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9370-2015 扭转试验机技术规范

JB/T 9370-2015 扭转试验机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0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17:30:51



相关搜索: jb 试验机 技术规范 9370

内容简介

JB/T 9370-2015 扭转试验机技术规范 ICS 19.060 N71 备案号:51564—201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370-2015 代替JB/T9370—1999
扭转试验机 技术规范 Torsion testing machines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5-10-10发布
2016-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9370—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符号与说明. 4技术要求. 4.1 环境与工作条件. 4.2 试验机的分级 4.3 测量系统. 4.4 施加系统 4.5 电气设备... 4.6 安全保护装置. 4.7 噪声... 4.8 耐运输颠簸性能
2
4.9 其他要求检验方法
5
5.1 检验条件 5.2 检验用器具, 5.3 施加系统和测量系统的检验。 5.4 电气设备的检测. 5.5 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测 5.6 噪声的检测. 5.7 耐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 5.8 其他要求的检测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6.3 判定规则. 7标志与包装. 7..标志.. 7.2包装. 8随行文件. 表1符号与说明. 表2试验机的级别和扭矩系统允许误差表3测量系统零点漂移的最大允许值,表4噪声修正值
福 JB/T937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9370—1999《扭转试验机技术条件》,与JB/T9370—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9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的标准(见第2章,1999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符号与说明(见第3章);对扭转试验机的准确度进行了分级,并规定了各级别试验机的特性值和检验方法(见4.25.3.5、 5.3.6、5.3.10); 增加了测量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见4.3和5.3.9):增加了动夹头倾翻间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见4.4.1和5.3.2):增加了动夹头转角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见4.4.3和5.3.6):增加了动夹头转速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见4.4.4和5.3.7)增加了扭转计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见4.4.9和5.3.11);删除了试验机记录装置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1999年版的3.5、4.5);增加了部分检验用器具(见5.2,1999年版的4.2)。
与本标准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
GB/T10128一2007《金属材料室温扭转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辛克试验机有
限公司、长春科新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深圳高品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洪程、汪湘波、郭强、邢治国、陈光明、刘智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1441—1974; ZBN71001—1986; JB/T9370—1999。
II JB/T9370—2015
扭转试验机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扭转试验机的符号与说明、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随行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5~5000)N·m的扭转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11—2007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JB/T6146—2007 引伸计技术要求 JB/T6147—2007 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条件
3 符号与说明
表1中的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表1 符号与说明
