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1843-2014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

JB/T 11843-2014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5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09:37:40



相关搜索: jb 磨损 球墨铸铁 11843 11843

内容简介

JB/T 11843-2014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 ICS 77.080.10 J31 备案号:45624—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843—2014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
Abrasion-resistant ductile cast iron castings
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843—2014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牌号..... 5技术要求.
II
5.1制造. 5.2 化学成分. 5.3 力学性能. 5.4 金相组织, 5.5 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5.6 尺寸、重量公差 5.7 缺陷清理 6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7
7.1 检验地点和时间, 7.2 检验权利和责任 7.3 批次的划分 7.4 化学成分 7.5 力学性能. 7.6 金相组织. 7.7 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7.8 尺寸和重量公差 7.9 检验结果的修约.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和合格证... 8.2 包装、运输和贮存表1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牌号与化学成分表2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的硬度 JB/T11843—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暨南大学、迁西奥帝爱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宁国新宁装备制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
省宁国诚信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暨南大学韶关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卫、张会友、邱世沟、周道宏、覃照成、刘英、刘金海、刘中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843—2014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的术语和定义、牌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行业的耐磨损球墨铸铁件,其他行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4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 223.11 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1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 GB/T223.23 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223.26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59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钞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6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3.6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223.7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 223.72 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230.1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GB/T5611 铸造术语 GB/T6060.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铸造表面 GB/T 641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944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 11351 铸件重量公差 GB/T15056 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 GB/T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56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磨损球墨铸铁abrasion-resistantductilecastiron 具有良好耐(抗)磨料磨损性能的球墨铸铁。
3.2
奥铁体 ausferrite
1 JB/T11843—2014
针状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组成的显微组织(原称贝氏体)。
4牌号
4.1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按热处理方式和显微组织分为五个牌号,见表1。
表1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牌号与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o/0
名称
牌号
Si
C
Mn
Cr
P ≤0.05 ≤0.03
S
奥铁体连续冷却泽火球墨铸铁件 QTML-1 3.2~3.8 2.0~3.0 2.0~3.0 马氏体连续冷却淬火球墨铸铁件 QTML-2 3.2~3.8 2.0~3.0 0.5~1.5 1 ≤0.05 ≤0.03
-
≤0.05 ≤0.03 ≤0.05 ≤0.03
奥铁体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奥铁体低温等温济火球墨铸铁件 QTMD-2 3.2~3.8 2.0~3.0 0.5~1.5 含碳化物奥铁体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 QTMCD 3.2~3.8 2.0~3.0 1.0~3.5 ≤1.5 ≤0.05 ≤0.03
