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05202—2019
代替Q/SY202—2013
天然气管道运行与控制原则
Operation and control philosophy for natural gas pipeline
2019-08-01实施
2019—06—13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05202—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 缩略语
总则 5 管道建设 5.1 一般要求 5.2 管道系统要求 5.3 站场要求 5.4 SCADA/通信 5.5 管道系统保护 5.6 气质监测 5.7 腐蚀控制 5.8 调控中心管道运行
4
11
13 ·14 .·14
·15
6
6.1 -般要求 6.2 控制参数 6.3 运行配置 6.4 供气管理调控中心操作员命令 7.1 单一命令 7.2 过程命令管道维护 8.1 维护目的 8.2 维护实施 8.3 维护管理协调
..·15 ·17 ..17 .·18 .··23 ···23 .23 .24 ..24 ·24 ·24
8
T
Q/SY0520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Y202—2013《天然气管道运行与控制原则》,与Q/SY202一2013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范围中部分允余内容(见2013年版第1章):修改标题名称“运行原则”为“总则”(见第4章,2013年版第4章);修改了关于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对剩余内容重新进行描述(见4.3,2013年版4.3);增加了不同控制模式间切换要求(见5.1.8):增加了清管器收发设施的设置(见5.1.9);修改了站场应按照中控或站控设计的具体内容(见5.1.11,见2013年版5.3.1.2)删除了储气库相关内容,将储气库数据上传等要求增加至一般要求中并精简(见5.1.12. 2013年版5.3.4.1);删除了LNG接收站相关内容,将LNG接收站数据上传等要求增加至一般要求中并精简(见 5.1.13,2013年版5.3.5.1);修改标题名称“管道设计要求”为“管道系统要求”(见5.2,2013年版5.2);修改了输气管道设计能力要求(见5.2.1,2013年版5.2.1):增加了所有管道、管道附件和设备应有的设计标识(见5.2.2);删除了“并能够自动由远控方式切换到站控控制方式”(见2013年版5.2.7)增加了不同水力系统设置计量装置的要求(见5.2.9);修改标题名称“站场设计要求”为“站场要求”(见5.3,2013年版5.3):增加了站场紧急停车系统的要求(见5.3.1.1);修改了压气站放空系统的内容(见5.3.1.1,2013年版5.3.2.1);删除了“在运行时泄放装置旁侧的截断阀应保持常开并锁定”(见2013年版5.3.3.1.4);修改了分输用户日指定控制内容(见5.3.2.1.4,2013年版5.3.3.1.4);增加了自动分输功能的内容(见5.3.2.1.4);修改了新(改、扩)建清管站和阀室对远控的要求(见5.3.3.1.1,2013年版5.3.6.1.1);删除了“情性气体消防系统”(见2013年版5.3.6.2.4);增加了站场获得控制权的条件(见5.4.4.4);删除了“出站压力变送器故障”(见2013年版5.5.2.2.4);增加了“排污罐液位高一高”、“过滤器压差高”报警内容(见5.5.2.2.4);修改了章节内容“进站温度”为“加热系统温度”(见5.5.2.5.2,2013年版5.5.2.5.2);修改了章节内容“进站温度”为“加热系统温度”(见5.5.2.5.3,2013年版5.5.2.5.3);删除了清管站或阀室有关超压保护的内容(见2013年版5.5.2.5.4);修改了气源站场和交接点站场设置仪表的要求(见5.6.1.2,2013年版5.6.1.2)增加了“氢”气质检测项目(见5.6.2);删除了“外界搭接检测”(见2013年版5.7.3)修改了章节内容“气质控制”为“气质监测”(见6.3.3.3,2013年版6.3.3.3);
Ⅱ
Q/SY05202—2019
一修改了管存管理的内容(见6.4.6.2,2013年版6.4.6.2);删除了天然气运输商的职责、气质监测设备的要求和不合格天然气产生的影响相关内容(见 2013年版6.4.6.3)。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管道局、工程建设公司、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泽鑫、高义、郭永华、张麟、邢同胜、王梓力、唐善华、张帆、张鹏、左栋、 刘振方、路小峰、王小果、孙立刚、李广群、袁泉、张黎明、祝令卿、李春艳、张利亚、郑宏伟、 殷若鹏。
本标准代替了Q/SY202—2013。 Q/SY202一2013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Y202—2007。
III
Q/SY05202—2019
