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GXAS 557-2023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临床操作技术规范

T/GXAS 557-2023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临床操作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45.1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08:23:59



相关搜索: 中风 痉挛 经筋 偏瘫

内容简介

T/GXAS 557-2023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临床操作技术规范 ICS 11.020
CCS C 05 体 GXAS 准
团 标
T/GXAS 557—2023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临床
操作技术规范
Clinical ope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Zhuang medicine
meridian-tendon pricking therapy for stroke hemiplegia spasticity
2023 - 08 - 18 发布
2023 - 08 - 24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557—2023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防城港市
中医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开龙、黄瑾明、唐宏亮、庞军、雷龙鸣、吴椋冰、周宾宾、杨培培、韩海涛、
刘署鹏、张运佳、甘炜、甘振宝、陈一鑫、卢栋明、王雄将、农章嵩、梁英业、谭良源、林雪婷、莫巧
明。
I
T/GXAS 557—2023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临床操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
诊断及壮医经筋挑刺的施术前准备、治疗、禁忌证、不良反应处理、日常调护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壮医经筋挑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709.4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4部分:三棱针
GB/T 33415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WS/T 591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风 stroke
一种由于身体某些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情志失常、饮食不当,使三道两路不通,三气不能同
步,气血逆乱,上犯于“巧坞”(大脑)所致的以一侧肢体瘫痪无力,肌肤不仁、口眼歪斜、舌强语涩
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久之偏瘫肢体逐渐僵硬、拘急不张等。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壮医称之为“麻
邦”。
3.2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 stroke hemiplegia spasticity
发生中风偏瘫后进入恢复期逐渐出现肌张力增高,患侧肢体由软瘫变为硬瘫的一种病理状态。中风
后低位中枢脊髓反射活动增强,患侧肢体肌肉张力增高,出现痉挛、腱反射亢进、肌群间协调异常(共
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长时间后可出现废用性萎缩。
3.3
壮医经筋挑刺 Zhuang medicine meridian-tendon pricking
中风后出现偏瘫痉挛状态,基于壮医经筋理论,用三棱针(或针刀、刃针等能起到切割和挑刺作用
的针具)挑刺患肢的筋结病灶,疏通龙路和火路气血,从而达到松筋解结,恢复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3.4
筋结 tendons
筋结,又称筋结病灶,是人体筋性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生物体态变异形成筋之聚结的产物,亦是导
致人体筋性病症及人体多种疑难病症发生的筋性因素,其具体的形态主要包括:增粗增厚型筋结、微粒
型筋结、线性与薄片状筋结、颗粒型筋结、索样型筋结、梭型筋结、薄块状筋结、结团块状筋结、网状
型筋结、瘀血型筋结和塌方型筋结等。
4 诊断
4.1 主症
半身不遂、筋肉拘急、肢体痉挛、屈伸不利或肌肉萎缩,甲诊见偏瘫一侧指甲颜色青紫或黑,月痕
暴露过多,按压甲尖后放开,久久未恢复原色,呈鹰爪甲斑点甲(紫赤甲)或软薄甲,目诊见“勒答”白
睛上脉络弯曲多、弯度大,脉络多而集中,靠近瞳仁,或脉络浸润浑浊、界限不清,或脉络散乱,白睛
1
T/GXAS 557—2023
上见黑斑、黑点。具体表现为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上肢呈肩胛骨后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和内旋、
肘和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和内收,下肢呈骨盆旋后和上提、髋伸展伴内收和内旋、膝关节伸展,足跖
屈和内翻,行走时呈划圈步态。
4.2 兼症
口舌歪斜、语言謇涩、饮水呛咳、头晕、头痛、耳鸣目眩、面色无华、健忘、心悸气短、肢体麻木、
口角流涎、体倦乏力、手足浮肿、舌淡或红或紫暗、苔薄或滑腻、脉细涩或弦滑。
5 施术前准备
5.1 操作者准备
5.1.1 操作者着装规范,应按照 WS/T 591 做好防护。
5.1.2 应按 GB/T 21709.4 的规定对针具和双手进行消毒和清洗。
5.1.3 应了解患者年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对治疗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
5.1.4 应调整病室的温度、光线至合适,注意保暖及遮挡。
5.1.5 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具体的要点和实施步骤。
5.2 用物准备
针具、生姜片、碘伏、消毒棉、山茶油、外科手套、创可贴及(或)麻醉枪。
5.3 患者准备
5.3.1 患者应对操作要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配合医嘱选择最为恰当且舒适的仰卧位并放松肌肉。
5.3.2 患者应着便于操作的衣服。
6 治疗
6.1 查灶
应从“巧坞”(大脑)开始,由上肢向下肢、由头部向颈肩部、由胸腹部向背腰部的顺序进行查灶,
运用循、触、摸、按、切、拿、弹拨、推按、拔刮、钳掐、揉捏等手法,诊查寻找“伊”(经筋)分布
区域如粗糙样、颗粒样、条索样等特点的筋结点。
6.2 壮医经筋挑刺操作步骤
