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10 E91 备索号:29782—2010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082--2010 代替SY/T6082—1994
石油地震勘探车装钻机使用和维护
Petroleum seismic drilling ri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2010一0827发布
2010一12一15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082—2010
次
目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安全与使用润滑
4.
5 维护
停放和止存
6.
I
SY/T6082—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082—1994《石油地震勘探车装钻机使用和维护》与SY/T6082—1994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增加了目次、前言(本版的目次、前言):一在3.1中增加了对专用装置的安全性要求,增加了使用人员在钻井过程中安全的要求:在3.2中,增加了对底盘的检查:修改了1994年版3.3的内容;修改了1994年版第4章的内容:修改了1994年版5.1.3的内容:修改了1994年版5.2的内容; -1994年版5.3“系统维护修改为2010年版的“系统及主要部件维护”,将1994年版 5.3.1“钻井液循环系统”修改为2010年版的*泥浆循环系统” 修改了1994年版5.3.2的内容,将空气循环系统分为活塞式空压机和螺杆式空压机: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增加,增加了空气管路的内容:修改了1994年版5.3.3的内容;修改了1994年版5.3.4的内容;修改了1994年版5.3.5的内容;修改了1994年版5.3.6的内容,增加了水龙头:修改了1994年版5.3.7的内容,增加了气控摩擦离合器;增加了5.3.8的内容:一修改了1994年版第6章的内容。
一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保定宏业石油物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保定
北奥石油物探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玲毓、张向前、叶金生、王保民、吴敏、张惠敏。
I
SY/T6082—2010
石油地震勘探车装钻机使用和维护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地震勘探车装钻机(以下简称钻机)使用和维护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地震勘探车装钻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安全与使用
3.1安全 3.1.1# 制造厂编制钻机使用说明书或使用手册时应包括安全使用方面的要求。 3.1.2对使用和维护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3.1.3在钻机投入使用前,使用和维护人员应有明确分工。 3.14 钻机作业和停放的位置与高压输电线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0m。 3.1.5#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安全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3.1.6 晚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3.1.7 钻机的外露旋转零部件应有安全防护装置。 3.1.8 钻机运转时,严禁进行人工润滑或维修。 3.1.9 钻机在晚间或雾中行驶应打开轮廊显示灯。 3.1.10 钻机移运、转场时,并架应处于平放位置,并收回液压支腿、切断钻机动力、电源。 3.1.11 除特别规定外,钻机的道路行驶安全性应符合GB7258-2004的规定。 3.1.12钻机作业时,非值岗作业人员应远离钻机8m以外。 3.1.13钻机上配置的计量仪器、仪表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并保持正常、可靠的工作状态。 3.1.14电气设备、汽车底盘的传动、转向和制动装置的检修,以及电、气焊作业等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3.1.15 钻机池压系统各溢流阀压力在出厂前均已准确设定,不应随意调整 3.1.16 钻机空压机安全压力在出厂前已设定,不应随意调整。 3.1.17 钻机泥浆泵安全阅开启压力已由专用剪销设定,使用中不应随意更换成其他的销子。 3.2运行前的检查 3.21 汽车底盘的检查:严格按照汽车底盘随机文件中规定的检查条例对汽车底盘进行检查。 3.2.2钻机各连接部位的连接件应安装牢固,特别是传动轴的连接螺栓、加压链条的正、反螺纹调
