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10 E 11 备案号:35162—20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8622012
遥控爆炸系统校准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 of sourc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2012-01一04发布
2012-03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862-2012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技术要求
校准条件 5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校准结果 7
4
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资料性附录) 遥控爆炸系统校准结果表格式
SY/T686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油气计量及分析方法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明辉、巩庆刚、吴敏、易碧金、陈涵实,张显桂,王庆禹
I
SY/T6862—2012
遥控爆炸系统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生产用遥控爆炸系统的校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勘探中数字和模拟型遥控爆炸系统的校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遥控爆炸系统 remote control sourc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用于地震勘探中起爆炸药,激发地震波,同时触发地震仪器开始记录的设备,由编码器和译码器
组成,可分为数字遥控爆炸系统和模拟遥控爆炸系统,以下简称遥爆系统。 2. 2
数字遥控爆炸系统 digital remote control sourc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通过软件来实现控制功能,调整同步延迟时间,如SHOTPRO、SHOT
PROIIBOOMBOX·DIGIBOM,SGD等型号的遥爆系统。 2.3
模拟遥控爆炸系统 analog remote control sourc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以逻辑电路为基础,通过硬件来实现控制功能,调整同步延迟时间,SSS-200,SSS-202*
SSS-300,MACHA-DTXSDB-2000,ZN-601等型号的遥爆系统。 2. 4
起爆误差(起爆精度】 firing accuracy 常规(单编码器工作)方式时,编码器钟TB与译码器高压释放的时间差。
2. 5
同步误差(同步精度) synchronization accuracy 常规(单编码器工作)方式时,模拟遥爆系统为译码器返回的验证TB与编码器钟TB时润差。
数字遥爆系统为译码器返国的验证TB与译码器验证TB标示信号时间差。
3技术要求
3.1外观
3.1.1遥爆系统应注明型号、规格、制造厂家、出厂编号。 3.1.2遥爆系统外观应保持整洁,各紧固件无松动。 3.1.3遥爆系统面板各开关、插座,显示器连接完好,功能正常。
1
SY/T 6862—2012
3.2 遥爆系统技术指标 3.2.1 数字遥爆系统技术指标
数字遥爆系统技术指标见表1。
表1数字遥爆系统技术指标
起爆误差
同步误差 MS
输出电压 电流截止时间 输出能量 输出电流
类型
PLS
A
ms
无线放炮有线放炮 无线故炮有线放炮 V
J
SHOT PRO SHOT PRO I BOOM BOX DIGI BOM
4±0.5
>6
<100
≤25
<100
≤250
≥360
>111
>5
3±0.5 6±0.5
≤100 50
SGD 注:测试条件为300负载电阻。
≤100
3.2.2 模拟遥爆系统技术指标
模拟遥爆系统技术指标见表2。
表2模拟遥爆系统技术指标
起爆误差
同步误差
输出电压 输出能量 输出电流
类型
Jg
ms
V
1
A
无线放炮 有线故炮 无线效炮 有线放燃
SSS- 204 SSS - 202 SSS--3U ZN - 601 SDB- 2000 MACHA-DTX
2
>50
N1.5
>700 >50 >551 7350
≤1
>6
>
2
注:测试条件为302负载电阻
4校准条件
4.1 校准环境条件 4.1.1 温度:25℃±10℃. 4.1.2 相对湿度小于80%。 4.1.3 无强震动、强电磁干扰。
2
SY/T 6862—2012
42 校准用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校准用主要设备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其技术要求见表3。
表3# 校准用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测量范围 ≥10MHz ≥55 ≥1h00V ≥5ms 300 (10W)
序号 1
技术参数频率时间间隔电压量程计时长度标准电阻
误差 ±1×16-7s <0.1μs ±2% 8us ± 0.1%
3 4 5
5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5. 1 校准项目
遥爆系统校准项目见表4。
表4 遥爆系统校准项目新制造
校雁项目输出电压起爆误差同步误差电流截止时间输出能量输出电流注:“●”表示校准项目,“○”表示可不校准项目。
使用中 .
