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020 E 12 备案号:43184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325--2013
中文/English
代替 SY/T 5325 -2005.SY/T 6162-2008
射孔作业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erforating operation
2013-11-28发布
2014一04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325—2013
次
目
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作业基本条件
二
专
资料准备和录取作业设计
6
作业准备作业要求
7
8
9 火工品的领取和交还 10 质量要求 11 安全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射孔通知单附录B(资料性附录) 射孔测量曲线图头内容附录C(资料性附录)射孔计算图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射孔工艺方案设计书内容附录E(规范性附录)是 射孔参数的计算方法
141
12 13
15
18
SY/T 5325—2013
前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10《标准T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325-2005《射孔施T及质量监控规范》和SY/T6162—2008《射孔与井壁取
心图件格式》。本标准以SY/T5325--21405为主,整合了SY/T6162---2008的射孔部分内容。本标准与SY/T5325--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术语和定义的表述作了修改·并增加和删除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 章); -将“术语和定义”中有关计算公式移人规范性附录中。并修改了部分计算公式,统一了公式
中的参数符号[见附录E。2005年版的公式(1)至公式(9);修改了*资料准备和录取的规定(见第5章,2005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作业设计的规定(见第(章.2105年版的第6章);
修改了“作业准备的规定。并增加了“海上作业准备(见第7章,2005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起爆装置的选择和装配(见8.4.1);
-增加了油管输送直井定方位射孔”(见8.5): --增加了“动态负压射孔(见8.6); -增加了“火丁品的领取和交还”(见第9章); -·修改了“质量要求的规定(见第10章。20015年版的第1)章和第11章); ..一修改了*安全要求”的规定,并增加了海上作业(见第11章。2(05年版的“.11)。
增加了作业警示区域的规定(见11.1.3): -增加了在并口开放的情况下的射孔规定(见11.1.4); --增加了“射孔通知单”(见附录A);
增加了“射孔测量曲线图头格式”(见附录B): ··增加了“射孔计算图表”(见附录C)增加了*射孔工艺方案设计书内容”(见附录D)。 本标准由石油T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测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CPSC/TC1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试油试采分公司、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绪国、彭原平、刘方玉,郑长建,门孟东,朱进初,季李守鑫,肖胜飚。 本标准英文版翻译人:王献波、王慧君。 本标准代替了SY/T5325--2005和SY/T6162---2008 SY/T5325-200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5325—1988: - -- SY/T 5604---1993. SY/T 5604--2002:
SY/T 5784-1993: -. --SY/T6412-1999。 SY/T6162-200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6162---1995. 本标准以中文和英语两种版本出版当中文和英语两种版本有歧义时,以中文版为主。
1I
SY/T5325--2013
射孔作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射孔作业基本条件、资料准备与录取、作业设计、作业准备、作业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射孔作业及质量控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489油气井聚能射孔器通用技术条件 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SY5436石油射孔、井壁取心民用爆炸物品安全规程 SY/T5610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SY6350油气井射孔用多级安全自控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SY/T 6821 E 电缆输送射孔带压作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套补距 distance from casing head to bushing 原钻机方补心上平面至油管挂坐封的套管法兰盘平面之间的距离。
