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0913-2014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GB/T 30913-2014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49.4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09:56:59



推荐标签: 系统 标准 方法 分类 系统 射线 工业 试验 胶片 胶片 30913

内容简介

GB/T 30913-2014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ICS 37.040.20 G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9132014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assification of film systems for industrial radiography
2014-12-01实施
2014-07-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GB/T30913—2014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01/16 印张0.75 字数15千字 2014年12月第一版 2014年12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50427 定价 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3091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ASTME1815一2006《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本标准还进行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原文资料性附录编号,改为附录A,附录中的章条编号随之而变; -将原文资料性附录1.1.1.1~1.1.1.3修改为列项;
将原文资料性附录2.6.1~2.6.2修改为列项。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感光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丽丽、张俊、陈月霞、孙朝霞。
I GB/T30913—2014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性能的测试方法,给出了与系统分类对应的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铅增感屏直接曝光类型的胶片测试,不适用于精确测定荧光增感屏曝光胶片的
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82一2008摄影工业射线胶片ISO感光度,ISO平均斜率和ISO斜率G2和G:的测
定(用X和射线曝光)(ISO7004:2002,IDT)
GB/T105581989 感光材料均方根颗粒度测定方法 GB/T11500—2008 3摄影密度测量第2部分:透视密度的几何条件(ISO5-2:2001,IDT) GB/T11501-2008摄影密度测量第3部分:光谱条件(ISO5-3:1995,IDT) EN584-1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胶片胶片系统分类(Non-destructivetesting一Industrialradio-
graphicfilm-Classificationoffilm systems)
ANSIPH2.40感光材料均方根颗粒度测定方法(Rootmeansquare(rms)granularityoffilm (Images on one side only)method of measuring)
ASTME94-1983射线照相检查指南(Guideforradiographicexamination) ASTME999 工业射线胶片加工质量控制指南(Guideforcontrollingthequalityofindustrialra
diographic filmprocessing)
ASTME1o79透射密度计校准惯例(Practiceforcalibrationoftransmissiondensitometers) ASTME1316无损检测术语(Terminologyfornondestructiveexaminations)
3术语和定义
ASTME13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胶片系统filmsystem 胶片及胶片加工处理的要求与胶片和加工套药制造商所建立的标准一致。
3.2
梯度gradient;G 特性曲线上某一密度D的斜率,用于测量胶片系统的反差。
3.3
颗粒度granularity;p 已加工射线胶片上的银颗粒随机聚集引起的影像密度的不均匀性。
3.4
ISO感光度 ISOspeed;S 取决于射线胶片中某一指定光学密度的测得射线剂量K,(单位Gy)。
1 GB/T30913—2014
4必要性和用途
4.1本标准提供了用于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的相对方法。胶片系统包括胶片及其处理系统(冲片设备和加工药液的型号)。第6章规定了测试方法的参数。一般而言,第6章所描述的高对比度的X射线分类方法,能用于其他射线和金属屏类型,也适用于无胶片的屏。超出规定的能量范围之外使用胶片系统参数,可导致胶片/系统性能分类的变化。分类原则参见附录A。
本标准并非旨在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只与其使用方面有关。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制定合适的安全与健康规范,并在使用前确定限制规定的适用性
