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9610.2-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2部分:软轴套管

JB/T 9610.2-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2部分:软轴套管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4 08:19:40



推荐标签: 振动 jb 套管 部分 器用 软轴 9610

内容简介

JB/T 9610.2-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2部分:软轴套管 ICS 25.140.20 K 64 备案号:44053—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9610.2-—2013 代替 JB/T 9610.2—1999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2部分:软轴套管 Flexible shaft and flexible hose for concrete vibrators
Part 2: Flexible hose
2014-07-01实施
2013-12-31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9610.2—2013
目 次

前言,
...............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式和基本参数..….
.....
3.1型式.. 3.2型号 3.3基本参数 4 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5.1软管外观质量检查... 5.2软管外径测量 5.3软管内径测量. 5.4软管外径与内径同轴度检查. 5.5软管长度测量... 5.6软管最小曲率半径的测量 5.7软管弯曲后直线度检查, 5.8软管经受最大轴向拉力后伸长率测量 5.9软管橡胶包敷层附着强度检查 5.10 衬簧外观质量检查 5.11衬簧钢带检查... 6检验规则 7包装和运输贮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软管与软轴配套使用表 1基本参数表 2 基本参数表 3 直线度偏差. 表4码质量表 A.1软管软轴配套使用表
..........
.......
...................
..... 4
....... JB/T 9610.2—2013
前言
JB/T9610《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软轴;第2部分:软轴套管; 第3部分:联接尺寸。 本部分为JB/T961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9610.2—1999《电动工具用软轴套管》,与JB/T9610.2—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下:
修改了本部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一修改了型式和型号(见3.1和3.2); -删掉了原标准中的图1; 修改了基本参数表1; 删掉原标准中的表3。 -修改了衬簧的表面硬度要求(见4.1); 修改了软管外径和内径的公差及同轴度偏差要求(见4.3、4.4和4.5); 修改了附录A的软轴与软管配套使用表(见表A.1)。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佛山市云雀振动器有限公司、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邓堪谊、陈建秋、刘袁平、章亮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 K64 019—1989; -JB/T 9610.2—1999。
II JB/T 9610.2-2013
表 1基本参数
标称外径 mm 16 Φ 24 30 @ 32 $36 $ 42
标称内径 mm 9 § 13 $16 Φ18 Φ 20 Φ 25
最小曲率半径
最大轴向拉力
mm 140±10 190 ±13 220±15 230 ± 16 250±18 280±20
N 200 450 650 700 800 1 000
表 2基本参数
单位为毫米
软管长度 800~1 200 >1 200~2 000 >2 000~4 000
递增量 40 50 100 200
软管长度允许偏差
±2 ±3 ±5 ±8
>4 000
注:递增量是指软轴长度在选定一给定长度后按递增量的整数倍增加长度。
4 技术要求 4.1 软管的衬簧应由抗拉强度不低于750MPa、表面硬度为25HRC~30HRC的冷轧弹簧钢带制造 4.2 软管表面应平整,不允许有皱折、碰伤、裂纹等缺陷,填料嵌入软管时不应打结或裸露于接口外部。 4.33 软管外径的公差为上极限偏差十1.5mm,下极限偏差为0。 4.4软管内径的公差为上极限偏差十0.5mm,下极限偏差为0。 4.53 软管内径与外径的同轴度偏差为Φ1.5mm。 4.6 软管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1的规定。 4.7 软管经受弯曲后,其直线度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直线度偏差
单位为毫米
软管公称外径
每1000mm直线度偏差
Φ 16 24
16 μ 25 $ 40 $ 50
30、32、$36
Φ 42
4.8软管经受表1规定的最大轴向拉力后,伸长率应不大于1%。 4.9橡胶包敷层与中问层的附着强度应能保证软管的正常使用。软管经受规定的试验后,橡胶包敷层
不应产生明显滑移或破坏。 4.10衬簧应光洁,无腐蚀和锈斑,节距均匀,衬簧内圆面应光滑无锐边。在一根软管中衬簧不允许连 2 JB/T 9610.2-—2013
接(铆接或焊接等)。
5试验方法
5.1软管外观质量检查
软管用软布擦净,通过观察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应符合4.2的规定。
5.2软管外径测量
软管在平直状态,取距两端各150mm处及软管中点三个截面用游标卡尺或专用量规测量直径3次每次对各截面圆周转过120°,共测量9次。
测量结果应符合4.3的规定 5.3·软管内径测量
软管内孔用软布擦拭干净,用专用量规(直径分别为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放入软管一端内孔缓慢地抬高这端位置直到软管呈铅垂状态,上极限尺寸量规应能从软管内孔自由通过,下极限尺寸量规应不能通过。
检查结果应符合4.4的规定。 5.4软管外径与内径同轴度检查
距软管两端各100mm长度用软布将内、外表面擦拭干净,检查时软管处于水平状态
5
?
说明: 1— -测试架; 2——轴套; 3-—弹簧夹头心轴; 4——百分表支架; 5——百分表; 6——软管。
图1
检查在专用检查装置(图1)上进行。 将软管套在弹性心轴上,使与心轴紧密连接,用手转动软管,百分表测量头抵在软管表面,读出软
管外圆上每间隔22.5°各点的数值,换算为各点的半径值r,用极坐标法以1:10的比例画出软管轮廓
3
JB/T 9610.2--2013
变化的放大图,去除r最大和r最小两个点,用作图法做出其余14个点的最小外接圆及圆心,量取该圆心至心轴中心的距离,这一距离除以5后得到的数值即为软管外径与内径的同轴度偏差。
测量结果应符合4.5的规定。 5.5软管长度测量
将软管放置于水平安放的角钢上,角钢的安放如图2所示(角钢应长于软管),用钢卷尺测量软管长度。
说明: 1—V 形铁; 2角钢; 3——软管。
图2
测量结果应符合表2的规定。 5.6软管最小曲率半径的测量
软管置于平板上,将软管的一段或全长弯曲成圆弧状,并逐渐收缩圆弧,至不能收缩为止(不允许使软管破坏),测量圆弧的曲率半径,即为软管最小曲率半径。
测量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 5.7软管弯曲后直线度检查
将软管弯曲至最小曲率半径(围成圆环形)保持3min后,软管一端用弹簧夹头夹紧,固定在图3 所示的支架上,软管另一端系质量由表4规定的码,使软管处于铅垂状态,滑移板上的滑动圆环内径为表3的规定值与软管外径(取最大正偏差)之和。
表4码质量
软管外径 mm Φ 16 g 24
质量 kg 1.5 2.5 4.0 6.0
Φ30、Φ32、36
Φ 42
检查时,滑移板自下而上滑移通过软管,如果软管外圆与滑动圆环内孔相接触,则表明软管直线度偏差大于圆环内径与软管外径(实测值)之差。 4 JB/T 9610.2——2013
检查结果应符合4.7的规定。

