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鲁资讯http:/wew.cqvip.com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4期Chinese Jaurnal of Rehabilitartion Medicine,Apr.2006,Vol.21,No.4
345
·传统医学与康复·
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法的对比研究王谅1李正元1谢援2龚福祥3
摘要目的:探讨经络-穴区带疗法(CPRT)治疗原发性面肌牵的疗效。方法:将158例原发性面肌痉李患者随机分成CPRT组53例、常规针刺对照A组53例和卡马西平片对照B组52例,通过观测其肌肉整宰波的振幅、频率等参数的变化,来评价三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振幅和频率改变比较,差异均有非
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两对照组。结论:CPRT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和卡马西平片疗法。关键词经络-穴区带疗法;面肌整室
中图分类号:R49,R745.1,R245.9
文章编号:10011242(2006)-04-0345-03
文献标识码:B
面肌疼率(facialspasm,FS)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累及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抽摘,严重者可累及整个半侧面部乃至同侧颈阔肌。我们研究的是运用"经络-穴区带"疗法(channel-point-region thera-phy,CPRT)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9年6月一2005年6月娄底市卫校附属医院和
娄底市中心医院FS门诊惠者1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CPRT 治疗组53例,男27例,女26例;年龄2059岁;病程0.5-27个月。常规针剃对照A组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 16—71岁;病程0.325个月;卡马西平片对照B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8—60岁,病程0.4—36个月,三组病例在两家医院随机分布,
各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1)。
表1
组别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
1.2
例数 53 53 52
诊断标准旧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男(例)女(例)
25 24
8 6 28
平均年龄(岁) 46.3±5.2 45.9±5.6 46.7±5.8
平均病程(月) 8.5±3.6 8.3±3.7 8.4±3.5
①早期多为眼轮重肌间歇性抽描,
渐至同侧其他面肌;
②抽描程度不等,可因劳累、精神紧张、及谈话等因素加剧,入睡则抽指停止: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必要时CT检查。
1.3纳人标准
符合FS的诊断标准,且能坚持治疗者。 1.4排除标准
继发性面肌抽描、遗症性眼险痉牵、或符合FS诊断标准
但加服药物或改用他法者、间断治疗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治疗组取穴(图1):取患侧头2区之敏感点(相当于孵风),头3区之敏感点(相当于牵正)及牵中心,上肢9区之敏感点(相当于合谷(),下肢4区之敏感点(相当于后三里一与足三里相对),下肢5区之敏感点(相当于太冲()。行针手
买1卡上股9-下股1 下般7 下股3 下股4
下子下S
头
十上1 上股6 一上般了上载8
上期9 下股2
下股S
图1人体穴区带分布图
法及疗程:头2、3区之敏感点直刺进针,平补平泻,针感向病灶区放射,以到达病灶中心或追及整个患侧面部为佳,中心浅刺0.5cm左右平补平泻,针感向四周扩散,上下肢穴位直刺,平补平得,针感向上传递。
2.1.2
对照A组取穴:整李中心,患侧丝竹空、下关、四白、地
行针手法及疗程:丝竹空向后斜刺,面部余
仓、颊车、合谷。
穴直刺进针,平补平泻,针感向病灶区放射,以到达病灶中心或遍及整个惠侧面部为佳,整牵中心浅刺0.5cm左右,平补平泻,针感向四周扩散,合谷直刺,平补平泻,针感向上传递。以上两组穴各穴得气后行针3—5min,间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最长为3 个疗程,随访3月。
2.1.3对照B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每次0.2g,每日3次,维
生素B、B及Bz辅助治疗,30天为1疗程,随访3月。 2.2指标检测原理及方法
选其直观性指标(抽描区肌肉的异常机械运动的振幅及频率)作为观察指标。FS痉挛幅度即抽描区肌肉相对移位的
程度,面肌每秒钟抽动的次数即波的频率。娄底卫校附属医院,湖南,417000
委底市妇幼保健院 2
3委底市链纳职工医院
作者简介:王谅,男,硕士,主治医师收稿日期:200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