2动平衡
按产品图样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9 可靠性
飞轮可靠性应满足主机要求。
4.10超速试验
飞轮或飞轮齿圈合件经超速试验后,飞轮及齿圈不应有裂纹。破裂、爆裂等缺陷。或按产品图样规
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11清洁度
按产品图样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12外观质量 4.12.1去除飞轮信号齿或信号孔锐边、毛刺,信号齿或信号孔边缘不应有任何铸造或加工缺陷及磕碰伤。 4.12.2 飞轮两端加工平面、定位孔螺孔、光孔不应有任何铸造缺陷。 4.12.3 加工表面不应有磕伤、碰伤及锈蚀现象存在。
5检验方法
5.1力学性能试验 5.1.1抗拉强度试验按JB/T7945.1的规定进行,其余力学性能要求根据材质按GB/T9439一2010或 GB/T13482019的规定进行。 5.1.2抗拉强度试验用试样应与飞轮样品同一炉次,并以直径为30mm的单铸试棒加工的试样来测定飞轮材料的抗拉强度。 5.1.3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用从铸件上切取试样的抗拉强度为验收依据,其取样部位为铸件经双方协商同意的位置,灰铸铁飞轮本体试棒尺寸按GB/T9439一2010的规定,球墨铸铁飞轮本体试棒尺寸按GB/T1348一2019的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2硬度
灰铸铁件按GB/T9439—2010的规定进行:球磨铸铁件按GB/T1348一2019的规定进行。一般在飞轮两端机械加工表面上取点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
上一章:GB/T 6406-2016 超硬磨料 粒度检验 含2019年第1号修改单 下一章:GB/T 3883.201-2017 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安全 第2部分:电钻和冲击电钻的专用要求 含2023年第1号修改单

相关文章

GB/T 24748-2023 正式版 往复式内燃机 飞轮 技术条件 JB/T 8894-2015 往复式内燃机飞轮 离合器用安装尺寸 JB/T 7293.6-2015 内燃机 螺栓与螺母 第6部分:飞轮螺栓技术条件 GB/T 33349-2016 往复式内燃燃气电站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JB/T 7293.7-2015 内燃机螺栓与螺母 第7部分:气缸盖螺母及飞轮螺母技术条件 JB/T 11878-2014 往复式大功率内燃机进、排气门技术条件 JB/T 11783.1-2014 往复式内燃机 附件传动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JB/T 12331-2015 往复式内燃机正时带传动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