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060.50 CCS G 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525—2022 代替GB/T26525—2011
精制氯化钴
Refined cobaltous chloride
2022-11-01实施
2022-04-1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52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6525一2011《精制氯化钻》,与GB/T26525一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钻含量、水不溶物含量、油分含量,以及镍等10项杂质金属离子含量的指标(见5.2, 2011年版的4.2);钻含量的测定中增加了电位滴定法(见6.3.1);一增加了铝、硅、磷、硫、锂、钠和磁性异物含量的指标及试验方法(见5.2、6.4);更改了杂质金属离子的试验方法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见6.4,2011年版的5.5、
-
5.6、5.7、5.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衢州华友钻新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格林美(江苏)钻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钻业股份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绿野净水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红良、许开华、余海军、张爱青、吴理觉、杨洋、谢柏华、付海阔、阮海滨、王彦、 徐伟、魏琼、刘勇奇、刘春秀、陈珍华、胡意、周洁、刘凤梅、张云河、明帮来、郝慧玲、李艳。
本文件于201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GB/T26525—2022
精制氯化 钻
警示一本产品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属于危险化学品,操作时应小心谨慎。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在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如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精制氯化钻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精制氯化钻。 注:该产品主要用于电镀和电池、催化剂、制药原料等行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G/T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定溶
液的制备
HG/T3696.2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2部分: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HG/T3696.3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3部分: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CoCl2·6H20 相对分子质量:237.92(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5技术要求
5
5.12 外观:红色或紫红色结晶。
1
GB/T 26525—2022 5.2 精制氯化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指标
项目
优等品 24.2 0.001 0 0.001 0 0.000 5 0.000 5 0.000 5 0.000 5 0.000 5 0.001 0 0.001 0 0.001 0 0.001 0 0.005 0 0.001 5 0.001 0 0.001 0 0.000 5 0.000 5 0.010 0 0.001 0 50
一等品 24.0 0.010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10 0.003 0 0.002 0 0.002 0 0.002 0 0.001 0 0.020 0 0.002 0 70
钻(Co),w / % 镍(Ni),w/% 锌(Zn),w/% 铁(Fe),w/% 铜(Cu),w/% 锰(Mn),w/% 铬(Cr),w/% 镉(Cd),w/% 镁(Mg),w /% 钙(Ca),w /% 铝(Al),w/% 硅(Si),w/ % 磷(P),w / % 碗(S),w/% 锂(Li),w/% 钠(Na),w/% 铅(Pb),w /% 汞(Hg),w /% 水不溶物,w/% 油分,w/% 磁性异物/(μg/kg)
≥ ≤ ≤ V ≤ ≤ < ≤ ≤ ≤ ≤ ≤ ≤ V ≤ ≤ ≤ ≤ ≤ ≤ ≤
6 试验方法
6.1 一般规定
本文件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一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G/T3696.1、 HG/T3696.2、HG/T3696.3的规定制备。 6.2 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下,于白色衬底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样品外观。
2
GB/T26525—2022
6.3钻含量的测定 6.3.1电位滴定法(仲裁法)
6.3.1.1原理
在氨性溶液中,六氰合铁(Ⅲ)酸钾将Co2+氧化为Co3+,用钻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六氰合铁(Ⅱ)酸钾。反应方程式如下:
Co2+ +[Fe(CN)]3--→+Co3+ +[Fe(CN)s]"-
6.3.1.2试剂或材料 6.3.1.2.1氯化铵。 6.3.1.2.2氨水-柠檬酸铵混合溶液:称取50g柠檬酸铵,溶于水,加入350mL氨水,用水稀释至 1000mL,混匀。 6.3.1.2.3钻标准滴定溶液:p(Co)=3g/L,称取3.000g金属钻(钻质量分数不小于99.98%),精确至 0.0002g,置于40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缓缓加人30mL硝酸溶液(1十1),加热至全部溶解,冷却室温后,全部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3.1.2.4六氰合铁(Ⅱ)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K;[Fe(CN)J)~0.05mol/L,按下列步骤进行配制、标定及试验数据处理:
a) 配制:称取约17g六氰合铁(Ⅲ)酸钾溶解于水中,过滤,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b) 标定:用移液管移取20mL六氰合铁(Ⅲ)酸钾溶液,置于250mL烧杯中,加5g氯化铵,
80mL氨水-柠檬酸铵混合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在已调节好的自动电位滴定仪上,以铂电极为指示电极、钨电极为参比电极,用钻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突跃终点;
c) 试验数据处理:六氰合铁(Ⅲ)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以c计,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
按公式(1)计算:
Vip
C=VM
·(1)
式中: V—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钻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β—钻标准滴定溶液质量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每升(g/L); V一—移取六氰合铁(Ⅲ)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钻(C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58.93)。 两人同时做三平行,每人三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应大于0.2%,两人测定平均值之
差与两人平均结果之比不应大于0.2%。结果取平均值,浓度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6.3.1.3仪器设备
