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毛竹笋酒发酵工艺研究

毛竹笋酒发酵工艺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26.8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6:30:0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毛竹笋酒发酵工艺研究 -164
2015 Vol.34 No.1 Serial No.275
China Brewing
毛竹笋酒发酵工艺研究
李美群艾文胜*杨明孟勇涂佳(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Product Development
摘要以毛竹笋加工后的剩余笋头以及鲜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笋酒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毛竹笋头和毛竹鲜叶(9:1)中加入2倍质量的水加糖量为22%0.3%的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80U/g糖化酶60U/g纤维素酶30C发酵3d,得到
酒精度13.5%vol、残总糖24.68g/L、总酸0.62g/L的毛竹发酵笋酒关键词笋酒纤维素酶糖化醇
中图分类号TS262.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15.01.038
文章编号0254-5071(2015)01-0164-04
FermentationtechnologyofPhyllostachypubescensshootswine
LI Meiqun, AI Wengsheng*, YANG Ming, MENG Yong, TU Jia
(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The Phyllostachy pubescens shoots win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was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taking the remaining bamboo shoots and fresh leaves as raw material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 was adding 2 times water in quality into P. pubescens shoots and fresh leaves (9:1), sugar addition 22%, high active dry yeast of angel wine 0.3%e, saccharifying enzyme 80 U/g, cellulase 60 U/g,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30 °C and time 3 d. The indexes of P. pubescens shoots fermented wine were alcohol content 13.5%vol, total sugar 24.68 g/L, total acid 0.62 g/L.
Key words: Phyllostachy pubescens shoot wine; cellulase; saccharifying enzyme
毛竹(Phyllostachypubescens)是优良的笋用竹种,笋
期长、产量高、分布广、面积大、营养丰富、经济效益好。在笋期进行生产加工时大量纤维化的部位被废弃掉造成资源的浪费。贾燕芳叫测得毛竹笋头干基中粗纤维素 19.94%、粗蛋白质14.16%、可溶性糖23.43%、租脂肪2.82% 灰分5.73%。林丽静等将毛竹笋笋头加工成超微粉测定结果为水分含量5.73%灰分含量2.98%脂肪含量0.56% 总糖含量35.60%蛋白质含量21.71%。SARANGTHEMK 等4研究发现竹笋含有丰富的植物留醇包括豆留醇 β-谷笛醇和芸苔留醇,含量为251.4~279.5mg/100g。吕国提等用不同的方法从毛竹笋笋头中提取β-谷留醇得出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最理想β-谷留醇含量为2.88mg/g。李安平等7比较了由酶法、发酵法和酸碱法制备成的毛竹春笋肉膳食纤维。但是用纤维化笋头酿酒的研究不多本试验利用毛竹笋加工后剩余的笋头和毛竹鲜叶为原料拟开发一种新型竹叶香型笋酒丰富笋酒的口感提升其保健作用和营养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毛竹笋2014年3月下旬采挖于湖南省望城区原佳村
收稿日期2014-06-13
基金项目长沙市科技计划(K1205213-21)
乌山林场,以毛竹笋加工后剩余的笋头、毛竹鲜叶为原料。纤维素酶(40000U/g)、糖化酶(100000U/g)、果胶酶(100000U/g):上海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琪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雅大牌水果酒酒曲永州市雅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粮酒专用酵母鹤壁市首惠生物料技有限公司壳聚
糖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白砂糖市售 1.2仪器与设备
