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2625.3—2018
替代 Q/SY 1625.3—2013,Q/SY 1625.4—2013,Q/SY 1625.5—2014
油气水井带压作业技术规范
第3部分:工艺技术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nubbing service-
Part 3 : Workover technology
2018-12 -25 发布
201902一01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 02625.3—2018
目 次
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施工准备
3
4作业程序附录 A(资料性附录)常规油管压力控制工具及适用条件附录B(资料性附录)不同规格管柱作业环空动密封装置使用条件
2
6
Q/SY 02625.3—2018
前言
Q/SY02625《油气水井带压作业技术规范》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设计;一第2部分:设备配备、使用与维护;
第3部分:工艺技术;第4部分:安全操作。
本部分为Q/SY 02625 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Q/SY 1625.3—2013《带压作业技术规程第3部分:油管压力控制》、Q/SY 1625.4—
2013《带压作业技术规程第4部分:起下管柱作业》、Q/SY1625.5一2014《带压作业技术规程第5 部分:井筒清洁》,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内容发生以下变化: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相关内容(Q/SY 1624.3—2013的第3章和Q/SY1624.4—2013的第3章); -增加了井口准备相关内容(见第3章,Q/SY1624.5一2014的第3章);修改了工具准备相关内容(见第3章,Q/SY1624.5一2014的第3章);一修改了作业程序及技术要求相关内容(见第4章,Q/SY1624.5一2014的第4章); -删除了安全环保要求相关内容(Q/SY1624.5—2014 的第5章); -增加了油管压力控制工具及适用条件、不同规格管柱作业环空动密封装置使用条件(见附录 A、附录B)。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新疆油田公司、川庆钻探公司、吉
林油田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冯建明、阙凯、王子磊、唐勇、曲显亮、孙宇、陈警龙、董军、姜初隽、董方平、白浩、靳磊、王大彪、苗新、张平、谢涛、王留洋。
II
Q/SY 02625.3—2018
油气水井带压作业技术规范
第3部分:工艺技术
1范围
Q/SY02625 的本部分规定了带压作业过程中施工准备、作业程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水井带压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325 射孔作业技术规范 SY/T 5587.5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 5587.11—2016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1部分:钻铣封隔器、桥塞 SY/T 5587.12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12部分:解卡打捞 SY/T 5587.14—2013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14 部分:注塞、钻塞
3 施工准备 3.1设备准备
主要包括带压作业机、油管压力控制工具及投送装备和地面配套设施。 3.2 工具准备 3.2.1 油管压力控制工具应根据油管内径、采油(采气)树通径、施工工艺和完井方式选取,油管压力控制工具规格参见附录A。 3.2.2通井规应根据油层套管内径选择,通井规外径应小于套管内径 6mm ~ 8mm,其长度不小于 800mm。 3.2.3套管刮削器规格应根据油层套管内径确定,具体应符合 SY/T 5587.5 的规定。 3.2.4 打捞工具符合SY/T 5587.12的规定 3.2.5 钻塞工具应符合 SY/T 5587.11—2016中4.1和 SY/T 5587.14—2013中4.4的规定。 3.3 井口准备 3.3.1查阅井史资料,检测井口采油(气)树与闸阀状况,确保井口性能合格 3.3.24 针对井口采油树闸阀损坏的情况,带压换掉损坏闸阀,更换为合格的闸阀。
Q/SY 02625.3—2018
