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7.180 N 3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332.1—2018/ISO 9211-1:2010
代替GB/T26332.1—2010
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
第1部分:定义 Optics and photonics-Optical coatings-
Part 1:Definitions
(ISO 9211-1:2010,IDT)
2018-10-01实施
2018-03-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332.1—2018/ISO 9211-1:2010
目 次
前言范围 2 基本定义 3按功能定义薄膜 4常见的薄膜缺陷定义 5其他术语和定义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见的薄膜缺陷的显微照片参考文献…
m
...
16
GB/T26332.1—2018/ISO9211-1:2010
前言
GB/T26332《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定义;第2部分:光学特性; -第3部分:环境适应性;第4部分:规定的试验方法,
一
本部分为GB/T26332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26332.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 光学薄膜 第1部分:定义》。 本部分与GB/T26332.1一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的名称;删除了“微划痕”“大溅点”“大微粒”和“孔径锥角”4个术语;删除了术语“通光孔径”的别名“有用区域”;附录A中的手绘图片均改为显微照片;对部分文字表述进行了调整;将术语“细划痕”改为“发状划痕”;将术语“薄膜空隙”改为“薄膜空缺”;将术语“相变”改为“相移”;将术语“溅点”改为“喷溅点”;将术语“裂纹”改为“断裂”;将术语“龟裂”改为“裂纹”;将术语“污点”改为“色斑”;将术语“剥离”改为“剥落”。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9211-1:2010《光学和光子学光学薄膜第1部分:定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沈阳
汇博光学公司、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鹏、阴晓俊、费书国、孙龙、章岳光、王占山、顾培夫、程鑫彬、邓淞文、王峰、
赵帅锋、王瑞生、王银河、徐秋玲、殷波,
本部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6332.1—2010。
II
GB/T26332.1—2018/ISO9211-1:2010
光学和光子学光学薄膜
第1部分:定义
1范围
GB/T26332规定了在光学元器件及基片表面镀制的光学薄膜的应用功能分类、技术指标的标准表述形式、常规特性及试验测量方法,但不拟用于规定镀制方法。
GB/T26332不适用于眼科光学(眼镜)的光学薄膜 GB/T26332的本部分界定了光学薄膜的相关术语,包括基本定义、按功能定义薄膜、常见的薄膜
缺陷定义、其他术语和定义。
2 基本定义
2.1 镀膜表面 2.1.1
元件和基片的表面镀膜 surfacetreatmentofcomponentsandsubstrates 使用一种或多种材料,在元件表面镀膜,用以改变元件原表面的光学、物理或化学性质注:基片被视为是几何完美和光学均质的。在实际操作中,将基片及其表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检验测量。
2.1.2
入射介质 incidentmedium 光射入薄膜前经过的介质。
2.1.3
出射介质 emergent medium 光射出薄膜后进人的介质。 注:基片除了作为薄膜的机械支撑基底,也是薄膜的人射和(或)出射介质
2.2镀膜表面的光学特性 2.2.1概述
镀膜表面的光学特性可以用分光光度值来描述,这些特性与电磁波传播的能量(辐射或发光)相关,并为波长、人射角、偏振态的函数。另外,散射也是影响镀膜表面光学特性的因素。
注1:在表述与光谱相关的函数时,通常将波长入写人圆括号内作为符号的一部分来表示。 注2:波长(a)可用波数(c)或光子能量(hv)来代替。h=普朗克常数;v=频率。建议波长的单位为纳米(nm)或微
米(μm),波数的单位为厘米的倒数(cm-1),光子能量的单位为电子伏特(eV)。
2.2.2
光谱透射比 spectral transmittance T(α) 透过的与入射的辐射能通量或光通量的光谱密集度之比。 [ISO80000-72008,定义7-22.3] 注1:光谱透射比与光谱光密度D(>)相关:(>)=10-D(》 注2:光谱透射比的百分比表示形式称为光谱透射率,用符号T(入)表示
1
GB/T 26332.1—2018/ISO 9211-1:2010
2.2.3
光谱反射比 spectral reflectance p() 反射的与入射的辐射能通量或光通量的光谱密集度之比。 [ISO80000-7:2008,定义7-22.2] 注:光谱反射比的百分比表示形式称为光谱反射率,用符号R(入)表示。
2.2.4
光谱吸收比 spectral absorptance α(α) 吸收的与入射的辐射能通量或光通量的光谱密集度之比。 [ISO80000-7:2008定义7-22.1]
2.2.5
光谱散射 fspectral scatter 在某一表面或某一介质的作用下,一束光的传播由一个方向改变到多个方向,光的空间分布发生了
变化,而组成这束光的任一单色成分的频率均未发生任何变化。
注1:2.2.2~2.2.5中定义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见式(1)~式(3):
1 = () +() ()
(1)
其中:
() = , () +() p(α) = p, (α) +pa (A)
...(2) ...(3)
式中: t, (α) 常规的光谱透射比(镜面); p, (α) 常规的光谱反射比(镜面); ra (α) 漫射光谱透射比(散射); Pd (α) 漫射光谱反射比(散射)。 注2:上述值也可表示为在波长范围入,~入:内的平均值,式(4)以光谱透射比的平均值a为例进行说明:
Zr(a.) 2rα.)
32
(α)da 入2 — ^
2
.( 4 )
.
aw(~):
入2 入1
m
式中,△见式(5):
=(2) /m
(5)
2.2.6
折射率 refractive index n(入)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与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之比。
2.2.7
入射角 angle of incidence 入射光线与人射表面法线的夹角。
2.2.8
入射面planeof incidence 入射光线与人射表面法线所构成的平面。
2.31 色度参数
若某一表面应用于视觉方面,可用色度参数来对其描述。这些参数取决于所应用的参考光源、观测
者以及表面的光学特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