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9.100 N 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592—2011
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X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s-
Properties test methods of industrial X-ray apparatus
2011-11-01实施
2011-06-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592-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条件和性能试验 3.1试验一般条件 3.2 电源电压波动时正常工作试验 3, 3 穿透力试验 3.4 透照灵敏度试验 3. 5 有效焦点测定试验 3. 6 用胶片法进行辐射圆锥角及辐射场均勾性测定试验 3. 7 用辐射探测器法进行辐射场圆锥角及辐射场均勾性测定试验 3.8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测定试验 3.9 计时器计时误差测定试验 3.10 用球源放电法测定管电压误差试验 3.11 用带分压器的X射线管电压测量计测定管电压误差试验 3.12 管电流误差测定试验 3.13 总耗电功率测定试验 4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试验 4. 1 低压回路绝缘电阻、接地电阻和绝缘强度测定试验 4. 2 高压回路过电压试验 4. 3 过电压保护装置可靠性试验 4. 4 过电流保护装置可靠性试验. 4. 5 高压发生器温度保护可靠性试验· 4.6 额定工作可靠性试验 4.7 供电线路电压变化时管电压稳定性试验 4.8 负载变化时管电压稳定性试验 4. 9 供电线路电压变化时管电流稳定性试验· 4.10 管电压变化时管电流稳定性试验 4. 11 温度变化时管电流稳定性试验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业X射线探伤机用标准试块附录B(规范性附录)X射线管焦点尺寸的测量
1
.-
-
5 6
7
10 10 11 11 12 12 12 13 13 13 14 14 14 15 16 17
-
GB/T 26592-—2011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仪表研究所、丹东市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丹东市万全无损检测仪器厂、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太蜂、董殿刚、聂鹏翔、张宏、刘剑。
I
GB/T26592—2011
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X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技术性能试验和安全可靠性、稳定性试验时,试验仪器、试验程序、结果处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源电压为交流220V、380V或220V/380V,频率为50Hz的完全防电击的工
业X射线探伤机(以下简称X射线机)的性能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582一1998工业射线胶片ISO感光度和平均斜率的测定(用X和Y射线腰光) GB18871一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22448一2008500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 GB/T25758.5一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 第5部分:小焦点和微焦点X射
线管的有效焦点尺寸的测量方法
JB/T6220—2004射线探伤用密度计 JB/T7902 :线型像质计 JB/T7903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IEC60336:2005医疗电气设备医疗诊断用X射线管组件焦点特性
3技术条件和性能试验 3.1试验一般条件
a)环境温度为2℃~40℃; b)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 c) 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电源电压的土10%; d)大气压力83979Pa~106640Pa; e) 试验室屏蔽良好不受外界射线电离辐射于扰 f) 技术环境条件:容量不小于10kW的电源,电网容量不小于X射线机总功率的2倍。
3.2电源电压波动时正常工作试验 3.2.11 试验仪器
a)容量为被测试X射线机功率150%以上的调压器; b)准确度不低于1.0级的交流电压表。
3.2.2试验程序 3.2.2.1如图1所示连接好后使X射线机的控制器上的电源电压调整钮处于正常位置,使电压表示值为电源额定值(如单相为220V),调整管电压为额定值,管电流为额定值,赚光时间为额定值,进行额定工作状态模拟曝光试验。
1
GB/T26592—2011
X射线机
V
电源~
调压器
图1 仪器电气连接示意图
3.2.2.2调整调压器使电压表指示值为电源电压额定值的90%(如单相为198V),可调整X射线机控制器上电源电压调整钮,重复进行额定工作状态模拟曝光试验。 3.2.2.3调整调压器使电压表指示值为电源电压额定值的110%(如单相为242V),可调整X射线机控制器上电源电压调整钮,重复进行额定工作状态模拟曝光试验。 3.2.3结果处理
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标准。 3.2.4说明
