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290—2011
微粒检测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articulate Analyzer
2011-09-14实施
2011-06-14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290—2011
微粒检测仪校准规范
JJF 1290—2011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for
Particulate Analyzer
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1年6月14日批准,并自
2011年9月14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本规范委托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290—2011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艾明泽(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肖哲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晓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陶成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唐静(大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JJF1290—2011
目 录
1 范围 2 引用文献·· 3 概述·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4) (4) (5) (6) (7)
计量特性 4. 1 取样体积的相对偏差 4. 2 微粒计数的相对误差 4.3 微粒计数重复性·· 4. 4 通道分辨力 5校准条件 5.1 校准环境·· 5.2 标准器及其他设备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前检查 6.2 取样体积的相对偏差 6.3 微粒计数的相对误差 6.4 微粒计数重复性: 6.5 通道分辨力··
校准结果表达· 复校时间间隔
8
附录A 校准记录格式附录 B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附录 C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JJF1290—2011
微粒检测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不溶性微粒检测法(光阻法),测量粒径范围为2um~100um,微粒浓度范围为每1mL中含10~100000个微粒的微粒检测仪的校准。 2引用文献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
微粒检测仪是根据光阻法原理,用于检查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的分析仪器。
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
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出微粒的大小和数量
微粒检测仪主要由光源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微粒 光电接受器
光源
光电转换数据处理
O
1111
儿
B
图1 基本原理示意图
A一光源系统;B一检测系统;C一数据处理系统
注:液体中微粒的数量,也称微粒浓度,即每1mL中含微粒个数,用符号“粒/毫升”表示。
1
JJF1290—2011
4计量特性 4.1取样体积的相对偏差
测量体积的平均值与标准取样体积相对误差在土3%以内。 4.2微粒计数的相对误差
仪器测量微粒数量平均值与标准粒子数量相对误差在士20%以内。 4.3微粒计数重复性
仪器测量微粒数量重复性≤10%。 4.4通道分辨力
对于8um,10μm,12μm三个通道,8um与10u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与 10um通道累计计数之比≥68%,10um与12u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与10um通道累计计数之比≥68%。
注:以上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提供参考。
5校准条件 5.1校准环境 5.1.1环境温度10℃~35℃,相对湿度≤85%。 5.1.2供电电源(220士22)V,频率(50士1)Hz。 5.1.3试验操作环境不应引人微粒。 5.2标准器及其他设备 5.2.1微粒标准物质:使用经政府计量部门批准,粒径在仪器测量范围内的有证标准物质,均值粒径的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um,定值不确定度优于5%(k=2)。 5.2.2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需经不大于1.0um的微孔滤膜滤过。 5.2.3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校准前检查
仪器应具有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等标识;仪器各部件齐全且连接良好,各旋钮及按键应能正常工作,无影响校准结果的缺陷;仪器的取样和搅拌系统应灵活,不应有卡死和停转现象;所使用玻璃仪器和其他用品应洁净、无微粒。 6.2取样体积的相对偏差
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杯中,称量重量,通过取样器由取样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后,再次称量重量。以两次称量的重量之差计算取样体积。
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其与设定值的相对偏差,做为取样体积偏差。
V-V。× 100%
q=-V。
(1)
式中:q一取样体积的相对偏差,%; 2
JJF1290—2011
v——3次测定取样体积的平均值,mL; V。一设定值,mL。
6.3微粒计数的相对误差 6.3.1检测校准用水
使用校准用水(或其他适宜试剂)清洗被检测仪器相关配件3次。根据仪器使用方法,选择10um和25um通道,对校准用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每10mL中含10um 及10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um及25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 2粒以下,否则应重新处理校准用水(或其他适宜试剂)和仪器相关配件,检测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试验。 6.3.2微粒计数的相对误差
取平均粒径为10u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个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min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产生气泡),重复测量 3次,记录5um通道的累计计数,第1次测量数据不计,根据公式(2)计算微粒计数的相对误差。
- co × 100%
(2)
d=
Co
式中:—微粒计数的相对误差,%;
后2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粒/毫升; Co———标准粒子浓度,粒/毫升。
6.4微粒计数重复性
按照6.3.2中后2次测量结果,按照极差法要求,根据公式(3)计算微粒计数重复性。
S=IGl=l×100%
(3)
1.13c
式中:S微粒计数重复性,%。 C1,C2——后2次测量值,粒/毫升。 6.5通道分辨力
取平均粒径为10u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个微粒数的悬浮
液,静置2min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产生气泡),测量8um、 10um和12um三个通道的粒子数,计算8um和10u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和10μm 与12u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根据公式(4)和(5)计算两个差值计数与10um通道的累计计数之比,取Ds1和Ds2两者的较小值做为分辨力Ds。
Det = D:_ Di × 100%
(4) (5)
D10
D.2 = Dio= Di2 × 100%
D10
式中:D:8um通道微粒累计计数,粒/毫升;
D10一10μum通道微粒累计计数,粒/毫升; D1212um通道微粒累计计数,粒/毫升。
3
JJF1290—2011
7校准结果表达
经校准后的微粒检测仪发给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时,需说明进行校准的地点; 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 h)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和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i)校准环境的描述; 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1)校准证书及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 m)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n)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和报告的声明; o)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8 复校时间间隔
复校时间间隔由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建议不超过1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