3. 2
射孔深度标志点 perforating depth marker point 串接在油管输送射孔管柱中,作为射孔器校深用的具有特定标志管柱的上接箍或下接箍中点,或
者具有放射性标志的点 3.3
标志层 marker interval 在射孔目的层顶界上方选择的自然伽马曲线中幅度明显,界面清晰的层段。
3. 4
电缆输送射孔炮头长 distance of zero mark of wCP 目标射孔器上部首发射孔弹中心点至射孔跟踪测量定位仪器记录点间的距离。
3.5
油管输送射孔炮头长 distance of zero mark of TCP 目标射孔器上部首发射孔弹中心点至输送管柱校深短节标志点之间的距离。
SY/T53252013
3. 6
动态负压射孔dynamic underbalanced perforating 能够在射孔后瞬间降低井简内压力形成相对储层压力的负压差的射孔技术。
3.7
复合动态负压射子孔dynamic underbalanced perforating combined HEGF 能够在复合射孔后一定时间内降低井筒内压力,形成相对储层压力的负压差的射孔技术。
3.8
调整值correction value 日标射孔器在井下某一深度点停止进行测量校深后.目标射孔器上部首发射孔弹中心点至本次射
孔井段顶界之间的距离。 3.9
射孔弹发射率perforating charge shot rate 射孔弹实际穿孔数与射孔弹实际装弹数之比的百分数。
3.10
误射孔 perforating out of zone 自标射孔器射孔深度位置与设定的射孔深度位置之差的绝对值超过了规定的值,即电缆输送射孔
不小于(.2m.油管输送射孔不小于0.4m。
作业基本条件
.1作业设备
根据作业要求,应配套选择以下设备: a)具备射孔定位测量及控制的地面仪器 b)具备完善的深度和张力指示系统的电缆绞车设备。 c)带压射孔井口防喷装置,用于电缆输送井口带压射孔作业。
2井场
根据作业要求,作业井场应满足以下条件: a)场应平坦、无障碍物;停车位置到井口距离应不小于25m。 b)满足本井作业提升负荷要求的提升设备。 c)照明设施:应采用具备防爆性能照明设施。 d)修井作业并口应有防喷装置。 c)满足射孔施「需要的泵车和罐车。
4.3井况
根据作业要求,并况应满足如下要求: a)井口安装防喷装置和工作台。 b) 射孔作业前,应采取相应的通井和洗井措施,通井和洗井深度应大于射孔目的层底界20m:
保证并内无异物、射孔器在井下畅通无阻。 c)井下管柱应内外清洁,无异物、无形变、无损伤:通径符合施工要求:螺纹连接处密封
良好。
2
SY/T 5325-2013
5资料准备和录取
5.1 1资料准备 5.1.11 施工单位接收到射孔通知单时,应核实以下相关内容和数据
用户单位名称、地区、井号、填表人、审核人、批准人和填表日期。
a
b)井身结构、井身轨迹参数、人工井底深度、套补距数据、套管外径(或内径)、套管壁厚、
套管钢级及型号、水泥返高。 射孔目的层温度、目的地层压力、射孔完井液密度和液面深度有特殊要求的应另详细
C)
注明。 射孔层段、射孔厚度、射孔完井液类型及密度、液面深度,
d)
e) 射孔深度所依据的测井曲线原图及测井日期。 f) 射孔工艺类型、射孔器型号,孔密,相位,布孔格式。 g) 水平井(或大斜度井)应注明最大井斜度及对应深度、射孔层段的垂直深度。 h) 其他与射孔相关的参数可以根据油田或本井的具体情况提供。
5.1.2射孔通知单格式参见附录A。 5.1.3根据射孔通知单上的作业要求,选择准备以下资料:
a) 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图。 b)套管放磁资料。 c) 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资料。
5.2 资料录取
资料录取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a)录人5.1.1规定的内容和数据。 b)射孔日期和时间、射孔队别和操作人员。
电缆输送射孔炮头长,井下仪器零长,电缆输送射孔调整值,射孔厚度,射孔枪身长度,射孔弹装弹数。
d)国标射孔器下井次序、射孔次数、单次射孔弹发射率。
油管输送射孔起爆压力设计参数、油管输送射孔炮头长、油管输送射孔调整值。 f)作业记录曲线深度比例可以选择1:50或1:100或1:200。 g)电缆输送式射孔定位曲线图头格式参见表B.1。 h)油管输送式射孔定位曲线图头格式参见表B.2 i)作业记录曲线和资料应符合SY/T5132的规定。 j》录人和记录资料应建档保存。
6作业设计
6.1根据射孔通知单内容编制射孔计算图表。填写相关内容和数据:保证计算准确。计算数据应建档保存。 6.2根据该井试采工程、地质设计和工艺要求编写射孔工艺方案设计书。 6.3对于井眼轨迹异常点,如狗腿子、套管形变、井眼变径等。应在射孔计算图表或射孔工艺方案设计书中注明 6.4根据施工要求和井身结构选择相适应型号的射孔器;根据射孔目的层的温度和压力参数,选择
3
SY/T 5325--2013
相适应的射孔器材:耐温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电缆输送射孔安全时间不小于2h。 )油管输送射孔安全时间不小于48h 注:安全时间是指火工品在井下射孔日的层停留的时间