天然气管道运行与控制原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气管道建设、管道运行、调控中心操作员命令和管道维护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长输天然气新建、在役和改扩建管道运行及控制。油田集输管道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T20368 :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 GB/T 21447 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 GB/T21448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HMI I人机界面(humanmachineinterface) 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supervisor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RTU 远控终端单元(remoteterminalunit) ESD 紧急停车(emergencyshutdown) USD 压缩机单体设备停车(unitshutdown) UCP 机组控制盘(unitcontrolpanel) UPS 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powersystem) WAN 广域网(wideareanetwork) DDN 数字数据网(digitaldatanetwork) GPRS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 CDMA 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LEL 爆炸下限(lowerexplosionlimited)
4总则
4.1 对管道运行所产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及优先顺序评估:
a)安全。
1
Q/SY05202—2019
b)可靠/有效。 c)高效。
4.2安全包括人员保护、环境保护、资产保护三个层次。人员保护目标为实现人员的零伤害;环境保护目标为管道运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对环境造成严重或持续性破坏;资产保护目标为实现资产零损失。当管道运行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和行为涉及安全问题时,应遵循先满足对人和环境的保护,再考虑资产保护的原则。 4.3系统可靠性或有效性根据顾客满意度中的供气时间、供气量和合同的履行等情况进行评价。 4.4在任何情况下,效率的重要性不能超过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性。对于管道系统来说,首先要满足安全要求,其次要满足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效率目标的绩效评价通过总维护成本,维护成本比率(即每年非计划维护成本占总维护成本的比例)和单位输气能耗进行考核(维护成本比率和单位输气能耗值越小越好)。
5管道建设 5.1一般要求 5.1.1工程设计人员应了解并遵循政府机构规定的各项程序,如征地、建设前的技术问题(边坡稳定、安全、环境、检测、试压和报告等)。 5.1.2管道系统的工程设计必要时可高于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理机构的要求。 5.1.3在新建或扩建工程设计时,应遵照所有强制性法规、行业和业主的建设要求。基于以往工程建设的实际经验,应对类似用途的应用设施采用标准化设计。 5.1.4管道系统中各设施的预期使用寿命存在差异,在设计时宜考虑在管道使用寿命期间对设施进行更新换代的要求,不同使用寿命设备的更换或升级应考虑到与管道的预期寿命匹配,采用合理的设计余量。 5.1.5设计文件宜明确管道系统的相关可靠性参数,如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维修时间、可用率和可靠性、最长正常运行时间、停机期间的最小设施损失、设备质量、材料质量、安装质量、穴余、可维护性、规格及额定量等。 5.1.6考虑设计方案应选择能满足安全、环境、工程技术和运行要求的最低成本设计。管道路由和施工作业带应考虑空间的实际界限、地形、地理位置、土壤、人口、生态环境、土地所有者的关注和公众安全,考虑解决与项目相关的公众关心的问题,对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所有征地因素应进行详细评估。 5.1.7管道及管道构件的压力等级应保持一致。 5.1.8不同控制模式(就地控制、站控、调控中心控制)的切换不应导致不安全的状况。 5.1.9管道宜设置临时或永久的清管器收发设施。 5.1.10所有工程项目都应:
a)进行调研和可行性研究, b)开展影响评估:环评、安评、职评、压矿、地震、地灾、水土保持等。 c)实施项目管理:工程进度、物资供应、人力资源和项目运作灵活性。 d)考虑运行支持:方便维护/维修的便捷性, e)符合法规和规范:熟悉所有的法规、检测规范和施工规范。 f)考虑环境因素:包括季节变化(雨季/冬季)、夏季高温、沙尘暴等。 g)实施工程监理。
5.1.11 所有站场建设都应:
a)现场布置、间距和设备安装方位应采用统一标准,但可根据各站具体情况有所差异。站场
(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系统设计应与已建系统保持一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