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5.140.01;73.100.01 J48; J84 备案号:2849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856--2010 代替JB/T9856—1999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压铸铝合金铸件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s of pressure die-castings
of cast aluminium alloys for rock drilling machines and pneumatic tools
2010-02-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9856-201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分类及级别基本尺寸公差.
X
5 化学成分检验 6
力学性能, 7 铸造斜度. 8 压铸螺纹, 9 加工余量, 10 表面形状及位置公差 11 清理 12 表面质量 13 交付
JB/T9856--2010
言
本标准代替JB/T9856一1999《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压铸铝合金铸件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9856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3.4中对压铸件表面质量级别的确定进行了细化;在6:3中对压铸件力学性能的检验进行了细化:在第11章中对压铸件的清理进行了细化:一在表15中压铸件非加工表面允许存在的缺陷增加了“疏松”和“顶杆痕迹”的质量要求。 在表17中压铸件的机加工的螺纹的质量要求指标提高了。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衍斌、张春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J84012-1988; -JB/T9856—1999。
I
JB/T9856—2010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压铸铝合金铸件通用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铸件的分类及级别、基本尺寸公差等级、化学成分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压铸件的铸造斜度、压铸螺纹、加工余量、表面形状及位置公差、清理、表面质量和交付。
本标准适用于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用压铸铝合金铸件(以下简称压铸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T196—2003,ISO724:1993,MOD) GB/T197普通螺纹公差(GB/T197-—2003,ISO965-1:1998,MOD) GB/T6060.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GB/T6060.11997,eqvISO2632-3:1979) GB/T13822压铸有色合金试样 GB/T15054.1—1994.小螺纹·牙型(neqISO/R1501:1970) GB/T15054.2一1994小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neqISO/R1501:1970) GB/T15054.3—1994小螺纹基本尺寸(neqISO/R1501:1970) GB/T15054.4—1994小螺纹公差(neqISO/R:1501:1970) JB/T9855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压铸铝合金通用技术条件
3分类及级别 3.1压铸件按使用要求分为三类,见表1。
表1
检验项目
压铸件类别
使用·要求
承受大的动载荷、静载荷及交变载荷的关键压铸件:有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力学性
I
能、气密性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
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压铸件承受中等动载荷,静载荷等工作条件的重要压铸件
II IⅡI
般用途的低载荷压铸件
3.2 压铸件表面质量按使用范围分为三级,见表2。
表2 使用范围
表面粗糙度Ra值
表面质量等级级别符号
μm 相当于1.6
涂覆工艺要求高的表面;镀铬、抛光、研磨的表面;相对运动的配合面;危险应力区的表面等
yy
1
2 y 涂覆要求一般或要求密封的表面;镀锌、阳极氧化、油漆不打腻子以及装配接触面等 相当于3.2
相当于6.3
保护性的涂覆表面及紧固接触面;油漆打腻子表面及其他表面
3 注: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时,可用其他工艺方法达到要求。
y3
JB/T9856—2010
3.3·压铸件的类别和表面质量的级别应在图样上注明,表示方法如下:
II
JB/T9856-2010
y2
压铸件表面质量级别压铸件分类类别压铸件标准编号
3.4未注明压铸件的类别、级别和尺寸精度,均按本标准相关的最低级别处理。同一压铸件有两个以上表面质量级别时,以占该铸件表面积最多的级别为准,其他如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应在图样上规定。 3.5压铸件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应按GB/T6060.1的规定进行。
基本尺寸公差
压铸件的基本尺寸公差等级分为三级,尺寸公差见表3。
4.1
表3
单位: mm
压铸件尺寸公差等级
压铸件基本尺寸
1级 0.28 0.32 0.36 0.38 0.42 0.46 0.50 0.56 0.62 0.70 0.78 0.90
2级 0.40 0.48 0.52 0.54 0.58 .0.64. 0.70 0.78 0.88 1.00 1.10 1.20
3 级 0.56 0.64 0.74 0.78 0.82 0.90 1.00 1.10 .1.20 1.40 1.60 1.80
≤3 >3~6 >6~10 >10~16 >16~25. >25~40 >40~63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注1:表中包括了公差的加大量。 注2:孔中心距尺寸公差包括在压铸件基本尺寸公差等级内。
4.2压铸件转接圆弧示例见图1,其半径尺寸的公差按表4的规定。凸圆弧半径R1的尺寸偏差取 “十”,凹圆弧半径R的尺寸偏差取“=”。压铸件的铸造圆角,其基本尺寸不小于0.50mm。
图
JB/T9856—2010
表
单位:mm
基本尺寸 R、R1 偏差 0.40 0.48 0.58 0.70
10 >10--18 >18~30 >30~50 250-80 >80~ 120 >120~180>180~260
<3 4
0.84 1.00 1.20 1.40 1.60 1.90
4.3压铸件角度和锥度示例见图2,其公差按表5的规定。 锥度公差按锥体母线长度L决定,角度公差按角度短边长度工决定。
r+A
图 2
表 5 基本尺寸L
mm
精度等级
>120~ >180~
>6-10 >10~~18 >18~30 >30~50 >50~80 >80~120
≤3 >3~6
260.