符号 a ap b bo bg ba - T N, Ne Nimax mr M M; Mimx Mi.min ma mo mr
单位 % (度) % % % % mm mm dB (A) dB (A) dB (A) Nm Nm N·m N·m N·m N·m N·m N · m
说 明
扭矩相对分辨力动夹头转角示值分辨力扭矩示值相对重复性动夹头转角示值相对重复性扭转计扭角示值相对重复性动夹头转速示值相对重复性扭转计的标称标距扭转计标距测量值三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背景噪声噪声修正值试验机工作时测量的最大噪声卸除扭矩后,试验机指示装置的残余示值标准扭矩仪的标准扭矩值扭矩示值三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扭矩示值三次测量的最大值扭矩示值三次测量的最小值扭矩在该测量档的扭矩上限示值测量系统零点漂移示值的最大值扭矩在该测量档的扭矩下限示值
1 JB/T9370—2015
表1符号与说明(续)
单位 % % % % % N·m S S S /min % % dB (A) (度)
符号 q 91 90 4 qa " T ti,max ti,min M Z 20 n 9 P M 刻 Pi,max pl.max Ppi.min Plimin
说明
扭矩示值相对误差扭转计标距相对误差动夹头转角示值相对误差扭转计扭角示值相对误差动夹头转速示值相对误差试验机指示装置的分辨力动夹头到达规定转角所需时间三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动夹头到达规定转角所需时间三次测量的最大值动夹头到达规定转角所需时间三次测量的最小值动夹头的标准转速值扭矩系统的零点相对误差零点漂移试验机工作时的噪声转角检测装置的标准角度值扭转计检测装置的标准扭角动夹头转角示值9三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扭转计扭角示值"三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动夹头转角示值三次测量的最大值扭转计扭角示值三次测量的最大值动夹头转角示值三次测量的最小值扭转计扭角示值Φ"三次测量的最小值
0 0 o
(度) (度) o (度) (度)
0 心 0 福
(度) (度) (度)
4 技术要求
4.1 环境与工作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试验机应能正常工作: a)室温10℃35℃的范围内: b)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周围无腐蚀性介质和无较强电磁场干扰的环境中: d)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在额定电压的土10%以内: e)在稳固的基础上正确安装,水平度为0.2/1000。
4.2 试验机的分级
试验机按其测量扭矩的量值与其他参数所具有的准确度划分为0.5级和1级两个级别。各级别试验机的技术指标见表2和表3。
表2 试验机的级别和扭矩系统允许误差
最大允许值%
试验机的级别
扭矩示值相对误差
扭矩示值相对重复性b 扭矩零点相对误差z 扭矩相对分辨力c
± 0.5 ±1.0
0.5 1.0
±0.5 ±1.0
0.5 1
0.2.5 0.5
2 JB/T9370—2015
4.3测量系统
4.3.1指示装置应能实时连续地显示施加到试样上的扭矩值和转角值,应能显示示值范围的零点和最大值。 4.3.2模拟式指示装置标度盘上的刻线应均匀一致,指针尖端的宽度应近似等于刻线宽度。指示装置的分辨力「应为指针宽度与相邻刻线距离(刻度间隔)的比值,至少要测定到标度盘分度值的1/5。 4.3.3数字式指示装置的分辨力应为:当试验机的电动机、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均启动,在零扭矩的情况下,如果示值变动不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分辨力为一个增量。如果读数变动大于一个增量,则应认为分辨力等于变动范围的一半加上一个增量。
注:对于可自动变换扭矩范围的试验机,指示装置的分辨力随着系统分辨力或增益的变化而变化。 4.3.4数字式指示装置应有扭矩方向的指示(如“+”或_")。 4.3.5测量系统应能准确地存储、指示和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图形。 4.3.6测量系统应具有调零和(或)清零的功能。 4.3.7试验机使用前,预热时间不应超过30min。预热后,在15min内的测量系统零点漂移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3测量系统零点漂移的最大允许值
1 ± 1.0
试验机级别零点漂移%
0.5 ± 0.5
4.4施加系统 4.4.1导轨直线度为0.1:1000,动夹头滑板受力时倾翻间隙应不大于0.1mm。 4.4.2试验机两夹头的同轴度应不大于0.3mm。动夹头滑板应能沿轴向自由移动、无卡滞。 4.4.3动夹头转角示值相对误差应不超过土1.0%,示值相对重复性应不大于1.0%示值分辨力应不大于0.025° 4.4.4在零扭矩下,.动夹头转速的示值相对误差应不超过土1.0%,示值相对重复性应不大于1.0%。当动夹头转速不分级时,其转速应在(3~1000)/min范围内连续可调。 4.4.5试验机应能对试样连续加载,无冲击和振动。 4.4.6试验机在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指示应平稳,不应有冲击~停顿和跳动。 4.4.7带有模拟式指示装置的试验机,加载过程中,从动针与主动针应重合,并与标度盘表面平行。 试验过程中,试样断裂或试样达到最大加载扭矩后完全卸载,从动针应准确地指示出施加在试样上的最大扭矩,主动针应回零。 4.4.8钳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具有互换性: b)在试验过程中,钳口与试样间不应产生相对滑移; c)在试验过程中,钳口不应有损伤。