QTMD-1 3.2~3.8 2.0~3.0 0.5~1.5
注:允许加入适量Mo、Cu、Ni等元素和微量V、Ti、B、RE、Mg等元素。 4.2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牌号表示方法如下:
QTMD 口
型号(1,2)热处理状态(L,D,CD)耐(抗)磨损球墨铸铁(“QT”为球铁汉语拼音的首字母)
注:1—1型:
2——2型;
连续冷却淬火热处理; D 等温淬火热处理; CD—等温火热处理(得到的是含碳化物奥铁体组织)。
L- -
5技术要求
5.1 制造
可采用任何适宜的熔炼方法熔炼耐磨损球墨铸铁,可采用任何适宜的球化和孕育工艺,可采用任何适宜的铸造方法生产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热处理可采用连续冷却淬火或等温淬火工艺。 5.2 化学成分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的主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5.3力学性能 5.3.1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的硬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如需方对硬度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5.3.2 冲击韧性不作为产品的验收标准,如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2 JB/T 118432014
7.1.2根据双方协议,供需双方商定检验日期。在供方地点检验时,如果需方代表在商定时间末到场,为避免制造周期中断,除非明文禁止,供方可以自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提交需方。 7.2检验权利和责任 7.2.1铸件和试样的检验一般由供方检查部门进行。 7.2.2供方不具备必需的检验手段,或供需双方对铸件质量发生争议时,检验可在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 7.2.3需方代表有权进入制造和存放待查铸件、试块、试样的地点,并可根据规定指定待选样品。有权参加样品的选取和铸件、试块、试样的制备以及检验,但不得干涉供方的工作程序,应遵守供方的安全规程,并尽可能由供方代表陪同,同时应尊重供方的知识产权并保守供方的技术秘密。 7.3批次的划分
批次的划分如下,具体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a)按炉次组批:同一类型,由同一炉次浇注且同炉热处理的为一批。 b)按数量或重量组批:同一牌号在熔炼工艺稳定的条件下,多个炉次浇注的并经相同工艺多炉次
热处理后,以一定数量或以一定重量的铸件为一批。 c)按件组批:某些铸件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以一件或几件为一批。
7.4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检验按批进行。用电炉熔炼时,每炉为一批。每批取1个试样进行化学成分俭验。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按GB/T20066的规定执行。采取切屑时,应取自铸造表面6mm以下。 如果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加倍取样复验,其中仍有1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铸件不合格。 7.5力学性能 7.5.1硬度检验按批进行,每批随机抽取3件(或3个试块)进行检验,若有1件不合格,可再随机抽取同样数量的铸件(试块)进行复检,两次取样不合格铸件(试块)数量不小于2时,则该批铸件不合格。若第一次取样即有2件(试块)不合格,则该批铸件不合格。按件分批时,抽样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 7.5.2表面硬度应在铸件表面下2mm3mm处测试。表面硬度测试部位在铸件的主要磨损部位选取。 当铸件本体测试有困难时,表面硬度也可在附铸试块上测试。在未完成任何要求的热处理前,附铸试块不可与铸件本体脱离。如果需方未提出特殊要求,附铸试块的位置和尺寸由供方决定。铸件断面深度 40%处测试硬度取样检验方法由供方决定。硬度测试面需机械加工、线切割或电火花技术制取,但线切割或电火花加工面还需机械加工去掉热影响区。 7.5.3热处理态铸件的硬度检验不合格时,允许对该批铸件及试块重新热处理,然后进行硬度检验。 重新热处理后硬度检验合格,则该批铸件合格。但未经需方同意,不允许对铸件及试块进行多于两次的重新热处理(去应力热处理除外)。 7.6金相组织
金相组织检验按批进行,每批随机抽取3件(或3个附铸试块)进行检验,若有1件不合格,可再随机抽取同样数量的铸件(试块)进行复检,两次取样不合格铸件(试块)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则该批铸件为不合格。若第一次取样即有2件(试块)不合格,则该批铸件为不合格。按件分批时,抽样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
4 JB/T11843—2014
7.7 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铸件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按5.5的要求逐件检验。 7.8 尺寸和重量公差
铸件的尺寸和重量公差按5.6的要求逐件检验或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抽检。 7.9 检验结果的修约
化学成分和硬度的检验结果,可按照标准规定的有效位数进行修约,尺寸测量结果不能修约。
8 标志、1 包装、运输和购存
8.1标志和合格证 8.1.1 铸件表面应做下列标志:
a)需方名称、地址和到站; b)铸件名称、牌号; c)装箱号; d)毛重与净重; e)供方名称和地址。 无法在铸件上做出标志时,可在附于铸件的标牌上标明,
8.1.2 2出厂铸件应附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其上注明:
a)供方名称和商标; b)供方地址; c)铸件名称和牌号; d)批号; e)检验报告; f)铸件图号或订货合同号; g)标准编号; h)出厂日期。
8.2 包装、运输和购存 8.2.1 铸件在检验合格后应进行防护处理和包装。 8.2.2 铸件防护、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订货合同的规定。
5 ICS 77.080.10 J31 备案号:45624—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843—2014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
Abrasion-resistant ductile cast iron castings
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843—2014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牌号..... 5技术要求.
