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805—2015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导则
Production safe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uideline
2015—08—04发布
2015一1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805—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生产作业活动风险防控 5. 1 信息资料收集 5. 2 生产作业活动分解 5. 3 生产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 5. 4 生产作业活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 5. 5 生产作业活动风险控制 5.6 进行属地管理 6 生产管理活动风险防控 6. 1 生产管理活动梳理 6. 2 生产管理活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
1
生产管理活动风险控制
6. 3 6.4
·
生产管理活动风险分级防控责任落实·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流程示意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常用方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 生产作业活动风险防控记录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 生产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附录E(资料性附录) 生产管理活动风险防控记录表参考文献
13
135
16
21
22
I
Q/SY 180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油田公司、锦西石化公司、云南销售公司、
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苏江、吴东平、杜民、郭喜林、裴玉起、齐俊良、崔伟、刘牧、袁磊、王志成、李世森、马盼群、李文胜、李传华、刘清、杨春福、吴晓、范永勤、张鑫。
=
Q/SY1805-2015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生产安全风险防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要
求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生产作业活动和生产管理活动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Q/SY135 安全检查表编制指南 Q/SY 1002.1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 Q/SY 1237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Q/SY 1239 工作循环分析管理规范 Q/SY 1240 作业许可管理规范 Q/SY 1421 上锁挂牌管理规范 Q/SY 1643 安全目视化管理导则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2008年2月1日
起施行
应急预案编制通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油安[2009]318号2009年7月20日起施行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油安[2010]287号2010年6月30日起施行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油安[2013]483号2013年11月25日
起施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危害因素 hazard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
或行为,或其组合。
[Q/SY1002.1—2013,定义3.14] 3. 2 危害因素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危害特性的过程。
1
Q/SY 1805—2015
[Q/SY1002.1—2013,定义3.15] 3.3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Q/SY1002.1—2013,定义3.34] 3.4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在识别和确定危害特性的基础上,确定风险来源,了解风险性质,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分析生产作业活动和生产管理活动存在风险的过程。 3.5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对照风险划分标准评估风险等级,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3.6风险控制risk control
针对生产安全风险采取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防控措施,以及实施风险
监测、跟踪与记录的过程。 3.7生产管理活动productionandmanagementactivity
集团公司、专业公司、所属企业、二级单位和车间(站队)等管理层级的各职能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流程所开展的业务活动。 3.8生产作业活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y
班组、岗位员工为完成日常生产任务进行的全部操作活动。
4总则
4.1企业应组织开展生产作业活动和生产管理活动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员、物资、资金、技能和信息等,确保满足风险防控工作的需要。 4.2企业应遵循“管工作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的原则,对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策划、组织,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内容定期开展,同时确定机构、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等,满足以下要求:
a)企业及所属单位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应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开展。 b)企业及所属单位规划计划、人事培训、生产组织、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物资采购、工程
建设、安全管理等职能部门应按照负责业务范围,根据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开展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班组长、属地负责人和岗位员工代表,参加危害因素辨识、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必要时邀请外部专家或相关方人员参加。
d)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检维修等施工作业活动负责人应组织危害因素辨识、风险分析与风
险评估,必要时邀请相关方人员参加。
e) 非常规作业活动负责人应按作业许可规定组织危害因素辨识、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必要时