4 作业程序 4.1油管压力控制作业 4.1.1根据井内管柱规格,选择合适通径规对管柱进行通径,通径深度不小于设计封堵深度;如中途遇阻可进行清蜡、除垢作业。 4.1.2应根据管柱内通径,井内压力、温度和流体性质及工艺要求选择油管内封堵工具,工具下井前应测量钢体外径和长度。 4.1.3管柱封堵可采用重力、钢丝、电缆、水力投送等方式投送堵塞工具,或采用注树脂、水泥、冷冻塞、液体桥塞等方式实现封堵。 4.1.4根据施工井的井下压力、温度和流体物性选取的油管压力控制工具的材质、承压等级,要求其工作压差在其额定压差的 70%以内。 4.1.5油管漏失、结盐、结垢、结蜡情况下,可实施分段油管压力控制。 4.1.6管柱封堵完成,打开油管闸门分级放空,观察时间不少于 30 min,确认无溢流为封堵合格 4.1.7油管压力控制工具的稳固方式,包括向油管内灌入阻燃液体的种类、数量和向油管桥塞(油管堵塞器)上方倒灰方式、数量。 4.2拆井口作业 4.2.1管柱封堵合格,应先打开油管闸门,确定无溢流后方可拆除井口。 4.2.2拆除油管头上法兰后应在油管悬挂器上安装旋塞阀并关闭 4.2.3对于套管头短节或井口渗漏、腐蚀严重的井,应采用安全措施更换套管头短节或井口,消除隐惠后方可施工。 4.2.4依次安装好安全防喷器组、液压控制装置、工作防喷器组、平衡/泄压管汇、举升机、动力源等。 4.3起下抽油杆作业 4.3.1方卡子与光杆规格相符合。 4.3.2起下抽油杆作业工作防喷器前密封及游动、固定卡瓦牙规格与抽油杆规格保持一致。 4.4起下管柱作业 4.4.1气井作业前应采用清水或不可燃气体置换出安全防喷器组、工作防喷器组腔室内的空气。 4.4.2重管柱作业时,使用工作防喷器密封管柱,利用带压作业机或修井机大钩(辅助式)起下管柱。 4.4.3预计还有 5 根油管进入平衡点时,应逐根进行轻重管柱测试。 4.4.4轻管柱作业时,应使用防顶卡瓦来克服管柱的上顶力,游动卡瓦和固定卡瓦交替卡住管柱,液压缸行程要小于油管无支撑长度。 4.4.5起管柱前测算堵塞器位置或投入示踪标记,起至接近油管堵塞器 50m 时,应探测其位置。 4.4.6起堵塞器以下管柱时,在防喷器组内,倒扣起出堵塞器所在的一根油管,使用升高短节、防喷管导出下部油管或二次封堵井内管柱后继续起出下部油管。 4.4.7下管柱作业时,应在环形防喷器胶芯上喷淋适当的润滑介质;气井作业起下管柱时,应在环形防喷器以上喷淋适当的阻燃液体。 4.4.8开关工作防喷器前要利用平衡泄压阀平衡上下压力腔的压力。 4.4.9大直径工具可以使用上下两个工作闸板防喷器交替工作倒出。 4.4.10长工具串可通过增加升高短节长度或用防喷管起出。 4.4.11管柱上带有油套连通通道的工具,应在该工具上下分别进行油管堵塞后起出。 2
Q/SY 02625.3—2018
4.4.12不同规格管柱作业环空动密封装置使用条件参见附录B。 4.5通井作业 4.5.1通井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通井规短节+单流阀油管(钻杆)。 4.5.2其他要求应满足 SY/T 5587.5—2004中 4.5.1的规定。 4.6套管刮削作业 4.6.1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套管刮削器短节单流阀+油管(钻杆)。 4.6.2 其他要求应满足 SY/T 5587.5—2004中 4.5.2的规定。 4.7冲砂作业 4.7.1冲砂地面管汇及管线准备:
一立管与除砂器(捕捉器)、节流管汇连接一一节流管汇出口与分离器连接,分离器内的循环液与计量罐连接(计量罐通过泵输送到储液罐)。
泵车与压井管汇连接,压井管汇与油管四通连接。
4.7.2冲砂作业宜采用正循环冲砂方式。 4.7.3正循环冲砂作业工具串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喷嘴/笔尖+单流阀+油管短节坐放短节+油管+旋塞阀 (开位)。 4.7.4反循环冲砂应在管柱底部安装带有工作筒(内置堵塞器)或井下控制开关,并在管柱顶部安装与通径符合要求的旋塞阀。 4.7.5反循环冲砂作业工具串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笔尖+油管短节+工作筒(内置堵塞器)或井下控制开关 + 油管短节 +坐放短节 + 油管至地面 +冲砂旋塞阀 + 油管 紧急关断阀ESD。进行反循环冲砂前,应打捞出油管压力控制工具或打开井下控制开关。 4.7.6其他要求应符合 SY/T 5587.5一2004 中 4.3 的规定。
4.8打捞作业
4.8.1打捞方法应依据落鱼状态确定,具体按SY/T 5587.12的规定执行。 4.8.2 带压打捞工具串组合:
a)打捞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铅模+单流阀+油管(钻杆)+旋塞阀。 b)管杆类落物打捞工具串自下而上依次为:打捞工具(带安全接头)+单流阀+振击器+钻
加速器+油管(钻杆)+旋塞阀。 c)小件落物、特殊落物、绳类落物打捞工具串自下而上依次为:打捞工具(磁力打捞器、循环
打捞器、内钩、外钩等)+安全接头 +单流阀+油管(钻杆)+旋塞阀。
4.8.3 优先选用能有效密封落鱼鱼腔或落鱼本体的打捞工具;若不能密封落鱼,则应选用可退式打捞工具。 4.8.4下 下入打捞工具时,应满足安全防喷器的全封闸板至工作环形防喷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打捞工具的长度。 4.8.5 规则管类落鱼应采取分段油管压力控制;不规则管类落鱼、开放性落鱼及绳类落鱼应采取分段切割。 4.9钻磨铣作业 4.9.1 钻磨铣作业前应按4.5的要求进行通并作业。 4.9.24 钻磨铣作业宜选用转盘、动力水龙头、井下动力钻具驱动方式。 4.9.3直井钻磨铣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钻磨铣工具+单流阀钻杆捞杯+钻杆旋塞。 4.9.4水平井钻磨铣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钻磨铣工具+单流阀钻杆旋塞。
3
Q/SY 02625.3—2018
4.9.5 5排量、钻压等施工参数及其他要求应按 SY/T 5587.11—2016中 5.1.3和SY/T 5587.14—2013 中 5.2.2 和 5.2.3 执行。 4.10 射孔作业 4.10.1 射孔作业按SY/T 5325 执行。 4.10.2 禁止用卡瓦夹射孔枪枪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