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9373-2014 拉力蠕变试验机技术条件

JB/T 9373-2014 拉力蠕变试验机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5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17:31:42



推荐标签: jb 技术 条件 试验机 蠕变 拉力 9373

内容简介

JB/T 9373-2014 拉力蠕变试验机技术条件 ICS19.060 N71 备案号:47385—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373—2014 代替JB/T9373—1999
拉力蠕变试验机 技术条件 Tensile-creep testing machines-Specification
2014-11-01实施
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9373—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环境与工作条件. 4.2 试验机的分级 4.3 加力系统、测力装置和变形测量装置 4.4 加热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及控制装置 4.5 电气设备... 4.6 耐运输颠簸性能, 4.7 装配及机械安全和外观质量 5检验方法 5.1 检验条件.. 5.2 检验用器具 5.3 加力系统、测力装置和变形测量装置的检测, 5.4 加热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及控制装置的检测 5.5 电气设备的检测 5.6 耐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 5.7 装配及机械安全和外观质量的检查.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6.3 判定规则.. 7标志与包装 7.1标志... 7.2包装. 8 随行文件...
II

表1试验机级别和分级特性值,表2引伸计系统变形测量的特性值表3温度示值误差的最大允许值、温度梯度和温度波动的最大允许值. 表4高温炉外表面温升. 表5 检验下限值, JB/T937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9373—1999《拉力端变试验机技术条件》,与JB/T9373—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修改了试验温度和适用范围(见第1章,1999年版的第1章):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13634《单轴试验机检验用标准测力仪的校准》、GB/T16825.1 一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JB/T6146一2007《引伸计技术条件》(见第2章,1999年版的第2章):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将试验机分为0.5级和1级两个级别,并规定了各级试验机力的特性值及其技术指标(见4.2,1999
年版的3.2.3);一增加了试验机力的示值重复性、相对鉴别阐,相对分辨力和零点漂移的技术要求与检验方法(见
表1、4.3.3.2、5.3.3,1999年版的3.2.3、4.3.2);一增加了试验机的加力系统(见4.3.1);
修改了上拉杆、下拉杆中心线与加力轴线同轴度的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见4.3.2、5.3.2,1999 年版的3.2.1、4.3.1);修改了测力装置和变形测量装置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见4.3.3、4.3.4、5.3.3、5.3.4,1999 年版的3.2、4.3):
一-增加了温度示值误差的技术指标要求(见表3,1999年版的表1):一修改并增加了检验用器具(见5.2,1999年版的4.2);一修改了加热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及控制装置的检验方法并增加了示值误差、温度梯度和温度波
动的符号和计算公式(见5.4,1999年版的4.4);增加了随行文件(见第8章)。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长春科新试验仪器有限
公司、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洪程、梁桂华、邢治国、陶泽成、郭勇、阮信卿。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7101965 ZBN71005-1987:
—JB/T9373—1999。
II JB/T9373—2014
拉力蠕变试验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拉力端变试验机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随行文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阻炉加热,试验温度不超过1100℃,在空气环境中进行金属材料拉伸变试验
用的拉力端变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包括静重式、杠杆式、弹簧式和带有测力系统的试验机。
对于超过1100℃试验温度的试验机,宜根据用户及相关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11-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13634单轴试验机检验用标准测力仪的校准 GB/T16825.1一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
验与校准
JB.T61462007 引伸计技术条件 JB.T6147—2007i 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均热带长度uniform temperature zone length 温度场内温度均匀区域的长度,高低温装置的均热带长度,系指试样的试验区域内温度均匀区的长度。