修理后 . . . . 0 .
. . . . . ●
0 0 0
5.2校准方法 5.2.1 连接方法
按图1连接,选择相应的功能方式,数字遥爆系统按表1进行避试,模拟遥爆系统按表2进行测试,各项校准项目结果应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结果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 5.2.2输出电压 5.2.2.1将遥爆系统按有线方式连接将校准装置时钟TB接口与编码器钟TB信号相连,校准装置选择相应的接口(400V1000V)并将*高压TB接在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接302电阻,启动遥爆系统,进行校准。 5.2.2.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起爆电压,数字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模拟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3
SY/T 6862—2012
时钟TB
通控爆炸系统
校准装置
验证TB
高压TB
图1测试连接示意图
5.2.3起爆误差 5.2.3.1将遥爆系统按有线方式连接,将校准装置*时钟TB接口与编码器“钟TB信号相连校准装置选择相应的接口(400V~1000V)并将高压TB”接在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接3002电阻,启动遥爆系统,进行校准。 5.2.3.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起爆精度,数字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模拟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5.2.3.3找到第一个起跳点(即起爆电压)值,该值的样点所对应的时间即为起爆误差时间,按公式(1)计算:
M-1×10-6 F.
Tr :
(1)
式中: T一一起爆误差(下角f指点火,fire),单位为微秒(us): F数据采样频率,单位为赫「兹」(Hz): M-一一第一个起跳点值采样样点数。
5.2.4同步误差 5.2.4.1将遥爆系统按有线方式连接,将校准装置“时钟TB”接口与编码器“钟TB或“标示” 信号线相连,校准装置的“验证TB”接在编码器模拟数据输出”端,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接 300电阻,启动遥爆系统,进行校准。 5.2.4.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同步精度,数字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模拟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5.2.4.3计算方法:
a)数字遥爆系统按公式(2)计算同步误差:
T = TTH - TMTB
(23
式中: Ts一一同步误差(数字遥爆系统),(下角S指同步,synchronization),单位为微秒(s): TM"TB 译码器验证TB标示信号,单位为微秒(u5) TeTB一-译码器返回的验证TB,单位为微秒(us)。 b)模拟遥爆系统按公式(3)计算同步精度:
SY/T 6862—2012
Ts = TTI - TeTE
(3)
式中: Ts同步精度(模拟遥爆系统),单位为毫秒(m$): TH-一编码器钟TB单位为毫秒(ms) Tra一返回的验证TB,单位为毫秒(ms)。
5.2.5电流截止时间 5.2.5.1将遥爆系统按有线方式连接,将校准装置*时钟TB接口与编码器“钟TB”信号相连,校准装置选择相应的接口(400V~~1tO0V)并将“高压TB”接在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接302电阻,启动遥爆系统,进行校准。 5.2.5.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电流截止时间,数字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模拟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5.2.5.3计算方法:采用直接测量读取样点值方法,找到第一个起跳点电压值突变为零值,该点的样点值所对应的时间为电流截止时间。 5.2.6输出能量 5.2.6.1将系统按有线方式连接,将校准装置“时钟TB接口与编码器钟TB信号相连。校推装置选择相应的接口(400V~1000V)并将“高压TB接在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接302电阻启动遥爆系统:进行校准。 5.2.6.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起爆能量,数字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模拟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5.2.6.3按公式(4)计算起爆能量:
(4)
式中: E 起爆能量,单位为焦[耳](J);
采集到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的电压,单位为伏[特](V):所采集总电压数据个数:
f: P R- 遥爆系统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的电阻,单位为欧[姆丁(2):
At数据采样间隔,单位为秒(s)。 5.2.7输出电流 5.2.7.1将系统按有线方式连接,将校准装置时钟TB接口与编码器钟TB”信号相连校准装置选择相应的接口(400V-1000V)并将*高压TB接在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译码器高压接线柱两端接32电阻,启动遥爆系统,进行校准。 5.2.7.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输出电流,数字遥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模拟爆系统的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5.2.7.3按公式(5)计算输出电流:
Umax
I max = R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