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9610.1-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1部分:软轴

JB/T 9610.1-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1部分:软轴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5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0 11:31:45



相关搜索: 振动 jb 套管 部分 器用 软轴 9610

内容简介

JB/T 9610.1-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1部分:软轴 ICS 25.140.20 K 64 备案号:44052—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610.1—2013 代替JB/T9610.1—1999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1部分:软轴
Flexible shaft and flexible hose for concrete vibrators
Part1:Flexibleshaft
2014-07-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9610.1—2013
目 次
II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式与基本参数.
1
3..型式.. 3.2型号 3.3基本参数.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5.1 外观质量检查 5.2软轴直径测量 5.3软轴最外层钢丝问隙检查... 5.4软轴直线度偏差检查. 5.5软轴长度测量.. 5.6软轴弯曲刚度检查 5.7 软轴最小曲率半径测量 5.8软轴切断不松散检查 5.9 软轴额定转矩和最高转速试验 5.10 软轴过转矩试验 5.11 软轴各层钢丝问问隙及钢丝接头检查 5.12软轴钢丝检查. 6检验规则. 7包装和运输贮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软轴与软管配套使用表1基本参数表2基本参数. 表3软轴最外层钢丝间隙表4直线度的允许偏差,表A.1软轴与软管配套使用表
-
7
2
10
10 JB/T9610.1—2013
前言
JB/T9610《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软轴;一第2部分:软轴套管;
第3部分:联接尺寸。 本部分为JB/T96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9610.1—1999《电动工具用软轴》,与JB/T9610.1--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本部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修改了软轴的型式和型号(见3.1和3.2);修改了基本参数(见表1);修改了软轴最外层钢丝问隙(见表3):修改了直线度的允许偏差(见表4):修改了软轴钢丝的材料要求(见4.1):修改了附录A的软轴与软管配套使用表(见表A.1)。
-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佛山市云雀振动器有限公司、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邓堪谊、陈建秋、刘袁平、章亮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K64018—1989; JB/T9610.1—1999。
II JB/T9610.1—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第1部分:软轴
1范围
JB/T9610的本部分规定了混凝土振动器用软轴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运输存。
本部分适用于混凝土振动器,且仅是振动机构设在振动棒内,由电动机和装有电源开关的部分构成的分离式便携单元,通过一根内装软轴的长软管与振动棒联接的振动器用的软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1一1999极限和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 GB/T2103-2008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4357-2009冷拉碳素弹簧钢丝 GB/T9088—2008电动工具型号编制方法 JB/T9610.3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第3部分:联接尺寸
3型式与基本参数
3.1型式
软轴由一根钢丝为芯轴在其圆周逐层缠绕旋向交替变化的多层多根钢丝制成。 注:软管与软轴的配套使用参见附录A。
3.2型号
软轴应符合GB/T9088的规定,含义如下: RZ X
软轴长度,单位为米(m)软轴外径(规格代号)软轴(品名代号)
软轴最外层钢丝一般制成左旋,不必标记,如系右旋应在软轴长度后面加“右”字标记。 3.3基本参数
软轴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
- JB/T9610.1-2013
表1 基本参数额定转速
公称直径 mm $6 $8 $10 $12 $13 $16 注1:最小选用工作半径是指工作时软轴最小弯曲半径。 注2:递增量是指软轴长度在选定一给定长度后按递增量的整数倍增加长度。
额定转矩 N-m 0.58 1.0 1.8 2.2 2.6 3.50
最高转速 r/min 8000 7000 6 000 5 000 4500 4000
最小曲率半径 最小选用工作半径
r/min 4 000 4000 4000 3 600 3 600 3 000
mm 140±7 160±8 180±9 200±10 200±10 230±11
mm 2.80 320 360 400 400 460
表2 基本参数
单位为毫米
软轴长度 800~1200 >1200~2 000 >2000~4000
递增量 40 50 100 200
软轴长度允许偏差
±2 ±3 ±5 ±8
>4 000
技术要求
4
4.1 软轴钢丝应选用GB/T4357规定的DM型和DH型碳素弹簧钢丝或抗拉强度不低于GB/T4357- 2009中DM型和DH型的合金弹簧钢丝。 2软轴钢丝应选用光面钢丝,心轴在绕制前应拉直处理,软轴在绕制后应进行消除内应力处理。 4.3 软轴外表面应光洁,无腐蚀及锈斑。 4.4 软轴直径的公差应按GB/T1801一1999规定的h13级。
4.2
软轴最外层钢丝间隙n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
4.5
表3软轴最外层钢丝间隙
单位为毫米
软轴直径 6.4
间隙 n 0.08 0.10
#1012、#13、16
4.6 软轴自然铅垂状态应呈直线,直线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直线度的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软轴直径 $6、$8
每1000mm直线度允许偏差
$8 $12
10~$12、$13、$16
2 JB/T9610.1-2013
4.7软轴在回转轴线各个方向上应具有相同的弯曲刚度,软轴各方向上的挠度与其平均挠度之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其平均挠度的5% 4.8软轴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1的规定。 4.9在软轴任意处切断,切口部位应保持不松散状态,距切断截面5mm处的直径应符合软轴直径公差的规定。 4.10软轴经受额定转矩和最高转速试验后应不发生钢丝断裂和螺旋变形。 4.11软轴经受1.5倍额定转矩的过转矩试验后应不发生钢丝断裂和螺旋变形。 4.12软轴各层钢丝间不应存在间隙,各层钢丝在一根软轴中不应有接头和断头。
5试验方法
5.1外观质量检查
软轴用软布擦净,通过观察,检查外观质量。 检查结果应符合4.3的规定。
5.2软轴直径测量
软轴处于水平直线状态,取距两端各150mm处及软轴中点三个截面用百分表或专用量规测量直径三次。每次对各截面圆周转过120°,共测量9次。
测量结果均应符合4.4的规定。 5.3软轴最外层钢丝间隙检查 5.3.1检测点的确定
取距软轴两端各150mm处及中点共三个位置,每一位置取相邻的6根钢丝为检测点。 5.3.2检测方法
将检测点及其周围软轴表面浸于汽油中,用毛刷清洗干净并吹干后,置于平板上(须保持检测点两侧各100mm为直线状态),用标准塞尺依次检测每个检测点各相邻钢丝间的间隙。
检测结果应符合4.5的规定。 5.4软轴直线度偏差检查
软轴一端用弹簧夹头夹紧,将弹簧夹头固定在图1所示的支架上。使软轴呈自然铅垂状态,滑移板上的滑动圆环内径为4.6规定值与软轴直径(取最大正偏差)之和。
检查时,滑移板自下而上滑移通过软轴。如果软轴与滑动圆环内孔相接触,装置的指示灯即亮。圆环内径与软轴直径(实测值)之差即为软轴直线度偏差。
检查结果应符合4.6的规定。 5.5软轴长度测量
将软轴放置于水平安放的角钢上,角钢的安放如图2所示(角钢应长于软轴),用钢卷尺测量软轴长度。
测量结果应符合表2的规定。
3 JB/T9610.12013
说明:
一支架: 2——滑移板; 3—滑动圆环; 4一弹簧夹头: 5 一指示灯:
1
一试件。
6-

