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327-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06327-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1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2 16:58:34



相关搜索: 二氧化碳 管道 施工 油气田 集输 技术规范 06327

内容简介

Q/SY 06327-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327—2020 代替Q/SY1690—2014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
施工技术规范
Codefor construction of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pipeline
in oil and gas field of CO,-EOR
202010-12实施
2020一07一30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06327—2020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钢管、管道元件检验
3
4
4.1 一般规定 4.2 钢管检验 4.3 管道元件检验 4.4 阀门检验测量放线、 施工作业带清理与管沟开挖 5.1 测量放线 5.2 施工作业带清理 5.3 修筑施工便道管材拉运、 装卸、堆放与布管
6
4
防腐与保温 (冷) 8 管道预制与安装 8.1 管道预制· 8.2 管道组对 8.3 管道元件组装 8.4 阀门安装 8.5 锚固墩安装 8.6 补偿器安装 9 焊接 9.1 般规定 9.2 焊接材料验收与使用 9.3 管道焊接 9.4 焊前预热及焊后保温 9.5 焊缝返修 9.6 焊缝检验 10 管沟开挖 10.1 一般规定 10.2 开挖及验收
7
X
X
L
C
10
1 Q/SY06327—2020 11 管道下沟与回填· 12 管道穿跨越· 13 水工保护与地貌恢复 14 管线标志桩 15 管道清管、试压及干燥· 15.1 管道清管、试压 15.2 管道干燥 16 健康、安全与环境· 17 工程交工附录A(规范性附录) 管道坡口接头型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 条文说明参考文献·
· 12 · 12 ·12 · 12 · 13 ... 13 · 13 .· 13 · 14 · 15 · 19 26
I Q/SY0632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SY1690一2014《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的修订,本标准与
Q/SY1690一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369《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15《埋地钢质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 Q/SY1691《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增加了SY/T4127《钢制管道冷弯管制作及验收规范》、GB/T50538《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见第2章, Q/SY1690—2014的第2章)修改了“若有一个不合格,应加倍抽查,仍有不合格时该批次进行全数检查或判定该批次作废,不应使用并进行标识”的规定(见4.1.3,Q/SY1690一2014的4.1.2)
一修改了“防腐管及保温管管端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标准要求,外观应完好无损伤,标识完
整清晰,标识内容与实际相符,防腐层或保温层损伤的,按照相应规范进行补伤”的规定(见4.1.5,Q/SY1690—2014的4.1.5)多删除了“当选用新材料时,新材料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增加了“不锈钢复合管宜采用冶金或静压结合制造工艺,当复层小于2mm时管端应为堆焊结构”的规定(见4.1.6 Q/SY16902014的4.1.6)修改了复层厚度偏差应在“0mm~+1mm”范围的规定【见4.2.6e,Q/SY1690一2014的 4.2.7 e)1 5 修改了“冷弯管弯曲段的椭圆度应小于2%,冷弯管端部直管段的椭圆度应小于0.8%”的规定(见4.3.3,Q/SY1690—2014的4.3.3)增加了“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25×10-6(25ppm),当有特殊要求时,试验介质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规定【见4.4.3b】 修改了“冷弯管加工应符合SY/T4127的规定”(见8.1.1,Q/SY1690一2014的8.1.2),一增加了“不锈钢管道单元预制应设置专用的场地和专用工装,不应与黑色金属等其他产品混放,场地应保持洁净、干燥、无污染”的规定(见8.1.9)增加了“管道ⅡI形补偿器宜选用整根管煨制,如需接口其焊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焊口位置宜选在垂直管段弯矩较小的部位”的规定(见8.1.11)增加了“ⅡI形补偿器的平面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的规定(见8.1.12)修改了*管道组对宜采用对口器,不锈钢复合管组对应来用对口器”的规定(见8.2.3 Q/SY1690—2014的8.2.3)修改了“不锈钢复合管的内壁错边量,应小于复层厚度的20%且不大于0.5mm,错边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规定(见8.2.4,Q/SY1690一2014的8.2.4)
一增加了“焊接钢管对接时,焊缝之间应错开100mm以上”的规定(见8.2.7)
一修改了“管件安装时,螺栓、螺母应涂以二硫化钥油脂、石墨机油或石墨粉”的规定(见 8.3.6,Q/SY1690—2014的8.3.6) 修改了“法兰密封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00mm时,法兰密封面的垂直偏差小于或等于1mm:当公称直径大于200mm时,法兰密封面的垂直偏差小于或等
II Q/SY06327—2020
于1.5mm”的规定(见8.3.8,Q/SY1690—2014的8.3.3);修改了“施工现场的焊接材料储存场所应配备烘干设施,建立保管、烘干、发放、回收制度”的规定(见9.2.4,Q/SY1690—2014的9.2.4);
-
一增加了“不锈钢复合管道打底焊焊道不应有碳钢裸露,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应有过氧化现象”
的规定(见9.3.8);一修改了“不锈钢复合管马鞍口预制时,宜采用不锈钢接管;如采用复合管接管,接口内表面
应无碳钢层裸露及未焊透”的规定(见9.3.9,Q/SY1690一2014的9.3.8);增加了“过渡层焊道融入打底焊道深度不应超过焊道厚度的1/2”的规定【见9.3.10c)】; -增加了“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应进行100%超声波和射线检测,壁厚小于5mm的或管径小

