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25857-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25857-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11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09:11:57



相关搜索: 环境 热泵 空调 温度 空气 机组 机组 25857

内容简介

GB/T 25857-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25857—2010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5 要求 6 试验 7 检验规则·

13 14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规范性附录)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的试验
和计算
16 1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的型号编制 GB/T 25857-—2010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
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广东力优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博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成斌、宋培刚、潘莉、周鸿钧、史剑春、童杏生、梁燕芳、陈军、李漫。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川 GB/T 25857—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风冷冷凝器,应用在室外环境温度不低于一20℃的气候条件下制热(冷)的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一20℃时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7电子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343.1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 GB4343.2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 GB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2513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88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lowambienttemperatureAir sourcemulti-connected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units
由电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以不低于一20℃的空气为冷(热)源制取冷(热)风的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3.2
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heating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个用于描述机组部分负荷制热效率的值,其试验和计算方法是以中国寒冷地区的气象条件为依
据而制定的,其值用W/W表示。 GB/T 25857—2010
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按机组使用气候环境分为:类型
气候环境最高温度 43℃ 35℃ 52 ℃
T1 T2 T3
4.2 型号
机组型号的编制可由制造商自行确定,可参考附录B进行编制 4.3基本参数 4. 3. 1 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220V单相或380V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为50Hz。
注:特殊要求的机组不受此限
机组通常工作的环境温度如表1所示。
4. 3. 2
机维 作的环境温
单位为摄氏度

T 20~43
-2052
,机组的试验工况按表2规定
4.3.3
表 2 试验工况
单位为摄氏度
室外侧进风状态干球温度
室内侧回风状态
工况条件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
35 27 46
24 19 24
19 15. 19
名义制冷
T2 T3
21 29
T1 T2 T3
32±1.0 27±1.0 32±1.0
23±0.5 19±0.5 23±0.5
制冷运行
制造厂推荐的最高温度
最大运行
T1 T2 T3
21±1.0 10±1.0 21±1.0
21b
冻结
15±0.5
最小运行凝露凝结水排除
15±0.5 24±0.5
21b 27±1.0
制造厂推荐的最低温度° 27±1. 0
24±0.5
2 GB/T 25857--2010
表2 (续)
单位为摄氏度
室内侧回风状态
室外侧进风状态干球温度
工况条件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20 27±1.0 ≥16 20 20±1.0°
热泵名义制热最大运行制热最小运行制热
-12 21±1.0 20
制热运行
15±0.5
自动除霜电热装置制热
15以下d
2
1
风量
20
16
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外侧换热的装置。 21℃或因控制原因在21℃以上的最低温度,试验的读数允差为士1.0℃。 制造厂未指明时,以21℃为最低温度。 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内侧换热的装置。 表示周围温度。 机外静压的波动应在测定时间内稳定在规定静压的士10%以内,但是规定静压少于98Pa时应取士9.8Pa。
4.3.4 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测试工况见表3。
表3部分负荷性能测试工况
单位为摄氏度
室外侧人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相对湿度
负荷 % 100 75 50 25
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
项目
湿球温度
12 -6 0 7
-
制热综合部分负荷
20
相对湿度50%~65%
性能试验
湿球温度6
5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5.1.3机组的涂漆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 5.1.4机组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耐老化。 5.1.5 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 5. 1.6 机组的电磁换向阀动作应灵敏、可靠,保证机组正常工作。 5. 1.7 机组的构件和材料应符合下述规定:
a) 镀层和涂层外观应良好,室外部分应有良好的耐候性能。 b) 保温层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具有阻燃性、无毒无异味。
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整机正
c)
3 GB/T 25857—2010
5.2.8室内机制冷量
机组实测名义制冷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冷量的92%。 5.2.9室内机消耗功率
机组室内机在通风状态下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其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 5.2.10室内机制热量
机组室内机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热量的92%。 5.2. 11 最大运行制冷
a) 在最大运行制冷工况下,机组应能正常运行,各部件不应损坏; b) 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其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c)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电机过载保护
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其停机不超过 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d)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的10 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并
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 h。
5.2.12 最大运行制热
a) 在最大运行制热工况下,机组应能正常运行,各部件不应损坏; b) 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其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c)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电机过载保护
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其停机不超过 30 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d))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的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并
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
注:上述试验中,为防止室内热交换器过热而使电机开、停的自动复位的过载保护装置周期性动作,可视为机组连
续运行。
5.2.13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
在最小运行制冷工况下,机组在10min的起动运行后4h运行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室内机蒸发器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面积的50%。 5.2.14最小运行制热
在最小运行制热工况下,机组在4h试验运行期间,安全装置不应跳开。 注:试验中的除霜运行,其自动控制的保护器动作不视为安全装置。
5.2.15冻结
a)在冻结工况下,空气流通试验时,机组启动10min后,再运行4h,过程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
蒸发器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 b)在冻结工况下,滴水试验时,机组室内侧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 注1:机组运行期间,允许防冻结的可自动复位装置动作。
5 GB/T 25857—2010
注2:蒸发器迎风表面结霜面积目视不易看出时,可通过风量(风量下降不超过初始风量的25%)进行判定。 5.2.16凝露
在凝露工况下运行时,机组箱体外表面凝露不应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 5.2.17凝结水排除能力
在凝露工况下运行时,应具有排除凝结水的能力,并且不应有水从机组中溢出或吹出。 5. 2. 18 自动除霜
a) 在自动除霜工况下运行时,机组除霜所需总时间不应大于自动除霜试验总时间的20%;在除
霜周期中,室内侧的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制造厂规定的机组内辅助电加热装置制热。
b) 除霜结束后,室外换热器的霜应融化掉(以确保制热能力不降低)。 5.2. 19 噪声
a) 机组使用时不应有异常噪声和振动; b) T1 型和T2型机组的室内噪声测试值(声压级)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室外噪声测试值(声压
级)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机组噪声的明示值的上偏差为十3dB(A),其噪声的实测值不应大于明示值的上限值(明示值 +上偏差)和表4和表5的限定值。

注:机组在全消声室测试的噪声值须注明“在全消声室测试”等字样,其符合性判定以半消声室测试为准。
表4室内机噪声限值(声压级)
室内噪声 dB(A)
名义制冷量
w
不接风管
接风管 42 45 52 59 62
≤2500 2 501~4 500 >4 501~7 000 >7 001~14 000
40 43 50 57 60
≥14 000
注:T3气候类型机组的噪声值可增加2dB(A)。
表5室外机噪声限值(声压级)
室外噪声 dB(A)
名义制冷量
w ≤7000
60 62
7 001~14 000
6
上一章:GB/T 25470-2010 制造业信息化共性技术资源服务平台功能规范 下一章:GB/T 25858-2010 精密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

相关文章

GB/T 25857-2022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25857-2022 清晰版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JB/T 11966-2014 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含2021年第1号修改单 能源效率标识实施指南3: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储水式电热水器、家用电磁灶、计算机显示器、复印机 GB 27941-201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 GB 21454-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