FA2004B电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FW177中草药粉碎机沃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南凌冷柜SC/SD-338佛山市南海首凌制冷设备厂101-E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永光明医疗仪器厂SPECORD210 PLU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SW-CJ-2FD型双人单面工作净化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FE20型实验室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SHA-C水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MJ-160-II型霉菌培养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毛竹笋酒发酵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如下网:
作者简介李美群(1985-)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林、农产品深加工原理与新技术,*通讯作者艾文胜(1968-),男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为竹林培育与深加工 ICS 49.100
CCS V 56 MH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用 航 空 行 业 标 准
MH/T 6132—2025
无拖把飞机牵引车
Towbarless tow vehicles
2025-02-13 发布
2025-03-01 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 布
MH/T 6132—2025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分类 ................................................................................ 2
5 技术要求 ............................................................................ 2
一般要求 ........................................................................ 2
安全要求 ........................................................................ 3
机动性能 ........................................................................ 3
遥控性能 ........................................................................ 4
抱夹与提升机构要求 .............................................................. 4
驾驶室要求 ...................................................................... 5
传动系统 ........................................................................ 5
液压系统 ........................................................................ 5
应急装置 ........................................................................ 5
控制装置 ....................................................................... 5
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 ........................................................... 6
环保要求 ....................................................................... 6
环境适应性 ..................................................................... 6
可靠性 ......................................................................... 7
6 试验方法 ............................................................................ 7
试验前的准备 .................................................................... 7
一般要求 ........................................................................ 7
安全要求检查 .................................................................... 7
机动性能 ........................................................................ 7
遥控性能 ........................................................................ 9
抱夹与提升机构 .................................................................. 9
驾驶室检查 ..................................................................... 10
传动系统 ....................................................................... 10
液压系统 ....................................................................... 10
应急装置 ...................................................................... 10