自动电位滴定仪:带有磁力搅拌器、铂电极、钨电极或适用的复合型电极。 6.3.1.4试验步骤
称取约2.0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1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固体样煮沸使之溶解,冷却后,全部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mL六氰合铁(Ⅲ)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于250mL烧杯中,加5g氯化铵,80mL氨水-柠檬酸铵混合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然后用移液管准确加25mL试样溶液,在已调节好的
3
GB/T26525—2022
自动电位滴定仪上,以铂电极为指示电极、钨电极为参比电极,用钻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突跃终点。
6.3.1.5 5试验数据处理
钻含量以钴(Co)的质量分数W1计,按公式(2)计算:
(VicM-V2p)×10-3
×100%
(2)
W=
25 250
mX
式中: V,准确加人六氰合铁(Ⅱ)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六氰合铁(Ⅲ)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钻(C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58.93); V.滴定过量六氰合铁(Ⅲ)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所消耗钻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L);
p 钻标准滴定溶液质量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每升(g/L); 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
6.3.2络合滴定法 6.3.2.1原理
在丙酮介质中加入盐酸羟胺掩蔽铜和铁以消除干扰,钻与硫氰酸盐生成蓝色络合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来测定钻含量。
6.3.2.2 试剂或材料
6.3.2.2.1盐酸羟胺。 6.3.2.2.2 硫氰酸铵。 6.3.2.2.3丙酮。 6.3.2.2.4乙酸铵饱和溶液。 6.3.2.2.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5mol/L。 6.3.2.3 试验步骤
称取约0.35g~0.40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人50mL水,0.25g盐酸羟胺,加10g硫氰酸铵,加4mL乙酸铵饱和溶液,摇匀,再加50mL丙酮,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全部消失即为终点。 6.3.2.4试验数据处理
钻含量以钻(Co)的质量分数w1计,按公式(3)计算:
cVM ×10-3
×100%
..(3)
Wi
m
式中: C V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L);
4
GB/T26525—2022
M——钻(C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58.93); mi 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
6.4·镍、锌、铁、铜、锰、铬、镉、镁、钙、铝、硅、磷、硫、锂和钠含量的测定 6.4.1原理
样品溶解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采用工作曲线法测定样品中的镍、锌、铁、铜、锰、 铬、镉、镁、钙、铝、硅、磷、硫、锂和钠含量。 6.4.2试剂或材料 6.4.2.1硝酸溶液:1十99,使用优级纯硝酸配制。 6.4.2.2钻基体溶液:p(Co)=20g/L。镍、锌、铁、铜、锰、铬、镉、镁、钙、铝、硅、磷、硫、锂、钠质量分数均不大于0.0002%。称取约20.0g士0.1g金属钻(钻质量分数不小于99.98%),置于40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缓缓加人150mL硝酸溶液,加热至全部溶解,冷却室温后,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4.2.3镍、锌、铁、铜、锰、铬、镉、镁、钙、铝、硅、磷、硫、锂、钠标准贮备溶液:1mL溶液含镍(Ni)、锌(Zn)、铁(Fe)、铜(Cu)、锰(Mn)、铬(Cr)、镉(Cd)、镁(Mg)、钙(Ca)、铝(Al)、硅(Si)、磷(P)、硫(S)、锂 (Li)、钠(Na)分别为1mg,按HG/T3696.2配制各元素标准贮备溶液,或者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单元素或多元素标准贮备溶液。 6.4.2.4镍标准溶液:1mL溶液含镍(Ni)0.01mg。用移液管移取1mL镍标准贮备溶液,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6.4.2.5混合标准溶液I:1mL溶液含铁(Fe)、锰(Mn)、铝(AI)、锂(Li)、钠(Na)分别为0.01mg。分别用移液管移取1mL铝、锰、锂、钠、铁标准贮备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6.4.2.6混合标准溶液IⅡI:1mL溶液含锌(Zn)、铜(Cu)、镉(Cd)、镁(Mg)、钙(Ca)分别为0.01mg。分别用移液管移取1mL锌、铜、镉、镁、钙标准贮备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6.4.2.7混合标准溶液ⅡⅢ:1mL溶液含铬(Cr)、硅(Si)、硫(S)分别为0.01mg,含磷(P)为0.05mg。分别用移液管移取1mL铬、硅、硫标准贮备溶液,5mL磷标准贮备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6.4.2.8水:符合GB/T6682—2008规定的二级水。 6.4.3仪器设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以下简称ICP-OES)。 6.4.4试验步骤 6.4.4.1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6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移入12.00mL钻基体溶液,再分别移取表2中对应的镍标准溶液、 混合标准溶液I、混合标准溶液ⅡI和混合标准溶液Ⅲ,用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5
GB/T 26525—2022
表 2
容量瓶编号
标准溶液
1 0 0 0 0
2 0.5 0.2 0.2 0.2
3 2 0.5 0.5 0.5
5 8 2 2 2
6 12 3 3 3
4 4 1 1 1
移取镍标准溶液的体积/mL 移取混合标准溶液I的体积/mL 移取混合标准溶液IⅡ的体积/mL 移取混合标准溶液Ⅲ的体积/mL
在仪器最佳的测定条件下,推荐的分析谱线见表3,按浓度由低至高的顺序对工作曲线系列溶液进行测定,仪器根据各待测元素质量浓度(mg/L)和谱线强度绘制工作曲线,
测定谱线选择的原则为避开谱线干扰,在保证足够灵敏度的前提下根据方法宜选择最佳谱线。
表3
单位为纳米分析谱线波长 239.563 205.552 315.887 178.284 589.592
元素锌锰镁硅锂
元素铁铬钙磷钠
分析谱线波长 231.604 324,754 214.441 396.152
元素镍铜锯铝碗
分析谱线波长
206.200 259.372 285.213 251.611 610.365
185.005
6.4.4.2试验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1g,置于50mL的烧杯中,加硝酸溶液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仪器最佳的测定条件下对试验溶液进行测定。仪器自动计算出试验溶液中各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mg/L)。 6.4.5 :试验数据处理
待测元素含量以质量分数W,计,按公式(4)计算:
w =P × 0.1 × 10-3
×100%
.....................(4)
m
式中: Pr- 试验溶液中待测元素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 一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0%。
6.5 铅含量的测定 6.5.1原理
用水溶解试样,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以空气-乙炔火焰,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