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pr. 2011, Vol. 26, No.4·短篇论著·
刘丽纯:高天”刘爱平!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由于高位中枢病变失去了对低位中枢的控制,导致运动障碍,因此步态训练成了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音乐治疗的节奏性听觉刺激(rhythmic auditorystimulation,RAS)是一种通过固有的节奏反复特性来促进行走运动的方法。这种方法把音乐作为一种外部的时间指示信导来调整身体的准确运动"。治疗师首先观累评估惠者的行走情况,用一个节拍器或其他设各来配合脑卒中后遗症惠者的行走速度,然后用同样速度的音乐背景作为节奏指示信号来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行走节奏的配合。本研究以RAS为理论依据,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目的在于探讨音乐治疗的RAS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步态训练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08年3月一2009年3月在北京市西城区老人院住
院的3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②病程在3个月以上,已获得步行能力,并实际行走1个月以上,偏摊后未经专业康复训练,步态异常较明显。③年龄在40一80岁,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认知功能正常,无精神障碍,无小脑功能障碍,四肢骨关节正常,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10次音乐治疗,对照组患者除不接受音乐治疗外,其余条件均与实验组基本匹配。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状况
组别实验维对照组
例数 15 15
研究方法 1.2
1.2.1
性别(例) 男
女
3
10
平均年龄(岁)
女
男
67.00±2.55 67.25±0.96
66.30±4.38 68.64±2.62
实验组:对患者进行10次一对一的音乐治疗,每周2
次,每次30min,共进行5周治疗。
对实验组患者的第一次治疗,先用节拍器配合患者的行走速度,然后治疗师用吉他伴奏,使用节拍器所测速度,演唱歌曲《歌唱国》,作为节奏指示信号来促进患者的行走节奏。要求患者按熙音乐节奏进行行走训练。如有平衡困难的惠者,可以使用助行架。行走10min后,休息2min,反复3 次。治疗后,用节拍器再次测量惠者的行走速度,作为下次治疗的基础速度。对实验组之后的治疗,使用前一次的最后速度,演唱歌曲《歌昭祖国》,用吉他伴奏,重复两避。
对照组:惠者在相应的时期仅接受常规行走训练。 1.2.2
1.3
器材设备
卷尺、秒表以及能保留下足印的滑石粉、粉笔,Seko牌
电子节拍器,"红棉"牌吉他,OPPO牌MP3音乐播放器,直线距离10m的测量道。
评估标准 1.4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1.04.021
1江西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南昌,330004;2
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刘丽纯,女,讲师;收稿日期:2010-03-03
380
ewmurehabi.com.cn
患侧(例) 左
右
9 A
6
平均病程(月) 佰
女
8.00±2.55 8.75±2.22
7.70±2.71 8.36±1.57
病因(例)
脑出血
脑血栓
7 8
8
采用足印法测定的定量分析法,患者听到"开始”口令后
尽可能快的自起点步行至终点。共测量3次,取其最好成绩作为统计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结果与讨论 2
在音乐治疗于预前的基础水平测量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患侧跨步长、健侧与惠侧步长差、步频和最大步行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经过节奏听觉制激的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惠侧跨步长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这与其他研究得出的"音乐治疗的节奏能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步伐距离“的结论是一致的。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在健侧与患侧步长差方面有明显的降低(P<0.05)。左右步幅差值分析步态的对称性,步长差越小,就表明步伐的对称性越好,患惠者的平衡性越好。研究人员认为改善步态的对称性,同时就能改善步行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