控制装置 ...................................................................... 10
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检查 ...................................................... 10
环保要求 ...................................................................... 10
环境适应性 .................................................................... 11
可靠性 ........................................................................ 11
7 检验规则 ........................................................................... 12
检验分类 ....................................................................... 12
I
MH/T 6132—2025
出厂检验 ........................................................................ 12
合格性检验 ...................................................................... 12
8 标牌、标识、说明书 .................................................................. 12
标牌 ............................................................................ 12
标识 ............................................................................ 13
说明书 .......................................................................... 13
9 包装、运输、贮存 .................................................................... 13
包装 ............................................................................ 13
运输 ............................................................................ 13
贮存 ............................................................................ 13
附录 A (规范性) 电动式牵引车专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14
A.1 安全要求 ........................................................................ 14
A.2 试验方法 ........................................................................ 17
附录 B (规范性) 组合动力式专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20
B.1 安全要求 ........................................................................ 20
B.2 试验方法 ........................................................................ 20
II
MH/T 6132—2025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飞机设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敏、高超、贾佳奇、惠万馨、赵诚、张卫东、徐凯、汪邦中、陈迎浩、王晓
波、刘胜佳、张巍、李雨晨、张川、刘怡洋。
III
MH/T 6132—2025
无拖把飞机牵引车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拖把飞机牵引车(以下简称“牵引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牌、
标识、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在民用机场区域内用于顶推和维护牵引作业的前起落架牵引车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 2408 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 2893 安全色
GB/T 3766 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 3847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GB/T 4094.2 电动汽车 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7593 机动工业车辆驾驶员控制装置及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