于50mm的管道焊缝进行100%射线检测”“不锈钢复合管的焊缝超声波检测合格级别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规定【见9.6.4b)、f)】;一修改了“焊缝的无损检测应覆盖每个焊工。当无损检测不合格时,应对该焊工所焊的该类焊缝按不合格数量加倍检测,若仍不合格,应停止该焊工对该类焊缝的焊接工作,并对该焊工所焊的该类焊缝全部进行无损检测”的规定(见9.6.5,Q/SY1690一2014的9.6.5和9.6.6);增加了“埋地管道补偿器应水平敷设在不冻层内,沿管线方向上下游2m、上下厚度300mm 范围内不应采用硬质土充填,宜采用粉质土、有机质土、沙土等充填,或采用添加其他降低土质黏结力和摩阻力、增大压缩性材料的填充土”的规定(见11.2);增加了“介质为液相二氧化碳的管线与其他管线交叉的垂直距离应大于2m,否则应采取保冷措施”的规定(见12.3);修改了“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真空法、干空气法等其他可适用的方式进行干燥”的规定(见15.2.1,Q/SY1690—2014的12.2);增加了“管道内的二氧化碳介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干燥后管道内露点不高于一30℃,其余的应符合SY/T4114的规定”的规定(见15.2.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油由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明、虞雪峰、王德辉、翁玉武、彭钊、彭军、栾军、张洪、郝军、李庆、
尹方春、陈福才、曲乃涛、方宇、侯晓梅、郭光磊、徐丹丹。
IV Q/SY 06327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采用二氧化碳驱油工艺的油气田集输管道工程中钢质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采泊、注气井的井场工艺管道,井口、场站之间的集气、输
气、注气、集液、输液、注液管道,设计压力为1.6MIPa~35MPa,设计运行温度范围为一40℃ 60℃的集输钢质管道的施工。
-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GB 50424 泊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 GB 50460 泊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施工规范 GB/T 50538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 GB 50819 泊气田集输管道施工规范 NB/T 47013 (所有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 0407 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 SY/T 0452 石泊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 SY/T 4109 石泊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SY/T 4114 天然气管道、液化天然气站(厂)干燥施工技术规范 SY/T 4126 泊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施工规范 SY/T 4127 钢制管道冷弯管制作及验收规范 SY/T 6064 泊气管道线路标识设置技术规范 SY/T6882 石泊天然气建设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编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氧化碳驱(CO驱) CO2-EOR 为了保持泊层压力,提高采收率而将二氧化碳注人泊层驱泊的工艺,
3.2
二氧化碳注入井 COainjectionwe 向目的层注人二氧化碳的并。
3.3
结合率 percentagc of bounded arca
1 Q/SY06327—2020
