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827-2011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SY/T 6827-2011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5 10:20:37



相关搜索: 系统 安全 油气 管道 预警 系统 技术规范 6827

内容简介

SY/T 6827-2011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ICS 75010 E 10 备案号:33549—2011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827-2011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 pre - warning system of oil & gas pipeline
2011-11-01实施
2011一07一2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827—2011
目 次
前言
T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预警技术选择安装、施工与技术指标测试与验收维护管理附录A(资料性附录) 管道安全预警技术简介附录B(资料性附录) 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调查表附录C(规范性附录) 管道光纤及声波安全预警技术测试方法

6
7
8
12 SY/T6827—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
运分公司、天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朋超、蔡永军、艾慕阳、靳世久、曹国民、谭东杰、刘广文、曾周末、盛秀民、陈建民、郝建斌、周琰、郑娟、孙异、邱红辉、刘建平、马云宾。
IⅡI SY/T6827—2011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的技术选取、安装、测试验收及维护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针对油气管道第三方破坏所用的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的选择、安装、施工、
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7424 光缆总规范 GB/T15972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SY/T0414 2007钢制管道聚乙烯胶黏带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4108 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SY/T5918 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修复技术规范 SY/T6064 管道干线标记设置技术规范 SY6186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 SY 6444 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程 SY/T6671 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安装区域一级、0区、1区和2区区域划分推荐作法
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第三方破坏thirdpartydamage(TPD)管道运营方、服务方之外的第三方对管道进行的蓄意或无意的破坏行为,如管道上方的挖掘活
动、打孔盗油(气)、针对管道的恐怖袭击等。 3. 2
安全预警 securityandpre-warning 在油气管道遭到外部人侵和破坏之前进行报警和定位。
3. 3
监控中心monitoringcenter 接收、处理和预警终端设备上传的数据和预警信息,并提供报警输出和显示的设备。
1 SY/T6827—2011
3. 4
终端设备terminal 现场采集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和数据发送出去的设备。
3. 5
重点区域importantzone 站场、库区、阀室、穿跨越管段、隧道等。
4 一般要求
4.1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可选择管道光纤预警技术、管道声波预警技术、管道智能防腐层预警技术、周界防护技术、视频安全监控技术(各种技术的简介参见附录A)等技术及以上多种技术构成的复合技术。每种管道安全预警技术都有其特定的预警能力和适用范围,应根据不同的管道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 4.2所有的管道安全预警技术系统的安装应满足SY6444和SY6186的要求
5预警技术选择
5.1 选择原则
安全预警的方案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管道在新建和大修时,应考虑安全预警技术的需求; b) 管道安全预警技术的选择应充分利用管道现有条件;
a)
针对第三方破坏类型选择不同的预警方法; d) 在管道重点高后果区复合多种预警技术实现管道安全的加强防御,
)
5.2 资料收集
在选择安全预警技术时,应至少收集以下方面的相关资料:
管道沿线危险因素的种类; b) 管道投产运行以来的事故、事件情况; c) 管道沿线高后果区的分布; d) 管道SCADA系统的通信方式; e) 管道沿线的无线通信覆盖情况; f) 管道同沟敷设光缆情况; g) 管道沿线的土壤情况; h) 管道与道路的交叉和伴行情况; i) 管道与河流的穿跨越点; j) 管道区域风险情况; k) 管道沿线的占压及农民耕作情况; 1) 重点区域周边环境情况。
5.3 3推荐做法 5.3.1 工作流程
对于一条具体的管道进行安全预警技术的部署应按5.2的要求进行调查,具体调查表格参见附录
2 SY/T6827—2011
B,根据管道需要保护的情况制定管道的安全预警方案。 5.3.2适用范围
管道线路的安全预警技术适用范围:
管道光纤安全预警技术适用于有同沟敷设光缆的管道;对于高后果区密集的管段,应在管道
a)
建设期间考虑管道光纤安全预警的需求; b) 管道声波预警技术适用于没有同沟敷设光缆的管道线路和特别重要的管段
管道智能防腐层预警技术适用于新建管道或者进行大修理的管道。
5.3.3重点区域预警
对于管道站场、库区、阀室、隧道、穿跨越段等重点区域,宜使用周界防护技术、视频安防监控技术。
6安装、施工与技术指标
6.1光纤预警技术安装与技术指标 6.1.1 安装要点 6.1.1.1 光缆的施工按以下要求进行:
a) 光纤预警技术其光缆的设计施工按SY/T4108的相关规定执行; b) 在光缆埋设的时候应记录光缆的米标和实际管道位置的对应关系;
在光缆接续等需要预留的地方记录光缆预留的长度; d) 光纤管道预警系统使用的光缆纤芯在接续时宜引出接续,单独使用接头盒。
6.1.1.2 设备安装施工按以下要求进行:
