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66
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 1707—2024
橄榄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1 - 27 发布
2025 - 02 - 27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0/T 170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林业科技推广站、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茂元、唐佳佳、朱恒星、袁招荣、张长城、陈玉麟、李江川、邓绍龙、何浩
英、罗太华。
I
DB50/T 1707—2024
橄榄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橄榄丰产栽培过程中砧木苗培育、栽植、栽后管理、嫁接、嫁接后管理、整形修剪、
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橄榄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橄榄
Chinese white olive
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果实以鲜食为主,亦称青果、青榄。
4
砧木苗培育
圃地选择
宜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厚度≥40 cm 的地块,土壤质地为壤土
或砂壤土。
整地
2 施用有机肥
深翻深度为 30 cm~40 cm,做到地平土碎。用石灰或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每 667 m
1 000 kg~2 000 kg,并施用钙镁磷肥(P2O2≥12%)或过磷酸钙(P2O2≥12%)50 kg~80 kg 和草木灰 50
kg 做底肥。有机肥料符合 NY/T 525 的要求。
作床
1
DB50/T 1707—2024
苗床畦宽 1.2 m~1.5 m,畦沟深 20 cm~30 cm,宽 35 cm~40 cm,苗床表土用细润的壤土或砂
壤土,敲平压实。
采种
以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成年橄榄树(盛果期树)为采种母树,并选择外围中上部、大小一致、充
分成熟的果实为种子。采种期为立冬后 10 天~20 天,果实呈黄绿色,果核呈黑色。
种子处理
果实采收后经堆沤使果肉腐烂,脱果肉取果核,将果核洗净晾干,选择避风阴凉处,用干净、湿润
河砂进行层积处理,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层积期间,每隔 10 天~15 天喷水,喷水量以砂堆湿润不漏
出水为宜。层积处理 50 天~60 天。
苗床育苗
3 月上旬集中育苗。播种时将果核侧卧于苗床上,使果核的三条缝合线与苗床平行。果核间隔 1 cm,
覆土厚度 1 cm,覆土后用清水喷湿,使苗床湿度达到 70%~80%,并用薄膜覆盖。苗木出土前,保持苗
床湿润。嫩芽刚露出土面时揭去薄膜。
营养土配制
将火烧土、稻田土和钙镁磷肥(质量比 10:39:1)拌匀并消毒,营养土含水量达 55%~65%,密
闭 3 天~5 天。
装袋排畦
营养土翻拌无气味后装入 14 cm(高)×18 cm(宽)的营养袋,将其直立靠紧、成行排放,营养
袋间用细土填实,畦边用泥土培好,以不露营养袋为宜。
移苗上袋
种子出苗后,在真叶半展开到展开 1 叶前,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移植到营养袋中,每袋 1 株;起
苗前用水浇透苗床;移苗时修剪主根使其长度为 2.5 cm~3.5 cm;移植后,浇足定根水,遮阴保湿。
幼苗期管理
幼苗期的管理按照 GB/T 6001 的规定执行。
苗木出圃
选择地径≥0.4 cm、苗高≥30 cm、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起苗时,切断营养袋外的主
根。从起苗到种植宜在 3 天内完成,期间注意防风、防晒、防高温。
5
栽植
园地选择
选择阳坡、半阳坡,海拔 600 m 以下,坡度≤25°的坡地及平地;土层厚度≥80 cm,质地为壤土
或砂壤土,pH 值 5.0~7.0,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618 的要求;排灌方便,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2
DB50/T 1707—2024
整地
