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535.3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20 18:09:01



推荐标签: 热泵 空调 机组 机组 18837

内容简介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ICS 27.200 J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837—2015 代替GB/T18837—200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heat pump) unit
2016-07-01实施
2015-12-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O
181003000582 涂 GB/T18837—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 5. 要求 6 试验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季节能源消耗的试验和计算
11
13
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规定附录D(规范性附录)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待机功率的试验附录E(资料性附录) 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热回收能力的试验:附录F(资料性附录)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长配管性能修正参数试验方法附录G(资料性附录)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标定试验方法
39 45 46 47 49 GB/T1883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与GB/T18837—2002相比主要技术
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一增加了“热回收型机组”的型式,删除了“电热型机组”的型式(见第3章和第4章);一增加了“按冷凝器冷却方式”(水冷式、风冷式)的分类,删除了“按气候环境”(T1、T2、T3型)的
分类(见第4章);调整了型号的编制要求,删除了原“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型号编制方法”(见4.2);调整了机组的正常工作条件和工况参数(见4.3);删除了机组分流不平衡率的要求(见5.1);性能要求中删除了“室内机消耗功率”、“室内机制热量”的要求;增加了“水侧压降”和“待机功率”的要求;调整了制冷(制热)量以及噪声实测值的限值要求(见5.4);
一删除了“制热综合性能系数”的要求,增加了“制冷季节能效比”“全年性能系数”和“制冷能效
比的要求(见5.4.18);一增加了试验时机组的连接方式(见6.3);一增加了性能试验时对室内机的组合方式和开机状态的规定(见6.4);
增加“水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见附录A);一增加“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季节能源消耗的试验和计算”(见附录B); -增加“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规定”(见附录C);增加“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待机功率的试验”(见附录D);一增加“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热回收能力的试验”(见附录E);

