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5.120.30 J6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786—2021 代替JB/T10786—2007
金属型重力铸造机 技术条件
GravitydiecastingmachineTechnicalrequirements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0786—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2 液压和气动系统 4.3 电气系统.. 4.4 倾转机构.. 4.5 精度要求. 4.6 安全防护和卫生要求 4.7 空运转要求. 4.8 负荷运转要求. 5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2 油温检测 5.3 液缸清洁度检测 5.4 噪声检测. 5.5 精度检验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2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和运输 8保用期...
I
表1几何精度表2几何精度检验方法
JB/T10786—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786一2007《金属型重力铸造机 技术条件》,与JB/T10786一2007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按现行版本修改和增加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增加和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一对技术要求的部分条款重新进行了编排;一增加了“精度要求”; -增加了“安全防护和卫生要求”; -增加了有关液压缸等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及其检验方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安市中机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兴翼机械有限公司、福建省闽旋科技股
-
份有限公司、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浙江万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领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斌、叶根翼、柯珍珍、张少榕、章旭霞、刘卓铭、张东旭、房志坚、张跃良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10786—2007。
II
JB/T10786—2021
金属型重力铸造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型重力铸造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及保用期。
本标准适用于铸造铝合金用固定式和倾转式金属型重力铸造机(以下简称铸造机),其他金属型重力铸造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13306标牌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T23571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5711一2010.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31552铸造机械型号编制方法 GB/T31562一2015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 JB/T7858一2006液压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件清洁度指标 JB/T8609锻压机械焊接件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型重力铸造 gravitydiecasting 采用金属型,在重力作用下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获得铸件的方法。 注:金属型通常也称作模具。
3.2
金属型重力铸造机gravitydiecastingmachine 用金属型重力铸造方法生产铸件的机器。
1
JB/T10786—2021
注1:铸造机具有多种结构型式:
一按机器动作的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铸造机、气动铸造机、电动铸造机:一按金属型在浇注过程中是否倾转,可分为固定式铸造机和可倾式(倾转式)铸造机:
一按金属型开合方向,可分为水平分型(垂直方向开合型)铸造机和垂直分型(水平方向开合型)铸造机。
注2:铸造机的机械结构通常包括开合型、抽芯和顶出等机构:除机械结构外,铸造机还应包括驱动系统和控制系
统,以及模具冷却系统(选配)。
3.3
开合型机构dieclosingsystem 用于打开和闭合模具,并在熔融金属充型和凝固过程中保持足够锁模力的组合装置。
3.4
抽芯机构 Jsidecorespuller 在模具上安装侧芯并驱动侧芯取出或插入的机构。
3.5
顶出机构 Jejectorsystem 将铸件从模腔中顶出、脱离模具的组合装置。
3.6
模具冷却系统 diecoolingsystem 提供给予模具及铸件冷却的组合装置。
3.7
模垫diesubstitute 铸造机空运转试验过程中替代模具的配重块。 注:模垫有效质量的确定详见5.1。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铸造机应符合GB/T25711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 铸造机型号应符合GB/T31552的规定,基本参数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1.3机械加工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规定的m级公差要求。 4.1.4 铸造机的焊接件,如底座、床身、缸座等应符合JB/T8609的规定。 4.1.5铸造机的外观、标识应符合GB/T25711的规定。 4.1.6 铸造机涂装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1.7 铸造机上的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4.1.8 铸造机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应符合GB/T23571的规定。 4.2 液压和气动系统 4.2.1 铸造机的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4.2.2铸造机的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4.2.3液压缸等主要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应符合JB/T7858一2006中表2的规定。 4.2.4液压或气动系统的管路布置应整齐美观,连接、固定应可靠。 4.3电气系统 4.3.1 铸造机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2
JB/T10786—2021
4.3.2铸造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应能设定并显示相应的工艺参数。 4.4倾转机构 4.4.1倾转式铸造机倾转机构的上、下倾转运动应在整个倾转角度范围内划分为不少于三个区段(不含两端的缓冲段);不同区段应能分别设定倾转速率。 4.4.2倾转机构倾转速率设定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并应在允许速率范围内连续可调。 4.4.3倾转机构在倾转过程中,应启停平稳,不同区段倾转速率切换时应能平缓过渡,且倾转机构无抖动现象。 4.5精度要求