6.5计算和填写图表应执行计算、校对和审核三级检查,并签字。 6.6根据射孔计算图表或射孔!艺方案设计书编写射孔应用图表:
a 填写射孔器材装配收发清单:井号、日期、弹型、总射孔弹数、孔密、相位、布孔格式、枪
型和数量等。
b) 编制射孔现场装配图表 6.7射孔计算图表和射孔应用图表参见附录(,射孔丁艺方案设计书内容参见附录D。 6.8电缆输送射孔磁性定位器校深和跟踪定位要求:
) 跟踪射孔深度是依据射孔并段附近的特殊套管短节深度,或者其中相邻套管长度之差应大于
.50)m套管接箍深度点来进行确定;否则.应采用放磁组合校深方法来进行确定。 b)根据射孔通知单上的射孔层段、射孔艺要求和射孔枪的长度,对射孔井段进行分段,选
定标准接箍,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各层段的调整值,在射孔计算图表中标注各目的射孔层段的调整值。
c) 电缆输送射孔定位方式可以选择上提或下放测量跟踪定位的方式。 6.9放磁组合校深要求:
) 根据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图或套管放磁资料。在射孔井段附近选择自然伽马或中子伽马曲线变
化明显的层段进行校深测量。所测曲线与原图形态基本一致,与原图对比,深度误差应控制 t±0.2m以内。
b)以薄层为主,上下邻层与原图被此对应。绝大多数层应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 自然伽马或中子伽马曲线的幅度应为统计起伏变化幅度的1.5倍以上:且邻层无高幅度放射
性影响。 曲线质量应符合SY/T5132的规定。
6.10射孔参数的计算方法见附录E。
7作业准备
7.1陆上作业准备 7.1.1设施检查:检查仪器、绞车、电缆、深度系统和滑轮及辅助件。性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7.1.2射孔队领取射孔通知单、射孔计算图表、射孔工艺方案设计书、射孔器材收发清单、射孔现场装配图表、套管放磁校深图表、井身结构图、井身轨迹参数图表、测井原图等资料,核对以下内容:
2) 核对用广方、地文、井号、井身结构、作业工艺和作业次数。 b)本丼次射孔目的层和夹层厚度。 ) 所用射孔器材相关数据。 d)核对射孔器材型号和耐温耐压参数。
7.1.3按施1要求和射孔器材收发清单,领取射孔器材准备井下仪器和配套设施。 7.1.射孔队到达现场后.射孔队负责人同用户方现场负责人核对作业井的有关数据和用户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射孔通知单无误后才能进行施工。 7.1.5了解作业井基本情况:射孔液类型和密度、液面高度、套管内径、人工井底和油补距等情况。 1
SY/T 5325-2013
7.2海上作业准备
除执行7.1的规定外.还应执行以下规定:
吊装拖撬前,射孔队队长了解钻井平台吊车的吊升能力和拖撬的摆放位置.然后决定采用整
al
体或分体吊装。 b) 吊装拖撬时应有专人指挥吊车。安装拖撬时应将滚筒中心对准并口地滑轮位置。
在不使用拖撬旋转底座时,应将拖撬底盘与甲板间焊接牢固。 d)井口装置的安装按SY/T5600的规定执行。 e) 操作工程师了解有关井身结构数据和地质数据)操作工程师应对地面系统进行除湿处理。
8 作业要求
8.11 射孔器材检查、装配和连接 8.1.1射孔器材的质量应符合GB/T20189的规定。 8.1.2组装射孔器前,射孔队负责人,操作下程师和射孔装配人员确认射孔装炮收发清单和射孔器材有关技术参数。 8.1.3检查射孔弹质量:聚能罩和螺纹应无松动:无枪身射孔弹壳应无损伤、无破裂。 8.1.检查导爆索质量:导爆索外皮应无砂眼、无破裂,无扭和无挤压形变等质量问题 8.1.5检查射孔枪和配套器材质量:螺纹、密封面、密封圈和其他配件等外观质量应达到使用要求;装配时,密封部位应均勾涂上密封脂或润滑脂。 8.1.6装配射孔器时,应按照射孔器装配设计自下而上进行装配.对射孔枪和固弹架进行同步统编号,组装好的射孔器按下井顺序编号摆放。射孔队负责人应监督检查, 8.1.7射孔弹应装配到位,固定牢靠:导爆索与射孔弹传爆部位之间应紧密接触。导爆索不得发生扭曲和损伤 8.1.8切割导爆索应采用专切割工具或单面刀片进行.其端面与导爆索轴线成1°,导爆索端头药柱不应散落 8.1.9导爆索与传爆管或雷管对接时,药面应紧密接触。用专用锁紧钳锁紧传爆端。传爆管端面应低于连接接头对接端面1mm~2mm:使用隧道管时传爆管端面应低于隧道管端面(mm~2mm。 8.1.10连接电雷管时,应先将雷管导线与点火线连接·然后再与导爆索连接 8.1.11育孔射孔枪装配时,射孔弹射孔方向应与射孔枪上的育孔对正到位,锁紧定位固定件。 8.2井口无压电缆输送射孔 8.2.1射孔作业前,用标准通井规通并至本次射孔井段以下至少一个接箍深度的位置;人工井底距离射孔井段底界不少于3.1m 8.2.2射孔器材装配按8.1的要求执行。 8.2.3连接电雷管前,射孔队负责人和操作工程师应核刘射孔器顺序编号 8.2.连接电雷管引线之前.应关闭仪器上的所有电源:点火线对地放电后才能与电需管引线连接 8.2.5上提和下放电缆速度应不大于80m0m/h;如果井内压井液密度大于1.gcm.速度应不大于 3000m/h;运行速度应均匀:发现遇阻或遇卡应及时停车。防止电缆打扭、打结。 8.2.6校深方法如下
.
a)校深测量仪器下并时.仪器记录点应在并口法兰盘平面对零
磁定位校深测量:以不大于150m/h的速度测量接箍曲线.校深实测的接箍长度值与给定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