1
SY/T6082—2010
节螺栓、井架上方链条调节螺栓、钢丝绳夹,取力装置及控制机构等应重点检查。 3.2.3清点专用、维修及作业工具,将其放在规定的位置。 3.2.4开钻前应检查润滑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加压提升系统、泥浆循环系统、注水系统、 空气循环系统、电气系统等的管路、管路接头,应处于能够可靠使用的状态。阀门、丝堵、窥窗等附件以及仪表等,安装应正确可靠。 3.2.5检查液压油箱和润滑箱体的液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油质应符合设计规定的品种和质量要求。不同牌号的油品不应混用。 3.2.6检查并确认各操纵手柄动作灵活、定位准确并处于非工作位置。 3.3运行 3.3.1各岗位的操作者应持证上岗。 3.3.2操作者应遵守钻机安全操作规程,并按钻机使用说明书或使用手册规定进行作业。 3.3.3泥浆泵、注水泵在0℃以下使用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3.3.4井架竖起后,用挂钩与人字架固定牢固、放下支腿调平平台后方可钻井。 3.3.5井架在竖直位置时:钻杆中心线对卡瓦、垫叉、转盘中心线同轴度误差不得超过15mm。 3.3.6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液压系统应空载启动,并运转一段时间,待液压油温度超过15℃时方可钻井作业。 3.3.7作业完成后、各操纵手柄处于非工作位置并切断钻机动力、电源。 3.3.8钻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运行:并及时检查维护:
a)钻机负荷超过规定的最大负荷; b)制动、气动摩擦离合器、传动系统出现故障:)泥浆泵、注水泵、空压机安全阀失灵: d)气控系统压力不足或超过规定值 e)液压系统压力不足或超过规定值:钻机仪表显示异常或损坏: g)机械或液压传动装置的温升或温度超过规定值: h)钻机某一部位有异响。
4润滑
4.1按钻机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定点定量定时加注规定牌号的润滑油、润滑脂。 4.2应对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定时抽取油样化验,及时更换变质的油品。 4.3油液加人设备贮油部位时应过滤。 4.4根据环境温度,选择相应的油品。
5维护
5.1维护类别
5.1.1钻机维护实行班维护、周维护和月维护三级制。周维护项目应包括班维护项目,月维护项目应包括周维护项目。 5.1.2班维护是在每班的班前、班后和设备运行中,由操作者对设备进行检查、润滑,观察其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操作记录和交接班手续,并按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进行考核。 2
SY/T6082—2010
5.1.3周维护是由操作者每周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扫、擦拭和涂油,并做好维护记录。 5.1.4月维护是在操作工配合下由维修工每月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其主要内容是:
a拆卸指定的部件,箱盖、防护罩等,擦拭设备内外: b)检查、调整各部配合间隙,紧固松动部位,更换已损坏或老化的零件;)增添所缺油量,清洗滤油器、空气滤清器、油标: d)检查泥浆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注水泵系统、气路系统、液压系统的密封情况; e)清洗导轨和滑动面,清除毛刺:)检查调整电器线路及装置和发动机紧急熄火装置。
5.2维护基本要求 5.2.1钢结构件上,不得钻孔、割孔和焊接。 5.2.2钻杆使用后,螺纹应涂防锈油并装上护套,轻放在钻杆盒中。 5.2.3在现场各系统,一般不应进行拆卸作业,特殊需要时应注意防雨淋、防风沙。 5.2.4液压系统拆卸前,应将各接头或连接部位的外部清洗干净;拆卸后各裸露的开口处,应用塑料膜,塑料盖或不掉毛的物品封闭严密,严防杂物、尘沙进人机体内部:安装时,零件不应敲击并确保配合面充分清洁、内腔干净、系统畅通。 5.2.5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干净,用压缩空气吹干(或晾干)后方可装配,清洗时不应使用棉纱等针棉织品擦拭,应采用毛刷和绸布:各管路接头锥口密封处不应有任何划痕、砸伤和碴碰。 5.2.6汽车底盘应按其出厂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和维护。 5.3系统及主要部件维护 5.3.1泥浆循环系统 5.3.1.1班维护 5.3.1.1.1泥浆泵:
a)检查泥浆泵各螺栓的紧固情况,特别是拉杆与十字头连接处压帽的紧固情况,不允许有松脱