铸造机的几何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几何精度
单位为毫米
主参数L
项目
>250~400
>400~630
>630~1000
>1000~1600
0.20 0.20
型板与台面的垂直度公差两型板间的平行度公差注:L为型板的长度尺寸。
0.30 0.30
0.40 0.40
0.25 0.25
4.6安全防护和卫生要求 4.6.1铸造机的安全防护应符合GB20905的规定。 4.6.2铸造机的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并应使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铸造机的安全色应符合 GB2893的规定,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4.6.3铸造机的安全卫生设计应符合GB5083的规定。 4.6.4铸造机应有可靠的联锁保护装置或措施。 4.6.5倾转式铸造机的倾转机构在上、下倾转到位时,应有机械支撑保护杆。 4.6.6在倾转式铸造机的倾转机构倾转过程中,机器底座不应出现移位、结构变形等异常情况。 4.6.7 倾转式铸造机的倾转区域应设置感应装置,一且有人或异物进入,倾转动作应自行停止。 4.6.8布置在机器上的气动或液压软管以及电线电缆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尤其是距模具较近和熔融金属易溅落到的地方应有有效的隔热防护措施。 4.7空运转要求 4.7.1铸造机空运转试验时间不应少于4h。 4.7.2铸造机空运转试验应达到以下要求:
a)整机运行平稳,无异常声响; b)各工作机构和操作机构,动作应灵活可靠、相互协调; c)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 d)空运转试验结束,其液压系统油箱中的油温不应高于55℃。
4.7.3倾转式铸造机空运转试验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a)倾转浇注运动启动时,应平滑加速,不应有冲击现象;
3
JB/T10786—2021
表2几何精度检验方法图例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工具
检验方法
将平尺放在床身的台面上,在平尺上安放直角尺,将其长边靠向型板面,
平尺、直角 用塞尺检验直角尺测量面与型板间的尺、塞尺 间隔
型板与台面的垂直度
1
间隔的最大值即为型板与床身台面的垂直度误差
将百分表座紧靠在一型板面上,将
两型板间的平行度
百分表、百分 百分表的测头触及另一型板面上,移
2
表座 动百分表进行测量
误差以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计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每台铸造机均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1.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装配、外观、安全以及空运转试验,按4.1.5~4.1.8、4.2.4、4.5~4.7的要求进行检验,所检项目应全部合格。 6.2型式检验 6.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产品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c)产品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
6.2.2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所检项目应全部合格。 6.2.3型式检验时抽检样品的数量:
a)当每批产量小于或等于10台时抽检样品为1台; b)当每批产量大于10台时抽检样品为2台。
6.2.4当制造厂不具备型式检验的条件时,允许在用户现场做检验。
7标志、包装和运输
7.1铸造机交付时,出厂前应进行防锈和利于搬运及贮存的防护处理。 7.2铸造机的标志、包装和运输应符合GB/T25711一2010中第8章的规定;在合同环境下按供需双方的约定进行。
5
ICS25.120.30 J6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786—2021 代替JB/T10786—2007
金属型重力铸造机 技术条件
GravitydiecastingmachineTechnicalrequirements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0786—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2 液压和气动系统 4.3 电气系统.. 4.4 倾转机构.. 4.5 精度要求. 4.6 安全防护和卫生要求 4.7 空运转要求. 4.8 负荷运转要求. 5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2 油温检测 5.3 液缸清洁度检测 5.4 噪声检测. 5.5 精度检验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2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和运输 8保用期...
I
表1几何精度表2几何精度检验方法
JB/T10786—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786一2007《金属型重力铸造机 技术条件》,与JB/T10786一2007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按现行版本修改和增加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增加和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一对技术要求的部分条款重新进行了编排;一增加了“精度要求”; -增加了“安全防护和卫生要求”; -增加了有关液压缸等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及其检验方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安市中机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兴翼机械有限公司、福建省闽旋科技股
-
份有限公司、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浙江万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领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斌、叶根翼、柯珍珍、张少榕、章旭霞、刘卓铭、张东旭、房志坚、张跃良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10786—2007。
II
JB/T10786—2021
金属型重力铸造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型重力铸造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及保用期。
本标准适用于铸造铝合金用固定式和倾转式金属型重力铸造机(以下简称铸造机),其他金属型重力铸造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13306标牌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T23571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5711一2010.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31552铸造机械型号编制方法 GB/T31562一2015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 JB/T7858一2006液压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件清洁度指标 JB/T8609锻压机械焊接件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型重力铸造 gravitydiecasting 采用金属型,在重力作用下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获得铸件的方法。 注:金属型通常也称作模具。
