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200 A 29 备案号:43161—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0039—2013 代替SY/T0039---1997
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chemical resistance of pipeline coatings
2013-11一28发布
2014-04-01实施
发布
国家能源局
SY/T0039—201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总则 4 仪器 5 试件 6 化学介质 7 试验步骤 8 安全措施
试验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报告格式
SY/T0039—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T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SY/T0039—1997《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与SY/T003)--1997相比,修订内容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性”的陈述(见第1章);
.. .
删除了“定义”一章;第3章修改为"总则”.按照"3.1意义和用途”、“3.2方法概述”两部分进行编写(见第3 章);修改了3.1内容表述(见3.1);
-修改了试验容器的表述(见4.2.1); --修改了塞子的表述(见4.2.2); ---增加了容器的要求(见4.2.4);
修改了试验仪器说明(见5.1);修改了试件制备要求(见5.1.1);
-··-修改了试件长度要求(见5.1.2); ---增加了密封材料的要求(见5.1.5);
修改了试件数量的规定(见5.2.1);修改了化学介质的表述(见6.1); -增加了试验温度的要求(见7.+); -试验报告的列项中删除了“生产厂家、生产工艺、生产日期”;增加了“防腐层最大、最小厚度”、“试件的外径”、“试件照片”、“浸渍后的剥离面积”等列项:附录修改为资料性附录,表(见附录A)中删除“生产厂家、生产工艺、生产日期”,增加了“防腐层最大、最小厚度”、“试件照片”等列项(见附录A)。
.
本标准与ASTMG20:1o《Standardtestmethodforchemical resistanceofpipeline coatings》的一致性程度为修改采用。
本标准内中国石油管道学院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本标准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到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地址:廊坊市爱民西道90号,邮编:0650009)。
本标准由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石油管道学院、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荣芳、徐志锋、周何、崔玉艳、张冰。
I
SY/T00392013
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量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浸渍于不同浓度的化学介质中或与土壤污染物类似的介质中管道防腐层的耐蚀
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H37 管道防腐层阴极剥离试验方法 SY/T 0062 管道防腐层针入度试验方法(钝杆法) SY/T (M63 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 SY/T 066 钢管防腐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磁性法)
3总则
3.1意义和用途
化学稳定性试验结果用于确定防腐材料的耐蚀性或得出不同防腐层在某种特定介质中的耐蚀性顺序。 3.2方法概述 3.2.1本方法是在一封闭容器里,将待测试件长时间浸渍于选定的化学介质的气、液两相中,定期观察防腐层的变化情况.如果试样发生了任何机械或黏结性能的损失:应按SY/T0037规定的方法测定防层黏结性能的变化,应按SY/T(0062的规定进行针入度试验测定防腐层机械性能的变化 3.2.2试验条件应考虑浸渍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试剂、系统的温度、暴露在液面上下的面积以及为特定试验选择的其他性能因素。
+仪器
+.1本试验所用仪器
涂层测厚仪:符合SY/T(0066的要求;
a)
b) 涂层检漏仪:符合SY/T0063的要求 4.2试验容器 4.2.1一种能完全容纳试件并足以使其充分暴露在试剂的气、液两相中的透明封闭容器。
1
SY/T 0039—2013
4.2.2封闭容器的塞子和封堵试件的橡皮塞。 4.2.3当用挥发性溶剂或试验中有可能产生气体时,应安装正压排气装置,如水封。 4.2.4每个试件应使用单独的容器。
5试件
5.1试件规格与制作 5.1.1试件应按防腐层工业生产的涂敷工艺进行制备.防腐层应无缺陷。 5.1.2试件长度(包括管端橡皮塞露出部分)宜不大于180mm,同组试件的管长应相同。试件外直径应不大于65mm。 5.1.3按SY/T《3066的规定测量每一个试件防腐层的平均厚度。 5.1.4按SY/T0063的规定用电火花检漏仪对试件进行检漏,要求无漏点。 5.1.5管子两端用橡皮塞塞紧,并用环氧基涂料或其他合适的涂料密封,制成无人为缺陷孔的试件。 5.1.6做人为缺陷孔试件,按图1所示在试件表面距管端1/4处各钻一个人为缺陷孔,两个缺陷孔应位于管子同--轴线上。钻头的锥部进人钢管且锥部边缘与钢管表面接触,不应穿透管壁。钻孔直径不应小于防腐层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6mm。
橡皮塞
气相空间
橡皮塞
广口瓶、
B .