4.4.9试验机上配置的扭转计示值各项允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扭转计标距相对误差应在土0.5%以内,并能牢固地装卡在试样上,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滑移; b)扭角示值分辨力应不大于0.001°: c)扭角示值相对误差应在土1.0%以内(在不大于0.5°范围内,扭角示值误差不超过土0.005°); d)扭角示值相对重复性应不大于1.0%(在不大于0.5°范围内,扭角示值相对重复性不大于
0.005°)。
3 JB/T9370—2015
4.5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应符合GB/T2611—一2007中第7章的规定。 4.6安全保护装置 4.6.1当试验机的扭矩超过额定最大扭矩的(2~5)%时,安全装置应立即动作,自动停机。 4.6.2试样断裂后,动夹头应停止转动。 4.7噪声
工作时,对最大扭矩小于500N·m的试验机,其噪声声级不应超过70dB(A):对最大扭矩不小于 500N?m的试验机:其噪声声级不应超过75dB(A)。 4.8耐运输颠簸性能
试验机在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运输颠簸试验而无损坏。试验后,试验机不经调修(不包括操作程序准许的调整)仍应满足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4.9其他要求
试验机的基本要求、装配质量、机械安全及外观质量应符合GB/T2611一2007第3章、第4章和第 10章的规定。
5检验方法
5.1检验条件
试验机应在4.1规定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下进行检验。
5.2检验用器具
检验用的仪器、量具和检具包括: a)标准扭矩仪或扭矩检测装置,其测量误差为被检试验机测量误差的三分之一: b)转角检测装置,其测量误差应小于被检试验机的测量误差; c)准确度为0.02mm/m的水平仪; d)符合JB/T6146—2007中6.2.1规定的高精度位移标定器 e)分辨力为1/100s的秒表; f)(0~150)mm分度值不大于0.02mm的游标卡尺; g)工作长度为150mm、圆柱度公差不大于0.009mm的检验棒; h)试样三根; i)2级声级计: j)绝缘电阻测试仪; k)耐电压测试仪; 1)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测试仪: m)通用量具及检具。
5.3施加系统和测量系统的检验 5.3.1导轨直线度
在导轨面上放一平尺用塞尺测量。测量结果应满足4.4.1的要求。
4 JB/T9370—2015
5.3.2倾翻间隙
动夹头滑板在导轨上的运行范围内,至少选择三个位置,用塞尺测量动夹头滑板与导轨之间的间隙。 测量结果应满足4.4.1的要求。 5.3.3夹头同轴度
检测时,将百分表装于动夹头的表架上。转动夹头,检测装于静夹头上的检验棒100mm长度范围内的最大径向圆跳动。测量结果应满足4.4.2的要求。 5.3.4 钳口及其他要求
用三根试样做破坏性试验,观测检查。测量结果应满足4.4.5~4.4.8的要求。 5.3.5扭矩示值相对误差和扭矩示值相对重复性
用标准扭矩仪(或校验杠杆及码)对每级扭矩以不少于五点进行检测:各点均匀分布(可选择每级最大扭矩的20%、40%、60%、80%、100%五点)。对于可自动变换扭矩范围的试验机,在扭矩有效测量范围内,以不少于十点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扭矩的上、下限值。每点测量三次。对于双向扭转的试验机:应分别进行正向和反向检验。
扭矩示值相对误差q按公式(1)计算。
M-M
x100%
(1)
q=
M
扭矩示值相对重复性b按公式(2)计算。
Mi max -Mi,min ×100% .
(2)
b=
M
测量结果应符合表2的规定。 5.3.6动夹头转角示值相对误差、示值相对重复性和示值分辨力
试验机的动夹头与转角检测装置的夹头同轴连接,两夹头之间无相对滑移。在转角5°~360°范围内至少取五点,均匀分布。每点测量三次。对于双向扭转的试验机,应分别进行正向和反向检验。目测检查动夹头转角的示值分辨力。
动夹头转角示值相对误差9按公式(3)计算。
4 = _x100% . Pi,max - Pi,min ×100%
(3)
9
动夹头转角示值相对重复性按公式(4)计算。
bep
.(4)
9
测量结果应满足4.4.3的要求。 5.3.7动夹头转速
动夹头转速为固定或分级的,按照标称速度检验;动夹头转速为连续可调的,在测量下限值至测量上限值范围内,大致均匀分布检测不少于3点,最低检测点为6°/min,最高检测点为试验机的额定转速。
动夹头转速检验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a)当扭转速度不低于360°/min时采用本方法,测量角度应为360°的整数倍。在试验机上安置-
个固定指针,指针对准动夹头的刻线,按设定的转速驱动动夹头,用秒表测量动夹头扭转至规定
5
上一章:JB/T 9374-2015 纯弯曲疲劳试验机技术条件 下一章:JB/T 9373-2014 拉力蠕变试验机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JB/T 9376-2015 线材扭转试验机 技术规范 JB/T 12662-2016 内燃机曲轴扭转疲劳试验方法 JJG 1136-2017 扭转疲劳试验机 JJF 1299-2011 扭转试验机型式评价大纲 JB/T 13227-2017 固体材料原位弯曲-扭转复合力学性能测试系统 JB/T 13222-2017 固体材料原位拉伸-扭转复合力学性能测试系统 JJG 1136-2017 扭转疲劳试验机 高清晰版 JB/T 13224-2017 固体材料原位拉伸-弯曲-扭转复合力学性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