邀请相关方人员参加。 f)组织开展分层次的风险防控业务培训,建立培训矩阵,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
2
Q/SY1805—2015
4.3企业应组织开展定期和动态生产作业活动风险防控工作,以车间(站队)、班组、岗位员工为核心,按照生产作业活动分解、辨识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估风险、制定和完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的程序,持续开展以下工作内容:
a)生产作业活动分解、危害因素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b)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完善岗位操作规程。 c) 完善基层岗位安全检查表。 d) 编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处置卡。 e)完善岗位培训矩阵的培训内容。 f)制定和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生产作业活动风险防控工作流程参见附录A的图A.1。
4.4企业应组织开展生产管理活动风险防控工作,以各管理层级规划计划、人事培训、生产组织、 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等职能部门的主要业务活动为核心,根据业务流程,按照生产管理活动梳理、分析与评估风险、制定风险管控流程、落实分级防控责任的程序,持续开展但不限于以下工作内容:
a)生产管理活动梳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b)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控流程,确定各管理层级重点防控风险。 c)学 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d) 健全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预案。 e)完善各管理层级培训矩阵的培训内容。 f) 制定和落实各管理层级安全生产责任。 生产管理活动风险防控工作流程参见附录A的图A.2。 5企业应对生产安全风险防控过程、风险防控后续措施的有效性予以评审,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
4.5
定期评估、跟踪验证。经评审风险控制措施不能满足风险防控需要时,应重新组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
a)控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b) 控制措施是否能够使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c)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d)控制措施是否具有合理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企业应组织运行维护本企业生产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库,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对风险防控工作情
4.6
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生产作业活动、生产管理活动清单。 b) 危害因素清单和风险管理台账。 c)潜在的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和可能性,风险分级结果。 d)现有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e) 根据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已经评审的风险控制措施。
4.7企业应对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内容。
5生产作业活动风险防控
5.1信息资料收集
车间(站队)、班组、岗位员工应进行调查、收集风险防控有关信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 基层组织结构。
3
Q/SY 1805—2015
b) 基层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要求。 c) 基层属地区域划分或区域位置。 d) 相关工艺流程。 e 主要设备设施。 f)E 主要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表、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处置卡等 g) 相关事故、事件案例。 h)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分析情况、风险评估或安全评价报告、HAZOP分析报告等。 i)其他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5.2生产作业活动分解
5.2.1车间(站队)应组织开展生产作业活动分解,按照岗位管理单元划分、岗位操作项目分解、 设备设施拆分,必要时进行作业区域划分的程序进行。 5.2.2岗位管理单元划分:车间(站队)、班组、岗位员工应根据岗位职责内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工作区域,划分岗位管理单元,划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岗位管理单元划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以单一岗位为基础,对本岗位负责管理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生产装置、工作区域进行梳理,按照一台(套)设备设施、一套装置、一个工艺流程、一个工作区域进行划分; 对多工序、多岗位同时进行的生产作业活动,以作业工序为基础,划分为相互关联、相对独立完整的管理单元
b)岗位管理单元划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覆盖生产作业活动的全过程;一考虑涉及的各种因素; —考虑所有活动类型; ——考虑所有人员;一考虑所有设备设施;
一岗位管理单元划分不宜过粗或者过细。
c) 对划分的管理单元,按照生产运行、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管理要求,梳理每个管理单元的管
理内容。
5. 2.3 岗位操作项目分解:车间(站队)、班组、岗位员工应对管理单元中的工作任务按照操作活动顺序进行分解,分解步骤如下:
a)) 对管理单元中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即操作项目,并对照检查
现有操作规程。
b) 对每个操作项目进一步进行细分,最后分解成进行危害因素辨识的一系列连续的基本操作
步骤,基本操作步骤不应相互交叉。操作步骤分解应满足以下要求:
分解先后顺序一般为常规生产作业、辅助作业、非常规作业、相关方配合作业;划分操作步骤时应按照实际操作过程进行,同时参考现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
5.2.4设备设施拆分:车间(站队)、班组、岗位员工应对设备设施进行拆分,拆分步骤如下:
a)梳理岗位管理的所有设备设施,确定拆分设备设施(包括生产工具)的清单,并对照检查每
台(套)设备设施现有的安全检查表。
b) 对每台(套)设备设施,根据设备设施说明书、结构图、操作规程或技术标准等,按顺序
对设备设施每个部分逐项分析、进行拆分,最后拆分成进行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部件,各个关键部件应相互独立。设备设施拆分应满足以下要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