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6700.5-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5部分:生物富集

GB/T 36700.5-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5部分:生物富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09:55:37



推荐标签: 环境 生物 指导 分类 化学品 部分 水生 富集 36700

内容简介

GB/T 36700.5-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5部分:生物富集 ICS 13.300 A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700.5—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5部分:生物富集
ChemicalsGuidance on hazard classification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Part 5:Bioconcentration
2019-04-01实施
2018-09-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6700.5—2018
前言
GB/T36700《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分为以下8个部分:
第1部分:导言;第2部分:统一分类方法;
-
-
—第3部分:水生毒性;一第4部分:降解;
第5部分:生物富集;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一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
第8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在水介质中的转化/溶解指导,本部分为GB/T36700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峰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国石安康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玲、温劲松、张梦莎、马嘉乐、刘洪英、田宇、张蕾、聂晶磊、周红、王馨晨、 曹梦然、严虎、王斌、黄俊
I GB/T36700.5—2018
化学品 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5部分:生物富集
1范围
GB/T36700的本部分规定了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涉及生物富集的概述、数据解释、需特别注意BCF和Kw值的化学品类别和矛盾数据与数据缺乏的指导
本部分适用于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涉及生物富集的指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800 化学品生物富集流水式鱼类试验 GB/T21815.1 化学品海水中的生物降解性摇瓶法试验 GB/T 21852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 GB/T 21853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试验 GB/T 21858 化学品 生物富集半静态式鱼类试验 GB30000.28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 GB/T36700.6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GB/T 36700.7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 ASTME1022-94 鱼类和海水双壳贝类软体动物生物富集试验标准指南(StandardGuidefor
Conducting Bioconcentration Tests with Fishes and Saltwater Bivalve Mollusks)
OECDNO.23困难物质和混合物的水生毒性测试指南(Guidancedocumentonaquatictoxicity testing of difficult substances and mixtures)
OECD123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慢速搅拌法[PartitionCoefficient(1-Octanol/Water).Slow stirring methodj
USEPAOCSPP830.7560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器柱发生法[PartitionCoefficient(n-octanol/ water),Generator Column Method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30000.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生物富集系数 bioconcentrationfactor;BCF 化学品在受试生物(或特定组织)中受试物浓度与试验介质中该受试物浓度之比。
1 GB/T36700.5—2018
3.1.2
吸收速率常数 uptake rate constant k1 受试生物暴露于受试物期间,生物体(或特定组织)中受试物浓度增加速率。
3.1.3
清除速率常数 eliminationrateconstant k2 清除阶段受试生物体(或特定组织)内受试物浓度减少的速率。
3.1.4
证据权重法 weight of evidenceapproach 综合考虑影响分类的所有可用信息,评估其质量和可靠性,并依据证据的总权重进行判定。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CF: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factor) GLP:良好实验室规范(Goodlaboratorypractices) K。w:正辛醇-水分配系数(n-octanol-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 QSAR: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