3.2
温度梯度 temperature gradient 温度场的温度变化率。 通常用试验中任一瞬间,试样计算长度内所有被测点实测温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来表示。 温度波动 variation in testing temperature 试验过程中温度场内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最大变动值。 通常用试样的实测温度对试验温度的偏差来表示。
3.3
3.4
鉴别阅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 d 引起试验机或测量系统相应示值不可检测到变化的被测量值的最大变化。
1 JB/T9373—2014
4技术要求
4.1环境与工作条件
在下列环境与工作条件下试验机应能正常工作: a)10℃~35℃温度范围内; b)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周围无腐蚀性介质、无明显振动的环境中: d)无阳光直接照射或无其他热源直接热辐射到加热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及控制装置: e)周围无较强气流: f)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在额定值的土10%范围内; g)在稳固的基础上正确安装,水平度为0.2/1000。
4.2试验机的分级
试验机按力的特性值及其技术指标划分为0.5级和1级两个级别。各级别的试验机应符合表1的规
定。
表1试验机级别和分级特性值
最大充许值%
试验机级别
零点漂移2 ± 0.5 ±1.0
相对鉴别阅α 示值相对误差q 示值重复性b
相对分辨力α
0.25 0.5
0.25 0.5
± 0.5 ± 1.0
0.5 1.0
0.5 1
4.3加力系统,测力装置和变形测量装置 4.3.1加力系统 4.3.1.1试验机机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和试验空问,应能方便地进行各种试验并便于试样、拉杆和功能附具的装卸及标准测力仪的安装与使用。 4.3.1.2试验机在施加和卸除力的过程中应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 4.3.2拉伸装置 4.3.2.1拉伸试样的上拉杆、下拉杆在试验过程中应牢固可靠地连接试样,应能承受试验机的最大力,并在高温炉的最高温度下进行端变试验。 4.3.2.2试样拉伸装置在任意位置上和施加力的过程中,上拉杆、下拉杆的中心线应与试验机的加力轴线同轴,其同轴度最大允许值应为10%。 4.3.3测力装置 4.3.3.1试验机的相对鉴别阈α力的示值相对误差q和示值重复性b的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3.2带有测力系统试验机的相对分辨力α”和在60min内的零点漂移z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4变形测量装置 4.3.4.1使用双侧变形测量装置,引伸计系统应能分别显示试样两侧的变形值及其平均值,引伸计两侧变形读数的平均值与任一侧读数之差的绝对值不应超出平均值的10%。 4.3.4.2引伸计的结构和装夹应能真实地反映试样轴线方向的伸长,并避免变形示值受温度变化和气流的影响。
2 JB/T9373-2014
4.3.4.3引伸计系统变形测量的特性值见表2。
表2引伸计系统变形测量的特性值分辨力
变形示值相对误差的
变形示值绝对误差的
引伸计系统的级别
最大允许值
最大允许值
绝对 μm 0.5 1.0
相对 % 0.25 0.50
% ±0.5 ±1.0
μm ±1.5 ±3.0
0.5 1
注:测量螨变伸长的引伸计标距,直接与引伸计在试样上的安装方式有关,尤其是通过试样上的两个脊或者凸台安
装的引伸计,其标距是由试样的两个脊或者凸台的间距决定的。
4.4加热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及控制装置 4.4.1温度控制器通过加热装置应将试样均匀地加热至规定的试验温度,并在整个试验时间内使温度保持稳定。在加热装置均热带内任何点的温度示值误差、温度梯度和温度波动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温度示值误差的最大允许值、温度梯度和温度波动的最大允许值
单位为摄氏度
温度示值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温度度
温度波动的最大允许值
试验温度范围 300~900 >900~1100
±3 ±4
±3 ±4
-
注:试验温度包括对热电偶及温度测量仪表的修正。 4.4.2测量和控制温度的敏感元件为热电偶。在加热装置均热带长度等于或大于100mm的被测区域内用于测温的热电偶不应少于三支:均热带长度小于100mm的被测区域内用于测温的热电偶不应少于两支。 4.4.3测温用热电偶热端应与试样表面紧密接触,并应防止炽热炉壁热辐射的影响;热电偶补偿导线冷端应保持恒定的温度。 4.4.4高温炉应能保证在最高工作温度下连续工作时问不少于1500h。 4.4.5高温炉周围外表面温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高温炉外表面温升
单位为摄氏度
试验温度范围
炉外表面温升
≤600 >600~800 >800~1 000 >1000~1100
≤70 ≤80 ≤90 ≤100
4.4.6加热炉的加热元件引出处,应有防护罩壳。 4.5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应符合GB/T2611—2007中第7章的规定。 4.6耐运输颠簸性能
试验机在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运输颠簸试验而无损坏。试验后,试验机不经调修(不包括操作程序准许的正常调整),仍应满足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
3 JB/T9373—2014
4.7装配及机械安全和外观质量
试验机的装配及机械安全和外观质量等,应符合GB/T2611一2007中第4章和第10章的规定。
5检验方法
5.1检验条件
试验机应在4.1规定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下进行检验。 5.2检验用器具
检验用的测量仪器、量具和检具如下: a)分度值为0.02mm/m的水平仪; b)符合GB/T13634规定的0.5级标准测力仪(用于检测0.5级试验机)或1级标准测力仪(用于