试验进行期间电源电压变化应小于2.5%。试验可与穿透力试验、透照灵敏度试验等项目同时进行。试验中额定工作状态模拟曝光试验是指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均为额定值,可不放胶片进行试验。 3.3穿透力试验 3.3.1试验仪器
符合附录A规定的标准试块、符合GB/T9582-1998中表1列出的ISO感光度为320以上的工业胶片、符合JB/T7903要求的观片灯、符合JB/T6220一2004中4.2要求的密度计。
试验示意图如图2所示。单位为mm。
1
2
实际焦点: X射线束中心轴线;
4 3- 标准试块: 4 铅挡板; 5- 前增感屏; 6 一胶片+ 7- 后增感屏。
图2穿透力试验示意围
3.3.2 试验程序 3.3.2.1把胶片裁成100mm×225mm长方形,前增感屏0.03mm,后增感屏不限。标准试块放在前增感屏之上,并面向X射线机一衡,试块四周用铅挡块挡好,防止漏散射线影响。 3.3.2.2调整X射线机位置使实际焦点与胶片中心处距离为600mm。如测辐射场中心处穿透力,要 2
GB/T26592---2011
使X射线束中心轴线通过胶片中心,如要测辐射场2/3处穿透力,则要根据计算把胶片中心置于辐射场2/3处。 3.3.2.3使电源电压处于额定电压后,采用额定管电压、额定管电流进行曝光。携带式X射线探伤机光量宜为30mA·min,固定式(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曝光量宜为100mA·min。 3.3.2.4将曦光后的胶片进行暗室处理,温度为21℃土1℃,显影5min。使用1S0感光度在320以上的工业胶片。经冲洗干燥后在背景照度最低为2151x的观片灯下,用密度计或测微光度计进行密度测量。 3.3.2.5密度计应仔细校正。可按标准密度片对照。在试块之外被铅块挡住部分的胶片测得的本底密度应在0.3以下,否则应换好的胶片重新进行试验。要在底片中央处多次测量,至少应测5次,记下密度值,并将底片装袋保存备查。 3.3.3结果处理
按式(1)计算底片密度算术平均值D:
DD
(1)
2
式中: i—测量顺序号; n-—测量次数; D-——第i次测量值。 D≥2.0时为合格。
3.4透照灵敏度试验 3.4.1试验仪器
标准试块:按穿透力试验选用。 线型像质计:像质计材料应选用与试块类似的材料。钢试块应选用符合JB/T7902中要求的钢线
型像质计,铝试块应选用铝线型像质计。 3.4.2试验程序 3.4.2.1把像质计放置在试块上,细线朝外。试块应与X射线管轴线平行。 3.4.2.2按3.3.2有关程序进行。 3.4.2.3在观片灯下目测底片,记下可分辨出来的像质计中最小线径。 3.4.3结果处理
按式(2)计算透照灵敏度:
K=(d/h)×100%
-(2)
式中: d——底片上能分辨出来的最小线径; h——试块厚度。
3.5有效焦点测定试验 3.5.1试验仪器
针孔照相机的放大倍数、针孔板尺寸、针孔板材料应按附录B的规定选择。胶片应按附录B选用无增感屏的微粒胶片。 3.5.2试验程序
针孔相机应按图3布置,应保证针孔相机的轴线与X射线管轴线垂直,并与窗口平面垂直。 3.5.2.1按附录B选择测试电流,测试电压。曝光时间选择应使底片得到1.1~1.5之间密度。 3.5.2.2经过显影、定影、冲洗、干燥后的底片被用带刻线的,放大倍数为5~10倍的放大镜测量,测量范围应为所见的边缘,背影照度约为2151x。
3
GB/T26592—2011
针孔板
胶片
实际熹点
支架
图3针孔照相示意图
3.5.3结果处理
测量得到的尺寸除以放大倍数后即为有效焦点尺寸。 3.5.4此方法只适用于定向X射线管有效焦点为0.1mm10mm的X射线管,焦点尺寸为5μm~ 100双m的测量方法按照GB/T25758.5—2010进行。 3.5.5周向X射线管按具体型号产品文件规定的测定方法进行,出厂检验可查试验记录。 3.6用胶片法进行辐射圆锥角及辐射场均匀性测定试验 3.6.1试验仪器
胶片、胶片支架、密度计或测微光度计。 3.6.2试验程序 3.6.2.1按图4将胶片放置在胶片支架上,使射线束中心对着胶片中心。如果已知实际焦点至胶片的距离,拍照一张辐射场照片。如果不知实际焦点至胶片的距离,那么在一次曝光中同时拍两张不同距离的辐射场照片。两张胶片之间距离一般为100mm。选择适宜的曝光参数,使曝光后胶片最大密度在 1.0~1.5左右。
D.
D 图4辐射圆锥角示意图
3.6.2.2在观片灯下用密度计测量显影后底片上包括中心处和边缘处各点密度,以确定底片上最大密度值和辐射场边缘(辐射场边缘以最大密度的50%为界)。进行辐射场直径测量。 3.6.3结果处理 3.6.3.1按图6指定位置测量,并将试验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3.6.3.2按式(3)确定辐射场圆锥角,当实际焦点至胶片的距离H已知: 4
GB/T26592--2011
α=2arctg 2H Di
+(3)
Di D2
α=2arctg
2L
式中: α-辐射场圆锥角; D,远焦点处胶片上辐射场直径,mm; Dz——近焦点处胶片上辐射场直径,mn L——胶片间距离,mm。
3.6.4说明 3.6.4.1试验方法仅适用于辐射圆锥角度小于70°的辐射场,大于70°的辐射场建议用辐射探测器法测量。其测蛋点的位置建议如图6所示。 3.6.4.2周向X射线管的测试方法
将周向管安装在测试台上进行,将四张胶片按如图5所示位置放置,并使胶片在辐射场范围内并靠近管头表面,选用适当的曝光参数,拍片后在底片上测辐射角,取其最小角度值。
发生器
胶片
图5周向管辐射角的测试
12
号元
贵
图6测量辐射场均匀性的测量点位置
3.7用辑射探测器法进行辐射场圆锥角及射场均匀性测定试验 3.7.1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应符合GB18871一2002中4.3和附录B的要求, 3.7.1.1应选用记录X射线辐射能量具有线性的辐射探测器,其辐射输出量应在远距离显示和记录。 3.7.1.2应备有安装辐射探测器的装置。该装置应保证探测器在所测角度内转动并带有角度指示器,角度指示相对误差应在土2%之内。探头元件最大线性尺寸应不大于辐射场最大尺寸的50%,试验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