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6561-2011 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 附加稳定性试验

GB/T 26561-2011 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 附加稳定性试验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16:22:59



相关搜索: 叉车 稳定性 集装箱 货运 试验 以上 及其 长度 附加 26561

内容简介

GB/T 26561-2011 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 附加稳定性试验 ICS 53.060 J 8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561—2011/ISO10525:1997
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
平衡重式叉车 附加稳定性试验 Counterbalanced trucks handling freight containers of 6 m length and above-
Additional stability tests
(ISO10525:1997,IDT)
2011-12-01实施
2011-06-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561—2011/ISO10525:1997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0525:1997《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 附加稳定性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10525:1997。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c) 对IS010525:1997中引用的国际标准,有被等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用我国标准代替对应的国
际标准,未被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直接引用国际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英、陶佳红、赵春晖、周齐齐。
I GB/T26561—2011/ISO10525:1997
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
平衡重式叉车附加稳定性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验证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稳定性的附加试验,本标准规定了GB/T5141所列内容之外的附加试验。 本标准规定的稳定性试验可确保搬运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在下列条件下合理而恰当地使用
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a)叉车在风速不超过12.2m/s(蒲福风级6级)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在规定运行高度带着货运集
装箱运行和堆垛); b) 风速超过12.2m/s时的风力应在3.5.3中的式(1)和(2)中代人风速值来计算; c)叉车向前运行,货运集装箱前置并起升到其底面高于驾驶员座垫上的最大压缩点且距离不大
于1m,门架完全后倾。
注:载荷起升后,驾驶员应能从货运集装箱的下面看见前方。 符合上述a)或b)中所述条件的稳定性试验适用于所有叉车。 符合上述c)中所述条件的稳定性试验仅适用于运行时集装箱需要部分起升的叉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在下列条件下使用的叉车:一一搬运可自由摆动的悬吊载荷;一一搬运有可移动重心的集装箱(见GB/T1738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141平衡重式叉车稳定性试验(GB/T5141—2005,ISO1074:1991,IDT) GB/T17382系列1货运集装箱装卸和栓固(GB/T17382一2008,ISO3874:1997,IDT) ISO1496-2系列1货运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ISO3691-1工业车辆安全要求和验证第1部分:除无人驾驶,伸缩臂式车辆及载重车辆外的
自行式工业车辆
3试验要求
叉车的稳定性应采用下述验证方法来验证,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接受的验证程序。 3.1验证方法 3.1.1倾斜平台
应使用一侧能倾斜的试验平台。 将被试叉车放置在初始呈水平状态的平台上,然后按表3给出的各个位置依次进行试验。对于叉
车的每一个位置,平台都应缓慢而平稳地倾斜至表3所规定的坡度。
1 GB/T26561—2011/ISO10525:1997
3.1.2固定斜坡
应使用斜度等于规定试验坡度的固定斜坡。斜坡表面应平整并能支承叉车的重量而不会产生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形。
将门架处于低位的被试叉车开上固定斜坡并按表3规定的位置停放。满载叉车处于每一个试验位置时,应缓慢而平稳地将试验载荷起升到表3所规定的高度。 3.1.3计算
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符合规定稳定性的数值。 该计算值应考虑制造误差以及门架、轮胎等的变形。
3.1.4试验结论
如果叉车通过所要求的全部试验而没有倾翻,则认为叉车是稳定的(见第4章)。对于第1、2、3项试验,试验坡道的倾翻值指的是如果坡度再增加的话,就会导致叉车的完全倾翻。对于第4项试验,当有一个车轮与试验坡道脱离接触时,便认为已经达到了倾翻值。 3.2试验条件
风况不应对试验结果有重大的影响。对于第3项试验,允许叉车一侧的载重轮与坡道脱离接触,并允许结构部件或其他专门设计的部件与坡道接触。 3.2.1叉车的状况
试验应在一台已准备好的无驾驶员的叉车上进行。以发动机为动力叉车的燃油箱应充满,否则会降低其稳定性;所有其他油箱都应加至其正确的工作油位。叉车的取物装置及与额定起重量相关的保护装置或附加起升装置都应装备上。如果门架或货叉的倾角可以调节,应如表3所示定位。轮胎应按制造商规定的气压来充气,如果允许使用轮胎压块的话,应根据制造商的使用手册来使用。 3.2.2取物装置的起升垂直度验证
在开始第1项试验之前,应使用铅垂线或其他适当的装置来验证取物装置的起升垂直度。 将取物装置和规定的试验载荷起升到试验平台上方约300mm处。在取物装置上设一点E(见
图1),E点作为试验平台上F点的参考基准(见图1)。当门架起升时,试验平台上就会产生一个新的 F点(见图2)。通过进行下述调整,可以使新的F,点与F点的初始位置重合(见图3)。