秋末冬初,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 0.8 m×0.8 m×0.8 m。每穴施用有机肥 5 kg~10 kg,与土拌
匀,回填表土,预留栽植穴。
栽植密度
以 5.0 m×5.0 m、5.0 m×6.0 m、6.0 m×6.0 m 株行距为宜。平地宜稀植,坡地可适度密植。
栽植时间
3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或 10 月中下旬(秋稍停止生长后)。
栽植方法
栽植时,将营养袋苗放入定植穴内,割破营养袋,摆正扶直,填入表土,分层压实,浇足定根水。
栽植深度以埋土至根颈处为宜。
6
栽后管理
栽植后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保持土壤湿润、疏松。生长期施肥 2 次~3 次,每株每次施复合
肥(总养分含量≥45%)0.2 kg~0.3 kg。
7
嫁接
接穗采集
选择经国家或省(市)审(认)定且适宜本地栽植的良种。选取成年树树冠外围中上部的红褐色或
暗褐色、芽眼饱满且无病虫害的 1 年生结果枝为接穗。去叶留柄,截成 30.0 cm 长的枝段,保湿,随
采随接。
嫁接时间
3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气温稳定在 18℃~25℃ 时。
嫁接方法
选择距地面 40.0 cm 处直径达 2.0 cm 以上的定植苗为砧木。距地面 10.0 cm~20.0 cm 处剪除
砧木的主枝和分枝,采用双芽切接法嫁接。砧木接穗紧密结合后用脱脂棉(或纸巾)将砧木和接穗外露的
伤口盖住,吸收砧木伤流,并用塑料薄膜从下向上覆瓦状绑紧,不露芽眼。
8
嫁接后管理
检查成活
接后 15 天~20 天检查接芽的成活情况,接芽新鲜或萌动即为成活,并将芽眼处的薄膜挑破。未
成活的接芽应及时补接。
除萌
3
DB50/T 1707—2024
当接芽抽稍 10.0 cm~15.0 cm 时,及时剪除砧木上的萌芽或枝条。
解绑
当新梢长 10.0 cm~15.0 cm 时,将嫁接口处的绑绳松开后重新绑扎,待新稍长 30.0 cm~40.0 cm
时,去除绑缚物。
摘心
当新稍长 15.0 cm~25.0 cm 时,进行摘心,促使侧芽萌发,形成第一级分枝。新稍长 25.0 cm~
35.0cm 时,再次摘心并疏除过弱枝和过密枝。
绑支杆
当新梢长 20.0 cm~40.0 cm 时,在接口处绑缚直径 2.0 cm~3.0 cm、长 1.5 m~2.0 m 的支杆,
以防新稍折断。
9
整形修剪
幼树期
9.1.1
嫁接当年或次年,稍长 1.0 m~1.5 m 时截顶定干。
9.1.2
于主干上部的不同方位,选留 3 条~5 条枝梢作为主枝。主枝长至 60.0 cm~80.0 cm 时摘心
或短截。
9.1.3
每主枝选留 2 条~3 条平向枝或外向枝作为侧枝,侧枝长至 20.0 cm~30.0 cm 后进行摘心或
短截。逐年培育形成矮化伞形树冠。
结果期
9.2.1
每年进行 1 次~2 次修剪,确保株间不交叉。
9.2.2
采果后进行第一次修剪,选留 4 层~5 层侧生水平枝,回缩主干,自基部剪除夭折枝、退化大
枝、病虫枝、枯枝、下垂枝、背下枝,疏除过密的内膛枝。通过修剪保持行间距≥50.0 cm,确保株间
不交叉。
9.2.3 2 月初进行第二次修剪,剪除枯枝、病虫枝和纤弱枝。
10 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10.1.1
早期间作
定植后至树冠交接前可进行间作,选择低干、矮冠、浅根性、非藤蔓、不易发生同类病虫害的短期
作物。间作物距树干 1.5 m~2.0 m。
10.1.2
土壤深翻
采果后结合施肥进行深翻,深翻以树干为中心,达树冠外缘,深度为 30 cm~40 cm。深翻时避免
伤及直径 1 cm 以上的粗根。
10.1.3
中耕除草
4
DB50/T 1707—2024
每年可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 2 次~3 次,中耕除草以树干为中心,达树冠外缘,耕作深度为 5.0
cm~10.0 cm,杂草铺于林地或翻埋土中。
施肥管理
10.2.1
幼树施肥
冬季每株施有机肥 10.0 kg~20.0 kg,复合肥(总养分≥45%)0.5 kg~1 kg;4 月初和 6 月初
各追肥 1 次,每次每株施尿素 0.25 kg~0.5 kg。
10.2.2
结果树施肥
采果后结合土壤深翻施基肥。每株施有机肥 50 kg~80 kg。全年追肥 2 次,5 月初每株施有机肥
10.0 kg ~20.0 kg、过磷酸钙(P2O2≥12%)2.5 kg~3.0 kg、氯化钾(K2O≥60%)0.3 kg~1.5 kg;8
月上旬每株施复合肥(磷、钾总含量≥30%)2.0 kg~3.0 kg。
水分管理
10.3.1
灌水
土壤较干燥或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灌水量以湿透根系周围的土壤为宜。
10.3.2
排水
