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 27941-201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

GB 27941-201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21 14:51:51



推荐标签: 设计 热泵 空调 应用 机组 机组 27941

内容简介

GB 27941-201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 ICS 27.200 J 7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941201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
与安装要求
Code of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for multi-splitair conditioning
(heat pump) system
2012-10-01实施
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7941—201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应用设计 5 安装 6调试、试运行及验收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程质量检查表表 A, 1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表表 A, 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表 A. 3系统气密性试验记录表表A.4系统各部件试运转测试数据表 A. 5 5系统施工验收记录
II
2
14
16 16 17 18 19 21
. GB/T 27941—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德盛建设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广东美的暖通设备
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浙江欣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虞风华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文星、陈国民、张明圣、许永锋、毛守博、孟建军、周鸿钧、苏玉海、钟鸣、童杏生、 胡祥华、姚庆忠、郑志良、黄辉、戴利峰、邓国勇、周德海、赵伟。
I GB/T 27941—201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
与安装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多联式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应用设计、安装、调试、试运行及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R22、R410AR407C制冷剂的多联式机组:也适用于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机组。
发动机驱动的多联式机组、水源多联式机组以及采用其他制冷剂的上述机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2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T 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9237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T 17791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 GB/T 18837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 21454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41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JGJ 174一2010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 18837 和 GB 5001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multi-split air conditioning(heat pump)system 经过工程设计,并在工程现场用规定管道将一台或数台室外机组和数台室内机组连接、安装组成的
单一制冷循环直接蒸发式空气调节系统。以下简称:多联机系统。
1 GB/T 27941—2011
3. 2
连接管connecting pipe 由制冷剂管道、阀门、弯头、分歧管等组成,以连接室内、外机组,使之构成制冷剂循环的封闭回路,
包括液体连接管和气体连接管。 3.3
连接管长度 connectingpipe length 室外机组与室内机组之间的单程气体连接管或液体连接管的实际长度。
3. 4
连接管等效长度equivalent connectingpipelength 连接管长度与连接管上的阀门、弯头、分歧管等阻力部件所对应的等效长度之和。
3. 5
分歧管bifurcated pipe 一种类似于三通、用来实现管道中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
R
3.6
集支管 collected braneh pipe 一种在集管上设有多个支管接口、用来实现管道中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
3. 7
配置率ordonnancerate 一套多联机系统所有室内机组的名义制冷量之和与所有室外机组名义制冷量的比值。
4 应用设计
4. 1 一般规定 4.1.1应按建筑物使用房间的用途、使用要求、冷(执)负荷特点、气候条件及能源状况,结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节能、卫生等规定,确定多联式机组的型式如下:
a)机组仅在夏季运行时,宜采用单冷型机组 b) 需冬夏两季运行时,宜采用热泵型机组; c) 在同一系统中需要同时供冷和供热时,宜采用热回收型机组; d) 在具有峰谷电价政策的场所,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宜采用蓄能(蓄冷、蓄热)型机组。
4. 1. 2 选用的多联式机组的性能应符合GB21454的规定。 4. 1. 3 多联式机组的应用设计宜按如下步骤进行:
a) 按房间的朝向、使用时间和频率、室内设计条件等,合理划分系统分区。每个分区的多联机系
统,其室外机组允许连接的室内机组数量不应超过产品技术要求; b) 初选室内、外机组的具体型式和容量; c) 布置室内、外机组; d) 设计室内、外机组的连接管; e) 计算多联机系统的连接管等效长度,并根据连接管等效长度和多联式机组产品制造商提供的
变工况运行特性(曲线或表格),修正多联式机组的制冷(热)量,确认机组的容量和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返回步骤a)重新设计;
f 设计空调凝结水管系统、风管系统、电气与控制系统。 4. 1. 4应预留安装操作和维修所必需的空间,并根据需要预留安装和维修用孔洞。 4. 1. 5 当设计对施工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说明。 4. 1. 6 多联机系统的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2 GB/T 27941—2011
a)应以施工图为主,并应包括图样目录、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表、空调系统图、平面图及详图
等内容; b)设计深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
4. 2 负荷计算 4. 2. 1室内、外设计参数的选取应符合 GB 50019 的规定。 4. 2. 2 负荷计算应符合 GB 50019 的规定。 4.3室内、外机组的型式和容量确定 4.3.1按计算得到的建筑物区域或房间的逐时负荷,确定相应室内机组的容量并按气流组织要求,选择合理的室内机组型式。 4.3.2按计算得到的同一多联机系统所承担的各房间或区域的冷(热)负荷确定室外机组的容量。 4.3.3在较大的建筑物或建筑区域中,宜采用多套多联机系统。 4.3.4当多联机系统的设计工况与多联式机组的名义工况不同时,多联机系统的实际制冷(热)量需根据设计条件的温度、配置率、管长、室内外机组的安装高差以及融霜等因素进行修正,由此确定需选用的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和名义制热量。
多联机系统室外机组的制冷量和制热量应按式(1)进行修正。
Q=Qr"αβ-d
((1)
式中: Q 一一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热)量,单位为千瓦(kW); Qr一—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热)量,单位为千瓦(kW); α 一室内、外设计温度和室内、外机组配置率修正系数,采用产品制造商的推荐值; β 一一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等效长度和安装高差综合修正系数,采用产品制造商的推荐值;
一制热时的融霜修正系数,采用产品制造商的推荐值。
8
4. 4室内、外机组的布置 4.4.1室内机组布置应满足房间气流组织要求;冬季需要采暖的,如果吊顶较高,应尽量避免采用顶送顶回的气流组织方式。 4.4.2应避免将室内机组安装在室外、易受油烟污染、酸碱或具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中。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专用措施。 4.4.3室外机组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并考虑季风和楼群风对室外机组排风的影响; b) 宜设置于阴凉处,且不应设置在多尘或污染严重的地方; c) 应远离电磁波辐射源设置,与辐射源间距至少为1m; d) 机组的排风不应影响邻居住户的开窗通风, e) 机组的设置宜减少连接管总长度; f) 机组之间、机组与周围障碍物之间应有安装、维护空间或通道,并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4.4.4 当室外机组集中布置时,应在机组周围留有充足的通风空间,以防止进、排风的气流短路或吸入其他机组的排风。当布置条件无法满足产品制造商的要求时,可采用拾高机组安装高度加装机组排风管或改变机组周围的围护结构等措施改善散热条件。必要时,宜采用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方法,辅助确定机组的进、排风口安装位置。 4.4.5当室外机组布置在建筑物各层的空调机房中时,应考虑既不应影响建筑立面的景观,又有利于
3 GB/T 27941—2011
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同时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散热器。室外机组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空调机房的尺寸及围护结构必须满足室外机组的安装、维护及空气流通空间要求; b)应采用排风管将室外机组的排风直接排至室外空间,并避免排风管漏风,同时应满足室外机
组风机的机外静压大于进、排风管的阻力之和;应避免室外机组进、排风的气流短路,宜将室外机组机房布置在建筑的边角处,分别从不同方向进风和排风。在不同进、排风口位置时的风速宜按表1进行选取;
表 1不同进、排风口位置的风速
单位为米每秒
进风风速 <1. 6 <2. 5
进、排风口位置
排风风速 6~9 ≥4
同侧不在同侧
X
d) 设置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的室外机组,不应从下到上逐层、依次布置在建筑物的竖向凹槽内;
必要时,宜采用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方法,辅助确定室外机组以及进、排风口的设置位置。