GB/T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 11555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2544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547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674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T 12678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GB 18384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18387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8488.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9836 电动汽车仪表
GB/T 20234.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2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 2089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Ⅲ、Ⅳ阶段)
GB/T 22358 土方机械 防护与贮存
GB/T 27930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
GB/T 32960.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GB 34660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36886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3803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GB 38032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1
MH/T 6132—2025
GB/T 38775.1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
JT/T 1461 客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箱火灾防控装置配置要求
MH/T 0023 航空器地面服务设备用图形符号
MH/T 6012 航空障碍灯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C/T 900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顶推牵引 pushback towing
将带载飞机从停机位移动到滑行道的过程。
注1:期间包含一次转弯、停止以及为使飞机对齐滑行线的短距离拖行。
注2:带载飞机:载有乘客、行李、货物以及满足飞行需要的油、水和物品的飞机。
维护牵引 maintenance towing
将空载飞机拖行至机位或往返于机位与机库之间拖行的过程。
注1:期间包含多次的启动、停止和转弯。
注2:空载飞机:无乘客、行李和货物,仅载有少量燃油的飞机。
额定质量 rated mass
牵引车(含驾驶员)填充满油液、装载全部随车物品和配重的整车质量。
遥控牵引车 remotely operated towed vehicle
具有遥控功能的牵引车。
可充电储能系统 rechargeable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可充电的且可以提供电能的能量存储系统(简称“储能系统”)。
4 分类
根据动力源的不同,牵引车分为以下三类。
a) 内燃式:行驶、作业均采用内燃机驱动的牵引车。
b) 电动式:行驶、作业等均采用电动机驱动的牵引车。
c) 组合动力式:由内燃机和电动机等车载动力系统根据管理逻辑驱动的牵引车。
5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5.1.1 外观应整洁,各零部件应完好,无缺损。
5.1.2 附属电气设备应符合 QC/T 413 的规定。
5.1.3 结构件的焊接应符合 JB/T 5943 的规定。
5.1.4 整车外表面油漆涂层应符合 QC/T 484 的规定。
5.1.5 零部件的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符合 QC/T 625 的规定。
5.1.6 整车不应有锐边、尖角,所有锐边和尖角均应倒角或倒圆。
5.1.7 电气安装应符合电气原理图,各接线端应有不易脱落的明显标识。
2
MH/T 6132—2025
5.1.8 各连接件、紧固件应可靠连接,且设置防松措施,工具及备附件应可靠固定。
5.1.9 油路、气路系统管路及电气元器件和线束的安装应排列整齐、夹持牢固,不应与运动部件发生
摩擦或干涉。
5.1.10 整车应无渗油、漏水、漏气现象。
5.1.11 整车应设置千斤顶的支点,且应易于识别。
5.1.12 整车应设置系留、起吊点,其强度和位置应满足使用需要。
5.1.13 操作、保养部位应设置足够的操作空间。
5.1.14 整车应具备其自身运行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功能。
5.1.15 前部和后部均应设置工作照明灯。照明灯光不应对飞机驾驶舱内人员产生眩目。
注: 本文件界定牵引车驾驶位端为前,抱夹与提升机构端为后。
5.1.16 宜预留飞机地面电源设备的安装位置。
5.1.17 灯光应适合两个方向的驾驶操作,只有在选定了行驶方向后灯光才能打开。
5.1.18 牵引车应具备对准辅助功能,宜设置对准检测装置,未对准不能进行抱夹工作。
5.1.19 车轴最大设计轴荷应不大于车轴额定轴荷,轮胎的承载能力应与牵引车的轴荷相匹配。
安全要求
5.2.1 整车应至少配备一个质量不小于 8 kg 的干粉灭火器,置于驾驶室内或车体上,且便于取放。
5.2.2 除遥控牵引车外,牵引车作业位置的地板表面材料应平整、防滑,进出位置应设置扶手,该位
置高于地面 500 mm 时,应设置踏板。
5.2.3 除遥控牵引车外,牵引车应在显示屏或控制面板上设置一个红色驻车制动指示灯。
5.2.4 应在顶部适当位置设置符合 MH/T 6012 要求的 C 型低光强航空障碍灯,控制线路应与点火开关
连接。
5.2.5 倒车应有声音报警信号,音色应正常,不应有尖叫、振扰、沙哑和明显不符合这类产品特性的
声响。
5.2.6 报警和提示应符合 GB/T 19836 和 GB/T 4094.2 的要求。
5.2.7 应配备运行数据记录装置和车载视频监视装置,具备能够覆盖抱夹装置、驾驶员和行驶状态等
