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328-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06328-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8.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2 17:14:47



相关搜索: 二氧化碳 管道 施工 油气田 工艺 技术规范 06328

内容简介

Q/SY 06328-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328—2020 代替Q/SY1691—2014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
施工技术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process piping inoil and gas stationof CO2-EOR
202010-12实施
2020一07一30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06328—2020
目 次
.. III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2 现场准备 4.3 人员准备材料、管道元件、撬装设备的检验、运输和储存
4
2
5
5.1 一般规定 5.2 材料、管道元件、撬装设备的检验 5.3 材料、管道元件、撬装设备的运输和储存下料与加工
6
6.1 钢管下料 6.2 管件加工 6.3 管道单元预制管道安装 7.1 -般规定 7.2 工艺管道安装 7.3 阀门安装 7.4 管道元件安装焊接
4
C
A
10
8
0
8.1 一般规定 8.2 焊接材料使用 8.3 管道焊接 8.4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8.5 焊缝返修 8.6 焊缝检验
11
11 12
12
12 Q/SY0632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Y1691一2014《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本标准与Q/SY 1691一2014相比,部分章节内容重新进行归类,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SY/T0415《理地钢质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增加了GB/T50538《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见第2章,Q/SY1691一2014 的第2章);增加了“不锈钢复合管宜采用冶金或静压结合制造工艺,当复层小于2mm时管端应为堆焊结构”的规定(见5.1.8);修改了复层厚度偏差应在“0mm~+1mm”范围的规定【见5.2.1d)中5),Q/SY1691一2014 的5.2.1f)中5); -增加了“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25×10-6(25ppm),当有特殊要求时,试验介质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规定【见5.2.5c)中2)】;一修改了汇管制作中“子管宜采用不锈钢接管;如采用复合管接管,应保证接口内表面无碳钢
层裸露及未焊透”的规定【见6.2.3g,Q/SY1691—2014的6.2.4d)】;增加了“不锈钢管道单元预制应设置专用的场地和专用工装,不应与黑色金属等其他产品混放,场地应保持洁净、干燥、无污染”的规定(见6.3.1);修改了不锈钢复合管内壁错边量还应小于复层厚度的“20%且不大于0.5mm,错边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规定(见7.2.6,Q/SY1691一2014的7.2.6);修改了“不锈钢复合管道打底焊焊道不应有碳钢裸露,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应有过氧化现象” 的规定(见8.3.8,Q/SY1691—2014的8.3.7);修改了“不锈钢复合管马鞍口预制时,宜采用不锈钢接管;如采用复合管接管,接口内表面应无碳钢层裸露及未焊透”的规定(见8.3.9,Q/SY1691一2014的8.3.8);修改了“按照焊接工艺规程控制过渡层及复层焊接的层间温度”“过渡层焊道融入打底焊道深度不应超过焊道厚度的1/2”的规定【见8.3.10b)和c),Q/SY1691—2014的8.3.10】;修改了“焊接预热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见8.4.1,Q/SY1691一2014的8.4.1);修改了“预热范围以焊缝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管壁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预热方法应保证管口受热均匀,并应采用可靠方法测试预热温度”的规定(见8.4.2,Q/SY1691- 2014的8.4.2和8.4.3);修改了“焊后热处理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和SY/T4083的规定”(见8.4.3,Q/SY1691- 2014的8.4.1和8.4.2);修改了“焊缝无损检测应符合SY/T4109的规定”“除不锈钢复合管焊缝的无损检测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外,其他焊缝超出SY/T4109适用范围的应按NB/T47013的要求进行检测评定”的规定【见8.6.3a)和b),Q/SY1691—2014的8.6.3】;修改了“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应进行100%超声波和100%射线检测,壁厚小于5mm的或管径小于50mm的管道焊缝进行100%射线检测”;增加了“不锈钢复合管的焊缝超声波检测合格级别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规定【见8.6.4b)和e),Q/SY1691—2014的8.6.4]】;
II Q/SY06328—2020
修改了“焊缝的无损检测应覆盖每个焊工。当无损检测不合格时,应对该焊工所焊的该类焊缝按不合格数量加倍检测,若仍不合格,应停止该焊工对该类焊缝的焊接工作,并对该焊工所焊的该类焊缝全部进行无损检测”的规定(见8.6.5,Q/SY1691一2014的8.6.5);
一修改了输送介质为气体的严密性试验,试验介质“可”采用空气的规定(见10.3.3,
Q/SY1691—2014的10.3.3);一增加了“管道内的二氧化碳介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干燥后管道内露点不高于-30℃,其余
的应符合SY/T4114的规定”(见10.4.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
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明、虞雪峰、王德辉、翁玉武、彭钊、彭军、栾军、张洪、郝军、李庆、
尹方春、陈福才、曲乃涛、万宇、侯晓梅、郭光磊、徐丹丹。