4概述
4.1生物蓄积是判定化学品环境潜在危害性的重要固有特性。分类时应注意区分生物富集和生物蓄积之间的差别。生物富集即物质经由水环境暴露,被生物吸收、转化和排出的净结果。生物蓄积则指物质经由所有暴露途径(即空气、水、沉积物/土壤和食物)被生物吸收、转化和排出的净结果。此外,生物放大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积累和转化,导致在营养链高端的生物体内浓度的增加(欧盟委员会,1996)。 对多数有机化合物而言,最主要暴露途径在于经水体吸收(生物富集)。只有那些具有较强疏水性的物质,从食物中吸收才会成为主要途径。GB30000.28分类标准使用BCF(或K。)衡量物质的生物蓄积潜力。因此,本部分只针对生物富集相关数据提供指导,不涉及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的蓄积数据。 4.2物质的分类主要基于化学品的固有特性。然而,生物富集程度受较多因素影响,例如生物可利用性、试验生物的生理特性、暴露浓度的稳定性、暴露时间、目标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排泄作用等。因此,化学品分类时,对生物富集潜力进行解释,要求对物质的固有特性以及确定BCF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并按照相应判定方法将生物富集和IgK。数据用于分类。本部分仅涉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类化合物,无机金属化合物的数据解释见GB/T36700.7。 4.3物质的生物富集性数据,可通过标准化试验获得,也可根据其分子结构进行估算。解释用于分类的生物富集数据时,通常要求对测试数据进行详细评价,具体要求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4.4物质的水生环境危害分类通常依据其现有环境特性数据进行,但为分类目的而产生测试数据的情况较少。通常可获得各种各样的测试数据,但大部分数据不可直接适用分类标准,应从水生环境危害分类角度对现有生物富集数据进行解释。
5生物富集数据解释
5.1生物富集数据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性可通过生物富集试验确定。试验期间,BCF由稳定状态时物质在生物体
2 GB/T36700.5—2018
内浓度与水中浓度计算得出,或者是利用吸收速率常数(,)和清除速率常数(k。)进行估算。一般而言,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潜力主要与物质的亲脂性相关。亲脂性的衡量标准为K。w,亲脂性非离子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最低新陈代谢或生物转化与BCF相关。因此,Kw通常用于根据lgKw和log BCF之间的经验关系估算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性。对于多数有机化合物而言,可用估算方法计算 K。。因此,物质的生物富集性数据可通过试验确定、或根据试验确定的K。w进行估算,或者利用 QSAR得出的K。w值进行估算。 5.2生物富集系数(BCF) 5.2.1BCF数据要求 5.2.1.1BCF可通过稳定态条件下的试验测定浓度获得,也可通过计算吸收速率常数和清除速率常数比值获得,此方法不需要达到稳定状态, 5.2.1.2通常应用的鱼类BCF试验方法包括GB/T21800和GB/T21858以及其他等效试验准则。分类最好使用试验得到的高质量BCF值,该类数据应优于替代数据,如Kw。 5.2.1.3高质量数据应符合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标准并有相应说明,如保持恒定暴露浓度、氧和温度波动情况,以及达到稳定状态条件的记录等相关数据。如果提供了适当的描述,如GLP试验,确认符合有效性标准,可将结果视为高质量数据。此外,还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水中和鱼类组织中的化学品及其毒性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详见附录C)。 5.2.1.4数据质量低或不可靠的测试结果会导致错误和过低的BCF值,例如应用受试物在鱼体和水中的测定浓度,但该浓度测定在尚未达到稳定状态条件的很短暴露时间后进行(见GB/T21815.1)。因此,在使用此类数据前,应对其进行谨慎评价,并应考虑使用Kw值 5.2.1.5如果没有有效的基于鱼类物种的BCF值,可使用其他物种的高质量BCF数据,如采用兰贻贝、牡蛎、扇贝测定的BCF值(ASTME1022-94)。应谨慎使用微藻类BCF数据。 5.2.1.6对于高亲脂性物质,例如lgK。w值大于6的物质,BCF测定值随1gK。w值的增大而减小,原因主要在于大分子的膜渗透动力降低或者油脂溶解度减小,从而出现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较低。其他因素包括试验中的人为因素,例如未达到平衡、水相中的有机化合物吸收导致生物利用率降低和分析误差等。因此,在评价高亲脂性物质的BCF测试数据时,应特别谨慎,与低亲脂性物质的 BCF值相比,数据不确定性较高。 5.2.2不同试验物种的BCF 5.2.2.1用于分类的BCF值应以整个生物体的测定结果为基础。如前所述,最佳分类数据应为采用 GB/T21800、GB/T21858或国际通用等效方法得到的BCF值。该类方法以小鱼为试验生物。与较大的生物体相比,较小的生物体有较高的鳃表面与质量之比,故较小生物体可比较大生物体更快达到稳定状态条件。因此,如果BCF值仅建立在达到平衡状态的鱼体内和水中测定浓度的基础上,生物富集试验所用生物体(鱼)的大小,是吸收阶段所用时间的决定因素。如果生物富集试验的试验生物为大鱼,例如成年鲑鱼,则应评价吸收周期是否足以确保达到稳定状态,或足以准确确定动态吸收速率常数。 5.2.2.2此外,将现有数据用于分类时,BCF值有可能从几种不同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如蛤类),或从鱼类的不同器官中得到的。因此,应按照共同基础或标准对数据进行相互比较并与标准进行比较。 鱼类或水生生物的脂类含量与BCF测定值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对各种不同鱼类物种的BCF 值进行比较,或者将基于特定器官的BCF值转化为整个生物体的BCF值时,通常采用特定脂类含量校正BCF值。例如,如在文献中检索到整个生物体的BCF值或特定器官的BCF值,首先利用鱼类或器官内的相对脂肪含量,按脂类百分比计算BCF值(参见有关试验生物典型脂肪含量的文献/试验准则)。 其次,根据假定的常用缺省脂类含量,计算典型水生生物体(小鱼)整个机体的BCF值。最常使用的缺 GB/T36700.5—2018