至少 3 路视频监控装置。所有记录应至少保存 30 天。
5.2.8 应设置靠机速度警告功能。
5.2.9 应设置刹车失效报警装置。
5.2.10 内燃式牵引车发动机的排气方向应避开飞机。排气管路应避开燃油系统和电气系统构件,如果
排气管路通过的空间有可能发生润滑油、润滑脂、燃料泄漏,则应对排气管路进行遮挡。排气装置的结
构应避免聚火。
5.2.11 牵引车应设有车速表、工作小时计。小时计量程应不少于 9 999 h,且以动力装置启动开始计
时。内燃式牵引车应设有燃油表,电动式牵引车应设有电量表,其满量程指示最大允差为 10%。
5.2.12 牵引车处于空挡或驻车挡时,其发动机方可启动。
5.2.13 电动式牵引车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附录 A 的规定。
5.2.14 组合动力式牵引车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附录 B 的规定。
机动性能
5.3.1 动力性能
5.3.1.1 最高行驶速度应不低于 25 km/h。仅用于顶推作业的牵引车最高行驶车速应不低于 10 km/h,
遥控牵引车的最高行驶车速应不低于 5 km/h。
5.3.1.2 牵引车应能以不大于 3 km/h 的速度稳定行驶,行驶时应平稳、无冲击。
5.3.1.3 电动式牵引车续驶里程应不小于 50 km,遥控牵引车续驶里程应不小于 10 km。
5.3.1.4 电动式牵引车续航能力应不低于 20 次顶推飞机循环。
5.3.1.5 作业时,牵引力/加速度设置不应超过飞机制造商规定的允许载荷,应有保护性安全装置或系
统加以限制,应能够根据飞机的各种机型改变其牵引力,在各种道面条件下以及飞机发动机怠速情况下
其牵引力应足以将静止的飞机拖动。
5.3.2 制动性能
3
MH/T 6132—2025
5.3.2.1 除遥控牵引车外,牵引车应在全部车轮上设置行车制动装置,制动管路应采用双管路或多管
路系统,确保制动平稳、可靠,在一个管路故障的情况下,应能够声光报警。
5.3.2.2 牵引车在额定质量条件下,行车制动全管路有效时平均制动减速度应不小于 2.5 m/s
2;单管
路有效时平均制动减速度应不小于 1.5 m/s
2。
5.3.2.3 作业时,制动力/减速度设置不应超过飞机制造商规定的允许载荷,应有保护性安全装置或系
统加以限制。
5.3.2.4 在额定质量条件下应能在坡度为 20%的坡道上可靠驻车制动。
5.3.2.5 驻车制动装置在行车制动装置失效时,应可作为应急制动使用,且有防误触发设置。
5.3.2.6 若牵引车安装了紧急制动系统,则制动或减速载荷不应超过前起落架的最大允许极限载荷。
5.3.3 转向性能
5.3.3.1 除遥控牵引车外,牵引车应配备一套独立的应急转向系统。
5.3.3.2 牵引车应设置扭力过载和/或转向角过大保护装置,转向时不应超过安全限定转向的角度值
和扭转限值。牵引车处于正常操作时,驾驶室内绿色指示灯亮启。声光报警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当达到最大安全极限时,驾驶室内红色警告灯亮起并声音报警;
b) 当达到操作极限时,驾驶室内黄色警告灯亮起并声音报警,但操作人员及时纠正时,则黄灯熄
灭,绿灯亮启,随即报警声停止。
5.3.3.3 当达到最大安全极限触发报警时,牵引车应被锁定、停止行驶和转向、且不可释放飞机。
5.3.3.4 保护装置的触发信息应自动储存在牵引车运行数据记录装置中。应设置特别措施,确保最大
安全极限报警的复位由被授权人进行处置。
5.3.3.5 驾驶室外顶部显著位置宜设置扭力过载和/或转向角过大红色警告灯。
5.3.3.6 转向装置应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操作灵活可靠。
5.3.3.7 除遥控牵引车外,牵引车由直线行驶过渡到最大转向角时,方向盘转动圈数应不大于 2.5 圈。
5.3.3.8 方向盘最大自由转角应不大于 15°。
5.3.4 通过性
5.3.4.1 在机腹下工作的部位高度应不超过 1 650 mm。
注: 机腹下指飞机机身垂直投影区域。
5.3.4.2 接近角和离去角应不小于 5°。
5.3.4.3 最小离地间隙宜不小于 100 mm,当最小离地间隙小于 100 mm 时,应特别说明。
5.3.4.4 Ⅰ型和Ⅱ型牵引车最小转弯半径应不大于 9 000 mm,Ⅲ型牵引车最小转弯半径应不大于
11 000 mm,Ⅳ型牵引车最小转弯半径应不大于 12 000 mm。
注: Ⅰ型牵引车是指用于牵引飞机前起落架最大对地静载荷不超过19 t的牵引车;Ⅱ型牵引车是指用于牵引飞机前
起落架最大对地静载荷不超过24 t的牵引车;Ⅲ型牵引车是指用于牵引飞机前起落架最大对地静载荷不超过36
t的牵引车;Ⅳ型牵引车是指用于牵引飞机前起落架最大对地静载荷不超过48 t的牵引车。
遥控性能
5.4.1 遥控器应符合 GB 4943.1 的要求。
5.4.2 牵引车遥控操作距离应不低于 80 m。
5.4.3 当遥控器失灵或超出遥控范围时,牵引车应能自动平稳停止。
5.4.4 遥控器不应对其他合法的各种无线电台产生有害干扰。若产生有害干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5.4.5 遥控器应避免其他合法的无线电站的干扰或工业、科学及医疗等设备的辐射干扰。
抱夹与提升机构要求
5.5.1 抱夹机构应对飞机前轮进行有效限制,相邻两个限制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小于飞机前轮直径,
避免飞机前轮从抱夹机构中脱落。
5.5.2 抱夹机构不应与飞机发生相互干涉,应具备横向和纵向自由度,不应对前起落架产生附加载荷。
5.5.3 升起/释放作业时,应符合所牵引飞机前起落架极限载荷要求。
5.5.4 牵引车的抱夹与提升机构应能以平稳和连续的方式进行作业,不应在起落架上引起持续的摇晃
和振动力,同时启动、停止和转弯时,牵引车应保持稳定。
4
MH/T 6132—2025
5.5.5 提升机构应有限制飞机抬起高度的装置,并满足服务机型抬起高度要求。
5.5.6 牵引车应具备手动和/或自动选择飞机机型的功能,若机型选择不正确,则抱夹与提升机构应无
法进行下一步操作。
5.5.7 牵引车应能够连贯进行机型识别、抱夹与提升以及行驶操作,且该系列连贯动作应可逆向操作。
5.5.8 抱夹机构应设有抱夹力监控装置,抱夹力不应超过适用机型的要求。
5.5.9 抱夹机构的抱夹旋转臂应设有机械式锁定装置,防止当液压系统故障时,抱夹旋转臂打开,飞
机前轮从抱夹机构中脱落。
5.5.10 若抱夹与提升机构的抬起/释放顺序是全自动的,则紧急停止或急停开关应允许操作员随时触