说明:
-V形铁: 2——角钢: 3软轴。

图 2
5.6软轴弯曲刚度检查 5.6.1 软轴试样的规定
被测软轴的长度按其最小曲率半径(表1)的3倍加100mm。软轴数量为3根,分别以a、b、c 标记。 5.6.2检测方法
距软轴两端各为50mm处用细线绳扎紧悬挂在固定支架上,如图3所示。两根细线问距离L与软
4 JB/T9610.1—2013
轴两扎紧点距离相等,悬挂高度h为500mm。
-
说明:
固定支架(标尺):一滑移标尺:一试件。
-
2- 3
图3
软轴稳定后,测量软轴中点的挠度f,一根软轴测量3次,每一次沿软轴圆周转过120°后重新扎结,按上述方法悬挂。3次测量的度分别以fa1、fa2、fas3表示,按公式(1)计算度平均值fa。
= Lau + a2 + fas,
*-(1)
3
式中: f -软轴试样a的挠度另外两根软轴试样以同样方法测量,得到f1~J62、Jbs及f1~Je2、fe3按公式(1)分别计算软轴试样
b及c的挠度平均值f、fe。
按公式(2)计算度平均值。
j-+fh+fe
(2)
3
最后按公式(3)计算软轴在各个方向的挠度变化率。
S f-f
(3)
100%
f
式中:分别用Jal、Ja2、a3、61J62、Jb3、fe1、fe2fe3代入计算。 计算结果应符合4.7的规定。
5.7软轴最小曲率半径测量
采用5.6规定的方法与装置,软轴用细绳扎紧悬挂在固定支架上,在软轴中点悬吊码,使对软轴产生一弯矩,随着码的增加,软轴挠度逐渐增大,当码增加到某一数值时,软轴挠度的增加极微小即停止增加码。
按图4所示测量B与Yi、B2与Y2、B3与Y3,其中B1、B2、B3为同一根软轴不同测量段的弦长, Y、Y2、Y3为对应的挠度。测量时B1、B2B3分别取软轴最小曲率半径公称值(表1)的0.6倍、1.1
5
上一章:JB/T 9610.3-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3部分:联接尺寸 下一章:JB/T 9601-2013 电动工具用单相串励电动机转子的平衡精度和工艺规程

相关文章

JB/T 9610.2-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2部分:软轴套管 JB/T 9610.3-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3部分:联接尺寸 JB/T 11857-2014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振动器专用软轴和软管 JB/T 8407-2014 工程机械用推拉式软轴 JB/T 2664.1-2010 调压器用炭电阻片柱 第1部分:自动电压调整器用炭电阻片柱 JB/T 12651.1-2016 内燃机 滤清器用滤纸 第1部分:技术条件 JB/T 11052-2010 电容器用压嵌式绝缘套管 技术条件 JB/T 12285.1-2015 电炉振动加料机 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