II
5.1制造. 5.2 化学成分. 5.3 力学性能. 5.4 金相组织, 5.5 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5.6 尺寸、重量公差 5.7 缺陷清理 6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7
7.1 检验地点和时间, 7.2 检验权利和责任 7.3 批次的划分 7.4 化学成分 7.5 力学性能. 7.6 金相组织. 7.7 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7.8 尺寸和重量公差 7.9 检验结果的修约.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和合格证... 8.2 包装、运输和贮存表1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牌号与化学成分表2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的硬度 JB/T11843—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暨南大学、迁西奥帝爱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宁国新宁装备制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
省宁国诚信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暨南大学韶关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卫、张会友、邱世沟、周道宏、覃照成、刘英、刘金海、刘中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843—2014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的术语和定义、牌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行业的耐磨损球墨铸铁件,其他行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4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 223.11 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1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 GB/T223.23 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223.26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59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钞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6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3.6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223.7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 223.72 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230.1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GB/T5611 铸造术语 GB/T6060.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铸造表面 GB/T 641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944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 11351 铸件重量公差 GB/T15056 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 GB/T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56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磨损球墨铸铁abrasion-resistantductilecastiron 具有良好耐(抗)磨料磨损性能的球墨铸铁。
3.2
奥铁体 ausferrite
1 JB/T11843—2014
针状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组成的显微组织(原称贝氏体)。
4牌号
4.1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按热处理方式和显微组织分为五个牌号,见表1。
表1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牌号与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o/0
名称
牌号
Si
C
Mn
Cr
P ≤0.05 ≤0.03
S
奥铁体连续冷却泽火球墨铸铁件 QTML-1 3.2~3.8 2.0~3.0 2.0~3.0 马氏体连续冷却淬火球墨铸铁件 QTML-2 3.2~3.8 2.0~3.0 0.5~1.5 1 ≤0.05 ≤0.03
-
≤0.05 ≤0.03 ≤0.05 ≤0.03
奥铁体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奥铁体低温等温济火球墨铸铁件 QTMD-2 3.2~3.8 2.0~3.0 0.5~1.5 含碳化物奥铁体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 QTMCD 3.2~3.8 2.0~3.0 1.0~3.5 ≤1.5 ≤0.05 ≤0.03
QTMD-1 3.2~3.8 2.0~3.0 0.5~1.5
注:允许加入适量Mo、Cu、Ni等元素和微量V、Ti、B、RE、Mg等元素。 4.2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牌号表示方法如下:
QTMD 口
型号(1,2)热处理状态(L,D,CD)耐(抗)磨损球墨铸铁(“QT”为球铁汉语拼音的首字母)
注:1—1型:
2——2型;
连续冷却淬火热处理; D 等温淬火热处理; CD—等温火热处理(得到的是含碳化物奥铁体组织)。
L- -
5技术要求
5.1 制造