IV Q/SY06328—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陆上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钢质管道工程的施工。 本标准不适用于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泵、加热炉、流量计、撬装设备等设备本体所属管道的
施工。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T 50538 理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 GB 50540 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JB/T3223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NB/T47013(所有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 0407 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 SY/T 0452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 SY/T4083 电热法消除管道焊接残余应力热处理工艺规范 SY/T 4109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SY/T 4114 天然气管道、液化天然气站(厂)干燥施工技术规范 SY/T 6882 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编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氧化碳驱(CO,驱)CO2-EOR 为了保持油层压力,提高采收率而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层驱油的工艺。
3.2
结合率 percentageofboundedarea 不锈钢复合管复合界面结合区的面积与检验区总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1 Q/SY063282020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察,核对设计符合性,确认现场地上地下管线、构筑物、建筑物。 4.1.2 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文件交底。 4.1.3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并报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 4.2现场准备 4.2.1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进行现场交接。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复查测量控制点,确定施工基准点、水准点等。 4.2.2施工前,施工现场场地应征地完毕、平整完成,施工运输和消防通道通畅,动力电源接通,水源供应接通,通信畅通。 4.2.3设备、工机具维修检验应准备完毕、运行正常并具备使用条件,计量器具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2.4 施工主要材料的准备满足工程连续作业要求,辅助材料准备充足。 4.2.5 施工现场有完备的安全设施、消防用具和劳保用品。 4.3人员准备 4.3.1施工单位应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其中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相应专业工程师以上职称。 4.3.2施工单位应配置各阶段施工人员,确定进场时间。 4.3.3 施工单位应组织主要工种的人员培训、考试取证。
5材料、管道元件、概装设备的检验、运输和储存 5.1一般规定 5.1.1材料、管道元件、概装设备的验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单位和建设(或监理)单位的人员参加。 5.1.2材料、管道元件和设备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与出厂合格证,其中不锈钢复合管质景证明文件中还应包括品间腐蚀试验报告、结合率检验报告(距管端50mm范围内结合率不应小于80%),专有产品还应包括使用说明书,进口物资应有商检报告,压力容器应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监检报告。 5.1.3检查时,应首先检查现场材料、管道元件和设备的标志或标牌、规格、型号,以及有关材质是否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并应进行外观检查。管材表面应无凿痕、凹痕、槽痕及过度腐蚀;管道元件外观应整洁,表面无毛刺、铁锈,焊缝外形应无凹陷、裂纹、漏焊及表面气孔等缺陷。 5.1.4设备包装应完整,配件齐全。 5.1.5材料的理化性能检验,仪表、仪器的试验及复验应由取得国家或行业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5.1.6若材料、管道元件、装设备不合格不应使用,并做好标识。 5.1.7材质为不锈钢和不锈钢复合管的管材和管件,管口应有防护帽。 5.1.8不锈钢复合管宜采用冶金或静压结合制造工艺,当复层小于2mm时管端应为堆焊结构。
2
上一章:Q/SY 1553-2012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范 下一章:GB/T 30921.5-2016 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PTA)试验方法 第5部分:酸值的测定

相关文章

Q/SY 1691-2014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1690-2014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06327-2020 二氧化碳驱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Q/SY 06320-2020 天然气管道燃驱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施工规范 Q/SY 1800-2015 天然气管道燃驱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施工规范 Q/SY 06002.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3部分:集输管道 Q/SY 06040-2020 油气田集输钢质管道内防腐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Y 4203-2016 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站内工艺管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