3.2
金属型重力铸造机gravitydiecastingmachine 用金属型重力铸造方法生产铸件的机器。
1
JB/T10786—2021
注1:铸造机具有多种结构型式:
一按机器动作的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铸造机、气动铸造机、电动铸造机:一按金属型在浇注过程中是否倾转,可分为固定式铸造机和可倾式(倾转式)铸造机:
一按金属型开合方向,可分为水平分型(垂直方向开合型)铸造机和垂直分型(水平方向开合型)铸造机。
注2:铸造机的机械结构通常包括开合型、抽芯和顶出等机构:除机械结构外,铸造机还应包括驱动系统和控制系
统,以及模具冷却系统(选配)。
3.3
开合型机构dieclosingsystem 用于打开和闭合模具,并在熔融金属充型和凝固过程中保持足够锁模力的组合装置。
3.4
抽芯机构 Jsidecorespuller 在模具上安装侧芯并驱动侧芯取出或插入的机构。
3.5
顶出机构 Jejectorsystem 将铸件从模腔中顶出、脱离模具的组合装置。
3.6
模具冷却系统 diecoolingsystem 提供给予模具及铸件冷却的组合装置。
3.7
模垫diesubstitute 铸造机空运转试验过程中替代模具的配重块。 注:模垫有效质量的确定详见5.1。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铸造机应符合GB/T25711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 铸造机型号应符合GB/T31552的规定,基本参数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1.3机械加工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规定的m级公差要求。 4.1.4 铸造机的焊接件,如底座、床身、缸座等应符合JB/T8609的规定。 4.1.5铸造机的外观、标识应符合GB/T25711的规定。 4.1.6 铸造机涂装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1.7 铸造机上的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4.1.8 铸造机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应符合GB/T23571的规定。 4.2 液压和气动系统 4.2.1 铸造机的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4.2.2铸造机的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4.2.3液压缸等主要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应符合JB/T7858一2006中表2的规定。 4.2.4液压或气动系统的管路布置应整齐美观,连接、固定应可靠。 4.3电气系统 4.3.1 铸造机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2
JB/T10786—2021
4.3.2铸造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应能设定并显示相应的工艺参数。 4.4倾转机构 4.4.1倾转式铸造机倾转机构的上、下倾转运动应在整个倾转角度范围内划分为不少于三个区段(不含两端的缓冲段);不同区段应能分别设定倾转速率。 4.4.2倾转机构倾转速率设定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并应在允许速率范围内连续可调。 4.4.3倾转机构在倾转过程中,应启停平稳,不同区段倾转速率切换时应能平缓过渡,且倾转机构无抖动现象。 4.5精度要求
铸造机的几何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几何精度
单位为毫米
主参数L
项目
>250~400
>400~630
>630~1000
>1000~1600
0.20 0.20
型板与台面的垂直度公差两型板间的平行度公差注:L为型板的长度尺寸。
0.30 0.30
0.40 0.40
0.25 0.25
4.6安全防护和卫生要求 4.6.1铸造机的安全防护应符合GB20905的规定。 4.6.2铸造机的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并应使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铸造机的安全色应符合 GB2893的规定,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4.6.3铸造机的安全卫生设计应符合GB5083的规定。 4.6.4铸造机应有可靠的联锁保护装置或措施。 4.6.5倾转式铸造机的倾转机构在上、下倾转到位时,应有机械支撑保护杆。 4.6.6在倾转式铸造机的倾转机构倾转过程中,机器底座不应出现移位、结构变形等异常情况。 4.6.7 倾转式铸造机的倾转区域应设置感应装置,一且有人或异物进入,倾转动作应自行停止。 4.6.8布置在机器上的气动或液压软管以及电线电缆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尤其是距模具较近和熔融金属易溅落到的地方应有有效的隔热防护措施。 4.7空运转要求 4.7.1铸造机空运转试验时间不应少于4h。 4.7.2铸造机空运转试验应达到以下要求:
a)整机运行平稳,无异常声响; b)各工作机构和操作机构,动作应灵活可靠、相互协调; c)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 d)空运转试验结束,其液压系统油箱中的油温不应高于55℃。
4.7.3倾转式铸造机空运转试验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a)倾转浇注运动启动时,应平滑加速,不应有冲击现象;
3
JB/T10786—2021
表2几何精度检验方法图例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工具
检验方法
将平尺放在床身的台面上,在平尺上安放直角尺,将其长边靠向型板面,
平尺、直角 用塞尺检验直角尺测量面与型板间的尺、塞尺 间隔
型板与台面的垂直度
1
间隔的最大值即为型板与床身台面的垂直度误差
将百分表座紧靠在一型板面上,将
两型板间的平行度
百分表、百分 百分表的测头触及另一型板面上,移
2
表座 动百分表进行测量
误差以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计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每台铸造机均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1.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装配、外观、安全以及空运转试验,按4.1.5~4.1.8、4.2.4、4.5~4.7的要求进行检验,所检项目应全部合格。 6.2型式检验 6.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产品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c)产品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
6.2.2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所检项目应全部合格。 6.2.3型式检验时抽检样品的数量:
a)当每批产量小于或等于10台时抽检样品为1台; b)当每批产量大于10台时抽检样品为2台。
6.2.4当制造厂不具备型式检验的条件时,允许在用户现场做检验。
7标志、包装和运输
7.1铸造机交付时,出厂前应进行防锈和利于搬运及贮存的防护处理。 7.2铸造机的标志、包装和运输应符合GB/T25711一2010中第8章的规定;在合同环境下按供需双方的约定进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