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290—2010
综合化地面测井系统
Integrated surface logging system
2010-05-25 发布
2010一08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290—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组成及规格 3. 1 组成 3. 2 规格 4要求 4. 1 组合测井功能 4. 2 外观要求 4. 3 环境条件
2
3.
.............
供电要求 4. 5 安全要求 4. 6 连续工作时间 4. 7 可靠性 4. 8 技术性能 4. 9 地面系统软件 5 试验方法 5. 1 试验设备 5. 2 供电测试 5. 3 性能测试 5. 4 环境条件试验 5. 5 外观检查· 5.6 安全检查·· 5.7 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4. 4
.......
8
10 10 1 0 10 1 1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试验
5.8
5.9组合测井功能试验· 检验规则· 6. 1 出厂检验 6. 2 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1 标志· 7. 2 包装· 7. 3 运输· 7. 4 贮存
1 1 1 11 12
6
12
、3
13 13
T
Q/SY 1290—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石化设备与材料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仪器仪表分标委员
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城钻探测井公司、大庆钻探测井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文辉、张悦、武向萍、胡忠、周太柱、张胜文、张小平。
I
Q/SY 1290—2010
综合化地面测井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化地面测井系统的组成与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化地面测井系统(以下简称地面系统)的设计、制造、检验和质量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047.1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GB 6587. 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 GB 6587. 8 电子测量仪器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 SY/T 5132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SY/T 5134 石油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G:振动(正弦)试验 SY/T 5158 石油勘探数控测井系统技术条件 SY/T 5221 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B:冲击试验 SY/T 6681 测井采集数据硬拷贝记录格式
3组成及规格 3.1组成 3.1.1地面系统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和配套设备组成。 3.1.2系统硬件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电源供电系统、接线控制系统和射孔取心系统等组成。地面箱体组成部分见表1。
表1地面箱体组成
系统名称接线控制系统 接线箱体
箱体名称
系统名称
箱体名称
显示器键盘交换机箱体采集箱体绘图仪收纸盒主计算机
下井电源箱体 UPS电源射孔取心箱体深度供电箱体电阻率测量箱体信号模拟器
供电系统
计算机系统及外设
射孔取心系统
3.1.3系统软件由数据采集软件,处理、校正软件,显示、输出软件,质量检测软件,系统诊断、 测试软件,现场快速测井解释软件组成。
1
Q/SY 1290—2010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 补偿声波测井仪。
4.1.2 组合测井功能二:
张力井温泥浆电阻率短节。 遥传伽马短节。 补偿中子测井仪。 补偿密度微球组合测井仪。 岩性密度测井仪。 电极系井径连斜组合测井仪。 补偿声波测井仪。 双感应一八侧向测井仪/阵列感应测井仪。
4.1.3组合测井功能三:
张力井温泥浆电阻率短节。 遥传伽马短节。 补偿中子测井仪。 补偿密度微球组合测井仪。 补偿声波测井仪。 双感应一八侧向测井仪或阵列感应测井仪
4.1.4组合测井功能四:
-张力井温泥浆电阻率短节。 遥传伽马短节。 补偿中子测井仪。 补偿密度微球组合测井仪。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 补偿声波测井仪。
4.1.5组合测井系列五:
张力井温泥浆电阻率短节。 遥传伽马短节。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 补偿中子测井仪。 岩性密度测井仪。
4.1.6 组合测井功能六:
-张力井温泥浆电阻率短节。 遥传伽马短节。 -电极系井径连斜微电极组合测井仪。
4.1.7组合测井功能七:
一张力井温泥浆电阻率短节。 遥传伽马短节。
接箍磁定位测井仪。 声波变密度测井仪。
4.1.8其他组合测井的顺序和方式,可视测井的不同现场、时间、深度进行选择。 4.2 外观要求 4.2.1地面系统:
3
Q/SY 1290—2010
4.7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400h。 4.8技术性能 4.8.1计算机系统及外设 4.8.1.1计算机系统:
a)cPCI机箱:
系统槽×1,扩展槽×7,后端输出×8。 底板的J4,J5 口 3槽~8 槽级联, PICMG2.1,R1.0热插拔规范。 驱动器:标准 3.5in软驱功率:300W。
b)主计算机:
CPU 主频:不小于 PENTIUM IV 2GHz。 RAM:512MB以上;硬盘:不小于 40G。 PCI总线。 独立显卡,显存不小于 64Mbyte。 内置的快速 Ethernet 控制器,支持 10BaseT 和 100Base Tx接口。 CDRW 可读写光驱。 USB接口:不少于2个。 并口:至少1个。
c)前端机:
嵌入式工业级计算机。 -Mobile CPU PIII 800MHz。 显存:32MB以上。 内存:128MB以上。 RS232串口。 以太网口:10/100Mbps。 带后I/O输出接口(包括2个RS232串口和1个10/100MB bps网口)。
4.8.1.2外设:
a)显示器:
不小于21in 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不大于 25ms。 分辨率:不小于1280×1024。
b)键盘/鼠标:
标准101键盘。 PS2 或 USB 鼠标。
c)交换机:
8口10/100Mbps 端口。 每个端口均支持全/半双工模式。 全双工模式流量控制,保护数据避免丢失。 半双工模式背压流控。 双绞线缆极性自动纠正。
4.8.2接线箱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