说明: 1—支架; 2滑移板; 3-—滑动圆环; 4- 一弹簧夹头; 5—软管。
图3
5.8软管经受最大轴向拉力后伸长率测量
软管两端用弹簧夹头夹紧,在夹头内侧分别作出标记,测量两标记点间软管长度l,然后将软管安装在图4 所示的装置上。
说明:
拉力计; -施力装置;
固定支架;
2 -软管接头; 3——软管;
6-
7——挡块; 8——底板。
一带钩软管接头;
图4
通过施力装置对软管缓慢地施加拉力(以拉力计测量),当拉力达到表1的规定的最大轴向拉力时,停止加力,保持这一拉力3min,测量软管两标记点间的距离l,按公式(1)计算软管伸长率K。
5
上一章:JB/T 10265-2014 水轮发电机上下圆盘锻件 技术条件 下一章:JB/T 10967-2010 带式过滤机 织造滤带

相关文章

JB/T 9610.1-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1部分:软轴 JB/T 9610.3-2013 振动器用软轴和软轴套管 第3部分:联接尺寸 JB/T 11857-2014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振动器专用软轴和软管 JB/T 8407-2014 工程机械用推拉式软轴 JB/T 11052-2010 电容器用压嵌式绝缘套管 技术条件 SY/T 6952.2-2013 基于应变设计的热采井套管柱 第2部分:套管 Q/GDW 13268.2-2018 变电站用10kV交流穿墙套管采购标准第2部分∶专用技术规范 Q/GDW 13268.2-2018 变电站用10kV交流穿墙套管采购标准第2部分∶专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