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220 P 72 备案号:J1239-2011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 3022—2011
代替SH3022-1999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anticorrosion coating of equipment and
piping in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05-18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SH/T 3022-2011
目 次
前言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一般要求 4. 1 涂料选用原则 4.2涂装规定 5涂装设计. 5. 1 腐蚀程度和防腐蚀等级分类: 5.2 防腐蚀涂料的选择及其配套方案.· 5.3表面处理及除锈等级附录A(规范性附录)大气中腐蚀性气体和颗粒物分类方法附录B(规范性附录)设备和管道常用防腐蚀涂料的性能与用途附录C(规范性附录)常用防腐蚀涂料配套方案附录D(规范性附录)设备和管道常用防腐蚀涂料技术指标附录E(资料性附录)涂料使用量的计算。 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
1.
8
10
14
12 23
24
25
SH/T3022--2011
前言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5章和5个附录。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钢质石油化工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的外表面涂料防腐蚀的设计要
求。
本规范是在SH3022-1999《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规范名称更改为《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规范》;取消了“本规范不适用表面温度超过500℃的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涂料的防腐蚀”;一补充及修改了原技术规范中设计部分的内容,删除了施工及检验部分;细化了埋地设备及管道的防锈等级,修订了埋地设备及管道的防腐蚀配套方案: -对原规范中的附录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日常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
本规范日常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010-64949514 传真:010-64949514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国家高新区院士路660号邮政编码:315103
本规范参编单位:赫普(中国)有限公司
阿克苏诺贝尔防护涂料(苏州)有限公司兰州知本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兰喜李永红 邹 杰 李荣俊 李 君 蒋德强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张宝江 葛春玉 张德姜 张发有 丘 平 王金富 汪建羽刘建
梁启周 雷云周 杨平辉 袁灿 康久常 王少华 白殿武李代玉唐永进 陈永亮 许 丹 徐明才 蒋国贤 吕松涛 边荣霞 单承家汤日光
本规范于1990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1次修订,本次为第2次修订。
III
SH/T3022-2011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钢质石油化工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的外表面涂料防腐蚀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037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GB/T1408.1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 GB/T1410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1725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8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1730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1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1768 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 GB/T 177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865 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 2792 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T 5210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GB/T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GB/T 6742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6753.4 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 GB/T 892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自视评定 GB/T 9274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15957 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 GB/T18370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 HG/T 2009 C06-1铁红醇酸底漆 HG/T 2239 H06-2铁红、锌黄、铁黑环氧酯底漆 HG/T 2454 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双组分) HG/T 2661 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涂料(双组分) HG/T 3345 各色酚醛防锈漆 HG/T 3349 各色酚醛磁漆 HG/T3362 铝粉有机硅烘干耐热漆(双组分)
SH/T·3022-—2011
HG/T3668 富锌底漆 HG/T3792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SY/T0315 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
CHIN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13
钢质管道聚艺烯腹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14 SY/T0447 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叉适用于本规范涂料 coating 涂于工件表面能形成具有腐蚀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连续固态漆膜的 类液态或固态材料总称。