胶片性能用信号参数和噪声参数描述,信号由梯度表示,噪声由颗粒度表示。 如果胶片满足D=2.0时的梯度G、颗粒度cp、梯噪比以及D=4.0时的梯度G所有四个最小性能
参数,可归为特殊级。 4.2本标准描述了参数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分类表的示例。 4.3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制造厂家是本标准的使用者,按照本标准所建立的胶片系统分类表的示例如表1所示,该表中的信息包括提供给用户的感光度数据。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用户也可实施本标准中的试验和测试方法,前提是使用的测试设备符合要求,并严格执行测试方法。
表1县 典型胶片系统分类
最小梯度G
最小梯度/颗粒度 最大颗粒度のp ISO感光度 射线剂量Ks
胶片 ASTM
G/ap
D=2.0
型号: 系统分类 D =2.0 D=4.0
mGy D=2.0 29.0 14.0 8.7 4.6 3.2 2.5 8.6 5.0
S
(D。以上) (D。以:) D=2.0(D。以上) (D。以上) 5.4
特级 I 1 I I II W-A W-B
9.1 8.4 7.6 7.6 7.6 5.2 6.5 5.3
360 281 232 169 142 114 225 170
32 64 100 200 320 400 100 300
A B
0.015 0.016 0.019 0.026 0.031 0.035 0.019 0.025
4.5 4.4 4.4 4.4 4.0 4.2 4.1
D E F G H :按照感光度和图像质量进行的胶片分类。 4.4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的公布,使指定机构组织和合同缔约方认可了能够提供公认影像质量的特定系统分类,见7.2。 4.5EN584-1描述了用于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的一种相似方法,但是其分类定义及所分级别的数量和本标准方法不同。这些标准的使用者应意识到特殊应用时的差异。
5抽样和存
对于胶片系统的梯度和颗粒度测试而言,进行测试评价的样片能够达到用户使用的平均效果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条件,周期性地评价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测试评价前,应按照胶片制造商规定的条件,将胶片样品存放一定时间,以达到相当于胶片产品正常使用时的平均老化时间。并
2 GB/T 30913-2014
应做几组独立的测试评价,对设备和加工条件进行适宜调校。以上对抽样和储存样品的要求是为了保证胶片性能可以代表用户正常使用胶片时可以获得的性能。
6程序
6.1总则 6.1.1应使用钨靶管发射的X射线进行曝光。钨靶管的固有过滤,加上一个紧贴钨靶的铜滤板,应提供相当于(8.00士0.2)mm厚的铜的过滤当量。 6.1.2胶片系统包括前、后各一张0.02mm0.25mm厚的铅屏。如果使用单面乳剂涂层胶片,乳剂面必须朝向X射线管。可使用真空或压力暗盒以确保胶片和铅屏充分接触。 6.2X射线光谱质量 6.2.1使用具有相同光谱质量的X射线测定胶片的梯度和均方根颗粒度,用于胶片曝光的X射线管上有一个8mm铜滤板,将管电压设置到铜的半值层达到3.5mm。管电压设置大约220kV。 6.2.2管电压设置的确定可通过使用距离靶管至少750mm的探测器进行曝光测试,靶管上加有一个 8mm厚铜滤板。然后使用总厚11.5mm铜滤板进行第二次测试。所有铜滤板应由99.9%的纯铜制成。 6.2.3计算第一次和第二次读数之比。如果比率不是2,调节管电压,重复测试,直到获得比率2士0.1。 记录胶片试验所需管电压。 6.3胶片暗盒和屏 6.3.1胶片暗盒应保证屏片接触良好,可使用真空暗盒。 6.3.2应使用铅箔屏,前屏厚度为(0.130士0.013)mm,背屏厚度为(0.250士0.025)mm。
注:这些厚度反映了市售的用于射线屏的铅箔的偏差。 6.3.3对于颗粒度测试尤为重要的是胶片曦光均一,暗盒前部的传输X射线的任何不均性、铅屏的不均性或缺陷都能影响颗粒度测试。因此,需精心挑选、维护暗盒和铅屏以减小这些影响。 6.3.4单面涂层胶片的乳剂面应与前屏接触进行曝光。 6.4胶片加工处理
胶片影像质量会随加工可变因素而变化,例如加工药液、温度和加工方式(手动和自动加工)。胶片加工处理和记录的要求应符合ASTME999指南。 6.5曝光条件 6.5.1通常胶片平面应对着X射线束的中心线,射线范围应限定到胶片范围内。X射线靶管与胶片间应有足够的距离,确保每次曝光覆盖有效范围的误差在3%之内。 6.5.2为了减少反向散射的影响,在暗盒后面使用一个(6.3士0.8)mm厚的铅防护屏,向暗盒的四周分别延伸至少25mm。或者不用铅防护屏,前提是暗盒能够承受X射线的穿透而不产生散射性物质,除了在暗盒后至少2m处的空气。 6.5.3通过改变曝光时间或靶管与胶片的距离进行X射线曝光调节。如果已通过测试(见6.2)证实 X射线光谱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可以采用改变电流的方法,但是不建议采用此方法。 6.5.4使用一个空气电离室或者在X射线强度与胶片曝光时间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的其他型号的 X射线探测器,进行曝光测试 6.5.5曝光时、曝光后和冲洗加工前,环境温度为(23士5)℃,相对湿度为(50士20)%。应在曝光后
3 GB/T309132014
0.5h~8h之间进行胶片加工处理。将未曝光的胶片样品和已进行X射线曝光的样品一同加工,以确定片基密度加灰雾度。 6.5.6用于测量已加工胶片的视觉漫透射密度的密度计,应符合GB/T11500一2008的要求,并按照 ASTME1079的方法校准,最小孔径为7mm。 6.6梯度G的测试 6.6.1梯度G与密度D-lgK曲线有关。在本标准适用范围内,G可通过D-K曲线上密度(D一D。)的斜率算出,计算公式见式(1):
dD=K×dD
G≤
...(1)
dlgK=Ige×dK
式中: K密度D-D。所需射线剂量; D。—灰雾度加片基密度。