现象; b)泥浆泵启动前,检查其转动应灵活,若发现不灵活,应及时调整: c)泵阀和活塞,在运转时不得有异常的敲击声: d》环境温度在0℃以下使用时:若停泵时间较长,应将泵头的泥浆排净:有条件时可将汽车排
气管排出的废气通过泵头底部加热: e收工时应用清水循环30s,将泥浆泵及管路中的泥沙清除。
5.3.1.1.2泥浆管路:检查泥浆管路应畅通。 5.3.1.2周维护 5.3.1.2.1泥浆泵:
a)检查缸盖上顶丝压紧缸套的情况,缸套不允许有轴向审动: b)检查泵体齿轮箱机油油面,各润滑点应润滑良好; c)检查泵头压盖,应压紧。
5.3.1.2.2泥浆管路:检查泥浆管路接头处密封情况,应不渗水。 5.3.1.3月维护 5.3.1.3.1泥浆泵:
a)检查泥浆泵缸套、活塞的磨损应符合规定要求; b)检查活塞、盘根、压盖及其他密封处的密封情况,应无渗漏现象:
3
SY/T 6082-2010
c)检查安全阀应无裂纹、工作正常;)检查泥浆泵缸套与泵头结合部磨损情况,应符合规定要求; e)检查泥浆泵齿轮啮合间隙,应符合规定要求,)检查泥浆泵曲轴轴承工作状态,应符合规定要求; g)检查泥浆泵十字头与滑道磨损,应符合规定要求: h)泥浆泵长时间不使用,应将泵头部分清洗干净,将水放净擦干,并将泵阀、缸套、活塞、活
塞杆等涂上防锈油。
5.3.1.3.2泥浆管路:检查泥浆管路上的防护缆绳,应固定可靠。 5.3.2空气循环系统 5.3.2.1活塞式空压机 5.3.2.1.1班维护:
a)检查、调整空压机风扇皮带、驱动皮带的张紧度: b)检查空压机启动和停车应无异常,油质、油量、油温符合规定要求: c)启动后,当储气罐内压力达到0.8MPa或1MPa时,用手打开安全阀,检查安全阀应灵活
可靠: d停机时应打开储气链底部的闵门、冷却器底部的旋塞,放水排污: e)对空气滤清器除生,清洗冷却器、汽缸散热器片。
5.3.2.1.2周维护:
a)检查安全阀工作应正常: b)清洗润滑油进油口滤网和机油滤芯 c)检查连杆螺栓及其他紧固件不应松动; d)向风扇皮带轮轴承加注润滑脂: e)检查气管线及接头处不应漏气。
5.3.2.1.3月维护:
a)检查或更换曲轴箱内润滑油,换油时清洗油池: b清洗检查滤网,滤网芯: c)检查气压表和油压表井吹洗其管路: d)清洗检查进、排气阀,检查阀片及弹簧工作应正常 e)清洗活塞,活塞环及汽缸并检查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D检查缸套,曲轴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g)检查连杆轴承、曲轴轴承、柱塞油泵的使用情况,必要时更换。
5.3.2.2螺杆式空压机 5.3.2.2.1班维护
检查压缩机油位,应符合规定要求: b)清空空气过滤器集尘器的灰尘; c)检查、调整空压机驱动皮带的张紧度; d)检查安全阀工作应正常。
5.3.2.2.2周维护:
a)清洗油冷却器: b)清洗空气过滤器滤芯:检查空气、油路系统泄漏情况,应保证不泄漏
5.3.2.2.3月维护: 4
SY/T6082—2010
a)检查空气过滤器负压指示开关,防过热停机开关,应保证正常工作: b)检查压缩机滤油器,必要时更换; c)检查压缩机油油质,应符合规定要求: d)检查调节阀和卸载器,应正常工作。
5.3.2.3空气管路 5.3.2.3.1班维护:检查空气管路应畅通。 5.3.2.3.2周维护:检查空气管路接头处密封情况,应不漏气。 5.3.2.3.3月维护:检查空气管路的单向阀、球阀,应正常工作:空气管路不应有裂纹、损伤、压扁现象。 5.3.3液压系统 5.3.3.1班维护:
a)检查安全阀、溢流阀、多路阀、液压锁、液压油缸工作应正带: b)检查油箱的油量,应符合要求: c)启动油泵时,检查运转应无异常,各接头不得漏油; d)检查系统的油温、油压; e)检查系统密封件,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5.3.3.2周维护:
a)清除液压散热器,风扇叶片的灰尘: b)检查油箱的空气滤清器、滤油器的清洁情况,及时清除污物; c)检查油箱,发现水滴应及时除去。
5.3.3.3月维护:
a)清洗检查滤油器,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b)化验油箱油质,发现问题及时清洗换油; c)检查管线的质量,必要时更换。
5.3.4传动系统 5.3.4.1班维护:
a)检查调整外露、传动箱链条及驱动皮带的张紧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b)检查传动箱的油量、油压,油温,应符合规定要求。
5.3.4.2周维护
a)检查清洗空滤器: b)检查传动箱紧固螺栓,不应松动。
5.3.4.3月维护:
a)全面检查外露传动箱链条与链轮的磨损和啮合情况以及传动装置各连接部位、密封部位工作
应正常: b)检测箱体内油品质量,必要时更换。
5.3.5加压起升装置 5.3.5.1班维护:
a)检查调整两链条张紧度及其一致性,并给链条涂润滑油; b)检查加压起升链轮、滑轮铜套的润滑情况,应及时润滑: c检查加压轴轴承座、绞车底座、钢丝绳绳夹及其他部位固定螺栓的紧固情况,不应松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