3.1
在具体的涂料品利 中可用“漆”字表示“涂料”,如防锈漆、耐酸漆等。 3. 2
涂装 Daining 将涂料涂覆 基底表面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定功能涂层的过程,又叫涂料施工涂层 coat
ROCHEMICA
3. 3
余覆所得到的连续膜层
3. 4
漆膜或涂膜 paint film 涂覆一道或多道涂层所形成的连续膜层。 底漆或底层 primer coat 涂层系统 处于中间层或面层之下的涂层, 直接涂工基底表面的涂层。 中间漆或中间层 intermediate coat 涂层系统中处于底层和面层之间的涂层。 面漆或面层 tob coat (finish coat) 多层涂装 涂敷于最上面一层涂房
3.5
3. 6
T
3. 7
3.8
附着物 adherend 主要包括焊梵、 爆接飞溅物、可溶性盐类、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种旧漆渝层附着力adhesien 涂层与基层间结合的总和
3. 9
3.10
难溶解介质slightlysolublemediun 温度20℃,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2L的碱、盐类介质。
3.11
易溶解介质 solublemedium 温度20℃,在水中的溶解度等于或大于2g/L的碱、盐类介质。
2
SH/T3022---2011
3.12
难吸湿介质slightlyhygroscopicmediun 温度20℃,相对平衡湿度等于或大于60%的碱、盐类介质
3.13
易吸湿介质hygroscopicamedium 温度20℃,相对平衡湿度小于60%的碱、盐类介质。
3.14
表面粗糙度 surface roughness 金属表面经处理后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
3.15
干膜厚度dryfilmthickness 涂敷在基材或不层涂料上的漆膜的最终干膜厚度,单位为um
3.16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除coco2、 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疫应的碳化合
物。 3.17
刀
ROCHEMIC
耐热循环性 temperature cycling resistance 漆膜经过冷热交替的温度变化作用后保持其原性能的能力般要求涂料选用原则
4
4. 4
涂料 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被涂物的使用环境相适应与被涂物表面的材质相适应:易送行工况条件相适应:
d客道涂层间应具有良好的配套性和相容性 )具备施工条件;实全可靠,经济合理
4.1.2 涂料函选用应符合国家环保与安全法规的有关要求,宜选择高固体份、低VOC含量等环境友好型涂料 4.2涂装规定 4.2.1 磷素钢和低合金钢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表面应涂漆 4.2.2 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下列情况不应涂漆:
a) 不锈钢表面 b) 镀锌表面(镀锌管道标志色漆除外);
已精加上的表面: d) 涂塑或涂示温漆的表面: e) 铭牌、标志板域标签
c)
4.2.3 下列情况应在施工现场涂漆
a) 在施工现场组装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 b) 在制造厂已涂底漆,需在施工现场修整和涂面漆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
在制造厂已涂面漆,需在施工现场对损坏的部位进行补漆的设备、管道及其附属钢结构。
3
SH/T3022—2011
4.2.4在制造厂制造的三通、弯头、异径管等管件宜涂临时保护作用的透明防锈清漆,法兰宜涂临时保护作用的防锈油。在施工现场应对涂有临时防护层的管件和法兰进行表面处理后,与管道一起进行涂漆。 4.2.5 地上设备和管道的涂料选用和配套方案应符合本规范第5.2.1条的要求。 4.2.6 对于有温度交替变化的隔热设备和管道涂料的选用宜符合附录C的要求。 4.2.7 带内衬里的管道和设备应按金属壁温选择涂漆。 4.2.8 局部保温、防烫保温的设备和管道的涂料选用应符合不保温设备和管道的防腐要求。 4.2.9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涂料不应含铅、硫及氯化物。 4.2.10 地上设备和管道防腐蚀的使用寿命应与装置的检修周期相适应,且不宜少于5年。 4.2.11 埋地设备和管道应按防腐等级进行防腐蚀涂装。涂料配套方案应符合本规范第5.2.2条的要求。 4.2.12 在制造厂制造的静设备及其附属钢结构应按设计要求涂漆。 4.2.13 涂刷的涂料名称、道数、各层干膜厚度及干膜总厚度、钢材表面除锈等级等内容应在设计文件中规定。 4.2.14 修补用涂料应与原使用涂料种类相同或匹配,无机富锌涂料应使用环氧富锌涂料进行修补。 5涂装设计 5.1 腐蚀程度和防腐蚀等级分类 5.1.1大气对钢材表面腐蚀程度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大气中腐蚀介质可分为腐蚀性气体、酸雾、颗粒物、滴溅液体等。大气中腐蚀性气体和颗粒
物分类见附录A; b) 大气对钢材表面腐蚀可按腐蚀性介质的腐蚀程度分为强腐蚀、中等腐蚀或弱腐蚀三类,分类
见表1;当大气中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腐蚀性介质时,腐蚀程度应取其中腐蚀程度最高的-种。 当几类腐蚀性物质的腐蚀程度相同时,腐蚀程度应提高一级;关键或维护困难的设备和管道,防腐蚀程度应提高一级。
表1大气中腐蚀物质对钢材表面的腐蚀程度
腐蚀性物质及作用条件
腐蚀程度中等腐蚀
空气相对湿度
类别
作用量
强腐蚀
弱腐蚀 V 7
%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60
V
V
V
腐蚀性气体b
V V V "7
60~75
/
>75
Y 7
大量少量
>75 >75 ≤75
无机酸
酸雾
V
SH/T 3022—2011
表1(续) 大气中腐蚀物质对钢材表面的腐蚀程度腐蚀性物质及作用条件
腐蚀程度中等腐蚀
空气相对湿度
类别
作用量大量少量
强腐蚀 V V
弱腐蚀
% >75 >75 ≤75
有机酸难溶解易溶解、难吸湿易溶解、易吸湿难溶解
酸雾
- V -
V V
大量
<60
一
/ 1 V V - ae
m 一
V
大量
颗粒物° 易溶解、难吸湿
60~75
易溶解、易吸湿难溶解易溶解、难吸湿易溶解、易吸湿
V
大量
>75
V V
-
pH>3 pH≤3
工业水盐溶液无机酸有机酸碱溶液 -般有机液体
V
V V V V V
-
滴溅液体
一 -
Y
表中“/”表示所在条件下的腐蚀程度。 腐蚀性气体的类别见附录A中的表A.1。 颗粒物的类别见附录A中的表A.2。
5.1.2 土壤对钢材表面腐蚀程度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壤腐蚀性程度及防腐蚀等级的分级见表2; b)) 当表2中土壤腐蚀指标的任何-项超过规定值时,防腐蚀等级应提高一级; ) 埋地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或沟渠的穿越处及改变埋设深度时的弯管处,防腐蚀等级应为特加
a)
强级。
表2 土壤腐蚀性程度及防腐蚀等级
土壤腐蚀指标
土壤腐蚀性
防腐蚀等级
程度
电阻率 2m <50 50~100 >100
含盐量 %(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mA/cm2
电流密度
含水量
pH值 <3.5
强中弱
>12 5~12 <5
>0. 75 0.75~0.05 <0.05
>0.3 0.3~0.025 3.5~4.5 <0.025
特加强级加强级普通级
4.5~5.5
5.2 防腐蚀涂料的选择及其配套方案 5.2.1 地上设备和管道防腐蚀涂料的选择及其配套方案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备和管道常用防腐蚀涂料可按表3选用; b) 设备和管道常用防腐蚀涂料的性能与用途见附录B:
a)
地上设备和管道常用防腐蚀涂料配套方案的设计见附录C。
c)
5