发停止该动作,牵引车自动或手动系统应允许反转该顺序并恢复起始位置。
驾驶室要求
5.6.1 驾驶室的形状和布置应不遮挡行驶或操作视线,驾驶员在驾驶位置应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抱夹机
构和飞机前起落架状态。
5.6.2 所有门窗、风挡玻璃均应使用安全玻璃,前/后风挡玻璃应设置吹风式除霜/除湿装置。
5.6.3 驾驶室前/后风挡玻璃应设置雨刮器,雨刮器刮刷面积应至少覆盖 GB 11555 中有关规定确定的
A 区域的 98%,B 区域的 80%。
5.6.4 驾驶员的座椅和驾驶操控台方向应与行驶方向一致。
5.6.5 若驾驶室可升降,应在驾驶室外顶部中央位置安装自动升降止动装置。驾驶室内应有升降止动
装置的启动指示。
5.6.6 应设置后视镜,使驾驶员能够观察行驶背向区域。
5.6.7 宜在驾驶室内设置不少于 3 个外接低压供电接口以用于外接设备供电需求,低压供电接口应确
保供电安全并在显著位置标记供电标识。
5.6.8 升降式驾驶室升降时,应平稳、无卡滞现象,升降速度应在 50 mm/s~130 mm/s 范围内。驾驶
室顶部距飞机小于 150 mm 时,应停止上升。
传动系统
5.7.1 传动装置应运转顺畅、无冲击。在转向或曲线行驶时,左右驱动轮应协调运转。
5.7.2 配置自动变速器的牵引车应设置换向行驶限制装置,防止车辆未停稳时前进挡与倒挡直接转换。
液压系统
5.8.1 液压系统应符合 GB/T 3766 的规定,液压元件应符合 GB/T 7935 的规定。
5.8.2 除液压制动装置外,应在液压系统的压力管道容易接近的部位设置压力表接口。
5.8.3 液压系统应设置安全阀,如果安全阀可调,则应具有防止意外松动和未经许可而被调整的装置,
并设置警示标识。
5.8.4 液压系统应设置排气装置。
5.8.5 液压油箱应设置油量计,并清晰地标明允许的最高和最低油面界线;加、放油应操作方便。
5.8.6 液压升降油缸应设置安全锁止装置,防止油缸活塞杆意外回缩。
应急装置
5.9.1 应设有应急转向系统,应急转向时方向盘的操作力应不大于 60 N。
5.9.2 应设置应急制动系统,当动力失效时应能连续制动不少于 5 次。
5.9.3 应设有驻车制动应急解除装置,在无法正常解除时可人工进行解除。
5.9.4 在牵引车故障时,应能降下抱夹与提升机构,打开抱夹旋转臂,安全释放飞机前轮,保证故障
的牵引车可被迅速拖离。
5.9.5 牵引车应具备紧急制动/紧急停止、紧急状态撤离和恢复等功能。
5.9.6 应设置用于应急牵引的装置,以便牵引车故障时可被拖离现场。该牵引装置应安全可靠,操作
方便,并设置防止牵引销脱出的锁定机构。
控制装置
5.10.1 控制装置用图形符号应符合 MH/T 0023 的规定。
5
MH/T 6132—2025
5.10.2 控制装置和指示灯应集中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且应在自然光及照明条件下清晰可见。
5.10.3 控制面板上的操纵部件应布局清晰合理,易于区分。
5.10.4 控制面板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操纵和观察。
5.10.5 动力装置附属监测仪表应符合相应产品的规定,其它监测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 2.5 级。
5.10.6 各操纵部件应有明显操作标识,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操作方向应与控制机构运动方向相协调
一致。
5.10.7 操纵装置应操纵方便、工作可靠,并应能防止在操纵中触动其它操作部件发生误动作。
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
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的光色及数量
序号 名称 光色 数量
1 远光灯 白色 前后各2只或4只
2 近光灯 白色 前后各2只
3 转向信号灯 琥珀色 前后各2只
4 制动灯 红色 前后各2只
5 倒车灯 白色 车辆长度大于6 m的应前后各2只;车辆长度不 大于6 m的应配备1只,选装1只
6 雾灯 前雾灯白色或黄色,后雾灯红色 前后各1只或2只
7 位置灯 前位灯白色,后位灯红色 前后各2只
8 示廓灯 前示廓灯白色,后示廓灯红色 宽度大于2.1 m的车辆应配备,前后各2只
环保要求
5.12.1 牵引车加速行驶时,车外噪声应符合 GB 1495 的规定。
5.12.2 驾驶员耳旁定置噪声应不大于 90 dB(A)。
5.12.3 内燃式牵引车的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应符合 GB 20891 的规定。
5.12.4 内燃式牵引车的排气烟度应符合 GB 36886 的规定。
环境适应性
5.13.1 淋雨
牵引车各部位在表2规定的淋雨强度下应能正常运行。牵引车的封闭式驾驶室不应有明显渗漏。
表2 牵引车不同部位淋雨强度要求
序号 驾驶室类型 淋雨部位 淋雨强度
1 封闭式驾驶室 前挡风玻璃 (8~10)mm/min
2 门、窗、车体 (4~6)mm/min
3 敞开式驾驶室 车体顶部、侧围 (4~6)mm/min
5.13.2 涉水
在100 mm深的水池中,以最高速度行驶500 m后,牵引车应能正常行驶和作业。在地面积水深度不
超过100 mm时,牵引车应能正常充电。
5.13.3 低温
牵引车应能在环境温度-15 ℃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5.13.4 高温
牵引车应能在环境温度50 ℃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5.13.5 湿热
牵引车应能在温度40 ℃,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6
MH/T 6132—2025
5.13.6 防水要求
5.13.6.1 驾驶室内的电控箱、控制元器件、电气连接件应不受雨水影响,安装位置应与驾驶室易进水
部位进行有效隔离。
5.13.6.2 置于驾驶室外的电器箱或罩壳、控制元器件和电气连接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5。
5.13.7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的限值应符合GB 34660和GB/T 18387的规定。
可靠性
牵引车进行空载行驶20 h、满载行驶100 h、对接作业30 h可靠性试验,试验过程平均故障间隔时