一增加“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长配管性能修正参数试验方法(见附录F);
增加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标定试验方法”(见附录G)。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
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富士通将军中央空调(无锡)有限公司、江苏春兰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平、钟瑜、许永锋、熊建国、张建强、孟建军、国德防、蔡品、栾爱东、石文星、 李灵、李芳、张乐平、陈军、卢云、周威、程卓明、张维加、胡祥华、苏晓耕、陈俊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837—2002。
1 GB/T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GB/T7778规定的A1类制冷剂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使用A2L类制冷剂的机组及双制冷循环系统和多制冷循环系统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7778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9237制冷与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T13306标牌 GB/T10870一2014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18430.1一2007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
水(热泵)机组
GB2513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安全要求 JB/T7249 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JB/T7249和GB/T1775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multi-splitair-condition(heatpump)unit 台或数台室外机可连接数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直接蒸发式室内机构成的单一制冷循环系
统,它可以向一个或数个区域直接提供处理后的空气。 3.2
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heatrecoverymulti-splitair-condition(heatpump)unit 一种不同室内机能同时运行制热和制冷模式的机组。运行时,机组能够将正在运行制冷模式室内
机的冷凝热回收,用于正在以制热模式运行的室内机。 3.3
室内机制冷(热)量cooling(heating)capacityof indoormachine 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室内机(单台)单位时间内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排出(放出)
1 GB/T 18837—2015
的热量,单位:W。 3.4
最大配置率maximumordonnancerate 各室内机的名义制冷量之和与室外机组名义制冷量之和的比的最大值,单位:%。
3.5
最小配置率minimumordonnancerate 各室内机的名义制冷量之和与室外机组名义制冷量之和的比的最小值,单位:%。
3.6
室内机消耗功率 consumed power of indoor machine 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室内机(单台)运行时消耗的功率,单位:W。
3.7
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coolingintegratedpartloadvalue 一个按附录A中所述方法试验和计算的、用于综合描述部分负荷制冷效率的性能指标,其值用
W/W表示。 3.8
制冷季节能效比 SEER 在制冷季节中,机组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按附录B中
efficienc ratio
seas
所述方法试验和计算的值,其值用WK(Wh表亲 3.9
制热季节能效比 heating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 HSPF 在制热季节中,机组进行制热运行时向室内送人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按附录B中
所述方法试验和计算的值,其值用Wh(W·h)表示。 3.10
全年性能系数 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 APF 在制冷季节及制热季节中,机组进行制冷(热)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向室内送人的热量总和
与同一期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按附录B中所述方法试验和计算的值,其值用W·h/(W。h)表示。 3.11
待机模式standbymode 机组接通电源但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模式,该模式是机组的最低能耗模式。在待机状态下,机组可随
时监测来自遥控装置、内部传感器或类似装置的可使其进人工作状态的控制信号。
注:该模式下类似曲轴箱加热装置等保护器不工作。
4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按功能分为:单冷型、热泵型、热回收型。 4.1.2按机组室内机的结构形式分为:落地式、壁挂式、吊顶式、嵌入式、暗装式、风管式。 4.1.3按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其中水冷式机组按热源方式分为:水环式、地下水式、地表水式和地埋管式。
2 GB/T18837—2015
4.3.4现场不接风管的室内机或室外机,其机外静压为0Pa;接风管的室内机或室外机应标称其机外静压。
5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 热回收型机组的热回收能力宜按附录E进行试验,性能参数由制造商自行确定。 5.1.3制造商应以图表的形式提供机组在名义工况厂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热量和制热消耗功率随连接管长度变化的修正系数,长配管性能修正参数试验方法参见附录F。 5.1.4对机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的标定宜按附录G规定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2安全要求
机组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25130以及GB9237的规定。 5.3正常运转要求
机组应在制造厂标称的各种条件下安至可靠的主作,包括室内、外机的最大高度差室内、外机最大管长,室内机之间的最大高度差,最大配置率,最小配置率,最高环境温度制冷,最低环境温度制热等。 5.4性能要求 5.4.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机组制冷系统各部分制冷剂的泄漏量应不 5.4.2 运车转
机组运转时所测得的电流 5.4.3制冷量
机组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名义制冷量的95%。 5.4.4 制冷消耗功率 5.4.4.17 机组制冷消耗功率包括所有室内机和室外机消耗功率 5.4.4.2机组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 5.4.5 制热量
机组的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名义制热量的95%。 5.4.6 制热消耗功率 5.4.6.1 机组制热消耗功率包括所有室内机和室外机消耗功率。 5.4.6.2 机组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热消耗功率的110%。 5.4.7 辅助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
机组实测每种辅助电热装置的消耗功率允差为电热装置名义消耗功率的一10%~十5%。
4 GB/T18837—2015
5.4.8最大运行制冷 5.4.8.1在最大运行制冷运行期间,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应能正常运行,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5.4.8.2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如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但在停机不超过30min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此后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 5.4.9最大运行制热 5.4.9.1在最大运行制热运行期间,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应能正常运行,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5.4.9.2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充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如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但在停机不超过30min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
注:为防止室内热交换器过热而使室外电机开、停的自动复位的过载保护装置周期性动作,可视为机组连续运行, 5.4.10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
室内机在最小运行制冷运行期间,机组在停机10min后起动,再连续运行4h,运行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蒸发器的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面积的50%。
注1:机组运行期间,充许防冻结的可自动复位装置动作。 注2:蒸发器迎风表面结霜面积目视不易看出时,可通过风量(风量下降不超过初始风量的25%)进行判断。
5.4.11室内机最小运行制热
室内机在最小运行制热运行期间,机组安全装置不应跳开。
5.4.12室内机低温运行
室内机在低温运行期间:一蒸发器的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面积的50%。 一室内机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
5.4.13室内机凝露
室内机在凝露运行期间,机组室内机箱体外表面不应有凝露水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
5.4.14室内机凝结水排除能力
室内机在凝结水排除能力运行期间,机组室内机应具有排出凝结水的能力,不应有水从机组中溢出或吹出。 5.4.15制热融霜 5.4.15.1在制热融霜运行期间,机组融霜所需总时间不应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 5.4.15.2在融霜周期中,室内机的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min。融霜周期结束时,室外侧的空气温度升高不应天于5℃。
注: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热泵机组内的辅助制热或按制造厂的规定方式进行。
5
上一章:GB/T 33082-2016 机械式停车设备 使用与操作安全要求 下一章:GB/T 26809-2011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循环装置

相关文章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含2021年第1号修改单 GB/T 25857-2022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25857-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25857-2022 清晰版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 27941-201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 GB 21454-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JB/T 11966-2014 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JJF 1770-2019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 高清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