A
一液面
人为缺陷孔
T B
橡皮塞
A-·试件长度;B一1/+试件长度图1化学漫渍试验容器示意图
5.2试件数量 5.2.1每种防腐层在一种介质中的浸渍试件至少为12个,有人为缺陷孔和无人为缺陷孔的试件各至少6个。 5.2.2每种防腐层试件应保留1个至2个无人为缺陷孔的试件(不做浸渍)以作对照。 5.2.3 需要在浸渍前后进行机械性能试验或其他试验时,应另备试件。
6化学介质
6. 1 化学介质的选用应根据防腐层使用环境的需要确定,可选用如下介质: 2
SY/T00392013
醋酸:5%; b) 丙酮; e) 二硫化碳; d) 汽油; e) 盐酸:10%: f) 煤油: g) 饱和的石灰水: h) 甲醇; i) 丁酮; j) 硝酸:10%; k) 碳酸钠溶液;20%; 1) 氯化钠溶液:10%: m) 氢氧化钠溶液10%: n) 硫酸:30%; 0) 甲苯; p) 变压器油; q) 三氯乙烯; r) 选用的其他环境介质。
a)
6. 2 化学介质可采用工业纯或化学纯的试剂配制,配制溶液时宜用蒸馏水。
7试验步驿
7.1在每个试验容器内按图1所示垂直放置一个试件。 7.2缓慢注人选用的介质至试件长度的1/2处。 7.3用塞子塞住试验容器以防介质挥发及污染。试验过程中应保持液面在初始位置。 7.4试验期间试验容器和试件应保持在预定试验温度,其波动范围应不大于±5℃,同组试件的试验温度应保持一致。
5浸渍30d.60d,90d后,从每种介质中取出有、无人为缺陷孔的试件各2个,用自来水冲洗从
7.5
酸、碱或其他溶液中取出的全部试件,并用柔软干净的棉布或薄棉纸擦干。从挥发性溶剂(例如汽油、酒精)中取出的试件,在擦干之前可不需要冲洗, 7.6在试件浸渍期间、临取出之前、取出的瞬间及取出2h后,观察并记录试件的外观情况,如光泽的消退、网纹的增大、分解、变色、软化、溶胀、损伤、暗泡、起泡、开裂、溶解等。 7.7应按SY/T(0037中的规定对每个人为缺陷孔进行剥离,以查看试验期间防离层的黏结性是否有所降低。 7. 8 8可按SY/T0062的规定进行浸溃前后防腐层的针入度试验。如进行其他性能的对比试验时,应按有关标准试验方法进行。
8 安全措施
在使用本标准前应考虑并建立必要的安全和保健规程,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试剂。应排除有毒蒸气·并根据所用化学试剂的危险性质,防止燃烧和爆炸。
3
SY/T0039—2013
9 试验报告
9. 1 试验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a) 试件的完整鉴别资料, 包括防腐层名称、防腐层等级等: b) 试验温度; c) 介质说明; d) 浸渍时间; e) 试件的外径; f) 防腐层最大、最小厚度、初始平均厚度; g) 人为缺陷孔的直径 (mm) 和面积(mm); h) 浸渍后试件的外观变化; i) 浸渍液相面积和气相面积(mm); j) 浸渍后的剥离面积(mm); k) 试件照片; 1) 试验员和技术审核人员姓名及试验日期。
9. 2 试验报告格式参见附录A。
SY/T 0039201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报告格式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报告
试验温度介质说明
防腐层名称浸渍起始时间
防腐层等级试验周期
试件编号防离层最大度
mm
防离层最小厚度
mm
防腐层平均厚度
mm 钢管长度
mm 钢管外径
mm 液相没渍面积
mm* 气相浸渍面积
mm 人为缺陷孔直径
mm
液中气相中液相中气相中
外观刹离雨积 mm
没渍后变化
照片
实验员
技术审核人
月 日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