间不小于70 h。
6 试验方法
试验前的准备
试验中所用计量器具应根据参数技术指标进行选择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经检定合格或校准结果
满足使用要求,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般要求
6.2.1 外观检查
按照5.1.1、5.1.6~5.1.18的相关要求,进行目视检查和资料查验。
6.2.2 电气设备检查
按照QC/T 413的规定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
6.2.3 结构焊接件检查
按照JB/T 5943的规定对结构焊接件进行检查。
6.2.4 油漆涂层检查
按照QC/T 484的规定对油漆涂层进行检查。
6.2.5 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零部件检查
按照QC/T 625的规定对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零部件进行检查。
6.2.6 质量参数测量
按照GB/T 12674的规定对质量参数进行测量。
安全要求检查
6.3.1 按照 5.2.1~5.2.12 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和资料查验。
6.3.2 按照附录 A 的规定检查电动式牵引车是否满足 5.2.13 的要求。
6.3.3 按照附录 B 的规定检查组合动力式牵引车是否满足 5.2.14 的要求。
机动性能
6.4.1 动力性能
6.4.1.1 按照 GB/T 12544 的规定对最高车速进行试验。
6.4.1.2 按照 GB/T 12547 的规定对最低稳定车速进行试验。
6.4.1.3 电动式牵引车储能系统充满电后,在平坦路面上,额定质量状态,以最高运行速度行驶,试
验过程中允许停车两次,每次停车时间不允许超过 2 min,当储能系统电量达到规定值或下限值时停止
7
MH/T 6132—2025
试验,记录试验期间电动式牵引车的停车次数和停车时间。试验结束后,记录电动式牵引车驶过的距离
(km),测量值按四舍五入圆整到整数,该距离即为等速法测量的续驶里程,同时记录时间。
6.4.1.4 电动式牵引车储能系统充满电后,在平坦路面上,额定质量状态,且抱夹所服务最大机型或
测试负载车,以允许的安全速度直线顶推 20 m 后,左转顶推 20 m 或右转顶推 20 m,重复本工作循环,
当储能系统电量达到规定值或下限值时停止试验。记录充满电的完成时间、开始试验时间、试验期间循
环次数、试验总时间,试验期间循环次数作为续航能力(不足一个循环不计入循环次数)。
6.4.2 牵引力
6.4.2.1 静载荷试验,牵引车以最大功率对静止的飞机或测试负载车进行 2 次牵引和 2 次顶推操作,
牵引车对前起落架的牵引力不超过飞机制造商规定的允许载荷,测试负载车无须模仿飞机发动机状态。
试验步骤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a) 静载荷试验不限定飞机重量、发动机关闭,主起落架或主起落架假件放置轮挡,检查牵引车与
飞机或测试负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意外干涉;
b) 按图 1 所示,牵引车进入工作位置,按操作要求将抱夹与提升机构对准前起落架;
c) 进行前起落架的抱夹与提升操作;
d) 牵引车牵引/顶推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尽快加速到最大功率并保持 5 s,记录牵引力数据;
e) 重复步骤 b)~d);
f) 牵引车与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分离,恢复飞机或测试负载车状态。
图1 静载荷、抬起/释放试验示意图
6.4.2.2 顶推牵引,飞机为大重量状态,发动机怠速或关闭,测试负载车无须模仿飞机发动机状态。
由 3 位不同的牵引车驾驶员进行总共 45 次的顶推作业,每位驾驶员均应进行 15 次的顶推作业。操作过
程中,顶推牵引速度应不大于 5 km/h,转弯速度应不大于 3 km/h,记录顶推牵引力数据。
注: 大重量:飞机自重加上飞机装载50%燃油和部分货物的总质量,由飞机制造商规定。
6.4.2.3 维护牵引,飞机为小重量状态,发动机怠速或关闭,测试负载车无须模仿飞机发动机状态。
由 3 位不同的牵引车驾驶员进行总共 45 次的顶推作业,每位驾驶员均应当进行 15 次的顶推作业。操作
过程中,维护牵引速度应达到且稳定在最大牵引速度的 80%,转弯速度应不大于 3 km/h,记录维护牵引
力数据。
注: 小重量:飞机自重加上10%~20%燃油质量,由飞机制造商规定。
6.4.2.4 加速试验为极限条件试验,牵引车在不同的速度下,对飞机或测试负载车进行牵引/顶推,按
表 3 要求共进行 18 组最大功率的加速操作,加速产生的牵引力和牵引操纵力矩不超过飞机制造商规定
的允许载荷。试验步骤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a) 加速试验在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小重量和大重量条件下、发动机关闭,主起落架或主起落架假件
放置轮挡,检查牵引车与飞机或测试负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意外干涉;
b) 按图 1 所示,牵引车进入工作位置,按操作要求将抱夹与提升机构对准前起落架;
c) 进行前起落架的抱夹与提升操作;
d) 释放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停机刹车,移除轮挡;
8
MH/T 6132—2025
e) 牵引车以最大功率加速,将飞机或测试负载车从静止状态加速至目标速度;
f) 到达目标速度后,保持速度直至牵引车和飞机或测试负载车至少稳定直线行驶 5 s;
g) 踩下牵引车制动踏板直至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完全停止;
h) 记录车速、牵引/顶推力、加速距离、加速度等数据;
i) 牵引车与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分离,恢复飞机或测试负载车状态;
j) 按步骤 b)~h)及表 3 进行本次重量条件下的 18 次试验。由 2 位驾驶员分别完成,其中 1 位