4.5 制冷剂配管设计 4.5.1多联机系统的配管管径和管道配件等应按产品技术要求选用。 4.5. 2 多联机系统的配管应采用铜管,其材质、规格应符合 GB/T 1527 和 GB/T 17791 的要求。配管的最小壁厚名义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多联机系统配管的最小壁厚名义值
单位为毫米
6~16 0. 8
>16~29 >29~33 >33~37 >37~40 1. 0
>40~45
铜管外径$ 最小壁厚t
1. 1
1. 3
1. 4
1. 5
4.5.3在确定多联机系统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管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室外机组与分歧管(或集支管)之间:与室外机组制冷剂管道接口尺寸相同; b)分歧管(或集支管)与室内机组之间:与室内机组管道接口尺寸相同; c)分歧管与分歧管之间:取决于其后所连接的所有室内机组的总容量; d)当需要增大连接管管径时,应按产品制造商的技术文件执行。
4.5.4在确定多联机系统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长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之间的最大允许连接管等效长度,应通过产品技术文件核算,满足安装后
的多联机系统在名义制冷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的制冷量衰减率 kc不应超过 20 %,且此时的室外机组制冷能效比 COPc不应低于 2. 60 或多联机系统的制冷能效比 COPcs不应低于 2. 40。 安装后的多联机系统在名义制冷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的制冷量衰减率kc由式(2)进行计算:
k = r =Qm × 100%
(2)
QR
式中: Ke Qr一一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 Qout 在等效长度下,仅考虑管道连接因素时在名义制冷工况下的室外机组的折合制冷量,单位
安装后的多联机系统在名义制冷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的制冷量衰减率,(%);
为千瓦(kW),其计算公式见式(3):
Qout =Qr·β
(3)
4 GB/T 27941—2011
安装后的多联机系统在名义制冷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室外机组的制冷能效比 COPc和多联机系统的制冷能效比 COPcs分别由式(4)和式(5)计算:
Qout Pin,o Qout
COP..
(4)
COPe= Pa.. + Pin.
..(5)
式中; COPc。 室外机组的制冷能效比; COPcs 多联机系统的制冷能效比; Pin,o 室外机组的名义输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in,i
多联机系统所连接的所有室内机组的名义输入功率之和,单位为千瓦(kW)。
b)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之间、室内机组与室内机组之间的最大允许高差不应超过产品的技术
要求。
4. 5.5实际多联机系统中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之间的最大允许连接管长度由式(6)进行计算。其中,连接管局部阻力部件所对应的等效长度由产品制造商给定的数据或按表3的推荐值进行计算。
Imax =le,max -Zle,i
.(6)
式中: Imax le,max Zle.i 连接管上局部阻力部件的等效长度之和,单位为米(m)。
最大允许连接管长度,单位为米(m); 最大允许连接管等效长度,根据 4.5.4确定,单位为米(m);
表3单个局部阻力部件所对应的等效长度推荐值
等效长度 le.:
外径Φ mm 6.35 9. 52 0. 18
m
弯管 存油弯头 分歧管
集支管
下游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之和小于78kW
1. 0
1. 3 1. 5 2 2. 4 3 3. 4
0. 2
12.7 15. 88 0. 25 19.05 0. 35 22.23 0. 4 25. 4 0. 45 28. 6 0. 5 3.7 31.75 0.55
下游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之和为78kW~84kW
2. 0
下游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之和为 84 kW~98 kW
3. 0
4. 0
0.5 下游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之和大于98kW
4 4. 4
34. 9 38.1 41. 3 44. 45 0. 75 5. 4
0. 6 0. 65 0. 7
4. 7 5
5. 7
54. 1
0.8
注:“弯管”是指具有一定弯曲半径的配管;其他管径的局部阻力部件的等效长度采用线性插值方式进行计算。
5
上一章:GB/T 19902.5-2011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软件互操作性能力建规 第5部分:基于多能力类结构进行专规匹配的方法学 下一章:GB/T 27526-2011 PROFIBUS过程控制设备行规

相关文章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 21454-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25857-2022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25857-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含2021年第1号修改单 GB∕T 25857-2022 清晰版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JB/T 11966-2014 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JJF 1770-2019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 高清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