检测1级试验机); c)绝缘电阻测试仪: d)耐压测试仪: e)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测试仪: f)0.1级(或优于0.1级)的温度测量仪(包括温度测量仪表和I级标准热电偶); g)表面温度计: h)最大允许测量误差为土2%的同轴度测试仪或准确度与其相当的其他测量装置; i)直径10mm,标距为100mm的试样及通用工具及量具: j)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可伸计系统变形示值最大允许误差的1/3的位移标定装置: k)专用磁码。
5.3加力系统测力装置和变形测量装置的检测 5.3.1一般要求的检查 5.3.1.1试验机在进行力值检测前首先应按5.3.1.2对其一般工作性能进行检测,只有当试验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进行以后的各项检测。 5.3.1.2在试验机上安装一根拉伸试样(最好在对其施加试验机的最大力后该试样不产生塑性变形),然后对试样缓慢加力直至试验机的最大力再缓慢卸除,在加力、卸力的过程中检查4.3.1.1规定的技术要求并观测4.3.1.2和4.3.2.1规定的技术要求。 5.3.2同轴度的检测 5.3.2.1试验机的同轴度使用5.2h)规定的同轴度测试仪或其他相应准确度的测量装置和5.2i)规定的同轴度检验试样进行检测。如试验机配备多套夹具:应分别对每套夹具进行检测。 5.3.2.2检测时,将同轴度检验试样安装在两拉杆之间,并将同轴度测试仪的变形测量装置安装到检验试样的标距之问,施加试验机最大力的1%的初始力,在试验机最大力的2%~4%范围内按顺序在不同力值下检测五点,测量检验试样相对两侧的弹性变形,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量两次。检测中使用的最大力不应超过检验试样的弹性极限,
同轴度e按公式(1)计算。
max - AL
?100%
(1)
AZ
4 JB/T9373—2014
式中: △Lmax一一同一测量点,同一次测量中,检验试样变形较大一侧的变形值,单位为毫米(mm);一一同一测量点,同一次测量中,检验试样两侧变形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注:如果试验机不适合用$10mm的试样检测时,则可用标距为10d(d为试样平行长度的直径)的试样进行检测每次检测的结果均应满足4.3.2.2的要求。
5.3.3测力装置的检测 5.3.3.1力的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重复性的检测 5.3.3.1.1应根据试验机的级别选用5.2b)规定的标准测力仪,对每个力范围均进行检测。 5.3.3.1.2对于不带测力系统的试验机,通常应将力传感器安装在端部带有自动调心装置的拉杆间。 5.3.3.1.2.1在加力系统夹持试样的位置上安装力传感器时,应对杠杆进行平衡,以使测力仪上力的读数为0。 5.3.3.1.2.2将力传感器连接在上拉杆、下拉杆间安装试样的位置,下拉杆不与力传感器连接。然后,移动试验机上的平衡使杠杆平衡或附加一个备用的平衡码使杠杆平衡。连接下拉杆之前,测力仪的指示装置应调零。 5.3.3.1.2.3连接下拉杆,码托盘上不放码,调整系统使杠杆处于正常工作位置,记录此时施加的力值,如果该力值大于表5规定的下限值,则应将该力值作为检验下限。 5.3.3.1.2.4对端变试验机和测力仪施加三次从零力到待测的最大力。然后,将测力仪重新调零。 5.3.3.1.2.5在最大力的20%或检验下限(取较大力值者)开始至最大力的范围内,尽量均匀地选取至少五个测量点进行力的测量。如果需要时,可在力范围20%以下直到检验下限(见表5)补充施加一组力,施加力的间隔为最大力20%以下的检测范围的5% 5.3.3.1.2.6对于每个力范围,应以递增的次序重复施加三组力。施加每组力后,应将力完全卸除。施加三组力时,均应使加力系统处在正常使用范围的中点(零位)。对于带有缓冲装置的试验机,应待系统非常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5.3.3.1.2.7施加每组力时,宜将力传感器旋转120°。每次旋转过后,需要对测力系统重新进行工作状态调整。 5.3.3.1.2.8以真实力平均值F的百分比表示的示值相对误差g按公式(2)计算。
F-F
q= F
x100%-
(2)
式中: F—被检试验机施加的力,单位为牛顿(N); F一对同一力值点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牛顿(N)。
5.3.3.1.2.9对于每个力值点,示值重复性b是所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真实力平均值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按公式(3)计算。
b = Fmx _Fmin ×100%
*(3)
F
式中: Fmax—对同一力值点力3次测量的最大值,单位为牛顿(N); Fmin一对同一力值点力3次测量的最小值,单位为牛顿(N)。
5.3.3.1.3对于带测力系统的试验机,其力的示值误差和示值重复性按GB/T16825.1一2008中6.4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按GB/T16825.1一2008中6.5的规定进行计算和评定。 5.3.3.1.4力的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重复性的检测结果应满足4.2的要求。
5
上一章:JB/T 9370-2015 扭转试验机技术规范 下一章:JB/T 9111-2014 不干胶标签印刷机

相关文章

JB/T 9375-2014 机械式拉力试验机技术条件 GB/T 16825.2-2018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2部分∶拉力蠕变试验机施加力的检验 GB/T 16825.2-2018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 第2部分:拉力蠕变试验机 施加力的检验 JB/T 12720-2016 固体材料原位拉力试验仪技术规范 JB/T 12720-2016 固体材料原位拉力试验仪 技术规范 JB/T 7797-2017 橡胶、塑料拉力试验机 JB/T 7797-2017 橡胶、塑料拉力试验机 JB/T 12276-2015 电子蠕变、松弛、持久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