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轨道交通虚拟票务支付模式探讨

轨道交通虚拟票务支付模式探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17:46:5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轨道交通虚拟票务支付模式探讨 都市快轨交通·第29卷第3期2016年6月 doi;10. 3969/j. issn, 1672 6073. 2016. 03. 013
《学术探讨
轨道交通虚拟票务支付模式探讨
胡旸龚云海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成都610000)
摘要虚拟技术在轨道交通AFC(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分散现金支付在地铁车站现场实现所带来的时间压力和现金安全压力。以NFC(近场支付)技术为代表的虚拟票务技术在移动金融领城的应用是一个发展方向,通过与轨道交通AFC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地铁小额支付的各种应用是完全有可能的。对4种票务支付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致力于找到对现有自动售检票支付模式进行补充、更有利于缓解地铁车站现场售检票设备压力的有效手段。针对实现3 种虚拟票务模式需要对AFC系统的改造内客进行比较,提出建设地铁信用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虚拟支付;票务模式;近场通试;信用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U29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6073(2016)03-0052-03
虚拟支付的现状 1
近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各行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及其附属的支付方式带来巨大冲击。B2B、C2C、B2C等商务模式的发展带来了网银、支付宝、财付通的壮大。在小额支付领域,短信支付、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虚拟支付手段也帮助各行业不断创造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3A(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任意形式anyway)的消费模式。
在各地轨道交通行业,这方面的应用案例较少。上海、广州和深圳地铁早期曾经探索使用SIMpass(双界面SIM卡)和RFSIM(射额识别SIM卡)等技术,基本上保持了原来一卡通的方式,并未脱离实物卡和现
收稿日期:2015-06-07修回日期:2015-07-06
作者简介:胡肠,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技
术/清分系统、智能卡技术应用的研究, huyang7004@qq.com
52URBAN RAPID RAILTRANSIT
金支付模式。随着国家移动金融规范的完善,各地铁的第三方支付应用开始丰富起来,并统一向NFC技术靠拢。成都地铁在实施金融IC卡项目后,也和成都天府通公司进行了移动支付在地铁应用的测试,涵盖了 NFC-SIM/NFC-SD/全终端等多种实现方式,总体上仍然遵循一卡通原有的票务模式,在支付模式上尚未突破。上海地铁与移动公司、浦发银行合作发行全新的NFC-SIM卡后,可以实现刷卡过闸,但在票务全流程方面尚未见相关报道。广州地铁在移动支付方面尝试了空中充值,采用短信方式实现话费钱包到手机支付账户的充值,算是在虚拟支付方面的一个小突破。 2传统AFC系统的原则和设计理念
只有在售票充值环节实现在线支付,才真正实现了地铁票务支付的虚拟模式。而从整体上说.轨道交通行业AFC系统在接纳应用这些灵活而方便的支付模式方面速度比较慢。究其原因,是传统AFC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理念导致的。
一方面,AFC系统完成所有交易是以脱机方式为主,联机方式为辅,凡是购票与消费扣值,尽量由终端设备独立完成,即使网络与后台服务系统全部瘫痪,也不影响基本的售检票功能;另一方面,地铁在安全快速运输和车站快速疏散方面,对AFC设备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速度要求,这也是轨道交通行业票务支付模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3票务支付的4种模式
互联网交易发展出了多种020模式,改变了AFC 的设计理念,使在线交易支付成为可能,使得交易与支付可以割离开,并且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多种组合,原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开始出现机会。
首先,把购票交易中等待太长的支付确认环节搬离车站现场,于是出现了网上购票系统。铁路的12306系统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建设的,乘客可以在家中、办公室使用电脑甚至在任何场所使用手机完成购票和支付,
上一章:北京市高负荷交通走廊的复线研究 下一章:信息化在新加坡地铁公司HSE管理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北京ABO模式下轨道交通非票务资产证券化研究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方向和模式探讨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轨道交通票务系统设计研究 DBJT45/T 041-2022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指南 基于金融标准的移动支付技术在宁波轨道交通的应用 移动支付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日本市郊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