a) 管道光纤预警技术监测光缆的首末端埋地装置宜采用无源免维护技术,可以长期埋地使用; b) 管道光纤预警技术所增加的光缆接续装置均应与同沟敷设光缆在管道同一侧向,并设立相
应标志,标志应符合SY/T6064的要求;管道光纤预警系统使用跳线应配备配线架,保证可靠连接。
6.1.1.3 预警光缆的推荐指标包括:
在选择光缆时应结合光纤预警技术,所需占用的光纤芯数应至少达到1用1备; b) 光纤纤芯应均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束管中; c) 选用敷设特种光缆和光纤的技术指标按GB/T7424和GB/T15972的相关规定执行。
a)
6.1.2技术指标
光纤预警技术应具有事件的智能识别能力,单套设备所能监测的最大距离应大于或等于50km。 实际应用中对于光纤预警系统的验收应采用附录C所列方法进行测试验收,技术指标如下:
a) 监测距离:≤60km; b) 检测范围:≥5m(挖掘机); c) 定位精度:≤200m; d) 报警率:≥95%; e) 响应时间:≤60s。
3 SY/T68272011
6.2管道声波预警技术 6.2.1安装要点 6.2.1.1安装监控终端所开挖的作业坑的尺寸宜为沿管道方向2m,管道两侧各0.6m,深度为管道底部0.3m。 6.2.1.2安装过程中应确保传感器和管道本体刚性接触。可以选择钢制材料来连接传感器与管道,但是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电气隔离,避免阴保电流的泄漏。 6.2.1.3传感器安装过程中破坏的防腐层面积应不大于30mm×30mm,在安装完毕后应按照SY/T 5918的要求对防腐层进行修复。 6.2.1.4埋地设备除了传感器之外,其他设备不允许放置在管道正上方,其相关监测装置应放置于管道介质流动方向左侧0.3m~1m范围内。 6.2.1.5埋地设备应进行可靠封装,其密封性能应达到GB4208规定的IP68的防水密封等级。 6.2.1.6 埋地线缆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或者使用铠装线缆。 6.2.1.7 应使用GPS测取该终端的经纬度坐标,并按照SY/T6064的要求设置地面标识。 6.2.1.8 发射天线应可靠保护,宜置于特殊制作的标志桩中。 6.2.2 技术指标
按照附录C进行标准撞击测试,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a) 检测距离:>500m; b) 系统的连续免维护时间:>360d c) 终端设备的工作温度:-20℃~70℃。
6.3 管道智能防腐层预警技术 6.3.1 安装要点 6.3.1.1 技术要点
进行智能防腐层实施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智能防腐层的制作符合SY/T0414的相关要求,智能感应胶带的铺设方式应结合现场情况
a)
进行,现场施工之后的回填应符合SY/T5918的相关要求; b) 监控终端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c) 监控终端应能够远程关闭和重启,电池供电的待机时间至少1年; d) 监控中心软件应能管理不小于1000套监控终端单元。
6.3.1.2 实施方式
结合具体管线打孔盗油情况、防腐层老化情况,可选用缠绕式和浅埋分层铺设两种方式进行实施。具体过程如下:
a) 缠绕式:由缠绕在管道上的缠绕夹丝胶带和铺设在管道上方的感应夹丝胶带通过电连接构成
监控回路;浅埋分层铺设式:用100mm,100mm,150mm宽的三条隐蔽型感应夹丝胶带按400mm等距沿管道轴向平行铺设在管道上方,中间胶带埋深500mm,在管道的正上方,两边胶带埋深700mm,通过电连接构成监控电路。
b) SY/T6827—2011
6.3.1.3管沟开挖
管沟开挖按以下要求进行:
缠绕式管沟开挖要求:管两侧净宽600mm,管底悬空600mm,其他应符合SY/T5918的相
a)
关要求;
b) 浅埋分层铺设式管沟开挖要求:沟底宽度1000mm,深度700mm。 6.3.1.4 布线规则
布线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a) 引线原则:感应夹丝胶带中的铜色传感丝接白色引线,黑色传感丝接黄色引线;缠绕夹丝胶
带中的铜色传感丝接红色引线,黑色传感丝接蓝色引线: b) 接线原则:同色线相接; c) 色标原则:按油流方向上游为红色,下游为黄色进行方向标记。
6.3.1.5 施工环境要求
施工环境温度宜在5°C以上,其他要求按SY/T0414一2007中5.1执行。 6.3.1.6 管线过路过沟段的铺设要求
管线过公路、沟段原则上需开挖,按正常方法缠夹丝胶带和铺设感应带,并铺设备用电缆;如不开挖,需将缠绕夹丝胶带缠绕到路基根部,距路肩小于或等于500mm处。备用电缆和跨越电缆需加套管保护。
公路的两侧需留出节点。对于紧挨公路的沟、渠,管线跨越过沟时,需对路边的节点应作水泥加固。 6.3.2技术指标
按照抽查破坏防腐层的方式进行测试,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a) 单机监控范围:<7.2km; b) 数据采集监控终端可容量:≤1000部; c) 数据采集分辨率:≤120个电阻节点(5MQ); d) 系统误报率:<1%; e) 工作温度:-20℃~55℃; f) 涂层厚度:1.60mm~1.70mm; g) 附着力:≥36N/cm。
6.4 管道重点区域预警技术 6.4.1 安装要求 6.4.1.1 管道重点区域预警技术可选择周界防护技术、视频安防监控技术,系统选择应符合GB 50348和GB50395的相关要求。周界防护技术宜与视频监视系统联动 6.4.1.27 根据被保护对象所处的风险等级确定防护级别,对整个防范区域实施分区域、分层次的设防。 6.4.1.3 设备的安装、线缆的敷设等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 6.4.1.4 各防区及系统之间按照GB50348的要求相互独立,避免某一防区或系统故障造成所有系统无法工作。
5
上一章:SY/T 0039-2013 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 下一章:GB/T 35655-2017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实施指南 色谱分析

相关文章

SY/T 6827-2020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SY/T 4121-2012 光纤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设计及施工规范 SY/T 4121-2018 基于光纤传感的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设计及施工规范 SY/T 4121-2018 基于光纤传感的管道安全预警系统 设计及施工规范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与泄漏检测技术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性能评估与分析 SY/T 7037-2016 油气输送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安全防护规范 SY/T 7473-2020 油气输送管道通信系统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