驾驶员每个试验点各操作 2 次,另 1 位驾驶员每个试验点操作 1 次。
表3 加速和制动试验工况
飞机重量 小重量 大重量
方向 牵引 牵引 牵引 牵引 顶推 顶推 牵引 牵引 牵引 牵引 顶推 顶推
目标速度(km/h,非 低速牵引车适用) 5 10 20 max 5 10 5 10 20 max 5 10
目标车速(km/h,低 速牵引车适用) 5 0.5max 0.75max max 5 10 5 0.5max 0.75max max 5 10
试验次数(次)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注: max指该牵引车在牵引/顶推作业过程中能到达的最高牵引速度,表中0.5max、0.75max应取整数。
6.4.3 制动性能
6.4.3.1 按照 5.3.2.1 的相关要求,进行目视检查。
6.4.3.2 牵引车在额定质量状态时,平坦路面上,选取合适长度的路段,作为制动性能检验路段,在
两端各放置标杆作为记号,行驶牵引车,使其速度处于规定制动初速度驶入检验路段后,松开油门,分
别在全管路有效和单管路有效时,以最大减速度制动至停车,往返各进行 2 次。记录制动初速度和制动
距离,判断符合性和是否制动平稳。
注: 最高车速大于20 km/h的,规定制动初速度为(20±1)km/h;其他情况,制动初速度为最高车速。
6.4.3.3 按照 6.4.3.2 试验工况和方法,记录车速、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数据。
6.4.3.4 将牵引车行驶到规定坡度的坡道上,拉紧手制动器,停稳后观察 5 min,牵引车不应发生任
何移动,上坡和下坡方向各进行 1 次。同时检验驻车手制动力。如果无法找到相应坡道,可通过降低坡
度增加负载的方法来进行驻车制动检验。
6.4.3.5 按照 5.3.2.5、5.3.2.6 的相关要求,进行模拟检查。
6.4.4 转向性能
6.4.4.1 按照 5.3.3.1~5.3.3.6 的相关要求,进行模拟检查。
6.4.4.2 启动牵引车,使牵引车从直线方向转弯行驶至最大转角,记录方向盘的转动圈数。
6.4.4.3 在牵引车停车状态下,转动方向盘,记录方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
6.4.5 通过性
按照5.3.4的要求,测量机腹下工作部位高度、接近角、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最小转弯半径。
遥控性能
按照5.4的要求,进行模拟检查和资料查验。
抱夹与提升机构
6.6.1 按照 5.5.1、5.5.2 的要求,进行模拟检查。
6.6.2 飞机为大重量状态,发动机怠速或关闭,测试负载车无须模仿飞机发动机状态。由 3 个不同驾
驶员对飞机进行总共 15 次抬起和释放,每位驾驶员均应进行 5 次的抬起和释放作业,验证抬起和释放
的功能可用、抬起和释放过程中对飞机前起落架产生的牵引力和扭矩不超过所牵引飞机前起落架的极
限载荷。
试验步骤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a) 确认飞机或测试负载车重量,且发动机关闭处于停机刹车状态,主起落架或主起落架假件放置
轮挡,检查牵引车与飞机或测试负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意外干涉;
9
MH/T 6132—2025
b) 按图 1 所示,牵引车进入工作位置,按操作要求将抱夹与提升机构对准前起落架;
c) 进行前起落架的抱夹与提升操作;
d) 牵引车释放前起落架并退出工作位置;
e) 3 个驾驶员各操作 5 次步骤 b)~d);
f) 牵引车与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分离,恢复飞机或测试负载车状态。
6.6.3 在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小重量和大重量、不同速度的条件下,按表 4 工况对飞机或测试负载车进
行 8 次向前牵引操作,测量在牵引速度范围内,牵引车和飞机或测试负载车组合体的稳定性。试验步骤
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a) 确认飞机或测试负载车重量,且发动机关闭处于停机刹车状态,主起落架或主起落架假件放置
轮挡,检查牵引车与飞机或测试负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意外干涉;
b) 按图 1 所示路径,牵引车进入工作位置,按操作要求将抱夹与提升机构对准前起落架;
c) 进行前起落架的抱夹与提升操作;
d) 牵引车从静止状态以最大功率向前牵引加速至目标速度,若此过程中驾驶员发现不稳定情况
应立即停止加速,并记录出现不稳定时的速度值;
e) 速度保持稳定在目标速度 30 s,若此过程驾驶员出现不稳定情况应立即停止加速;
f) 按步骤 d)、e)进行本次飞机重量条件下的 4 次试验;
g) 牵引车与飞机或测试负载车分离,恢复飞机或测试负载车状态。
表4 稳定性试验工况
飞机重量 小重量 大重量
目标速度(km/h,非低速牵引车适用) 10 20 max 10 20 max
目标速度(km/h,低速牵引车适用) max/3 2max/3 max max/3 2max/3 max
上一章: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酯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章:酱油渣油脂脱色工艺研究

相关文章

毛竹笋多糖水浸提工艺条件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蜂蜜酒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酒的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树莓酒流加发酵工艺 浓香型酒醅发酵过程中乙醇和总酸变化规律研究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山楂酒发酵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 LY/T 2337-2014 毛竹笋栽培技术规程 DB43/T 1692-2019 复水毛竹笋加工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