不锈钢复合管复合界面结合区的面积与检验区总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4钢管、管道元件检验 4.1一般规定 4.1.1钢管、管道元件的验收,应按设计文件或国家现行相应标准的规定执行,应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文件、产品说明书。不锈钢复合管质量证明文件中还应包括晶间腐蚀试验报告、结合率检验报告(距管端50mm范围内结合率不应小于80%)、基体钢管和耐腐蚀合金层的无损检验证明文件。需要做低温密封试验的阀门,应有制造厂的低温密封试验合格证明书。管材质量证明文件若为复印件时,应加盖供货商的有效印章。 4.1.2设计文件若有低温冲击值要求,管道元件的质量文件应具有低温冲击韧性试验报告,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4.1.3不锈钢、低温钢等合金钢管道元件应采用半定量光谱分析或其他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对材质进行复查;复查的抽样数量应按相同炉批号的5%,且不少于一个管道元件;若有一个不合格,应加倍抽查,仍有不合格时该批次进行全数检查或判定该批次作废,不应使用并进行标识。 4.1.4钢管及管道元件经检查发现表面缺陷,可修磨,修磨后的实际壁厚不应小于管子公称壁厚的 90%,且不应小于设计文件中规定的负偏差。 4.1.5防腐管及保温管管端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标准要求,外观应完好无损伤,标识完整清晰,标识内容与实际相符;防腐层或保温层损伤的,按照相应规范进行补伤;并应办理交接手续。 4.1.6不锈钢复合管宜采用冶金或静压结合制造工艺,当复层小于2mm时管端应为堆焊结构。 4.2钢管检验 4.2.1钢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裂纹、夹杂、折叠、重皮、电弧烧痕、变形或压扁等缺陷,且不应有超过管道壁厚负偏差的锈蚀和机械损伤。 4.2.2钢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有关标准要求进行复验:
a)质量证明书与到货钢管上的标识不符或钢管无标识者。 b)质量证明书数据不全或对其有怀疑者。 c)设计或标准要求复验的钢管。 d)高压管道的钢管,应按炉批号数量的5%且不少于1根进行复验。 e)不锈钢复合钢管生产厂家提供的报告不全或产品质量证明书上的数据不全。
4.2.3高压管道钢管应逐根进行外观验收。 4.2.4钢管复验时,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加倍复验时,复验的试样应在相同炉批号的其他钢管上截取。 4.2.5不锈钢和不锈钢复合管的管口应有防护帽。 4.2.6不锈钢复合管复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层应进行硬度检查,每批不锈钢复合管抽查5%,且不少于一根,其硬度值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b)应进行外径偏差检验,每批抽查5%,且不少于一根,基层为无缝钢管的管体偏差应在公称
直径的±0.75%范围内;基层为焊接钢管的管体偏差应在公称直径的-0.25%~+0.75%范围内,且最大偏差为±3.2mm。
c)应进行内径偏差检验,每批抽查5%,且不少于一根,管体偏差应在公称直径的土1.0%范围
内;且偏差应小于复合层厚度的1/2。 d)应进行椭圆度检验,每批抽查5%,且不少于一根,管体椭圆度不超过公称直径的1.5%;管
2
上一章:Q/SY 1475-2012 炼油化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范 下一章:GB/T 30921.6-2016 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PTA)试验方法 第6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

相关文章

Q/SY 1690-2014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1691-2014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06328-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06040-2020 油气田集输钢质管道内防腐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Q/SY 06002.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3部分:集输管道 Q/SY 01039.5-2020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5部分:管道维修 Q/SY 01039.2-2020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数据管理 Q/SY 01023.4-2018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4部分:管道检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