可采用任何适宜的熔炼方法熔炼耐磨损球墨铸铁,可采用任何适宜的球化和孕育工艺,可采用任何适宜的铸造方法生产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热处理可采用连续冷却淬火或等温淬火工艺。 5.2 化学成分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的主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5.3力学性能 5.3.1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的硬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如需方对硬度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5.3.2 冲击韧性不作为产品的验收标准,如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2 JB/T 118432014
7.1.2根据双方协议,供需双方商定检验日期。在供方地点检验时,如果需方代表在商定时间末到场,为避免制造周期中断,除非明文禁止,供方可以自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提交需方。 7.2检验权利和责任 7.2.1铸件和试样的检验一般由供方检查部门进行。 7.2.2供方不具备必需的检验手段,或供需双方对铸件质量发生争议时,检验可在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 7.2.3需方代表有权进入制造和存放待查铸件、试块、试样的地点,并可根据规定指定待选样品。有权参加样品的选取和铸件、试块、试样的制备以及检验,但不得干涉供方的工作程序,应遵守供方的安全规程,并尽可能由供方代表陪同,同时应尊重供方的知识产权并保守供方的技术秘密。 7.3批次的划分
批次的划分如下,具体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a)按炉次组批:同一类型,由同一炉次浇注且同炉热处理的为一批。 b)按数量或重量组批:同一牌号在熔炼工艺稳定的条件下,多个炉次浇注的并经相同工艺多炉次
热处理后,以一定数量或以一定重量的铸件为一批。 c)按件组批:某些铸件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以一件或几件为一批。
7.4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检验按批进行。用电炉熔炼时,每炉为一批。每批取1个试样进行化学成分俭验。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按GB/T20066的规定执行。采取切屑时,应取自铸造表面6mm以下。 如果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加倍取样复验,其中仍有1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铸件不合格。 7.5力学性能 7.5.1硬度检验按批进行,每批随机抽取3件(或3个试块)进行检验,若有1件不合格,可再随机抽取同样数量的铸件(试块)进行复检,两次取样不合格铸件(试块)数量不小于2时,则该批铸件不合格。若第一次取样即有2件(试块)不合格,则该批铸件不合格。按件分批时,抽样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 7.5.2表面硬度应在铸件表面下2mm3mm处测试。表面硬度测试部位在铸件的主要磨损部位选取。 当铸件本体测试有困难时,表面硬度也可在附铸试块上测试。在未完成任何要求的热处理前,附铸试块不可与铸件本体脱离。如果需方未提出特殊要求,附铸试块的位置和尺寸由供方决定。铸件断面深度 40%处测试硬度取样检验方法由供方决定。硬度测试面需机械加工、线切割或电火花技术制取,但线切割或电火花加工面还需机械加工去掉热影响区。 7.5.3热处理态铸件的硬度检验不合格时,允许对该批铸件及试块重新热处理,然后进行硬度检验。 重新热处理后硬度检验合格,则该批铸件合格。但未经需方同意,不允许对铸件及试块进行多于两次的重新热处理(去应力热处理除外)。 7.6金相组织
金相组织检验按批进行,每批随机抽取3件(或3个附铸试块)进行检验,若有1件不合格,可再随机抽取同样数量的铸件(试块)进行复检,两次取样不合格铸件(试块)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则该批铸件为不合格。若第一次取样即有2件(试块)不合格,则该批铸件为不合格。按件分批时,抽样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
4 JB/T11843—2014
7.7 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铸件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按5.5的要求逐件检验。 7.8 尺寸和重量公差
铸件的尺寸和重量公差按5.6的要求逐件检验或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抽检。 7.9 检验结果的修约
化学成分和硬度的检验结果,可按照标准规定的有效位数进行修约,尺寸测量结果不能修约。
8 标志、1 包装、运输和购存
8.1标志和合格证 8.1.1 铸件表面应做下列标志:
a)需方名称、地址和到站; b)铸件名称、牌号; c)装箱号; d)毛重与净重; e)供方名称和地址。 无法在铸件上做出标志时,可在附于铸件的标牌上标明,
8.1.2 2出厂铸件应附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其上注明:
a)供方名称和商标; b)供方地址; c)铸件名称和牌号; d)批号; e)检验报告; f)铸件图号或订货合同号; g)标准编号; h)出厂日期。
8.2 包装、运输和购存 8.2.1 铸件在检验合格后应进行防护处理和包装。 8.2.2 铸件防护、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订货合同的规定。
5
上一章:GB/T 32467-2015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 术语及定义 下一章:JB/T 6402-2018 大型低合金钢铸件 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JB/T 5938-2018 工程机械球墨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11031-2010 燃气轮机大型球墨铸铁件 技术条件 JB/T 5938-2018 工程机械 球墨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11838-2014 超超临界汽轮机缸体用大型球墨铸铁件 技术条件 JB/T 6880.1-2013 泵用灰铸铁件 JB/T 3997-2011 金属切削机床灰铸铁件 技术条件 JB/T 5775-2010 锻压机械灰铸铁件 技术条件 JB/T 5937-2018 工程机械灰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