180
角度和锥度偏差 △α(±)
1°30' 1° 15' 1° 0°50* 0°40* 0°.30' 0°25' 0°20' 0°15' 0°12'
2° 1°30 1°15* 1° 0°50' 0°40″ 0°30' 0° 25' 0°20*
2°
2
4.4 压铸件壁厚尺寸的公差等级, 按表3的相应尺寸公差等级处理。 5化学成分检验 5.1 压铸件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应按JB/T9855的规定进行。 5.2压铸件化学成分的检验结果应符合JB/T9855的规定。 5.3压铸件化学成分的检验只做抽检,不做逐炉逐批检验。 6力学性能 6.1压铸件力学性能的检验应按JB/T9855的规定。 6.2'压铸件力学性能的检验只作抽检,不作逐炉逐批检验。抽检采用单铸成型试样,其结果应符合JB/T 9855的规定。单铸成型试样应与铸件同炉次。 6.3压铸件在必要情况下作质量分析时,采取本体取样。本体取样的数量为三根(有内外缺陷的试样
3
JB/T 9856.-2010
除外)。其形状和尺寸应符合GB/T13822的规定。本体取样的抗拉强度(Rm)不应低于单铸成型试样的75%,延伸率(A50mm)不应低于单铸成型试样的50%。试样每组三根,三根本体试样中允许一根本体试样的力学性能有所偏低,其抗拉强度(Rm)和伸长率(A50.mm)的最低值应不小于单铸成型试样的 65%和35%。如受检的三根有两根力学性能不合格,则该检验批为不合格,但可用加倍的本体试样进行第二次检验;如第二次检验中有两根不合格但总平均值合格时;则认为检验批为合格,如不合格的试样多于两根,则认为检验批为不合格。 7.铸造斜度 7.1压铸件铸造斜度不计入公差范围中,其非加工表面,孔(包容面)以小端为基准,轴(被包容面)以大端为基准。加工表面,孔以大端为基准,轴以小端为基准。 7.2压铸件内腔的铸造斜度应按表6的规定。压铸件外壁的铸造斜度为内腔铸造斜度的1/2。
表6
压铸件内腔尺寸
≤6 4°
>6~8 >8~10 >10~15 >15~20 >20~30 >30~60 3°30"
mm 铸造斜度
:2°30*
1°30*
3.9
2.°
1°15.
7.3压铸件的铸孔直径、最大孔深和铸造斜度应按表7的规定
表 7 最大孔深 mm 8 13 16 18. 25 38 50 80 110 150
铸孔直径D
铸造斜度 2° 30" 2° 1° 45" 1°40* 1°30' 1°15' 1°10° 10 0° 45" 0°40'
mm 1~3 >3~4 V4~5 V5~6 >6~8 >8~10 >10~12 >12~16 >16~20 >20~25.
7.4压铸件的最小铸造斜度应按表8的规定。
表8 铸件内腔 0°30*
铸件外壁 0°15*
合金种类压铸铝合金
7.5压铸件表面文字、符号的铸造斜度为10°~25° 8压铸螺纹 8.1压铸件的压铸螺纹应按GB/T196、GB/T197、GB/T15054.1~15054.4规定的7H、7h、6h精度检验。压铸螺纹允许有不大于1/10螺距值的错牙。压铸螺纹只允许用通端量规检验,并允许修正后达到精度要求。 8.2压铸外螺纹的最小直径与最小螺距应按表9的规定。 4
JB/T9856--2010
表9
单位:mm
由分型面或滑块形成的螺纹
由模具整体或镶块形成的螺纹
型腔组成形式
+
A 1.75
最小直径最小螺距
8 1.25
注:表内数值适用于单个型腔的模具。
8.3: 压铸内螺纹的最小直径与最小螺距应按表10的规定。
表·10
单位:mm
由组合型芯形成的螺纹
由模具整体与活块形成的螺纹
分成四部分的螺纹型芯
内螺纹
型腔组成形式
最小直径最小螺距
16 2
12 1.75
8.4允许有从铸型中取出铸件(由螺纹的型芯上)时所引起的表面擦伤,但螺纹的头两个牙型不允许有欠铸或孔穴。 8.5,对于压铸内、外螺纹,在头两牙后每五个螺距间不允许有两牙的牙顶存在深度大于1/5螺距值的连续不清晰的轮廓。 9加工余量 9.1压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表1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