在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及时挖深≥1.0 m 的排水沟排水。
11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种类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烟煤病等。主要虫害有星室木虱、黑刺粉虱、小黄卷叶蛾、枯叶蛾、皮细蛾、
红圆蚧、褐圆蚧和白蚂蚁等。
防治原则
防治应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把握“治
早、治小、治好”的原则。
防治方法
11.3.1
农业防治
主要措施包括:
a)
选用抗病品种;
b)
园内间作或生草栽培;
c)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能力;
d)
合理修剪,冬季清园,减少病虫源。
11.3.2
物理防治
采用人工捕捉或诱虫灯诱杀害虫。
5
DB50/T 1707—2024
11.3.3
化学防治
方法参照附录 A 进行,使用农药时严格按照 GB/T 8321 和 NY/T 1276 要求执行。
12
采收与贮藏
采收
鲜果宜在 9 月~11 月采摘。
贮藏
果实采收后放置阴凉处晾 1 天后装袋,5℃~10℃冷库保存。
6
DB50/T 1707—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橄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表 A.1 为橄榄主要病虫害防治化学方法。
表 A.1 橄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病虫名称 危害部位 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炭疽病 嫩叶、嫩枝、 果实 3 月、6 月 用 40%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或 40% 苯甲.吡唑酯悬浮剂 1500 倍~ 2000 倍液喷 雾防治
煤烟病 叶片、果实 3 月~5 月 树冠喷施 60% 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或 40% 苯甲·吡唑酯悬浮剂 1500 倍~ 2000 倍液,连续喷 2 次~3 次,每次间隔 7 天~10 天
星室木虱 嫩叶、嫩芽 4 月~5 月、 9 月~10 月 用 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喷雾防治
黑刺粉虱 嫩叶、嫩芽 4 月~5 月、 9 月~10 月 用 5% 高氯·甲维盐微浮剂 2000 倍~2500 倍液或 12% 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 2000 倍~ 2500 倍液喷雾防治
小黄卷叶 蛾 嫩叶、嫩芽 4 月~5 月 用 22% 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 2000 倍液或 11.6% 甲维·氯虫苯悬浮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
枯叶蛾 嫩叶、嫩芽 3 月~7 月 用 22% 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 2000 倍液或 11.6% 甲维·氯虫苯悬浮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
皮细蛾 幼果、叶片 5 月中旬 用 22% 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 2000 倍液或 11.6% 甲维·氯虫苯悬浮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
红圆蚧 嫩枝、叶片 和果实 4 月~5 月 用 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800 倍~ 1000 倍液或 18% 吡虫·噻嗪酮悬浮剂 800 倍~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褐圆蚧 嫩枝、叶片 和果实 5 月~6 月, 12 月~1 月 用 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800 倍~ 1000 倍液或 18% 吡虫·噻嗪酮悬浮剂 800 倍~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星天牛 枝干、嫩枝 皮层 5 月~6 月 用 30% 噻虫嗪悬浮剂灌注虫孔,并用泥土封堵蛀孔进行熏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