6.6.2D-K曲线近似一个三次方多项式。为了得到一个规律的、可靠的曲线,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曝光,以确保在D。以上的密度1.0~5.0之间获得至少12个均匀分布的测量点。 6.6.3平均梯度G测量的最大误差为土5%。 6.7均方根(RMS)颗粒度,0p 6.7.1按照GB/T10558一1989测试胶片均方根颗粒度。 6.7.2本测试程序限于使用透射光观察、具有连续色调的黑白工业X射线胶片测试。胶片可是单面或双面乳剂涂层。 6.7.3胶片样品进行X射线曝光的光谱质量要求见6.2,暗盒与铅箔屏的规定见6.3。胶片样品按照 6.5的曝光条件进行曝光。操作要精心,以保证胶片样品不会因曝光设备而出现密度变化(例如不均匀的滤色镜光束或铅屏的损坏和缺陷)。胶片在曝光时、曝光后和冲洗加工前,其所处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应符合6.5.5规定。胶片加工药液和程序应与测定梯度的条件一致,应完全符合6.4的规定。 6.7.4颗粒度测试的胶片样品的漫射光密度应为2.00士0.05(不含片基密度和灰雾度)。可在密度 1.80~2.20之间,选择三个或更多不同密度水平胶片样品进行颗粒度测试,通过一系列数据点绘制一条平滑曲线,可以从中求得漫射光密度为2.00(不含片基密度和灰雾度)的颗粒度数值。
使用显微光密度计扫描输出测试透射密度。为了获得期望的漫射密度,对于颗粒度胶片样品的平
均密度值数据,利用漫射密度对应透射密度的曲线斜率进行转化。通过有一系列级差密度的胶片,绘制曲线,该胶片的制备与颗粒度测试相同,使用同一类型胶片及相同的曝光、加工方式。使用显微光密度计测量每一级的漫射密度,胶片样片也应使用同一显微光密度计扫描。对于给定增益调整的显微光密度计能够测量一定范围的密度,测试的系列级差密度应在其测量范围内。选择一定的密度级数,使得测试胶片平均密度的曲线斜率达到土5%准确度。 6.7.5测定颗粒度需评价三张以上胶片样片,测定其平均值,其不确定度最大为10%。 6.7.6调节显微光密度计的光学系统,对双乳剂层胶片或单乳剂层胶片所扫描的所有点都清晰可见。 6.7.7沿测试区域内三种不同路径扫描胶片样品,取三个颗粒度读数的中间值作为胶片样品平均密度的颗粒度。 6.7.8显微光密度计的入射孔径应最大程度近似于圆形,投影到胶片平面上的直径为输出孔直径的 1.1~2倍。 6.7.9显微光密度计人射物镜和射出物镜应为高品质显微物镜,孔径数值不大于0.10。 6.7.10显微光密度计通过人射光使人射孔径减小和通过输出光使输出孔径上的样片放大的范围20~ 100倍。这两种放大倍率不需相等。
4 GB/T 30913—2014
6.7.11 显微光密度计人射孔(或测量孔)应为圆形。投影到胶片平面的有效直径应为(100士2)μm。 6.7.12 2显微光密度计的扫描路径可是直线或圆,如果是圆,其路径半径不应小于16mm。不论哪种情况,总扫描长度不应小于100mm。 6.7.13显微光密度计系统的光谱条件应符合GB/T11501一2008规定。 6.7.14 显微光密度计电子带通滤波器用于减少系统人为引起的干扰信号,应设置其低频界限,当时间频率和空间频率0.1周/mm一致时,系统响应低于3dB。应设置高频界限,当时间频率和圆孔的空间频率响应首次为零一致时,系统响应低于3dB。数学程序能够显示系统影响呈等量降低,因此使用这种滤波器是可接受的选择。 6.8 ISO感光度S的测量
测试光学密度D=2.0的感光度,光学密度D不含片基密度和灰雾度。ISO感光度S测定见表2。 6.9胶片系统分类
将一胶片系统归为某一系统分类,应满足该系统分类4个参数的全部限值,即梯度(D=2.0和D 4.0)、颗粒度(D=2.0)和系统分类的梯度/颗粒度。这种分类仅对纯胶片系统有效。
胶片系统制造商会根据要求提供分类表,分类表包括表3中四个参数的全部数据,此外还包括另两个参数数据:ISO感光度S和剂量Ks(见表2)。
表2 密度D=2.0(片基密度和灰雾度以上)所需射线剂量Ks与ISO感光度S确定
IgKs
ISO感光度S
从 3.05 2.95 2.85 2.75 2.65 2.55 2.45 2.35 2.25 2.15 2.05 1.95 1.85 1.75 1.65 1.55 1.45 1.35
至 2.96 2.86 2.76 2.66 2.56 2.46 2.36 2.26 2.16 2.06 1.96 1.86 1.76 1.66 1.56 1.46 1.36 1.26
1 000 800 640 500 400 320 250 200 160 125 100 80 64 50 40 32 25 20
5
上一章:GB/T 36700.5-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5部分:生物富集 下一章:HG/T 20637.3-2017 化工装置自控专业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规范 仪表设计规定的编制

相关文章

GB/T 19348.1-2014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 28266-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射线胶片数字化系统的鉴定方法 GB/T 21355-2022 无损检测 基于存储磷光成像板的工业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 系统分类 HG/T 4289-2018 工业射线胶片 HG/T 4289-2012 T3型工业X射线胶片 GB/T 25758.2-2010 无损检测 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 第2部分:针孔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 GB/T 25758.3-2010 无损检测 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 第3部分:狭缝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 GB/T 25758.1-2010 无损检测 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 第1部分:扫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