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 E 90 备案号:46015—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976—2014
井径规校准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s of caliper rings
2014一03一18发布
2014一08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976—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2
3
4 概述技术要求
5
5.1外观 5.2 材质和硬度 5.3 表面粗糙度 5.4 计量特性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2校准设备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 校准项目 7.2校准方法 8校准结果
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资料性附录) 井径规校准记录格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 井径规校准证书内页格式附录C(资料性附录)井径规内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参考文献
1
SY/T697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厂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量校准规范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庆石油管理局技术监督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
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袁海滨、王秀男、朱小康、宋庆梅、王旭、王丽梅、田淑云、王东红、林中雨。
Ⅱ
SY/T6976—2014
井径规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井径规的技术要求、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及复校时间间隔。 本标准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单体式内径不大于500mm、复合式最大内径不大于
600mm的井径规的校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JJF1010长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3术语和定义
JIF1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JJF1010中的某些术
语和定义。 3.1
圆度circular 包容同一横剖面实际轮廓且半径差为最小的两同心圆间的半径之差[JJF1010—1987,定义28]
3. 2
圆柱度 cylindricit. 包容实际表面且半径差为最小的两同轴圆柱面的半径差。 [JJF1010—1987,定义29]
3.3
同轴度coaxiality 与基准同轴的,包含被测轴线圆柱的最小直径。 [JJF1010—1987,定义35
4概述
并径规(井径仪校准规、井径刻度器、井径刻度环)是对井径仪进行校准的标准,一般按结构型式分为单体式和复合式,单体式即为单一空心圆柱体,一般采用多个尺寸(一般为大、中、小三个尺寸)组合成套,多见于校准裸眼井井径仪时使用;复合式可看作是多个不同尺寸单一空心圆柱体以阶梯状连接而成,一般根据需要用于校准套管井井径仪。井径规结构示意图见图1。
1
SY/T 6976—2014
a)单体式井径规结构
b)复合式井径规结构
图1井径规结构示意图
5技术要求
5.1 外观
5.1.1 新制造的井径规各表面不应有裂纹、锈蚀、毛刺、碰伤、划痕和变形等缺陷。 5.1.2井径规的非工作面上应刻有制造厂名(或厂标)、尺寸规格及出厂编号 5.1.3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井径规,不应有裂纹和变形等影响计量性能的缺陷。 5.1.4 单体式井径规的通常高度应不小于100mm,厚度应不小于8mm。 5.1.5复合式井径规的每一层高度应不小于20mm,厚度应不小于6mm 5.2材质和硬度 5.2.1井径规应使用弱磁或无磁材质。 5.2.2井径规的硬度应为(190~250)HBS。 5.3 表面粗糙度 5.3.1. 单体式井径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3.2um,非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6.3μm. 5.3.2复合式井径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1.6um,非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3.2um 5.4计量特性
井径规计量特性见表1。
表1井径规计量特性
单位为毫米
最大允许误差(用于校准裸眼井井径仪)
最大允许误差
序号
项目名称内径圆度圆柱度同轴度
(用于校准套管井井径仪)
± 1. 0
± 0.3 0.3 0.3 0.3
1
1.0(中部圆度不大于上、下两部分圆度)
2 3
1.0 1. 0
4
2
SY/T 6976—2014
67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1.1 实验室温度(20土10)℃。 6.1.2 实验室内的相对湿度≤80% 6.1.3 实验室无强磁干扰。 6.2 校准设备
校准设备及配套设备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校准设备及配套设备技术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测量范围 (100~400) HBS
校准设备携带式布氏硬度计
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MPE:±8.0%
磁铁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32块组 (0~500) mm (50~600) mm (400×800) mm (0~3) mm (250×400)mm
MPE: - 17%~ 12% MPE: ±0.05mm MPE: ±0.012mm
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
2级 MPE: ±0.01mm
平板百分表宽座直角尺磁力表座
1级一
双臂型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3。
表3 校准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注:“·”表示应校准项目,“○”表示可不校准项目。
新制造 . . . . . . .
使用中 . 0 0 . . 0 0
校准项目外观材质和硬度表面粗糙度
修理后 . 0 . . . . .
内径圆度
单体式井径规圆柱度复合式井径规同轴度
3
SY/T 6976—2014
7.2校准方法 7.2.1 校准准备
井径规和校准设备在实验室内放置时间不少于2h 7.2.2外观
用目测检查井径规的外观应符合5.1的要求。 7.2.3材质和硬度 7.2.3.1用磁铁检查井径规的磁性,应符合5.2.1的要求 7.2.3.2用布氏硬度计测量井径规的硬度,应符合5.2.2的要求
7.2.4表面粗糙度
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对井径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5.3的要求。 7.2.5内径 7.2.5.1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单体式井径规中部的内径值,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y)上分别测量三次,按公式(1)分别计算和方向上的内径测量值。
Zd./3
d =
(1)
式中: d一一井径规中部或y方向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d;- 一井径规中部x或y方向第i次测量的内径值,单位为毫米(mm)。
7.2.5.2按公式(2)计算单体式井径规的测量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a d,)-du
·(2)
式中: o 井径规的测量误差,单位为毫米(mm); d. 井径规x方向上三次测量内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dy 一井径规3方向上三次测量内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dn- 给定的井径规内径标准值,单位为毫米(mm)。
7.2.5.3按7.2.5.1的方法分别测量和计算复合式井径规各层的内径测量值,并按公式(2)分别计算每一层的内径测量误差,各层的测量误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7.2.6圆度 7.2.6.1按7.2.5.1的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单体式并径规上下两部分的内径值,按公式(1)分别计算上、下两部分和方向上的内径测量值。 7.2.6.2按公式(3)分别计算单体式井径规上、中、下各个部分的圆度。
ldi-ds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