省值为5%(Pedersen等,1995),即小鱼平均脂类含量。 5.2.2.3通常采用经脂肪量值校正的BCF有效值确定基于湿重BCF值,该值与GB30000.28分类标准的BCF临界值500相关。 5.2.3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受试物 5.2.3.1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受试物,可助于对水和鱼类样本进行分析。然而,除非与特定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总放射性测定值可反映母体物质以及可能的代谢物和代谢产生的碳,这些物质已经以有机分子的形式与鱼类组织结合。因此,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受试物确定的BCF值通常偏高。 5.2.3.2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受试物时,通常在分子的稳定部分进行标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测定的BCF值包含代谢物的BCF值。对某些物质而言,代谢物最具毒性且具高生物富集潜力。因此,母体物质以及代谢物的测定,对于物质的水生危害(包括生物富集潜力)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5.2.3.3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受试物进行的试验中,通常在鱼类胆囊中发现较高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浓度,主要为肝脏内的生物转化和随后在胆囊内产生的代谢排泄物造成的(Comotto等,1979; Wakabayashi等,1987;Goodrich等,1991;Toshima等,1992)。鱼类不喂食时,胆囊内的物质未被清空至肠道内,高浓度代谢物可在胆囊内积累。因此,喂养方式可对BCF测定值有显著影响。较多研究文献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受试物且未给鱼喂食,结果显示在胆囊内发现高浓度放射性物质。此类研究中,生物富集性在多数情况下可能被高估。因此,在评价使用放射性同位索标记受试物的试验时,应对喂养方式进行评估。 5.2.3.4GB/T21800、GB/T21858建议,对杀虫剂类物质,如果以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残留物表示的 BCF值不小于1000,应对稳定状态下在鱼类组织中的总残留量不小于10%的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如果没有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数据可供使用,则应根据测定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BCF值评估生物富集性。对于高生物富集性物质(BCF不小于5OO),根据母体化合物的BCF值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测定的BCF值相比,应将后者用于分类。 5.3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w) 5.3.1K数据要求
对有机化合物而言,试验获得的高质量K。w值,或经评估并被推荐的数值,应优先于其他K。值,当没有高质量测试数据可供使用时,分类可使用1gK。的QSAR预测数据:但仅限于那些对其适用性有充分描述的化学品。对于强酸和强碱类化学品,与洗脱液起反应的物质或表面活性物质,应提供 QSAR估计的Kw值或基于单个正辛醇和水溶解性基础上的估测值,而不是分析确定的Kw值。对非离子状态的可电离物质(自由酸或自由碱)进行测定时,只能使用一种合适的缓冲剂,其pH值应低于自由酸的解离常数,或者高于自由碱的解离常数。 5.3.2试验测定K 5.3.2.1试验测定Kw值可采用GB/T21852、GB/T21853、OECD123等标准的准则(参见附录C)。 当1gKw值在一2至4范围内时,应采用摇瓶法。摇瓶法仅适用于可溶于水和正辛醇的纯物质。对于可缓慢溶于水的高亲脂性物质,利用慢速搅拌法得到的数据通常更为可靠。在摇瓶法试验过程中形成微乳而造成的试验困难,通过慢速搅拌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克服,水、正辛醇和受试物可在慢速搅拌反应器内达到平衡。采用慢速搅拌法可准确和精确地确定化合物的K。w值,lgKw值最高为8.2。摇瓶法和慢速搅拌法只适用于可溶于水和正辛醇的纯物质。当1gKw值在0至6范围内时,应采用HPLC 方法。与摇瓶法相比,HPLC法对受试物中存在的杂质较不敏感。测定IgKw值的另一个方法为 USEPAOCSPP830.7560的柱发生法。
4
上一章:HG/T 4318-2012 镍钨合金电镀液 下一章:GB/T 30913-2014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GB/T 36700.3-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3部分:水生毒性 GB/T 36700.2-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2部分∶统一分类方法 GB/T 36700.2-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2部分:统一分类方法 GB/T 36700.1-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1部分∶导言 GB/T 36700.4-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4部分:降解 GB/T 36700.1-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1部分:导言 GB/T 36700.7-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 GB/T 36700.7-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