6.2.1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痉挛肢体,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说明治疗目的。
6.2.2 应根据查灶结果,于头部、颈肩部、胸腹部、背腰部及患侧上下肢的选择适当的筋结点进行挑
刺,常规 1 次治疗头颈及躯干部不超过 3~5 个挑刺点,上下肢不超过 6~10 个挑刺点,根据病情轻重
选择。
6.2.3 用生姜片涂擦 2~3 下,再用碘伏涂擦挑刺部位 3~5 下,消毒皮肤面积应≥5
cm×5
cm。操作者
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挑刺点部位皮肤,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并拢紧持消毒后的三棱针(或针刀、刃针
等能起到切割和挑刺作用的针具,见图 A.1)刺入挑刺点,挑断少许纤维;出针后左手在挑刺点轻微挤
压使其有少量出血,疾进疾出。
6.2.4 出针后先用消毒棉签擦净,后用创可贴覆盖挑刺处并轻微按压。
6.2.5 以少许山茶油涂擦挑刺点周围,用大拇指指腹轻揉按摩痉挛的肌肉 10
s。
6.3 疗程
每周挑刺1次,4次为1疗程,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疗程。
6.4 注意事项
6.4.1 操作前应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配合。
6.4.2 对过饥、过饱患者应进行应对处理。
6.4.3 对痛阈较低、疼痛敏感者,针挑前可进行局部麻醉。
2
T/GXAS 557—2023
6.4.4 操作中应嘱患者不可随意移动身体或过于紧张。
6.4.5 操作中应避开血管,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晕针、断针、出血、血肿等情况,应立
即停止治疗并按相应预案处理。
6.4.6 操作后嘱患者平躺休息 3
min~5
min,注意避风寒。
7 禁忌证
7.1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孕妇、瘢痕者禁刺。
7.2 有严重心脏病、肝病、肾病病情未经控制、癌症晚期者等严重内脏疾病禁刺。
7.3 有感染性皮肤病、溃疡、肿瘤部位、精神疾病者慎刺或禁刺。
7.4 大汗、极度疲劳、醉酒、情绪不稳定者慎刺。
8 不良反应处理
应按GB/T 33415的规定执行。
9 日常调护
9.1 挑刺后 24
h 内挑刺部位不宜沾水和抓挠。
9.2 挑刺后应避风寒,避免过度活动。
9.3 应适当增加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3
T/GXAS 557—2023
附 录 A
(资料性)
针具
针刀、三棱针、刃针见图A.1。
注: 图中左边为针刀,中间为三棱针,右边为刃针。
图A.1 针具
4
T/GXAS 557—2023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试行)[Z].2017年7月3日.
[2] 王瑞辉,冯晓东.中医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8:131-133.
[3]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3:414-416.
[4] 林辰.中国壮医外治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7:112,133-135,40-43.
[5] 吴勉华,石岩.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5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6:148-151.
[6] 庞声航,王柏灿,莫滚编著;滕明新译.中国壮医内科学 下 各论 壮汉双语[M].南宁:广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2018.11:360.
[7] 黄艺,黄敬伟著.经筋疗法 第3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4:59,80-82.
[8] 高希言,饶洪主编.实用汉英针灸辞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04:147.
[9] 訾明杰,刘志顺,刘保延.试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机及针灸取穴原则[J].针刺研究,2006(06):
365-368.
[10] 林雪婷,杨培培,梁英业等.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优势及临床操作规范探讨[J].微
创医学,2022,17(03):314-318.
[11] 王开龙,庞军,黄瑾明等.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
践,2017,23(01):89-91.
[12] Yang Yang,Liu Jie,Wang Chengwei,Zhao Yu,Li Ning.Effects of intradermal needling combined
with tuina on ankle sprain sequelae[J].Zhongguo zhen jiu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18,38(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临床操作技术规范
T/GXAS 557—2023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上一章:T/GXAS 559-2023 10kV交流试送仪技术条件 下一章:T/GXAS 556-2023 中医火龙罐治疗鼓胀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T/GXAS 486-2023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疲劳操作技术规程 T/GXAS 398-2022 肩周炎(旁巴尹)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 T/GXAS 400-2022 腰背肌筋膜炎(腰背偌吟尹)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 T/GXAS 399-202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骆芡)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 DB45/T 2788-2023 壮医针挑疗法操作技术规范 T/GXAS 730-2024 中医循经滚蛋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DB45/T 2778-2023 活邀尹(神经根型颈椎病)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 经筋疗法 [黄敬伟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