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20.30 J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218-—2013
精冲模 技术条件
Fine blanking dies---Specifications
2014-10-01实施
2013-12-31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 東华 人民共 和国
国家标准精冲模技术条件 GB/T 30218--- 2013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www.spc.nc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880×1230 1/16 印张 0.5 字数 8千字 2014年4月第 版 2014年4月第--次印刷
15号:155066·1 18715 定价 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30218-—2013
前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苏州东风精冲工程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
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震、赵彦启、管明文、奉双、廖宏谊、庄新村、彭群、谷圣光、王冲、翁史振、王学林、 向华、杜贵江、高志生
0
1
GB/T 30218—2013
0. 06
0. 05
0.04
i/. 0.03
中 00.02 0. 01
o
6
10
材料厚度1/mm
图1 单边冲裁间隙
3.3材料要求 3.3.17 模具零件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牌号的技术标准。 3.3.2 模具主要零件推荐材料及硬度见表1,允许采用性能高于表1推荐的材料。 3.3.3[叫模硬度宜比凸模或凸凹模硬度高2HRC。
表1模具主要零件材料及硬度
模具零件名称
模具材料
硬度/HRC 60~64 58~62 58~62 56~60 56~60 56~60 52~56 56~~60 58~62 56~60 56~60 40~44 40~44 28~~32
粉末高速钢、W6Mo5Cr4V2
凹模凸模、凹模齿圈压板、反压板
Cr12MoV
粉末高速钢、W6Mo5Cr4V2、Cr12MoV
Cr12 MoV,CrWMn Cr12MoV,9Mn2V、9SiCr、T10A T10A,Cr12MoV,CrWMn,9Mn2V
垫板平衡杆、传力杆导正销、定位销
Cr12MoV,T10A Cr12MoV,T10A
小导套、小导柱、闭锁销
GCr15 Cr12MoV Cr12MoV
护齿板、调整片
固定板限位块、导料板上模座、下模座
45
45、50、40Cr
3.3.4锻造的模具零件坏料不应有过热、过烧的内部组织缺陷和机械加工无法去除的裂纹、折叠、夹杂和叫坑等缺陷。坏料锻造后应退火处理。 3.3.5模具工作零件宜使用真空热处理方法。模具零件热处理后应清除表面氧化皮及油污,不应有脱碳、裂纹和软点等缺陷。
2
GB/T 30218-2013
3.4 精度要求 3.4.1 模具成形表面粗糙度宜为 Ra0.4 μm~Ra 0.8 μm。 3.4.2凸模与凹模的刃口、齿圈压板内形及反压板外形的尺寸极限偏差应在士0.005mm范围内。 3.4.3凸模、凹模、齿圈压板、反压板上下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值应不大于0.005mm/100mm。 3.4.4 凸模、凹模、齿圈压板、反压板的工作表面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值应不大于0.005mm/ 50 mm. 3.4.5其他精度要求应符合GB/T14662的规定。 3.5装配要求 3.5.1 装配前,模具零件应做消磁处理。 3.5.2 模具在开启状态,齿圈压板和反压板应突出凸、凹模表面0.1 mm~0.3mm。 3.5.3 凸模装配后的垂直度公差值宜根据表2所推荐的公差等级从GB/T1184:1996表B.3中选取。
表2凸模装配后的垂直度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单边冲裁间隙
mm ≤0.03 >0.03
单凸模 IT 3 IT 4
多凸模 IT 1 IT 5
3.5.4单工序模的凸模与齿圈压板、凹模与反压板之间,复合模的凸凹模与齿圈压板、凸模与反压板之间,以及闭锁销与凹模销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应为 0.01 mm~0.02 mm。 3.5.5凸模、凸凹模、凹模、凹模镶块等易损件应便于更换。 3.5.6 其他装配要求应符合GB/T14662的规定。
4 检验方法
4.1 供方与顾客商定的模具材料应按双方协议的规定检验。 4.2材料洛氏硬度应按GB/T230.12009的规定检验。 4.3模具尺寸宜采用通用量具或三坐标测量机检验。 4.4模具表面粗糙度Ra1.6μm以下宜采用粗糙度测量仪检测,其余表面粗糙度宜采用粗糙度样块目测比对的方法检验。
5验收
5.1↓ 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a)尺寸、外观检验; b)试模和精冲制件质量符合性检验; c)模具质量稳定性检验。 模具供方和顾客应按模具图样对模具进行外观与尺寸检验。
5.2
5.3完成5.2项目检验并确认合格后,可进行试模和精冲件质量符合性检验。
a)试模应严格遵守精冲成形工艺规程,所用精冲设备应符合要求;
GB/T 30218—2013
b)试模所用材料应符合精冲件图样的规定,材料状态应符合模具供方和顾客的约定; c)模具装机后应先空载运行,保证上、下模工作零件不接触,确认模具活动部件动作灵活、稳定、
准确、可靠;
d)试模运行稳定后,应连续提取30件~50件精冲制件进行检验 5.4模具质量稳定性检验的生产批量为1000件(次),也可由模具供方和顾客商定。 5.5模具供方和顾客确认产品合格后,应由供方开具模具合格证随模具交付顾客,并提供由供方和顾客商定的工艺资料。
标志、包装和运输
b
6.1在模具非工作面的明显处应做出标志。标志内容--般包含:
a)模具名称和编号; b)模具质量; c)模具闭合高度; d)供方名称; c)出厂日期。
6.2模具交付前应清洗干净,所有工作表面应涂覆防锈剂。 6.3出厂模具应根据运输要求进行包装,应防潮、防磕碰。外包装应有防潮、防碰及防倒置等标记。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18715 定价:
1
14.00元
GB/T 30218-2013
于『E「1期]: 20144月17「 F0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