T
图 1
2 GB/T26561--2011/ISO10525:1997
5
图2
图3
对于门架可倾斜的叉车,应在叉车的设计范围内通过调节门架的倾角来校正F1点的位置改变。 对于门架固定的叉车,应在叉车的设计范围内通过调节取物装置或货叉架的倾角(如果有)来校正
F1点的位置改变。
此程序不适用于设计上不允许做此种校正的叉车。 3.2.3货运集装箱升起的模拟运行试验的起升高度
模拟运行试验时,试验载荷的重心应高于驾驶员座垫上最大压缩点2300mm。这项试验不适用于
3 GB/T26561—2011/ISO10525:1997
无需将集装箱升高就能在运行方向获得足够视野的叉车,例如驾驶员位置较高或向后运行(货运集装箱后置)。 3.3驾驶员质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如果在某项试验中因驾驶员不在其位置上而稳定性降低时,乘驾式叉车的驾驶员应由一块质量为
90kg的重块来代替。重块的重心应固定在处于压缩状态的驾驶员座椅上方250mm处。 3.4叉车在试验坡道上的定位
在每项试验中叉车在试验坡道上的规定位置应保持不变。应通过使用可靠地处于制动”状态的停车制动器或行车制动器来阻止车轮的转动。另外,也可以用模块将车轮与车架楔紧,但是用此种方式不应影响任何桥和车架的铰接。
为了保持叉车在试验平台上的初始位置,必要时可使用最大高度为80mm的楔块(垫块)。但使用模块(垫块)时,不应人为地提高叉车的稳定性。 3.5试验载荷 3.5.1概述
试验载荷应包括一个相当于货运集装箱质量的基本载荷和一个模拟风作用在集装箱上的载荷或力。 3.5.2基本载荷
基本载荷应相当于一个2590mm(8英尺6英寸)高的集装箱(符合GB/T17382和ISO1496-2),不论在满载或空载情况下,其重心G都作用在它的质心上(见图4和图5)。
单位为米
图4 GB/T26561—2011/IS010525:1997
单位为米
0
1.220
9
图5
当使用货叉时,应利用集装箱的货叉槽来将基本试验载荷叉到货叉上,并且载荷的一侧应与货叉垂直段的前表面接触(见图5)。
当使用其他搬运装置,如顶端起升或侧面起升的吊具,重心G的位置应由其与试验载荷的连接点来确定(如旋锁进人角件)(见图4)。
如果搬运装置相对于叉车中心线有横向位置调节功能,应将其置于横向调节范围的中点上。 如果搬运装置除了门架的倾斜外,在叉车的纵向中心线方向有位置调节功能,则在调节范围的两个
极限位置上均应进行试验。
基本试验载荷的质量应等同于叉车制造商所规定的额定载荷的质量Q。这已经考患了 GB/T17382所规定的满载集装箱通常的偏载程度。
当搬运带有整体制冷单元(冰箱)的冷藏集装箱空箱时,同样应考虑ISO1496-2中所给出的要求。 3.5.3风力 3.5.3.1纵向试验
纵向试验中,作用在货运集装箱上风力的临界值应按照式(1)计算:
F=khlu"Cn
..(1)
式中: F—风力,单位为牛(N); ——风压常数,k=0.613N?s/m; h-货运集装箱高度,h=2.59m; 一一货运集装箱长度,单位为米(m);
一风速,=12.2m/s(蒲福风级6级);
U
Cn—形状系数,Cn=1.3。 注:参考资料(如起重和建筑标准)证实,对于作用方向垂直于货运集装箱纵轴的风,Cn值为1.3是合适的。 在试验中可以用下列方法之一来模拟此种风力的影响: a)将这个力沿着叉车纵向前翻的方向水平地作用在试验载荷的重心上;或
5 GB/T26561-—2011/ISO10525.1997
b)当坡度达到表3所规定的倾角时,除试验载荷外再另加一个相当于风力作用倾翻力矩的垂直
载荷。
3.5.3.2横向试验
横向稳定性试验中风力的影响只有在集装箱空箱堆垛时比较明显。横向试验中,作用在货运集装箱上风力的临界值应按照式(2)计算(见图6):
F=ku"Ch(lsina+wcosa)
(2)
式中:
-集装箱的宽度,w=2.44m;
w
Cr2 形状系数,Cm=0.8;
叉车横向倾翻轴线与纵向轴线之间的角度,单位为度(")。
其余字母含义与式(1)同。 注:参考资料(如起重和建筑标准)证实,对于作用方向垂直于搬运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横向倾翻轴线的风,
Cz值为0.8是合适的。 在试验中可以用下列方法之一来模拟此种风力的影响: a)将这个力沿着垂直于叉车横向倾翻轴线的方向水平地作用在试验载荷的重心上;或 b) 当坡度达到表3所规定的倾角时,除试验载荷外再另加一个相当于风力作用倾翻力矩的垂直载荷。
平行线
平行线
驱动桥
转向桥
M
图 6
3.6安全预防措施
在试验过程中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叉车倾翻或试验载荷位移当使用绳索捆绑以防止叉车完全倾翻时,绳索应足够柔软并足够松弛,这样在倾翻运动开始前不会
对叉车施加明显的限制。
应采用下述方法防止试验载荷位移: a)将试验载荷牢固地固定在承载装置上; b)使用绳索、链条等将试验载荷悬挂在靠近地面处,悬挂装置的上端应作用在固定的试验载荷
的重心G上。
6
上一章:GB/T 28264-2012 起重机械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下一章:GB/T 26562-2011 自行式坐驾工业车辆踏板的结构与布置 踏板的结构与布置原则

相关文章

GB/T 26949.9-2018 工业车辆稳定性验证第9部分∶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 GB/T 26949.9-2018 工业车辆 稳定性验证 第9部分: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平衡重式叉车 GB/T 26946.2-2011 侧面式叉车 第2部分:搬运6 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叉车的附加稳定性试验 GB/T 26949.12-2021 工业车辆 稳定性验证 第12部分:搬运6 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的伸缩臂式叉车 GB/T 26949.15-2017 工业车辆 稳定性验证 第15部分:带铰接转向的平衡重式叉车 GB/T 26949.15-2017 工业车辆稳定性验证第15部分∶带较接转向的平衡重式叉车 GB/T 26949.2-2022 工业车辆 稳定性验证 第2部分:平衡重式叉车 GB/T 26949.2-2013 工业车辆 稳定性验证 第2部分:平衡重式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